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從豆瓣電影TOP250榜單大女主電影稀少談起

2021-01-08 連城易脆

01

PART

話題的由來

之所以突然詐屍寫這麼一篇文章,是因為無意中看到一位朋友在影迷群中突然提起「世界上絕大多數都是大男主電影」這樣的判斷,並且以豆瓣電影TOP250的榜單作為論據,認為除了像《千與千尋》《百萬美元寶貝》外幾乎都是男性為主角的電影,並發出了「多麼畸形的男拳社會」的感嘆。

這個話題引發了不少討論,很多人發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而我瞬間就想到了《亂世佳人》《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心想這個榜單的大女主電影肯定不止2部,但是大男主電影也必然佔據更高的比例。作為數據狂魔的我一下子就好奇這個榜單裡大男主、大女主的佔比究竟是多少,於是就做了一番粗略的統計。

02

PART

TOP250榜單男女主佔比分布

選擇豆瓣電影TOP250這個榜單還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因為這250部電影是全世界範圍內口碑較高,名氣較大,傳播範圍較廣的一批電影。而電影本身也是社會現實的投射,所以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當下男權、女權的一個相對現狀。

那麼在這個榜單裡具體的大男主、大女主電影的佔比是如何呢?在統計前,得首先簡單確定一下標準。

另外一名影迷朋友【Austen】給出了她的一個大致標準:

大男主、大女主,都是以某一性別角色為最核心,淡化其他性別,其他性別或角色多為工具性人物。

這個標準得到了不少人的肯定,所以我這次統計也基本上以此標準進行分類,並最終製成相關圖表。但是也要做一些必要的說明,避免引起歧義:

1、像《海豚灣》《忠犬八公的故事》等以動物為主要角色的電影統一歸類到【不好判斷】選項下,但是像《獅子王》《大鬧天宮》等電影雖然主角也是動物,但是其性別是非常重要的特徵,所以會歸類到【大男主】中;

2、絕大多數愛情、群戲類電影都歸類到【男女參半】中;

3、大多數兒童類電影或者部分動畫電影都歸類到【不好判斷】中,主要原因是這類電影中的角色性別是相對模糊的特徵;

4、也許仔細看表的時候部分電影的分類不同的人可能依然會有一些爭議,但是相信大部分分類想必還是能取得共識的,應該不影響最終的判斷。

以下為豆瓣TOP250榜單中所有電影不同分類的分配表:

上表已經非常顯而易見了,大女主電影雖然也有25部,但是大男主電影則佔據了絕對優勢的版面。

那麼雙方佔比差距到底是多少呢?為了更加彰顯這個比例的懸殊,特地選擇了【南丁格爾餅圖】來展現:

可見大女主電影佔比只有10.0%,而大男主電影佔比達到了驚人的59.2%,呈現一個完全的壓倒性態勢,也符合古往今來男權社會的一個基本事實。

我想在如此明確的數據統計下,不應該有人否認這樣一種社會現實,而且這樣的現狀應該得到改變。

03

PART

大女主電影偏少的原因分析

原因不就是男權社會嗎?對,這當然沒錯,可是過於籠統,應該從中找到一些更加細緻的因素,也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什麼會造成這樣一種不平衡狀態的情況。

01

電影行業女性從業者較少

這裡我引用華誼兄弟研究院文章中的一個數據來更加直觀的表明:

2017年5月,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影視業女性研究中心」公布的一份名為「獨立電影中的女性」的報告顯示,從2016年6月到2017年5月,在所有參加美國電影節的1472部電影中,只有28%的幕後工作人員是女性,而且這已經是近些年的最高比例。

性別失衡問題並不是好萊塢獨有的,在全球電影業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根據西班牙女性電影製片人和視聽行業媒體人協會(CIMA)2017年的統計顯示,男性在西班牙電影行業所佔比例為76%,女性僅為24%。

那麼中國大概是什麼樣的情況呢?據媒體報導,在我國,女導演佔比16.7%,高於世界行業平均值的7%。然而,女性電影人仍然任重道遠。

為什麼著重舉例女性導演這個崗位呢?因為也有數據表明:

「導演的性別與其它幕後工作人員的性別構成也有很大的關係,在至少有一位女導演的電影中,女性編劇、剪輯師和攝影師的比例也相對較高,這其中女性編劇的比例能達到74%,而在完全由男性導演掌控的電影中,女性編劇的比例則只有7%。」

因此【Austen】在討論中也這樣說:女性不是沒有能力參與,而是沒有機會。

於是就不得不提這兩位女性導演了,許鞍華(中國香港導演)和瓦爾達(法國導演,新浪潮祖母)可以分別作為國內外女性導演的代表。如果去觀察她倆的電影,就會發現女性角色在電影中的側重性,女性從業者在電影幕後工作人員中的佔比也會相對大一些。

