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這個數字代表什麼?看過這部經典粵語電影廣東人才知道 拍成2000集電視劇大家還追著看

2020-09-05 荔枝網GDTV

大型系列情景喜劇《72家房客》系列訪談之一


當記者多年,做過很多採訪,很多時候,我面對的是電視臺臺長、企業CEO、企業COO、頻道總監等,採訪的主題以宏觀話題為主。本次採訪,我面對的是電視劇《72家房客》的一眾主創人員,包括監製、製片人、編審、編劇。在採訪中,他們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對劇組每一位演職人員都有著特別深的情感,尤其是該劇的靈魂人物——總策劃、總編劇廖致楷。


關鍵詞:72家房客、楷哥、長壽基因


由廣東廣播電視臺與珠江電影集團聯合出品、南方衛視和珠影影視製作有限公司聯合製作的大型系列情景喜劇《72家房客》在南方衛視播出至今已經12年,這部長壽劇伴隨著幾代人成長、成熟,是一家人飯桌前最好的陪伴。這些年,劇中的主要演員基本沒變,他們像一家人一樣陪觀眾走過12載。17季2000集,《72家房客》用樂觀向上的主色調為觀眾帶來一個又一個充滿溫情、快樂的故事。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暴發,不少人在家裡休息、辦公之餘,都想看看輕鬆幽默、樂觀向上的短劇,《72家房客》成為了很多人的首選。很多年輕網友說:「我們是看著這部劇長大的,劇中很多小人物的喜怒哀樂、嬉笑怒罵能讓我們暫時忘記不開心,緩解壓力。」可見這部劇的用戶關注度和忠實度有多高。一部電視劇能夠堅持創作12年、養洋2000集,擁有老中青不同年齡段的「鐵粉」,這在中國電視劇的發展歷程中的確算得上是一個奇蹟。


《72家房客》源自民國時期的上海滑稽戲。1963年,珠江電影製片廠的導演王為一將其改編為粵語電影,這也是南國電影的開先河之作。2008年,珠江電影製片廠和廣東電視臺將電影版改為情景喜劇,2020年7月開拍第17季,總集數達2080集,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長壽劇」。



為什麼這部劇這麼長壽?她的長壽基因是什麼?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為什麼這部劇能常拍常新、常播常新?劇中的演員是怎樣成為一個個經典銀幕形象的?誰是兩屆梅花獎的獲得者?第17季中會有哪些新的劇情設計?帶著這些問題,廣東廣播電視臺「媒意見」公眾號記者獨家採訪了《72家房客》的主創人員:監製朱曉錚、製片人梁柱、總編審袁振江、編審/編劇邱彥文、編審/編劇黃文濤、編審/編劇張錦堯,一同暢談《72家房客》的創作由來、臺前幕後的故事,以及對這部劇的思考。為方便行文,我們將採訪對象統一稱為「主創者」。



緣起電影《72家房客》,

從90分鐘到2000集

楊春雨:我很驚奇於一件事情:《72家房客》原本是一部電影,如何能從90分鐘的內容變成一部2000集的電視劇?

主創者:南方衛視在籌拍這部電視劇前,有這樣一個小插曲:南方衛視和珠影之前做過一個短劇《乘龍怪婿》,不知你看過沒有?就等於是南方版的《武林外傳》。我們領導當時覺得不如試水一下,拍個120集的短劇,有網感、有無釐頭的元素在裡面,然後我們就和廖致楷老師(楷哥)一起來策劃《乘龍怪婿》。


劇組為楷哥(右二)過生日

楷哥是學院派的,北京電影學院畢業,他包容度很高,特別能接受新事物、新元素,他能從我們年輕人的角度去思考,並且把故事和人物把握得特別準。我們在一起策劃時,無論怎樣天馬行空的創作,楷哥都能幫我們把好關,這樣一路下來《乘龍怪婿》拍了四季500集,播出效果很好,重播次數很多。經過這次合作,我們在楷哥的指導下學習了很多東西,也汲取了很多經驗。也因為這次合作,我們與楷哥有了良好的合作開端。

《72家房客》本來是一部電影,當你想到一部電影的內容要變成一部電視劇時候,的確會在心裡打很多問號。楷哥是這部劇的主策劃,電影《72家房客》是珠江電影製片廠當時一部比較有影響力的作品,當時出了兩個版本,一個是內地的,一個是香港版的。把90分鐘的電影內容尤其是珠玉在前的經典作品拿來改成一部120集的電視劇,這在很多人心中是不大可能做成的事兒。很多人持懷疑態度,說「你們挺敢想!」

