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通訊員 劉珂珂)在我們濟南大學,也有一批乘風破浪的姐姐——女教師群體。她們,青春從來不缺位,也不讓位,而是自信歸位,一個女性的魅力是通過閱歷和時間給予的,這也是時間和人生閱歷給的最好的禮物。她們,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澆灌了事業的絢爛之花;用愛心與情感,塑造了濟大女性的美好形象。讓我們領略一下這些乘風破浪姐姐們的風採吧!
路也:獲得了人民文學獎的女詩人
路也,文學院教授,我國著名女詩人。獲得人民文學獎,《詩刊》第三屆華文青年詩人獎,《星星》詩刊愛情詩獎。2006年獲《中國婦女報》和《詩刊》聯合評選的「新世紀十佳青年女詩人」稱號,2011年榮獲「茅臺杯」人民文學獎優秀詩歌獎。
路也主要從事詩歌和小說創作,兼寫散文隨筆。著有《風生來就沒有家》、《心是一架風車》、《我的子虛之鎮烏有之鄉》等多部詩集。同時著有中短篇小說集《我是你的芳鄰》,以及長篇小說《鞠是有的》、《別哭》等。另外,還著有散文隨筆集《我的城堡》。
「路老師的課內容豐富,中外詩歌對比聯繫,觸類旁通,感覺每節課都有收穫。」文學院張克豔同學說。的確,當她講到英國「桂冠詩人」泰德·休斯的《七愁》時馬上聯繫到中國古代的七哀詩並將它們對比,以顯示中外詩人共同的情感表達。從路老師的課上我們還可發現她是一個特別會生活的人。當講到《薊》這首詩時,路老師馬上將這種植物的特性及它的食用與藥用價值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在賞析詩歌的同時也增加了生活的知識。當然,這樣充滿生活趣味的詩句在路也的詩中更是比比皆是。「在臨安,我食竹筍鹹肉、蓴菜湯和小黃魚/還有青團,用艾草汁揉和糯米麵又裹了豆沙餡的/品著從圍牆外的山上採回的龍井/我願為這些美味丟職棄爵」(《在臨安》);「來一盤煮乾絲,兩個獅子頭,一壺碧螺春/如果沒有瓊花露,那就上兩瓶茉莉花牌啤酒吧/我們喝了一杯又一杯/這是我和你的揚州」《憶揚州》。清純的詩句中透著濃濃的生活意味。
「聽路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路老師的課像她的詩歌一樣充滿想像力,課堂內容生動,將詩與畫結合,用畫的意境來詮釋詩的韻味。路老師的比喻總是那麼富有詩意,用『裹著酥皮的點心』來形容一個深秋的下午;『仰望天空,橫貫南北的白色霧線 / 那是一架飛機的苦悶』,兩個毫不相干的事物往往在她的文學作品中就是兩種相關聯的意象。」文學院唐清清同學說。路老師用她有魅力的詩歌與磁性的聲音吸引著不同年級和專業的學生來聽她的課。
生活是詩人創作的源泉,因此,創作也就成為詩人探索生活的一種方式。「文學寫作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探索真理的一種方式,這是我喜歡的方式。」路也老師如是說。
梁麗霞:教授夫婦帶孩子「用腳丈量大地」
2020年山東省最美家庭揭曉,全省共表彰150戶最美家庭,濟南大學政法學院梁麗霞家庭獲此殊榮。
梁麗霞和李偉峰家庭是濟南大學雙職工家庭,也是最美家庭的優秀代表,夫妻二人均為博士、教授、研究生導師,在各自崗位取得了突出成就。
兩人攜手同行,擁有一個普通平凡而又正能量滿滿、其樂融融的五口之家:愛崗敬業的夫妻、可愛上進的女兒、勤勞善良的公婆。
梁麗霞教授在「社會性別」研究領域耕耘十五載,取得豐碩成果,開設《女性學概論》《社會性別研究》課程,先後被評為濟南大學精品課程、百門課程。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項目20餘項,發表論文32篇,榮獲優秀成果獎勵13項;她長期圍繞婦女權益開展大量社會志願服務活動,帶領開展「濟南大學婦女維權服務站」工作,義務為社會各界提供婚姻家庭諮詢服務,服務站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集體」。
