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轉眼就要結束了,真是魔幻的一年。疫情的爆發,傳奇的逝世,為這一年增添了不少黑暗。
註冊「chiphell」不知不覺已有8年,深夜坐在電腦前整理一下這一年所發過的帖子,敲打著一些想說的文字,挺好的。
今年拍的最多的還是數碼、攝影器材、靜物小品和常規兒童人像,也跟著爬樓黨的朋友們開始拍攝風景。我的生活離不開攝影、數碼和咖啡,朋友圈分享最多的也是這三大愛好。不過愛好這麼多年,感覺很多東西開始慢慢沉澱下來。是好是壞?反正是愛好,我自己開心就好。
2020年是戲劇性的一年,人生如戲,終會被2020年溫柔地託付給即將到來的2021年。
/ 一月 /
「聊一聊我擁有的這些微型雲臺」
隨著手上桌面可攜式三腳架和大力夾不斷的增加和充實,相配套的小雲臺也有好幾個了。2018年下半年入手的徠圖MC-80大力夾套裝裡的MBC-18;尚唯MC95大力夾套裝裡的MPBH18(含老款和新款);馬小路MC-02大力夾套裝裡的UB-18及MT-02可攜式碳纖維桌面架套裝裡的MT-02。
做為一個攝影愛好者,小架子,小雲臺,LED燈多多少少有好幾個。我也會隨機搭配一些帶出門,比如日常的馬小路MC-02+MT-02,雲臺共用UB-18。也有可能徠圖MC-80+尚唯MT-03A,雲臺共用尚唯MPBH18。
/ 四月 /
「FOTOBETTER R97/P77 LED燈開箱」
整個三月都在忙,期間入手的幾個小燈一直沒時間玩。最近有點空了一下,剛好有幾款產品要拍攝,順帶體驗了一下。
這次入手的3個小燈是FOTOBETTER R97/P77,其中R97是RGB LED燈,P77是雙色溫LED燈。兩者大小和厚度差不多,就合在一個帖子裡寫了吧。
FOTOBETTER R97
因為靜物拍的多,所以手上的各種補光燈也不少,LED和RGB也有。但是這麼小的RGB是第一次擁有。R97整體採用了鋁合金材質,配備了31顆RGB燈珠和66顆雙色溫LED燈珠。2500k-8500K色溫也是小燈中少有的,普遍的都是3000k-5600K;高顯示性大於等於96,500明流拍小靜物足夠用。當然RGB特有的9種創意燈效是少不了的。160g也很方便日常攜帶。還有4個1/4孔位方便擴展。
FOTOBETTER P77
如果說RGB LED是多了種玩法,那雙色溫LED是更適合幹活的。因為RGB燈珠在雙色溫下是不工作的。P77有77顆雙色溫燈珠,除了沒有RGB燈珠,其它參數和R97一致。
/
「ALIENWARE 桌面SHOW」
主機是在2019年5月配的,顯示器是當初外接Macbook Pro 15用的。因為臥室小,買了一張小桌湊合先用著,這一用就是近一年,最近有朋友詢問主機配置,給他秀了一張圖,回復就是「你的桌子配不上你的主機」,這不在他的「刺激」下,終於給自已買了一張電腦桌,TB上自選松木一體板+鐵藝桌腳,下單等一周後,昨天開始動手進行我的桌面升級。
配置|
CPU: Intel i9 9900K
主板: MSI MPG Z390M GAMING EDGE AC
散熱器: 利民 LGM REV.B
內存: 金士頓 DDR4 3200 128GB(32G×4)
顯示器: Dell U2715H
顯卡: ROG STRIX GeForce RTX2080 O11G
SSD: 浦科特M9PeG 512GB×2
HDD: 東芝P300 3T
鍵盤: FILCO 忍者87紅軸雙模
滑鼠: Logitech G903 (PMW3366)
電源: Antec HCG850
機箱: JONSBO C3-PLUS
/ 五月 /
「馬小路MC-02大力夾標配98K微型雲臺體驗」