我們是2007年策劃這部劇的,當年11月開始試拍,拍完正好是2008年,趕上奧運會。大家認為,在這樣一個節點,去播出這部《72家房客》,無異於雞蛋碰石頭。應該說,我們承受了挺大壓力。

但出乎我們意料的是,第一季120集的《72家房客》在2008年7月5日首播,根據尼爾森數據顯示,首日播出收視率為3.1,在廣州地區收視排名第三,實現「開門紅」。其後,收視持續上揚,最高收視率為5.6,即使在奧運期間收視率也在3.0左右。應該說,第一季的成功,已經達到了我們當初策劃期許的目標。這無疑像一注興奮劑,讓我們所有人都對這部劇充滿了更大的激情!

經典形象包租婆

原來如此斯文可愛

楊春雨:劇中有很多經典形象:太子炳、八姑、金醫生、369等等,這些演員是怎樣選出來的?

主創者:選演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因為開拍之初,別人根本不知道你接下來能做成什麼樣,更多的是懷疑的眼光。我們都是從零開始。最開始,我們考慮參考電影,從粵劇演員裡來選,然後是話劇演員。但當時很多人對這部劇會有點不屑一顧,或者說並不感冒,覺得這個已經有電影了,你們弄不出來電視劇。所以在選演員上,我們的確要費很多功夫。後來,我們找到粵劇大佬倌文覺非的徒弟彭熾權,文覺非是電影版《72家房客》太子炳的扮演者,我們對彭熾權說:「你師傅演過電影版的太子炳,我們想請你演電視劇版的太子炳。」溝通之後,太子炳的演員就定下來了。彭熾權在粵劇圈裡是比較有名望的,這裡面有個小故事:當時彭熾權聽劇組人員說是拍攝20集,想著是短劇,就一口應承下來, 後來才發現是聽錯了,一季拍下來就是120集,更為戲劇性的是這一拍就是12年17季,馬上衝進2000集。彭熾權和他師傅外形很像,模仿他師傅也是活靈活現,那種感覺非常到位。優秀的演員造就經典的角色。


再來說一下八姑。我們看到電影裡八姑是一個包租婆的形象,如何在電視劇版找到一個合適的演員,這個不容易。後來我們找到粵劇演員黃偉香,她特別有福相的,試鏡時候,我們發現她比起電影版的看起來更可愛一些,電影版的會比較兇一點。在形象上,我們覺得她挺適合,但是她本人特別溫柔、斯文,也不潑辣,所以會有些擔心:她能演得出包租婆那個感覺嗎?事實證明,八姑這個角色被她演活了,非常有張力,她是能斯文能潑辣,你會發現劇中的她與生活中的她完全是兩個人,這就是優秀的演員,一個經典形象就此誕生。


梅花獎兩度獲得者,

粵劇界白馬王子

楊春雨:剛剛提到我們的演員裡有一位梅花獎的兩度獲得者,是哪一位?

主創者:他是金醫生的扮演者馮剛毅,粵劇界大佬倌,國家一級演員,1989年、2001年分別獲得兩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說起金醫生這個形象,其實和馮剛毅本人的反差是很大的。你看劇中金醫生總是戴著一副超厚的眼鏡,表情木訥、迂腐,看著性格就很頑固。其實當年在粵劇舞臺上他是英俊小生,是老一輩女性觀眾心中的白馬王子。我周圍不少喜歡粵劇的人,一聽說《72家房客》裡中有馮剛毅,立馬就表示很想看,這是真粉絲。


馮剛毅的粵劇小生形象


馮剛毅扮演的金醫生

楊春雨:劇中的369是一個很有特點的角色,樣子痞痞的,又搞笑又會有很多鬼主意,生活中的他是怎樣的?

主創者:369的扮演者是吳家輝,八九十年代在廣東臺的電視劇和節目裡演過很多角色,但並非核心角色,就是說他一直沒有找到適合他的定位。我們當初在找369的演員時,先看了電影版的,那個演員像竹竿一樣又高又瘦。很多人認為要找電影版這樣的形象來演369,但我覺得不一定要照搬,重要的是這個人物要塑造得立體、突出,然後我推薦了吳家輝。他在生活中就有點痞痞的感覺,也很愛開玩笑,他的角色塑造能力很強,和本色差不多,所以他十分適合這個角色。因為這部短劇是連軸拍攝的,如果演員不能很好把握這個角色的話,會很容易演偏了,所以369這個角色還是需要找吳家輝這樣的演員。後來證明,我們的演員選擇得都是非常恰當的,就像量身定製一樣,角色已經融入血液。這樣,我們演員的班子就逐步搭建起來了。

369劇照


應該說,《72家房客》這個劇組很不一樣。這裡的演員來自天南海北,來自不同的領域,但一起合作拍攝時候,卻能相當融洽、默契、和諧,12年走過,大家就如同一家人,拍攝之餘,劇組的演員、幕後工作人員都會聚會,每當拍攝完一季,大家就企盼著幾時開拍下一季。

記錄小人物,關注普通人

楊春雨:採訪之前,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在這部劇拍攝的12年裡,有哪些事情是讓你們特別感動或者感觸特別深的?