最近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電影《小婦人》,導演也是女性:格蕾塔·葛韋格。同時《燃燒女子的肖像》最近也得到比較多的關注。

因此要打破電影中男女不平衡的現狀的一個主要方式就是進一步提高女性從業者的比例,自然也會增加女性角色在電影中的比例及其重要性。

正如引出話題的那位神秘網友也這樣說道:絕大多數非愛情類電影都是大男主,女的都作為男主的女朋友出現。【Austen】附和道:尤其是《007》這種,而在男性為主要掌權者的時代,這對女性是非常不友好的。

確實如此,哪怕無關愛情也同時無關動作類的《網絡迷蹤》《第六感》《楚門的世界》等懸疑高概念的電影,主角也一般都是男性,其實也完全可以設置成女性角色,並不影響電影主題的表達。

02

部分電影行業崗位當下男性更有優勢

這裡主要以【攝影】作為舉例,優勢也主要體現在力量、體能這方面。就拿【斯坦尼康】來說吧,它是一種攝影機穩定器,雖然理論上男女都可以使用,但是由於該設備本身相對沉重,毛重大概在16kg左右(不同型號會有差異),那麼顯然男性由於天然在力量方面更有優勢,會比女性更容易操作這類設備。

說完穩定器,我們再拿攝影機舉例。如今IMAX影廳已經越來也普及,很多影迷在看電影時也會首選這類影廳。而要拍攝IMAX電影,就得使用相關的攝影機,這類攝影機是非常笨重的,葛穎在他的《世界影史50名人傳奇》裡也有提及:

霍特瑪一臉絡腮鬍子,胖胖的身材,看上去十分敦實。在拍攝諾蘭的《星際穿越》的時候,他主動要求手持IMAX65毫米的膠片攝影機。這種攝影機可是一個笨重的傢伙,能夠手持它進行拍攝的攝影師就沒幾個。正是由於這位仁兄可以用蠻力堅持做出此等拍攝動作,所以諾蘭仍想要啟用這名瑞士攝影師來拍攝《敦刻爾克》。

單單從這些笨重的攝影器材也可以看出為什麼男性從業者更佔據優勢了,其實像其他諸如燈光、道具、吊威亞等其他電影必須涉及到的器材也會遇到類似情況。

這方面想要產生改變就只能寄希望於科技的進一步發展,能夠發明創造出更加輕便的拍攝工具,使得女性不會因為身高、力量、體重等因素而無法操作或者操作困難。

03

社會觀念依然相當陳舊亟需改變

比如2011年大熱的一部電視劇《後宮:甄嬛傳》,在豆瓣取得了9.1分的超高評分,但必須要強調,即便這部作品的角色以女性為主,可反映的卻是女性如何勾心鬥角從而更好地依附於男性,所以在一些人眼裡,就算是大女主電視劇,本身也是男權社會的犧牲品。

我認為沒錯,女性應該追求的是獨立自主,而不是如何成為男性的附庸,哪怕是最大的附庸。

這也是之前微博上被大家鞭笞的所謂【中國女孩屬於中國男孩】這樣迷惑言論的荒謬性!中國女孩不屬於任何人,只屬於她們自己,至於嫁給誰,也應該由她們獨立自主地進行選擇判斷,這應該成為社會最基本的共識,然而還是有一大堆男性時不時發表一些智障言論。

參與討論的一位影迷朋友【kimi】說道:社會意識的改變需要幾年乃至上百年的歷史。

正好近些年印度拍攝了一批關注女性權益批判陳腐觀念的電影:

《護墊俠》《廁所英雄》《神秘巨星》可以概括為印度保護女性三部曲,也都引進了中國。我們必須要對印度電影人主動關注女性權益的態度表達讚揚,但也要看出【國家不幸詩家幸】的一面,即他們能有這樣的題材反而證明了印度女性權益極低的堪憂現狀,如果有人因為這幾部電影就覺得印度比中國更注重女性權益的保護,就屬於最基本的智商為負的表現了,而且不僅蠢還瞎。

04

PART

女權不斷提高是大趨勢

在承認男女不平衡且男權長期壓制的大前提下,也應該看到女性權益在當下也的確在日益提高,這種趨勢是非常明顯、不可阻擋的。

Me Too運動席捲全球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證,當然國內有一些人【逢洋必反】,由於是從西方發起的運動,所以會本能的反感抵制,這類人本質上和【逢中必反】喜歡定體問的人是一樣的。

作為男性,我是認可Me Too運動的積極性的,即便出現了一些可能矯枉過正的情況,但是總體上肯定是利大於弊的。

最近比較火討論比較多的主要是上面兩位蜚聲全球的電影人:波蘭斯基和哈維韋恩斯坦。因為他倆都因為涉及性侵而陷入到輿論風波中,後者已經是臭名昭著了。

至於拍出了《苦月亮》《鋼琴家》的波蘭斯基,由於確實才華橫溢,不少影迷認為應該將道德和作品分開對待。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議,我這邊就不作展開討論了。他導演並獲獎的電影《我控訴》的資源也即將在網絡上線,屆時也可以觀之一探究竟。