馬小路為什麼要推出全新的98K球徑16mm的mini雲臺呢?這事還得從MT-02/MC-02配套的UB-18雙開口mini雲臺說起。UB-18做為馬家自主原創的小雲臺,為了兼顧某些極端機位和角度的拍攝使用了雙開口設計,這個設計導致了雲臺無法徹底鎖緊,因為我用的是微單,日常通勤也就X-T2+56/1024,本身不是很重,鎖不緊現象也不明顯。在我入了50140之後這個BUG就徹底暴露出來了。
所以馬小路在年初的時候新出了一款98K,主打就是讓你無法反駁的鎖緊和超值的低價,以及馬小路一慣的做工和品質。
/ 七月 /
「歷時三年——馬小路XT-15羽量級超便攜旅行三腳架」
我用上馬小路的三腳架時間不算早,早期一直用金鐘N640II二系架子,去年才入手馬小路MT-2542二系架子,給我的感覺非常好,MT-2542重量雖然和N640 II差不多但體積小很多,日常旅行和爬樓都會帶上MT-2542。
目前我手上2系架子2個(馬小路MT-2542和金鐘N640 II),桌面碳架N個(馬小路MT-5,MT-02;徠圖LS-223CEX),桌面鋁架2個(馬小路MT-01,尚唯MT-03A),便攜旅行架2個(馬小路XT-15和徠圖LS-253CM)。一圈玩下來帶出去最多的就是MT-2542和MT-02組合,像去年去杭州玩帶出去就是這個組合。穩定性+便捷性都有了。
/ 八月 /
「我的桌面好物分享」
做為一個設計師+攝影師,給人的感覺桌面一定非常亂吧,但對於我這種強迫症來說還是希望自已的桌面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
一款有態度的產品,簡約而生活化,擁有一定的質感又不會過於突兀,能夠很好的融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帶來方便,給生活增添許多樂趣。
追求的東西其實簡單的滿足,就和生活是一樣的,當你放下心中的欲望,一切都歸於平靜的時候,好像曾經看重的那些東西好像變得都是不那麼重要了。
/
「晟崴GH-Pro 2019+徠圖LS-324CEX首發體驗」
對於器材我沒有明顯的個人偏好,哪家便宜哪家好用對比之後會選擇一個性價比相對高的產品購買。因為色總和李總之前的互懟讓我有機會擁有了第一個3系三腳架LS-324CEX,也因為之前出掉了徠圖的G4齒輪雲臺之後發現有些場合還是需要用到全齒輪雲臺,所以又購入了晟崴的GH-Pro 2019版。本來想這2個東西分開寫的,想想還是合在一篇裡面吧。
齒輪雲臺的優勢就是可以微調至「絕對」水平,這對橫拍N張接片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想要和無人機全景接片那種上中下3張x橫拍7張那就要整個雲臺保持水平了,這種情況下我會用到324CEX的半碗架子,或者配個DW-4齒輪組件。
拋開品牌問題來說我對LS-324CEX還是比較滿意的,做工和顏值保持了徠圖一慣的做風,穩定性也不錯,日常使用升3節就夠了,半碗平臺手感也順滑,阻尼感沒有球檯這麼重,水平調平也比較方便。
/ 九月 /
「GoPro9 Black和它的小夥伴們」
我是第一次接觸GoPro9這款運動相機,之前GoPro8想買的,聽說9月出9就忍住了。GoPro9在9.17首發當日就下單了,直到次日下午6點下班前送到,這裡要差評JD。按照以往的習慣,主機一入周邊的配件也是少不了的,這次順帶一起下單了PGYTECH的配件。
2020年9月推出的GoPro9,比GoPro8更強大,能拍5K30FPS,4K60FPS和1080 240FPS的片子。新增加的機內地平線處理也比之前通過APP處理來的更直接更方便;第三代防抖也更強大,前幾天雨天一手拿傘一手拿GoPro9拍4K視頻,雖然不能跟穩定器比,但比手機強太多了。但開了防抖後畫面會經過x1的剪裁。拍攝延時用線性+地平線不要太贊。