主創者:有兩件事情讓我們感觸特別深。一個是奀妹的媽媽(奀媽)的事情。奀媽在劇中是一個出鏡次數並不多的人物,扮演這個角色的演員何曉莊因生病不得不離開劇組,一直在治療之中。劇組的主創者們想著與大家商量,接下來的劇情裡是否保留奀媽這個角色,如果留,是否換另外一個演員來扮演奀媽?當劇組的演員們聽到這個消息時,都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不要換別人演奀媽,也不要奀媽這個角色取消。把角色給她留著,她(指演員)只是暫時生病了,會回來的,讓我們等等她吧!她會好起來的。」

奀媽劇照


楊春雨:就是特別強的團隊精神!讓人感動。

主創者:是的!我聽到大家的呼聲,特感動。當時我們還沒意識到這種濃厚的情感,就是一家人那種情感,你想一個人天天在劇組和你朝夕相處,突然她不在那兒(去醫院治療),她雖然不是核心角色,可對大家來說,她是我們當中的一員,不可或缺的一員,一旦不在這裡,大家很難接受。潘結(蘭姨扮演者)、吳家輝(369扮演者)拉著我說「千萬不能換人」,並動情地分析了利弊;舒力生老師(西洋蔡母親扮演者)發了幾個信息給我,後來著急地要打視頻電話給我,她說:「我們要對演員保留很大的尊重,雖然奀媽的戲份不多,但她在觀眾心中已經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了,不能因為她生病了,就取消這個角色。要為她保留這個角色、這個位置。在我們心中,她不可替代!不能替代!」說得我快哭了。所以,我們只是增加了一個角色:奀媽的妹妹「奀姨」,奀媽的角色繼續保留,只是劇情中會有合理處理。

楊春雨:這是一個大家庭的感覺,每個人都不可或缺,大家相依相伴。

主創者:的確!另一件事情也讓我們印象很深。我們團隊有一位編劇生病了,需要住院,並且要支付很高昂的醫療費。但這位編劇家境比較一般,應該也沒有買什麼保險,除了這份編劇的工作,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很難支付較高的醫療費,所以,編劇組的同事們商量集體湊錢來幫助他,為他治病,解決燃眉之急。


楊春雨:我們的團隊真的讓人感到特別溫暖。

記者與主創人員合影


主創者:我們劇組氛圍特別好,演員、編審、攝像等等,大家相處得特別好,包括我們的煮飯大叔,他每頓飯都要給我們煲特別好喝的湯,以至於劇組結束拍攝後,很多人還想回來喝他煲的湯。那種親切感,真的是一家人,我們在沒有拍攝的時候會組織一起去玩、去聚會,12年了,這個傳統一直都保持著。


記者與主創人員合影

楊春雨:情感因素是大家最強的維繫紐帶。

主創者:我覺得劇組有這麼好的氛圍,與楷哥是分不開的。楷哥是這部劇的總策劃,他對這部劇的每個環節、每個部分都盡心盡力去把關,關心劇組的每一位,讓大家特別有家的歸屬感,即使酬金不多,大家也願意來到這裡一起工作。從2007年至今已經13年了,我們的主要演員基本沒有變過,大家為什麼願意跟著你這個團隊?或許物質並不是最吸引人的,我覺得情感因素是最能牽動人的內心的。今年年初,楷哥因生病暫時離開劇組休息,我們很捨不得他,非常希望他快點好起來!大家都盼著他回來!

楊春雨:很深很深的感情!希望楷哥能快點好起來。感謝《72家房客》為觀眾帶來這麼多快樂!感謝各位接受採訪!

