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創作丨打開中醫藥的新方式

2021-02-07 醫館界

中醫藥影視作品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形式多樣、數量豐富。

這些中醫藥影視作品要麼反映中醫藥深厚的歷史與文化,要麼凸顯中醫藥獨特的治法與療效、要麼刻畫歷代大醫的醫術與人格,已然成為傳揚中醫藥文化的重要途徑。

影視作品受關注度高、話題性強,更容易引生社會大眾的關注及興趣,促進改變既往對中醫藥的陌生感、疏離感;與文字性傳播相比,影視的形象性更為生動立體,有助於更具象地從中體知和透視中醫藥的力量和美感。

中醫藥影視作品要進一步聚焦中醫藥的主體性立場,圍繞中醫藥創作內容而非僅讓中醫藥服務於劇情需要,避免中醫藥元素的碎片化表達,從外緣點綴向風格內裡轉進,注重從整體上深入把握中醫藥之道。

近日,電視劇《大中醫》正式開機拍攝,該片將講述 「針灸銅人」發明者北宋中醫名家王惟一的後代王陵直及其妻餘莞蕪的人生故事。

與新時代以來中華文化、中醫藥文化更加自覺、更加自信的時代趨勢相一致。

筆者參與北京中醫藥大學科研管理與政策研究項目時,發現近年來,中醫藥影視作品的數量和質量均呈現出持續走高之勢,成為一個值得專題關注的新領域。「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聚焦中醫藥正能量的中醫藥影視作品的蓬勃發展合乎時代趨勢,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影視作品則不失為引領民眾走進中醫藥的重要法門

中醫藥影視作品形式多樣數量豐富

中醫藥影視作品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形式多樣、數量豐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既已有表演質樸、敘事清晰的電影作品《李時珍》,七十年代有《無影燈下頌銀針》《丹心譜》等,八十年代開始以歷代名醫為專題的傳記類電影《華佗與曹操》《神醫扁鵲》《亂世郎中》等陸續增多,近年也有《精誠大醫》《國醫》《蒼生大醫》等以當代國醫大師為原型的優秀作品問世。根據大醫生平、中醫藥歷史典故、醫案故事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數量亦相當可觀,電影方面相關作品有《醫痴葉天士》《醫者童心》《怪醫唐慎微》《艾草仙姑》《姑蘇一怪》《天下第一針》《皇甫謐》《河間聖手》等,電視劇方面相關作品如《神醫朱丹溪》《醫聖張仲景》,此類作品在歷史面貌的基礎上進行了創作加工,提升了中醫藥相關人物事件、典故情節的藝術觀賞性。2019年央視開年大戲《老中醫》講述了民國時期孟河醫派傳人在上海的行醫經歷以及帶領中醫同仁奮起抗擊「廢止中醫案」的故事,展現了中醫藥的歷史和實效魅力,得到廣泛關注。

中醫藥文化作為故事背景展開的影視作品同樣值得注意,如電影《勞工之愛情》《雲深不知處》《魔針》《黃連·厚樸》《漢方道》《推拿》《刮痧》《正骨》《大明劫》《法醫宋慈》等,電視劇《大國醫》《太安堂·玉井傳奇》《女醫·明妃傳》《大清藥王》《大宅門》《本草藥王》《神醫喜來樂》《神醫安道全》《神醫大道公》《大宋提刑官》《皇朝太醫》《大唐女法醫》等,此類作品雖不是以中醫醫道、醫術的介紹或探討為主旨,但中醫藥文化襯託其中,使其別有一番韻味,對中醫藥文化的普及弘揚之功不容小覷。

中醫藥紀錄片是中醫藥影視作品近年異軍突起的一支重要資源,如2006年鳳凰衛視《彷徨·回眸百年中醫》就對近百年來中醫的發展和現狀做出了深入細緻地總結與反思,引人深思;

另如《中醫》(12集紀錄片)、《黃帝內經》(60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中醫藥民族醫藥探秘》(32集紀錄片)、《法醫宋慈》(6集)等,均是系列性製作;

近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草中國》(10集)的播出廣受好評,引發觀影及評論熱潮,2017年《秘境神草》(6集)、《本草中華》(6集)也適時推出,2019年《秘境神草》《本草中華》《本草中國》相繼均推出第二季(分別為6集、6集、12集),再次引發關注,為新時代大眾了解中醫藥文化、感受中醫藥之美提供了持續性的媒介渠道;

