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鍾林,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器官移植臨床醫學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肝膽外科主任。擅長肝移植,複雜肝膽胰腫瘤診治及其腹腔鏡微創根治。
于洋,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治醫師。201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獲得臨床醫學學士學位。2018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獲得外科學博士學位。肝膽胰疾病的綜合診療,尤其是肝膽胰疾病的微創治療。
1、什麼是肝癌?
肝癌是指肝臟惡性腫瘤,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起源於肝臟的上皮細胞,根據病理來源不同可分為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和混合細胞型。繼發性或稱轉移性肝癌是來源於其它器官的惡性腫瘤細胞侵犯至肝臟,多見於胃、膽道、胰腺、結直腸、卵巢等惡性腫瘤的肝轉移。我們所說的肝癌,通常指的是原發性肝細胞癌。
2、為什麼會得肝癌?
原發性肝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是由環境、遺傳等多因素影響導致的。在我國,B型肝炎病毒(HBV)導致的肝硬化是肝癌最常見的原因,此外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黃麴黴素、飲水汙染、酒精、肥胖、亞硝胺類物質、微量元素等都與肝癌的發生相關。肝癌不會遺傳,但有家族聚集現象,因此有肝癌家族史的人肝癌的發病率更高。繼發性肝癌可通過不同途徑,如血液轉移、淋巴液轉移或直接浸潤肝臟而導致肝癌。
3、得了肝癌會有什麼症狀?
肝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有消化系統的非特異性表現,如腹脹、噁心、上腹隱痛等,體徵也不明顯。中晚期肝癌的症狀則較多,常見表現有肝區疼痛、腹脹、納差、皮膚和鞏膜發黃、腹水等,部分患者還可有低熱、乏力、消瘦。查體可發現肝掌、蜘蛛痣、腹部包塊。此外可能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等併發症。如果發生肺、骨的遠處轉移,還會出現相應部位的症狀。
4、如何早期發現肝癌?
肝癌的早期發現主要依賴血清腫瘤標誌物,如甲胎蛋白(AFP)和腹部彩超的篩查。尤其是有肝癌高危因素人群要特別注意定期篩查,包括有B肝、C肝慢性肝病史者、長期飲酒、重度脂肪肝患者、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尤其是合併肝硬化的患者,應該每3-6個月進行AFP及腹部彩超檢查。AFP對診斷肝癌有較高的特異性,在肝癌患者中通常AFP持續升高。腹部超聲可以顯示腫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態,具有較高的診斷符合率。
5、甲胎蛋白(AFP)高一定是肝癌嗎?
甲胎蛋白高不一定就是肝癌。除了肝癌,臨床上還有一些其他情況也會導致AFP升高,如妊娠、活動性肝病、睪丸或卵巢腫瘤等。而且,肝癌患者的AFP會持續升高,因此診斷肝癌需要滿足AFP≥400μg/L持續4周以上,或AFP≥200μg/L持續8周以上並能排除其他可能,才可考慮肝癌的診斷。對於AFP輕度升高的患者,應該動態監測,觀察其變化有些時候可能只是一過性的升高,沒有臨床意義。此外,臨床上約30%的肝癌患者AFP為陰性,因此AFP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可能。
6、怎麼診斷肝癌?
病理結果是診斷肝癌的「金標準」。肝穿刺針吸細胞學檢查或肝臟佔位病灶的手術標本找到腫瘤細胞即可診斷肝癌。除了AFP和腹部超聲,通過增強CT、增強MRI檢查發現肝臟病灶有動脈期明顯強化、門脈期強化減低的肝癌典型影像學特徵,並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肝功能等實驗室檢查,也可臨床診斷肝癌。
7、肝癌怎麼治療?
肝癌對化療和放療不敏感,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切除、血管介入、射頻消融、肝移植等。其中手術切除是治療早期肝癌的首選,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手術方式包括根治性肝切除術和姑息性手術。對於不能手術切除的肝癌患者,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個體化治療。現在,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8、肝癌都需要手術治療嗎?
