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幾天住在我哥哥家,我們幾個的生活可以用「兵荒馬亂」來形容,我哥和我侄子忙著早出晚歸上班上學,我嫂子忙著帶我小侄女,抓時間還得跑出去做個兼職,我呢,忙著看書寫稿子。
早晨五點,我哥去廚房給我們煮好麵條就去上班了,我侄子跟我一起吃早餐(我嫂子夜裡帶娃還要多睡會兒),我侄子問我:「小姑,你怎麼起這麼早,我看你四點多就在沙發上看書,你都是大人了,還要這麼努力嗎?」
我說:「要的,不讀書,腦袋裡沒東西,就寫不出東西來。」
他說「哦」。
我以為他「哦」一下就會結束談話,默默吃完飯去上學,他一直是個不愛說話的孩子,問也不說,結果這孩子一邊吃飯一邊打開了手機,放出了一段視頻,是個聲樂老師在講課,他一邊吃飯一邊認真地聽講課,老師在講發聲。
我很震驚,這不是我侄子啊,我侄子一直是個學渣,從小到大我們都在發愁他將來幹什麼。我們給他設想了各種未來,比如去當兵,或者考個大專回來找個工作去上班,或者找個技校學個廚師汽修之類的,我嫂子甚至給他在臨街的地方買了個門臉,以防將來萬一沒出路,還可以回家做個小生意。
他一下子變成這種刻苦努力的樣子我還有點接受不了,我知道兩年前我嫂子把他送去學跳舞,那是因為以他的文化課考上重點高中基本不可能,有人出主意說去學學特長,興許能撞進去,我嫂子病急亂投醫就讓他去學跳舞了,他去學跳舞簡直是個很滑稽的事情,一米八的大個子,跟著我女兒那麼大的一群萌萌噠小朋友一起跳,簡直就是一群小天鵝中來了一隻大老鷹,傻愣憨直十分突兀。
但據說我侄子並沒反抗,學得非常認真,我女兒回家都說,「哥哥跳得特別努力!」。
但這明顯是一件很不靠譜的事情,15歲的高齡去學跳舞能學成什麼樣子呢?
可轉機還是來了,他的舞蹈老師發現了他的唱歌天賦,對他說:「你去學唱歌吧,老天爺賞了你一副好嗓子。」
於是我侄子就去學唱歌了,這一學不打緊,一下子由吊兒郎當的學渣變成了刻苦努力的學霸,我早聽我嫂子說他現在很提氣,還沒意識到已經提氣到這個地步了。
我趕緊給他補雞湯,告訴他這年頭,不一定非得學習好才有出路,只要有一個特長,把它發揮到極致,就夠用了。
他說:「可是我還是得把文化課補上去,不考個好大學,再有特長也沒用。」
我說:「對,所以你現在必須努力!」
他說:「小姑,我有點好奇,搞藝術必須終身努力嗎?你看你那麼早就得看書,我爸就不用,我爸只需每天看著天車就好了。」
我說:「是的,搞這種行業,你必須比別人出色才能行,你要打敗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一般搞藝術的人,必須具備天分和努力兩個重要素質。沒天分的人,你再努力也沒用,你沒那種敏銳度,就好比你以前學數理化,你怎麼也學不好,那是因為你腦子沒長那根筋,那根『筋』挺重要的,但是有天分的人不努力,也白費,這世界上有天分的人多了,幾乎每個人都對一兩種藝術很敏感,被發現了,努力去發掘,它會大放異彩,不發掘也就荒廢了,一群有天分的人,最終能出來的就是那個肯下苦功夫的人。你看過《霸王別姬》那個電影沒有?那個電影除了講人和人的感情,講了政治,還講了怎麼做藝術,做藝術就是『不瘋魔不成活』五個字。」
他說:「我看過,沒大看懂,但我知道你的意思,就是得狠狠地下功夫學,就因為我學得太晚,耽誤了很多,所以才要比別人更努力才行。」
我說:「嗯,可是再努力也得注意身體,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會影響消化,還是不可取,小姑喜歡讀書,坐月子還看了整套二月河,雖然本事可能長了點,但把眼睛也傷了不少。」
「那小姑,你說你這麼辛苦你覺得開心嗎?」
我說:「你覺得你現在學唱歌這麼辛苦,開心嗎?」