還有《紀錄中醫》《大美中醫》等在拍攝製作過程中;地方性的中醫紀錄片也在逐步問世,如《河南中醫1958》《海派中醫》《嶺南中醫藥》等等。

中醫藥紀錄片熱度持續不減,一方面說明社會公眾對於認知、了解中醫藥文化的熱切需求,另一方面體現出中醫藥從業者傳承自身文化資源的自覺擔當

2018年初,一直倍受好評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其中第四集的主題是「養」,關注「食療並用的中華藥膳」,既講述了中華飲食的一個獨特面相,也是對中醫藥文化本有的藥食同源這一重要領域做了宣傳,其中學生群體自發研究藥膳、製作中藥化妝品等現象值得注意,展現出中醫藥文化及其相關資源的多元趨向的吸引力。

此外,中醫藥影視作品還有微電影的形式(如《聖醫喻嘉言》《醫之骨筋傳奇》《神針》)、宣傳片的形式,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我們的中醫藥》,央視公益宣傳片《艾灸——古法養生》,北京市委宣傳部、教工委《春風化雨 不負韶華·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管理局、文旅局《北京中醫藥健康旅遊宣傳片》,浙江衢州《針聖故裡》,山東昌邑《黃元御中醫藥文化節》、動畫片的形式(如《本草藥靈》《葫蘆響叮噹》《太醫說》《巧說本草》《草本家族》)、電視專題節目的形式,如中央電視臺《中華醫藥》《發現之旅·正本清源》《健康之路·24節氣養生》《探索發現·國醫奇術》《中華醫藥 抗擊疫情》,百家講壇《黃帝內經》《大國醫》系列,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岐黃之光》,北京衛視《養生堂》。

國外也不時出現中醫藥題材的影視資源,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1973年拍攝的紀錄片《中國》就有關於 「針灸麻醉」的影像資料,對中醫在海外的早期認知起到顯著推動作用,近些年有代表性的如韓國的《醫道》《大長今》,美國的《9000 Needles》等。

其實,對中醫藥文化的了解需求不僅來自於國內,而且具有全球性的普遍趨向,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行,中醫藥已經傳播到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影視的方式記錄、講述、傳播,就成為非常可行的媒介方式

據悉,香港浸會大學籌拍的《一帶一路醫藥行》將以「中醫藥:傳承發展與共享」為主題,前往「一帶一路」沿線,通過醫藥專家、科研人員導覽,介紹和揭示中醫藥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和知識(見《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09月10日04版)。

上海廣播電視臺製作的《中醫·世界》系列專題片則聚焦展示中醫藥國際化的探索與收穫,講述中醫藥走出國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中醫藥影視作品應把握中醫之道

由上可知,中醫藥影視作品漸成規模,在多個分支領域均已發展出代表性作品:

反映中醫人格精神的《李時珍》《天下第一針》《醫者童心》《醫痴葉天士》《大醫精誠》《國醫》等,反思中醫發展進程的《彷徨·回眸百年中醫》《岐黃之光》《紀錄中醫》等,呈現本草之美和藥工匠心的《本草中國》《本草中華》《秘境神草》等,介紹針灸推拿療效的《國醫奇術·針尖玄機》《古法養生-艾灸》《9000 Needles》等,聚焦中醫正骨文化的《正骨》《蒼生大醫》《大國醫》等。

這些中醫藥影視作品要麼反映中醫藥深厚的歷史與文化,要麼凸顯中醫藥獨特的治法與療效、要麼刻畫歷代大醫的醫術與人格,其間蘊含的醫道、醫德、醫風、醫術、醫理、藥性、治法、醫案等等,都是社會大眾比較喜聞樂見的內容,已然成為傳揚中醫藥文化的重要途徑

對中醫藥影視作品加以專題關注和總結,深入探察並了解中醫藥影視作品歷史現狀及發展特色,方能為進一步的作品製作及提升改進提供參照。

必須承認,中醫藥影視作品在作品內容、表達手法、作品立場、素材挖掘等方面依然存在可待提升之空間:

應加強與中醫藥專業領域的交流與融通,目前存在部分作品的專業底蘊不夠,個別作品甚至存在知識性錯誤,需守住內容科學正確輸出之底線,在通俗性、藝術性與專業性之間找準平衡,用一部部質量過硬的作品穩步提升整體影響力。

