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三季的美劇《國務卿女士》,本來打算等全劇終在寫一篇讀後感的,可是編劇給的懸念太大。讓我想起了高中的事情。所以決定懷念一下,也算是一篇觀後感了。
高二在閱覽課的翻出了一本雜誌,上面碰巧在介紹這部劇,當時編者說是給希拉蕊選舉造勢,後來官方給出的說法是奧爾布賴特,其實無所謂。這部劇和紙牌屋的「宮鬥」感不同,它更側重家庭和工作之間的平衡。不管是為希拉蕊造勢還是為了紀念奧爾布賴特的國務卿生涯,不可否認,這部劇在政治層面之下渲染了家庭的溫馨與人與人之間的關愛。
是人皆看到教授的魅力與家庭的幸福,也看到了手握的總統的無奈,更是看到了治國的不易。當政治問題與倫理道德牴觸的時候,教授一家選擇了道德。我想,雖然現實中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但是道德與法律的糾葛卻一直存在著。
背後有故事的人,他不會讓你看清他的生活。
故事的背景交代得很清楚,國務卿的簡歷,家庭關係,一看便知。在第一季中的某集還回憶了國務卿在中情局的故事。隨著故事的展開,國務卿一家更加飽滿,人物不斷增多。他們的故事也更加的完整,這也是從側面烘託著本局的特點,家庭與工作的平衡。對於配角,我想談的是兩個幕僚長。一個是國務卿的幕僚長nadine,另一個是白宮的幕僚長Russell。
Nadine:孤獨的神秘主義者。
Nadine的故事開始於她和前國務卿的那段戀人關係,在第二季中也引出了她的兒子,和她的家庭。在外界看來,Nadine是一個神秘主義者,她的過去沒有細緻的描述過,但可以在細節中看出她的家庭生活並不幸福。而隨著NASA局長與麥克B在Nadine生活中的出現,這種神秘主義變得更加迷離。
Russell:他不是一個會給人產生好感的人。
Russell Jackson白宮的幕僚長,第一季中的Rusell剛剛出場就帶有一種威脅感,她給人的第一感覺真的是:不想好人。不得不說,演員的演技很高,把美國傳統政客的那種奸詐與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態度表現的淋漓盡致。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對Russell的改觀是第一季的17集。
國務卿在伊朗經歷了政變,政變給她的帶來了心理陰影。當她與一國領導交談以後因為自己態度過激引發心臟問題時,教授出於保護拒絕了代表總統來看Bess的Russell。
而在以後,Russell的登門到訪,問候Bess。他講述了自己在經歷brother去世以後產生的心理問題,並推薦了一位心理醫生。這是本劇中第一次對Russell的故事進行描述,一個在前面一直冷冰冰的政客突然有了溫度。(11集對著bess發飆也是一個經典鏡頭)
第二次的描寫來自於第二季的第八集。開篇的一幕便是幕僚長在測血壓,進而引出了他的禁止他喝咖啡的醫生夫人和他的高血壓問題。這是本劇的一個伏筆。在第二季的的進程中,Russell的形象一直再被完善。不論是在競選問題上的兢兢業業還是在一些外交問題上的與Bess的對立,都可以感受到傳統政客形象的淡化。
而在正在播出的第三季中,總統競選讓Russell的工作任務十分龐大,也在零星的對話中提及了他的家庭與他的夫人。在第三季的第九集,Russell因為工作壓力突發心臟病,結果未知……
如果從第一季看到第三季會發現Russell是一個十分盡職盡責的人,甚至有時候是暖男。而他給人的第一感並不好。這裡很想再次贊一下演員的演技。
你看到的和平是因為有人在與不安的因素作鬥爭。
本劇既然主旨是政治外交,所以對於外交問題的處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不評價劇中的觀點是否具有真實性和導向型,整個劇在外交談判的艱辛與國際關係的的描寫方面的墨筆很重。尤其是第二季的大國關係之間的博弈與平衡,那種為了一點點事情動輒各方人員的時不待我的緊張表述的很準確。
其實我相信現在也是這樣,任何一個國家的觀點,政治立場都是自身利益與外界壓力平衡的得到的。我們不能否認任何一次國家行動,因為它總會帶有一定的目的性與歷史賦予的正確性。我們渴望和平與安定,認為這是發展的前提,是常態。但我們也應該知道,我們看到的和平,是因為有無數的人在和各種不安定的因素作鬥爭;我們所得到的光明,是因為更多人將黑暗擋在了身後。這些人值得敬佩,也值得尊重。
有人評價這是美國的主流價值觀劇,並且裡面涉及了很多爭端問題。這是編劇需要注意的。因為歷史不容否定,也不容篡改。它是人類銘記過去失誤與借鑑經驗發展的鏡子。希拉蕊編選,很多人說劇情走向成迷。是的,借用一句臺詞:「有些事情值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