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麗江古鎮、大理古鎮、鳳凰古鎮等許多遊人古鎮相比,黃娟似乎沒有被深交的朋友養大,她安靜、秀氣,像小清新一樣淡定, 由於交通不便,宣傳力度低,這個古樸的城市受到了「汙染」的保護, 小河的水靜靜地流著,橋拱倒映在水中,屋頂炊煙嫋嫋,古榕靜躺在那裡,樹下的老人在樓梯上喝茶聊天,孩子在玩,有時間的話就像這個額定, 「黃姚古鎮就像千年詩集,被遺忘在圖書館僻靜的書架上,人們不情願地走著,翻開這美麗的篇章,古樸優雅的格調很快徵服了人心。
遊黃娟,行程又快又慢,快半天就能到, 晚的話住兩天也能提出新的意思, 黃姚的經典有龍橋(黃姚的象徵景點)、龍爪榕子、石跳橋、古舞臺、石板街等, 如果你的時間不夠的話,這些最經典的景點不能錯過,帶龍橋龍橋建於明代萬年間,是黃姚15座舊橋中最大的一座,以青石板為材料,由兩座橋拱組成,橫跨新興街以東的珠江, 帶龍橋是一般的,但小橋的流水可以讓江南水鄉罕見的安靜安寧,這裡風景優美,吸引了很多鏡頭和畫畫的人,電影《面紗》在這裡拍攝, 要拍帶有龍橋的美景,一定要在早上水平如鏡時,朝陽斜射古橋。
龍爪榕子因其氣根形狀像龍爪而得名,有800多年的樹齡, 古樹在石頭中生長,與巖石緊緊擁抱,根不夠長,因此也被稱為「石上榛子」, 刮著微風,能聽到葉子的沙沙聲, 樹上有幾隻麻雀, 從一根樹枝飛到另一根樹枝上,人聚集在樹下,沁涼涼快, 微風拂過臉頰,聞到淡淡的古樹香味,躁動的心漸漸安靜下來, 在黃娟,看到在當地樹下玩耍的孩子們,羨慕他們在現在的時代,能度過和父親一樣的童年,石跳橋石跳橋建於清嘉靖年間,距今200多年, 石跳橋是黃姚古鎮中最有特色的橋,由31個石頭齊墩子組成,容易穿越,不影響流水, 水面很清澈,可以在上面整形拍照。
古戲臺古戲臺建於明朝嘉靖3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黃姚著名景點之一, 至今仍在使用, 每年一到節日,舞臺前的觀眾就像雲一樣熱鬧, 臺柱腳下埋著四個大水壺,是產生音響效果的秘密武器, 在這樣的舞臺上唱戲,臺下引起了反響, 當初設計這個舞臺的一定是絕頂聰明的人, 古戲臺就像識破紅塵的隱士,躲在野外的忘了藏在市裡的, 他每天扮演人生的一切狀態,扮演多少才子之美,愛恨情仇,多少興衰榮辱,悲歡離合。
石板街石板街有8條,分別是金德街、歡迎秀街、天然街、中興街、安樂街、連理街、龍畔街、英鎊街, 最窄的地方是金德街的羊巷,不到兩米,行人相對走,每個墟期節日,交通都堵塞, 雨後的石板光滑光滑,很有味道, 雕欄和楠的顏色不鮮豔,但能感覺到昔日的熙攘和繁華。
大家對這個城市有什麼樣的了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