要保持中和之道,儘量擺脫商業化、媚俗化、娛樂化的侵蝕,避免過度使用「神醫」「奇藥」等誇張、刻意的表達手法,如實呈現、正本清源、即事言理、以理服人,自然導生「了解之同情」之效。

可進一步聚焦中醫藥的主體性立場,圍繞中醫藥創作內容而非僅讓中醫藥服務於劇情需要,避免中醫藥元素的碎片化表達,從外緣點綴向風格內裡轉進,注重從整體上深入把握中醫藥之道,以著力突出中醫藥的價值理念和文化韻味為導向。

中醫藥的歷史人物、醫案典故、本草文化等可待影視開發的素材資源仍十分豐富,可繼續發掘主題、凝練主線,並圍繞個性化內核拓展創新作品的形式、風格和類型,在當代語境中逐漸建構中醫藥影視的原創性敘事模式。

值得特別提及的是,自元明清建都以來至今,北京一直是我國的中醫藥資源高地,中醫堂館院所、中藥老字號、中醫藥教育機構等數量眾多,宮廷醫學、名醫流派等底蘊深厚,可以著力挖掘並進行藝術加工,拍攝製作以人物、機構或事件為主題的中醫藥電影/電視劇;

此外,與上海、河南、廣東等地相比,北京地區的中醫藥紀錄片作品也略顯不足,完全有更為充分的資源開展中醫藥相關的系列紀錄片作品。據新華社2019年9月14日報導,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京城四大名醫》已在京開機拍攝,或將開啟一個新起點。

中醫藥文化有更多「打開方式」

身處網絡資訊時代,我們的生活方式處處都難以離開網絡的影響。作為時代新人的九零後、零零後,更是網絡社會的「原住民」。

在這個注重「讀圖時代」、視聽語言的網絡環境中,我們的信息獲取方式,與其說是文字閱讀式的,毋寧說是圖式圖像式的。

因此,注重圖像化表達、動態化展現的影視作品,以其獨特的媒介方式,使中醫藥文化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

影視作品受關注度高、話題性強,更容易引生社會大眾的關注及興趣,促進改變既往對中醫藥的陌生感、疏離感;

與文字性傳播相比,影視的形象性更為生動立體,有助於更具象地從中體知和透視中醫藥的力量和美感,帶來的衝擊感及感發力也更強,可以在欣賞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中醫藥文化的沉浸和交互;

在中醫藥走出去的海外傳播進程中,中醫藥影視作品也可以發揮優勢,為文化認同及交流互鑑提供助力。

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央電視臺製作的電視專題片《中華醫藥 抗擊疫情》的播放就得到極大關注,及時記錄、傳達、展現了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顯示出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和博大智慧。

現在很多中醫藥機構、中醫藥從業者等開始自覺利用新媒體平臺,嘗試以短視頻形式來推送養生保健知識及常用治療技巧,短小精悍、傳播性強,系列製作、集腋成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為社會公眾普及了中醫藥健康養生理念,有力助推了中醫藥文化氛圍及生活方式的養成。

中醫藥短視頻作為中醫藥影視多元化的新形態,正在為中醫藥的社會化、大眾化注入新的活力,體現出中醫藥影視作品的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從歷史上看,中醫藥文化的傳承發展本非單一途徑,而是有著文字語言、文獻書籍、圖形圖畫、器物模具、藝術民俗等多維載體。

北宋王惟一的針灸銅人和圖經之作就是典型例證,宋仁宗對此特為之贊曰:「古經訓詁至精,學人封執多失,傳心豈如會目,著辭不若案形」(《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序》)。

新時代中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更當作如是觀,應在與時偕行中不斷探索更具時代感、親和力與針對性的路徑機制。

本文來源「中國中醫藥報」,作者/北京中醫藥大學 程旺,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相關焦點