他說:「開心,以前我不好好學習的時候並不開心,誰喜歡當學渣啊,總被人瞧不起,在家裡也覺得對不起爸媽,我也總想找一個擅長的來學學,可是沒找到,現在找到了,我要珍惜。」
我很高興:「那不就得了麼,小姑也開心啊,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開心,也容易出成績,人最怕的是一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啥,或者知道了也無法去做,或者是知道了,也去做了,但不夠努力,最終沒成,到老了也會遺憾終生。你現在才16歲,就發現了自己喜歡的事情,雖然比一些孩子晚了,但是比那些一輩子也沒發現的人來說,還是幸運的,你要把握。」
「可是,小姑,我這麼努力,萬一將來也出息不了怎麼辦?」
「那你就別管了,確實有這樣一群人,不遺餘力地去做了自己喜歡的事,但就是出不來,那是命運的事,命運我們是無可奈何的,但好歹努力過,老了也不後悔,何況幸運永遠只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你先準備著,肯定沒錯。」
「這是不是就叫『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是呀,你這文學造詣也上來不少嘛,沒少看書吧?」
他說:「為了能唱歌,那些不喜歡學的我也硬著頭皮去學了。」
我說:「這就對了,你唱歌也不能專門只唱歌,也得涉獵其他文化知識,藝術最終是要表達情感,你的技法再好,沒有情感也打動不了人,何況你要連歌詞都唱錯的話那就更笑話。藝術其實都是相通的,它們雖然表現方式不同,但是核心一樣,那就要跟人共鳴,要想跟人有共鳴,就得傾注感情,要做到有豐盛的感情,就得多讀書,你看那個李建,他唱歌好,其實如果他不唱歌去寫作,也不會太差,當然更重要是你要在生活中也保持豐沛的感情,一門藝術,要靠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好幾門藝術去養它。」
他好像有點聽不太懂了,我說:「你去上學吧,先考個大學再說,剩下的小姑再慢慢教你。」
他走了,走之前對我說:「小姑,等放假你帶我去後海的酒巴街聽聽歌好不好?聽說那裡也有很多厲害的人。」
我說:「可以, 也許你將來要走一條很艱辛的路呢,沒事,大不了走不通了回家看鋪子,你媽還給你留著一個鋪子呢」。
他說:「不,我堅決不回家看鋪子!」
這是我和我侄子這麼多年交流最多的一次,就像他自己說的,以前是學渣,總會覺得被人嫌棄,所以拒絕與人交流,跟家人也拒絕,現在終於有了自己一個小支點,好像有了自信,人一自信,就開朗了。
通過這事我總結,小孩子,你先別否定他,他也許一直有個閃光的地方你沒發現,等你發現了,他會像一個帶上正確跑道的列車,不用你操心自己就會一路跑下去了。
可是怎麼發現孩子特長這個事情還是挺難的,我到現在也沒發現我女兒到底最擅長什麼,這個東西一定是來自靈魂的聲音,像個密碼一樣。
不著急,那就再多觀察觀察,認準了再去磕,不能急著把她趕到一個跑道上,萬一跑錯了,徒勞無功還耽誤了正確的方向。
姑侄談話,雖屬家常,但關乎孩子教育,也有可思考之處,所以錄上來,以饗大家。
END
ps:點閱讀原文可聽我侄子唱的一首歌,薛之謙的《醜八怪》,發聲和換氣等技巧上還差了點兒,但天分絕對是有的,偷偷地說一句,我覺得這完全是遺傳了我渾身上下的文藝細菌。
長按二維碼,關注子魚
往期文章回顧:
《她被騙了一輩子,卻被說成是最幸福的人。》
《你小時候有沒有偷拿過父母的錢?》
《咱們將來一定要當一個好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