媒意見編輯:楊春雨

媒意見美編:許琳莎

相關焦點

  • 對話《72家房客》主創:17季2000集是怎樣煉成的?
    很多年輕網友說:「我們是看著這部劇長大的,劇中很多小人物的喜怒哀樂、嬉笑怒罵能讓我們暫時忘記不開心,緩解壓力。」可見這部劇的用戶關注度和忠實度有多高。一部電視劇能夠堅持創作12年、洋洋2000集,擁有老中青不同年齡段的「鐵粉」,這在中國電視劇的發展歷程中的確算得上是一個奇蹟。《72家房客》源自民國時期的上海滑稽戲。
  • 我國最長電視劇到底有幾集?一千多集才排第三,第一名至今未完!
    第六名是《鄉村愛情》系列,由趙本山大叔主演,可以說這部電影深受大叔大媽們的喜愛呀,還記得小編父親頭一次買會員,就是因為要追這部電視劇,如今鄉村愛情已經拍了十部了,總集數達到478集,不知道你們會不會覺得這個數字有點嚇人,但在下面要介紹的這幾部電視劇面前,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算事兒了。
  • 你都看過嗎?令廣東人回味無窮的10部經典電視劇
    大部分廣東人睇電視都是喜歡看粵語電視臺,廣東珠江臺和香港的電視臺是首選。從80年代至今,雖然珠江臺的劇集內容一直都比不上TVB,但是還是有一些本土電視劇集受歡迎程度更高。廣東電視臺從八十年代開始製作了許多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經典電視劇集,直到現在觀眾們還記憶猶新、津津樂道。下面跟大家一起回顧三十多年來廣東臺播出的十大經典電視劇。
  • 中國所有的電視劇裡,劇集最長的前五名,第一名已經突破3000集
    中國所有的電視劇劇集最長的前五名,第一名已經突破3000集中國的電視劇發展得越來越好,有些電視劇播放量都已經超過幾百億,真的是非常驚人的一個數字,經常追究的網友們都知道,一般的電視劇都是幾十集左右,有時候追劇挺心累的,一天兩集,都要追一兩個月。
  • 這五部電視劇只有20集,堪稱經典中的經典,90後不一定都看過
    這五部電視劇只有20集,堪稱經典中的經典,90後不一定都看過劇荒是種什麼感覺呢?大概就是看劇如嚼蠟,不看心慌,看了又心塞。
  • 中國最長的5部電視劇,全都看過,就說明你老了
    最近《延禧攻略》很火,身邊好多人在追,也有人說這部劇70多集,太長了不想追。不過,說到這世界上最長的電視劇,每一部都有好幾千集,真不是宮廷劇能比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中國最長的5部電視劇,你肯定看過。 第四名、《七十二家房客》與其它家庭電視劇不同,本劇講訴的是,民國時期廣東廣州西關太平街生活的72家房客和房東之間的故事,是廣東本土大型粵語情景喜劇。中國內地 2008年首播至今,也許是那個年代的故事,很多老人都喜歡看。
  • 這部陪伴廣東人長大的劇,即將突破2000集!
    近日,大型情景喜劇《72家房客》 在珠影拍攝基地「擺酒」 原來這部陪伴廣東人長大的劇集 已經播了整整12年!
  • 這部陪伴廣東人長大的劇,突破2000集了
    上周,大型情景喜劇《72家房客》在珠影拍攝基地「擺酒」原來這部陪伴廣東人長大的劇集已經播了整整12年!如今第十七季也已經開播《72家房客》即將突破2000集!為慶祝《72家房客》突破2000集,第17季特別策劃了雞公福與玉嫂婚禮、西洋蔡和奀妹女兒的滿月酒在同一天舉行。
  • 我國最長的電視劇是多少集?2248集僅排第2,第1至今還沒播完!
    電視劇,是我們日常生活必備,打發時光。一般來說,幾十集電視劇算長,上100集可能就覺得太長了,可能追不下去。但是還是有個別的電視劇能打破你的思維,拍個幾千集讓你追個夠下面看一下我國最長的5部電視劇。我國最長的電視劇是多少集?2248集僅排第2,第1至今還沒播完!
  • 國內最長電視劇,劉濤的第一部作品,拍攝時長19年,3500集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電視劇有《康熙微服私訪記》《還珠格格》《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等,部部都是經典,而現在的電視劇的標籤就是「小鮮肉」「五毛錢特效」「沒演技」等等,即便如此電視節目還是大家日常生活娛樂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方式,也有一些好的電視劇,會引起一股追劇的熱潮,但電視劇結束的時候,也是讓大家非常的不舍,因為現在的電視劇就算是很長的基本上五六十集也就到頭了,也是嚴厲打擊注水劇,無限延伸時常的。