梁麗霞家庭秉持「四個堅持」育人理念科學教子。堅持陪伴成長,家庭藏書豐富,父母經常陪伴女兒閱讀,受此薰陶,孩子自幼喜愛閱讀,從繪本圖書到中外名著,閱讀量不斷擴增,豐富開闊知識與視野;堅持知行合一,從2013年開始,梁麗霞夫婦連續6年帶領孩子參加山東省年度經濟社會綜合調查,「用腳丈量大地」,用心感受社會發展、百姓民生,結合不同社會事件開展不同實踐,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新冠肺炎,組織帶領女兒捐款捐物與開展社區宣傳;堅持全面發展,根據自身興趣,長期堅持學習小提琴、書法、遊泳、滑雪,倡導自理自立,引導孩子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追求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堅持創新教育,鼓勵孩子勇於創新,女兒帶領同學創辦「摺紙公司」,模仿公司運作模式,組織義賣義捐,提高動手實踐、組織協作、溝通交流能力,增強財商、愛心與擔當,摺紙公司的「盈利」最終捐贈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孩子在校品學兼優,多年連續被評為「三好學生」與各種學習標兵,成為老師的好助手、同學的好朋友,深受師生及家長喜愛。
付秀麗:為理工科學生插上人文的「翅膀」
能板起面孔訓導學生,也能和學生打成一片玩轟趴,濟南大學42歲的機械學院教授付秀麗,混在學生堆裡,幾乎看不出她是老師。她用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經驗,給學生最大的認同和尊重。
機械類專業男生偏多,在教給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她有意識地用人文素養浸潤整個課堂,教會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
「付老師除了在課堂上,不太像老師,跟我們能玩到一塊去,也沒有一點架子。」目前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博士的安增輝,笑著回憶起跟付秀麗上課的點滴。
付秀麗認同「親師重道」,學生只有認同你,才會認同你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她與學生打成一片,會在學術上板起面孔訓導學生,也喜歡穿著破洞褲和學生玩轟趴。
由於機械類專業男生較多,「一堆男孩子湊一起,很多男生可能不夠紳士,我希望能夠提高他們的『班商』,因為理工類學生更需要人文素養,缺乏人文素養會限制他們的成長。」付秀麗說。
「看到天上一朵雲,別人說『雲捲雲舒』,你卻只能說『這朵雲好大好白』,境界高下立判」,付秀麗笑著說。在課堂構成上,付秀麗一般會用5-10分鐘講一個案例,30分鐘左右傳達知識和總結,剩下的時間,她會結合自己的個人經歷,融入一些人文元素和思政元素。
付秀麗2007年6月博士畢業於山東大學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研究所,一直在濟南大學任教,已經有了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由於機械類的專業特點,很多知識相對枯燥。「尤其是講到教材上某部分知識時,你明明知道這個地方很難,假如還置若罔聞,這麼枯燥的知識,硬要學生記住,學生可能就不理解。」付秀麗分析。
付秀麗是濟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副院長,除此之外,作為教授和學者,還帶領著課題組進行學術研究,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學生對付秀麗的回報也是令人欣慰的,2019屆濟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保送博士的研究生中,有2名是付秀麗課題組的研究生,其中孟瑩保送到山東大學,郝宗成保送至大連理工大學。他們從諸多985、211學校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功獲得珍貴的保送博士指標。
付秀麗經常會收到學生稀奇古怪的禮物,各種「花式寵愛」讓付秀麗感動又哭笑不得。有一次收到學生寄來的40多斤大米,上面寫著「老師我覺得這大米特別香,給您寄點」,有時候還會收到地瓜。「這就是當老師最感到驕傲的地方吧,因為會有學生一直惦記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