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塑造,常常都是這樣,當初肯定不是刻意而為,但一定是用心做之。
對於白襯衫,我沒有一點抵抗力。
自己的白襯衫數以每年三件的速度購買著,積著積著,打開柜子很容易都是白白一片,容易搭啊,揀起一條牛仔褲或隨便什麼裙,套上出門總是沒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於白襯衫一往情深。
青春成長期,那部黑白電影《羅馬假日》讓我永生難忘。黑白片總有種此處無聲勝有聲的魅力,沒有3D的目眩,沒有特意P過的豔麗色調,沒有《小時代》那樣美圖秀秀般的磨皮美白皮膚魔鏡,你就會落入到只對男主女主的關註上。他們的一顰一笑,欲言又止,眉頭緊蹙,淚光盈盈,仿佛都與你相關,好像世界都只剩了黑白,只存了好壞,只有對錯之分。
《羅馬假日》拍攝空隙的赫本和派克。
黑白更講究畫面的層次,印象裡,整部電影,他們都穿著白襯衫,估計那會兒沒現在這麼講究服裝廣告植入。
《羅馬假日》是赫本人生的第一部片子,也是憑藉這部處女作,一舉獲得了她一生中唯一一次的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當時還沒有遇到她後半生的高級定製服裝設計師修伯特·紀梵希,所以,服裝的挑選上,明顯走的是草根路線:白襯衫+傘裙。這套服裝至今由派拉蒙檔案館收藏著。
如果當時有服裝贊助,赫本的著裝可能就不會這麼簡單地被放過了,也許會被迫把服裝公司當季的最新款套上,還得拎上哪家的包包,或者,參考下大眾評審的意見,結合一下領導的意圖,結果,結果就是,再也出不了經典,再也沒有了經典。經典的塑造常常都是這樣,當初肯定不是刻意而為,但一定是用心做之。
《羅馬假日》就是這樣一部經典,我們為愛情的相遇怦然心動,為戀愛中的浪漫心曠神怡,為得不到的愛人徹夜難眠,這部電影,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為赫本的清純深深吸引,白襯衫成為我那個年代女生清純形象的最佳著裝,開始自覺不自覺地喜歡穿白襯衫。
電影裡,格力高·派克的著裝似乎只剩了白襯衫,外加一件大而無型松垮西裝,(這麼說,其實是對比如今的西服而言,20世紀50年代流行的不是修身型的哈),因為是黑白片,在意的只有派克的眼神,只有穿著白襯衫叼著菸斗在打字幹活的性感神情了。所以,同理,男人啊,只要穿上白襯衫,如果還能把西裝一反搭在肩頭,那種帥氣啊秒殺任何服飾,所以後來上世紀80年代港星海報的男星多是這樣擺Pose.
時間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生活、時尚風雲更替,物是人非。唯獨白襯衫,一直以它難以挑戰的時髦度佔據著時尚圈,存在於每一位的衣櫥裡。沒有哪件衣服能像白襯衫那樣,塑造不同造型,闡釋不同角色。
馬家輝做客《鏘鏘三人行》時,曾說他對女生穿白襯衫,尤其是解開上面兩粒紐扣的造型無法抗拒,覺得性感極了。當然,也有很多男生表示,女友在穿著自己的男式大號白襯衫時,是最迷人的時刻。
想像一下,在萬籟寂靜的夜晚,工作的間隙,套著白襯衫,哼著經典曲子,擺弄擺弄床頭小花,她,將是多麼美好的身影,夜,將是多麼令人回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