  • 【觀點】影視創作:打開中醫藥的新方式
    根據大醫生平、中醫藥歷史典故、醫案故事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數量亦相當可觀,電影方面相關作品有《醫痴葉天士》《醫者童心》《怪醫唐慎微》《艾草仙姑》《姑蘇一怪》《天下第一針》《皇甫謐》《河間聖手》等,電視劇方面相關作品如《神醫朱丹溪》《醫聖張仲景》《大明聖醫李時珍》,此類作品在歷史面貌的基礎上進行了創作加工,提升了中醫藥相關人物事件、典故情節的藝術觀賞性。
  • 中醫必看的影視作品!
    「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聚焦中醫藥正能量的中醫藥影視作品的蓬勃發展合乎時代趨勢,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影視作品則不失為引領民眾走進中醫藥的重要法門。其實,對中醫藥文化的了解需求不僅來自於國內,而且具有全球性的普遍趨向,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行,中醫藥已經傳播到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影視的方式記錄、講述、傳播,就成為非常可行的媒介方式。
  • 張伯禮出任大型電影紀錄片《千年中醫藥》總顧問
    下一步,雙方將以中醫藥技術成果與宣傳推廣優勢對接為契機,在影片《千年中醫藥》創作方向、內容把關、專業支持、諮詢論證、表現形式等多個方面開展全方位、科學化、專業化、系統化的深層次合作。
  • 初心永恆丨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老黨員張毅敏交納特殊黨費
    初心永恆丨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老黨員張毅敏交納特殊黨費 2020-07-01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神曲《生僻字》中醫藥版視頻爆紅,幕後團隊是如何創作的
    《生僻字》不僅難度升級走紅指數也不低於原版不僅在朋友圈裡刷了屏人民日報、新華社、共青團中央等微信公眾號也紛紛轉發讓人們有「這麼痛的領悟」的神曲由山西省中醫院出品從填詞到演唱都是他們自己創作而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打造爆款  驚豔網絡的中醫藥版《生僻字》是咋創作出來的
  • 最高8000元獎勵丨設計大神徵集令!「瀘州中醫藥」標識LOGO就靠你了
    ,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推動中醫藥文化宣傳普及和傳承發展,讓廣大群眾認識中醫藥、了解中醫藥、熱愛中醫藥,擴大瀘州中醫藥影響力,瀘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攜手瀘州市中醫藥管理局,面向全市範圍公開徵集「瀘州中醫藥」標識LOGO。
  • 【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連線國醫大師唐祖宣:中醫藥在疫情...
    本期新華網「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名家系列訪談連線了身在南陽鄧州的國醫大師唐祖宣,深度解析醫聖張仲景故裡南陽鄧州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中醫藥實踐與經驗。所以,我覺得中醫藥在疫情的防控和救治上大有作為,它可以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提高患者的治癒率,降低重型患者死亡率。  例如麻杏石甘湯是針對疫毒逆襲入肺,與伏邪相合,壅遏肺氣而出現發熱、咳喘、胸悶氣急等症候時而使用的有效方劑。醫聖張仲景的經典名方在這次疫病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新冠肺炎目前已肆虐全球,中醫藥在防疫抗疫、救治輕型、危急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港劇《無間道》的新打開方式
    這部內地資本參與、香港班底製作的劇集,為港劇發展打開了新局面。上線之前,該劇監製兼藝術總監梁家樹告訴《綜藝報》,除在愛奇藝上線之外,《無間道》還將登陸香港電視臺,東南亞國家的版權銷售情況也非常好。「我只是覺得北邊吹來的風特別清新」——內地市場是眾多香港製作人的出路之一。
  • 新式愛情喜劇的打開方式和放飛了的朱亞文
    這往往是新題材類型片發力的時間段,比如去年9月上映的《反貪風暴3》,就在一眾新片中憑藉類型差異,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成績。目前定在9月上映的影片類型很豐富,既有奇幻武俠片《誅仙》、也有懸疑犯罪片《吹哨人》,還有愛情喜劇片《逗愛熊仁鎮》等,看來今年的9月影市要比往年更熱鬧、元素更多樣化一些。
  • 觀察丨二次創作的版權掣肘、時長和內容的齟齬,影視解說大v的困境