  • 這部陪伴東莞人長大的電視劇,突破2000集
    說起廣東本土電視劇但是還有一部本土劇同樣很經典集的拍攝!據該劇製片人梁柱介紹,為慶祝《72家房客》突破2000集,第17季特別策劃了「開心果」,勤勞又努力的工作,她從一個人賣煙仔到和西洋蔡結婚,這一路你有追嗎?
  • 818超長的十部電視劇
    其實觀眾有所不知,《鄉村愛情》系列的300多集並不算最長,廣東方言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就已經播出了上千集,最長的韓劇播到演員死了都還沒完,更有美國播了72年的肥皂劇。沒有最長只有更長,今天我們就盤點一下:那些演員用生命在演戲觀眾用生命在看戲的超長電視劇。
  • 百看不厭的六部宮廷劇,第一部是經典,最後這部大家都看過
    觀眾口味不一樣,對這些劇也是褒貶不一,今天,小編帶著大家一起聊聊六部經過時間檢驗的良心古裝劇,第一部是經典,最後這部大家都看過。《甄嬛傳》在小編心中,《甄嬛傳》絕對是古裝宮鬥劇中的王者,別說二刷了,看五遍都不嫌多。該劇從播出到現在已經有六七年的時間,但是再拿出來看,仍然會發現一些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問題,這部劇的邏輯性很強,結構嚴謹,經得起細細推敲。
  • 各省最經典的方言劇分別是什麼?都沒看過的人絕無僅有!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各省最經典的方言劇分別是什麼?《我愛我家》這部情景喜劇全長共120集,主要講述的就是北京一家六口及其鄰居周邊的日常瑣事。幽默的北京方言、開朗陽光的人物性格、改革開放時期新舊思想的碰撞等劇情原因是《我愛我家》能夠風靡大江南北的不二法寶。事實上,經典就是經典,哪怕過去了幾十年仍舊被人所銘記。
  • 臨海人小時候看過的電視劇,有誰全看過?看過的人都說老了…
    最近大臨海的天氣越來越熱宅在家裡追劇才是聰明人的做法如今國產電視劇越來越多,可是無論怎麼看都比不上小時候看電視劇的感覺
  • 年粵日與廣東歌的2000天
    在這將近5年半的時間裡,我們以「每晚一首粵語歌」為主要內容,已經陪伴大家度過了2000個日夜。來到第2000天,正好碰上年終歲末這個節點,也突然萌生了將年粵日過去的2000天盤點一次的想法。如果只能讓我用一首歌總結過去的這2000天,我會選擇這首我在蝦米音樂上循環得最多的這首《山林道》。
  • 《72家房客》2000集達成!陪伴廣東人童年的還有......
    大家知道嗎?這部我們從小看到大的劇,原來最開始只計劃了120集。十月中旬的一天,七十二家大院內張燈結彩,熱鬧非凡:街坊們忙前忙後,歡聲笑語準備宴席;牛局長、三六九、二五八、丘富等等平時有點「討人厭」的角色也紛紛攜禮到賀;就連平時「蝦蝦霸霸」的太子炳和八姑也都放下成見,出錢出場地讓大家歡聚一堂。什麼事情這麼大陣仗?
  • 席絹的這部作品你看過嗎,被拍成了電視劇,還有大家喜歡的趙麗穎
    但是,下面我要介紹的是席絹的另一部作品《戲點鴛鴦錯點鴛鴦》 這本書我在很久之前就看過,講述了北宋末年,蘇家與石家均為一南一北兩地巨商,蘇家想用嫁女兒的方式來牽制住石家,被選中的性格柔弱的蘇幻兒不願受擺布逃跑而墜崖,楊意柳被安排代嫁,並替父親蘇光平收集情報。最美的最動人的部分依然是愛情,一切都是那麼的單純美好。
  • 中國史上收視率最高的十部電視劇,《還珠格格》沒上榜?
    其實在98年,快千禧年之時,國產電視劇產出已經不少了,可還能取得78%的收視率,首先肯定和這個中國人人盡皆知的大IP有關,其次在製作上也是非常用心,才能造就出如今的經典。最高收視率 90% 沒看過《紅樓夢》但知道其大概故事,這就是這部劇的影響力。
  • 中國收視率最高的10部經典電視劇,你看過哪幾部?
    周潤發,趙雅芝主演,風靡全國,跟83版射鵰英雄傳一起成為80年代初全國皆知的熱門電視劇。(小編點評:發哥的經典,好年輕的發哥,帥呆了,永遠的男神啊!之後有後多以類似題材拍攝的電視及電影,但再也難以超越這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