對於PGY的配件,還是一如即往的好評。對於建議個人還是希望能多出點全金屬/碳纖維類的配件,像桌面架,三腳架自拍一體的升級版,改進下背夾的操作等。這些對PGY這家主打設計和實用的公司來說應該不難。
/ 十二月 /
「最穩的桌面三腳架?晟崴T1A20」
談起SUNWAYFOTO | 晟崴,玩器材的朋友大多都知道。我接觸這個品牌算比較晚了,今年9月份才入手第一個晟崴的三腳架,還是一款純鋁合金的桌面級三腳架。
T1A20採用全鋁合金加CNC精密加工,自身重量達到1.4KG,配上雲臺後將近2KG。雖然重了點,但非常穩。架子整體黑色,在板扣和旋鈕處以銀色搭配,整體看上去非常簡潔。因為自身重量的原因,T1A20可以說是爬樓黨的絕配,在高樓大風環境中非常穩。更適合在泥地,沙灘,雪地中使用,泥水清潔比碳纖維三腳架方便太多。
/
「雙十一的大件——徠圖LQ-284C + LH-36R套裝體驗」
做為一名攝影愛好者,器材類配件從來不會嫌多,這不趁雙十一購入了徠圖2020年新款三腳架——LQ-284C + LH-36R套裝。之前也聊過我擁有過的三腳架,LQ-284C是我第N個三腳架,當然不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徠圖全新的LQ系列碳纖維三腳架,融合LS和LM系列的精華,設計出全新的Mr.Q基座系統,能讓使用者3秒快速切換中軸和短軸。
這些年我的三腳架使用最多的還是徠圖和馬小路,金鐘N640 II吃灰好幾年了。國產器材廠家不管是雲臺,桌面三腳架,大力夾還是二系/三系碳纖維腳架,近幾年的品質提升大家都看在眼裡。無中軸設計和穩定性也廣受攝友好評。國貨做的越來越好。
不管是二號腳架還是三號腳架,按我日常使用的富士X-T2搭配XF1024超廣鏡頭或XF50140長焦鏡頭,在承重的穩定性方面完全沒有問題。
/
「全國首發——Apple AirPods Max開箱」
自已的第一部蘋果手機是iPhone 3GS。之後基本上一年一換iPhone。但是蘋果其它的設備也在關注和使用,像iPod Calssic 3代,初代iPod Touch,AirPods Pro等。當蘋果推出第一代AirPods時,沒在第一時間購入,當年去廈門遊玩時在當地的apple store體驗了一下AirPods,聽完就立馬下單。之後2019年10月發布的AirPods Pro也是第一時間入手,降噪很香。
2020年12月蘋果照常通過官網發布了全新的AirPods Max耳機,等官網下單付完款後發現時間由5-6天發周期變成了12-14周,瞬間無語。好在公司就在apple store附近,一早9:30就去排隊了,人也不多,十來個人。10點準時開業後大家就按順序去購買了,線下店只有黑,銀,紅三色,我選了黑色和銀色。之後就有了下面的開箱。
先來說下耳機做工部分,做為蘋果第一款自已開發設計的大耳機,整體的重量是偏重的,但是戴在頭上的感覺並不覺得它重,而且也不夾頭,對眼鏡黨很友好。
整個耳機採用了鋁合金+不鏽鋼設計,頭梁外包裹類膚的塑膠材質及網面。而且耳罩部分也沒有使用傳統的小羊皮或蛋白皮,而是和HomePods系列統一。戴上後舒適性不錯,不覺得悶熱。降噪部分非常強,比AirPods Pro好很多,對比BOSE Q35二代也要好些。
CHH大惡魔
/
ctfeng
歡迎關注
註:圖/文版權歸 風efeng 所有,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是「無WUER二」的風efeng
一個用富士相機的內容創作者
搞設計的,玩攝影的,但拒絕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