    如今,影視解說領域的大v們在數百萬粉絲的加持下,已然成為這個行業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風格差異化 粉絲粘度高 影視劇解說現狀對於影視劇解說自媒體而言,收入來源主要有三個部分:平臺補貼、廣告收入和粉絲打賞,而廣告收入也成為了此類自媒體變現的主要方式。 合作品牌的調性成為這類解說視頻的合作的重要參考指標。《劉老師說電影》中因為有很多與武俠古裝有關的解說,因此其接的手遊廣告就較多。而《閱後即瞎》合作的廣告範圍也多為新媒體、遊戲、體育領域。
  • 專家導讀丨童話的N種打開方式
    對於這本獨特的繪本,我們也特別邀請了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經典立體書珍藏版《小王子》譯者黃葒老師從她的角度解讀,幫助爸爸媽媽和小朋友深度理解繪本的內涵,以及它帶給我們的閱讀思考,一起來看看吧~童話的N種打開方式■黃葒(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小王子》立體書中文版譯者)大概是一年前
  • 創新發展,中醫藥行業迎來新機遇
    在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同仁堂生產的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紫雪散等多個藥品在列,其中安宮牛黃丸被列入重症、危重症患者治療推薦處方。        中醫藥作用的發揮體現在抗擊疫情整個過程中,包括預防、治療和康復。
  • 專家學者為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建言獻策
    、發展道路、發展要求,把黨對中醫藥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高度,也為新時代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他表示,中醫既反映了中華文明的價值理念和思維方式,也是貼近百姓生活、將科技與人文融為一體的文化形態。中醫「調和致平」的理念及其各種醫療技術、養生方法,幾千年來護佑著中華民族繁衍生息。所以用中醫藥這把「鑰匙」可以打開中華文明寶庫,也可以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偉大復興。在新時代,更要發揮中醫藥「鑰匙」的作用,就要在中醫藥的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三個層面協同推進。
  • 劉和平:什麼是主旋律影視作品創作?
    今天論壇的主題是關於主旋律影視作品創作,我談一下個人的觀點。1994年,我寫的舞臺劇《甲申祭》在全國獲得各項大獎,湖南省職稱評委會擬破格評我為國家一級編劇職稱,因我小學沒畢業,沒有任何學位,他們網開一面,說你到省裡現場寫一篇論文,通過就可以破格了。現在還記得,當時擺了一排題目,都是封閉的,我隨手一抽,抽出來一看:論主旋律。限定兩小時寫完,不得少於三千字。
  • 編劇入行的正確打開方式
    只是,這樣漫天撒網的方式少有成效。作為過來人,我想聊一聊,成為一名職業編劇的正確打開方式。如果你問我,成為職業編劇最難的步驟,我會告訴你,是入行,是入行!圈內與圈外,就仿佛結界的兩端。找不到入口,你便千難萬難,但一旦覓到了出處,即便不能一馬平川,也是大道向前。這世上的一切職業,幾乎都有著坦蕩的入門途徑。你若想成為律師,可以去參加司考。
  • 天津籌拍大型紀錄片《千年中醫藥》 張伯禮院士出任總顧問
    新華網天津7月21日電(記者周潤健) 日前,大型紀錄片《千年中醫藥》顧問受聘儀式在天津中醫藥大學靜海校區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正式授聘為該片總顧問,天津中醫藥大學學術專家團隊正式授聘為該片學術顧問團隊。
  • 主流影視作品創作欣欣向榮
    《覺醒年代》《香山葉正紅》《我們的新時代》《八零九零》等13個重點影視項目的代表發言,一批北京市重點影視項目正在茁壯成長。探索重點題材創作的廣闊空間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 打開克蘇魯神話的新方式
    不論小說、影視、遊戲、音樂、漫畫,和克蘇魯神話相關的盤點能說上不只一天一宿。洛夫克拉夫特非常喜歡愛爾蘭幻想小說家鄧薩尼勳爵的作品,在創作中,鄧薩尼勳爵大量使用自創的眾神和地名建構虛構的神話,形成了所謂的「佩加納神話」。鄧薩尼創作的神話引起了洛夫克拉夫特極大的興趣,因此,在創作過程中,他也虛構出許多太古邪神、地名和邪乎的書籍名稱。
  • 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 讓世界了解「中醫文化樹」 | 建言中國020
    來源:中國網  【編者按】習近平同志指出: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帶來一件關於我國中醫藥發展的提案。駱沙鳴認為,中醫藥在助推民心相通,構築健康絲綢之路上可以大有作為。
  • 2020在武漢跨年的N種打開方式
    2021即將到來,你準備用什麼方式度過呢?在這裡,PUNK君為你奉上一份武漢超級跨年攻略,超燃、超炫、超嗨,等你解鎖。新年最浪漫的事,莫過於零點鐘聲敲響,跟身邊的親人或愛人朋友一起,默默許下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