不是所有的肝癌都能夠進行手術治療。對於不同階段的病人,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對於早中期的肝癌以手術治療為主,通常預後較好。肝切除術的適應證包括:肝臟儲備功能良好的Ia、Ib、IIa期肝癌患者;IIb、IIIa期但腫瘤數目≤3枚;IIb、IIIa期,腫瘤>3枚但局限在同一肝段或同側半肝患者。對於晚期和終末期肝癌,通常已經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可以選擇射頻消融、肝動脈栓塞等介入治療,或放療、化療等治療緩解症狀。
9、肝癌的靶向治療是什麼?
靶向治療藥物作用於存在特異性受體的肝癌細胞,主要包括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拮抗劑等。索拉非尼是我國第一個獲批的治療晚期肝癌的分子靶向藥物,近年來侖伐替尼也獲得批准,為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選擇。
10、什麼是免疫治療?
腫瘤的免疫治療旨在激活人體免疫系統,依靠自身免疫機能殺滅癌細胞和腫瘤組織。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單抗能夠促進T細胞活化增殖,實現殺傷癌細胞的作用。對於肝功能較好的患者,推薦將免疫治療藥物PD-1單抗或瑞戈非尼作為二線治療藥物。
專家介紹
鍾林,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器官移植臨床醫學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肝膽外科主任。
社會兼職
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器官移植分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癌學組委員,國際肝膽胰肝血管瘤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免疫學會移植免疫專業委員,中華醫學會肝病學會終末期肝病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會胰腺小腸移植學組委員,中國醫學促進會器官移植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編委,中華普通外科雜誌編委,國際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Liver Transplantation,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等期刊審稿專家。
專業擅長
擅長肝移植,複雜肝膽胰腫瘤診治及其腹腔鏡微創根治
科研項目
負責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戰略計劃)、 國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撐計劃、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重點項目、上海市科委生藥處重點項目等多項科研計劃
學術成果
1. 肝移植手術方面,肝移植團隊累計完成肝移植上千例,肝移植術後10年膽管併發症發生率僅為4.6%,感染死亡率為7.2%,顯著低於ELTR和UNOS報告。肝移植良性終末期肝病1年、3年、5年生存率為91.9%、89.4%、75.2%;符合Milan標準肝癌1年、3年、5年生存率為88.3%、70.1%、65.4%。各指標均優於歐洲ELTR和美國UNOS,達國際先進水平。聯合臟器移植達國際先進水平。開展上海市首例肝腎聯合移植,迄今共完成25例肝腎聯合移植,肝腎聯合移植1年、5年、10年生存率為90.5、81.0%、81.0%。此外,國內首次成功運用3D列印技術行活體肝移植術,全國包括東方衛視等25家媒體進行了報導,在權威雜誌Liver Transpltation封面發表並述評。
2. 肝膽胰腫瘤手術方面,在科技部研發計劃的支撐下,率先利用三維成像及術中螢光影像等技術導航精準規範性肝切除手術;率先開展肝癌腹腔鏡右半肝切除、腹腔鏡尾狀葉切除、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複雜微創手術;對胰腺癌並門靜脈系統侵犯進行分型,及其切除重建提出5種方法;開展PD+SMV人工血管置換新技術治療原來不能手術的胰腺癌,率先開展裸眼3D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LPD)。
3. 轉化研究方面,在移植感染、器官保存、肝癌發生發展等領域開展大量研究,發表中文及SCI論文100餘篇,總影響因子超過100分,包括Hepatology、Liver 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Journal of Infection等國際專業權威期刊,共被引>300次。2006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年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16年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于洋,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治醫師。201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18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
社會兼職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肝膽胰外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專業擅長
肝膽胰疾病的微創治療。
科研項目
主持校級課題2項,並參與「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科研計劃。
學術成果
在消化系統腫瘤發生發展、藉助微流控系統實現腫瘤早診與預後判斷等領域展開研究,發表中文及SCI論文10餘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並授權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