河南商報記者 張逸菲/文 記者 左冬辰/圖
2021年新年伊始,伴隨鐘聲敲響的,是與進口固體廢物正式地說再見。作為紙類消耗大國,我國各類紙品消耗數量驚人,之前對於廢紙類也一度依賴進口。
不過,隨著垃圾分類逐步推廣、回收率和回收量的逐年提升,我國從對廢紙進口的依賴,逐漸能夠自給自足。
【固體廢物進口量即將為零】
倒計時兩天,我國即將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
2020年11月24日,由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共同發布了一份《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下文簡稱《公告》)。其中第一條明確說明,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隨著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方案的逐漸落實,廢物的進口量也逐年下降。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5日,全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同比減少了41%。
作為固體廢物中的「大頭兒」——廢紙,往年的年均進口量高達2000到3000多萬噸,相當於一個中型城市一年的生活垃圾總量。
根據卓創信息的統計,2019年,我國廢紙消費量為6688.88萬噸,其中進口1036.3萬噸,進口依存度為15%,2018年的進口依存高達25%~40%。
今年,我國廢紙進口量又下降一級。1~10月,進口量為509.8萬噸,而從2021年起,這個數字將降至為零。
國內對於廢紙的需求量依舊很大。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最近,國內不少紙廠連發調價函,回收站生意異常火爆。
一家店鋪內堆積的紙箱包裝的貨品。資料圖
根據央視財經的報導,浙江省杭州市的某廢紙回收站負責人稱,最近幾乎每天都能收到紙廠廢紙價格上漲的調價函,回收站的回收價格也隨之上漲,「甚至一天會漲兩個價。」
回收站生意火爆,廢紙成了「香餑餑」,最近,連紙巾價格也爆出上漲的態勢。一些廠商十二月初發布第一波漲價函不到十天,陝西、河北、山西、江西等省陸續發布第二波漲價函,普遍上調200元每噸。
【省內廢紙漲幅十分穩定】
國內多地廢紙漲價,河南省的情況如何?
然而,對於其他省份「搶紙」盛況,河南摯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再生資源協會會員崔國洲的反應很平靜,「甚至可以說,省內近期的廢紙漲價幅度,為近幾年最小。」
崔國洲介紹,《公告》中提及的固體廢物中的進口廢紙,在業內被稱為「外廢」,外廢到國內的主要用途是做包裝紙箱;在國內,也在自行回收被稱為「國廢」的廢紙,國廢下再分兩類,黃廢(黃板紙)和白廢(書本紙),其中以黃廢居多。
「禁廢令」的馬上實施,起碼對廢紙的影響不大。事實上,在即將正式實施《公告》所示內容前,我國已在前幾年,就收緊了對外廢的進口,「政策的實施是循序漸進的,充分給予業內一個適應的過程。」崔國洲分析。
從上述的數據也能看出,我國對外廢的依賴度逐年遞減。與此同時,加大對本國造紙廠、分類回收企業的扶持,填補了我國對廢紙進口的部分需求,崔國洲認為,國內目前對廢紙的需求,樂觀估計,是能達到自給自足的狀態。
而最近收購廢紙的熱潮,崔國洲表示見怪不怪,「每年10月到次年1月,都是廢紙收購的高峰期,周期性漲價,不算奇怪。」
用數據說話,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今年2~3月,黃廢的收購價一度上漲,三月中下旬到達峰值,到廠價為平均2600元每噸,之後到了4月,又跌倒了低谷。
經歷了一段穩定期之後,年末的需求旺季,如今的均價,從穩定時期的2250元每噸漲到2380元每噸,一百多元每噸的漲幅,令崔國洲認為再平靜不過,「今年漲價的幅度最小。」
【禁固廢倒逼現有產業升級】
漲幅雖小,但並不意味著需求量的縮小。
現實中,廢紙回收依舊火爆,從事多年垃圾分類研究的業內人士師少輝說,不同於一些發達的歐美國家,我國森林覆蓋率低、人口基數大,對於各類紙製品的需求極大。
再加上,我國可再生資源回收率、產品質量、價格上沒有足夠的優勢,所以,對於廢紙的進口,一度是紙質行業原材料補給的重要窗口。
快遞分揀處,不少快遞包裹使用紙箱包裝。資料圖
「我國二次資源的回收率還不到35%,而一些發達國家卻可以達到70%以上,」師少輝對河南商報記者說,「回收國外廢紙,經過處理後,依然有利用的價值;且其成本低廉,可以填補國內用紙空缺。」
但任何經濟體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前提。年初爆發的疫情,更讓國家層面提出了發展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廢品回收及再生資源利用等相關產業,也同樣面臨著高質量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禁固廢和進行垃圾分類,某種程度上是在發掘和刺激國內的需求,同樣也是一種倒逼手段。」師少輝說,「我們國家的潛力還很大。」
漸進式的擺脫對進口外廢的依賴、加強對相關企業的培育,近些年,隨著國內回收市場越來越規範,回收比例、回收量、回收率的攀升,逐漸讓業內小循環跑通,一切都向著既定軌道穩步前行。
提及最近熱議的紙巾漲價潮,崔國洲明確表明,其與禁廢令完全不相關,「居民平常使用的生活用紙,原材料是原木漿,與廢紙屬於兩種渠道。」
(河南商報編輯 施尚景 劉夢鴿 首席編輯 華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