另外一個可以證明女性權益在不斷提高的論據是電影製片人中女性比例的變化趨勢:

從上圖(圖源見水印)中可以明顯看到這70年來女性製片人的比例在持續上升,不過與男性的比例差異依然巨大。

所以一方面我們要看到女權運動的必要性,也要看到其存在的有效性。有興趣的話也可以了解一下美國【禁酒令】的歷史,也是女性權益上升的一個不錯案例。

05

PART

支持女權!反對女拳!

這是一個比較容易引起爭論的話題,就我在網際網路上的長期觀察而言,既存在正常的女權被汙名化的情況,也存在非常多以女權名義發表各種撕裂社會的言論製造性別對立的現象。

對此,我將也分成兩種情況進行討論。

首先對於前者,即女權被汙名化,很多時候是因為相關的言論比較刺耳,所以比較容易引起一些爭執,同時當以一種運動進行推廣的時候,勢必會出現矯枉過正的局面,誤傷到一些人,那麼被誤傷的,或者產生誤會的人就可能提出一些反對意見,甚至攻擊女權。

對此,上文提到的【Austen】在這樣分析道:只能說,幾乎沒有人能超越所處時代的思想與觀念的限制,也許不是刻意,但下意識中會反映在一系列的事物上。而要獲得改變的話,就要刻意地去聲張和執行。這也是女權主義弱勢群體在當代總要發出「敏感」而高亢的聲音的原因。剛開始的時候,總歸要態度激烈一點,才能被聽到。另外一名朋友也說:一個堅持女權主義的女性,經常會被認為很單調,人們給她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忽視她個人的優秀和成就。

所以我認為只要女權對於某些事物的主張是合理且正確的,哪怕措辭相對激烈一些,也應該給予支持和包容。像【月經貧困】就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現象,整個社會都應該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來讓數以千萬計甚至更多的女性擺脫此類貧困。

那麼什麼是【女拳】呢?為什麼要強烈反對呢?來,我們看一張典型的【女拳師打拳圖】:

上圖曾經在網際網路上引發過廣泛的傳播,不少女權主義者也轉發了此圖,但是其實這類言論是非常有害的,表面上是在聲索女性權益,實際上是在製造性別對立,公然發表恨國言論以撕裂社會。不僅無助於女權,反而會帶來很多非常惡劣的後果。

對於上圖,文章《談談「女拳」》裡的一些分析非常準確:

按理說,「女權」或者「平權」,和「恨國」,完全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而且恰恰相反,國家實力上升,才能更好的保障婦女權益。把本國貶低得一錢不值,是希望外國人來給你解決社會問題嗎?

但是這些年來也看到了,很多「女拳」對本國的態度是很奇怪的,明裡暗裡各種打壓貶低,販賣恐懼和仇恨,宣揚「國家對不起作為女人的你」。這就有意思了,因為這除了製造分裂之外,根本無助於女性權益。

把任何社會事件,都從性別角度割裂來扭曲觀察,就會得出「女拳」們的奇怪結論。

最近有個當街殺人的案子,如果從正常角度看,這是一個犯罪分子殺害了一名無辜路人,犯罪分子應該負責。但從「女拳」角度看,這是一個男的殺了一個女的,因此男人這個群體應該負責。

為什麼有「女拳」這個稱呼呢?大概是因為,這些人故意把任何事件,都引導到挑撥性別對立的身上,哪怕這件事的本來性質其實根本就和性別關係不大。

對於暴力犯罪,呼籲打擊是正常的,這是正常人的反應。而「女拳」的反映則是:這說明中國不好,中國對不起我,在中國,女性活下去都很困難,不一定什麼時候在大街上就被殺死了。

2017年,我國每10萬人中發生命案0.81起,是命案發案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文章《在割裂的社會煽動恨國方面,公知是1.0版,女拳是2.0版》中還用了這樣一張圖來反應女拳的原理和危害:

如同鏈式反應一樣,女拳會不斷撕裂社會,最終不僅不能提高女性權益,反而會傷害女性,男性也會陷入到人人自危的地步,誠如另外一位男性影迷朋友【陳國笑】參與討論的發言:我比較擔心過分強調女權導致某些情況變成政治正確,就是男人說啥都不對。

倘若女權是為了追求男權一樣的特權,那麼就成了追求自己反對的東西了,這顯然是本末倒置了。女權最終的目的一定是平權,只是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誤傷和矯枉過正的情況發生。

我想絕大多數女性同胞是可以釐清這些概念的,只是極個別居心叵測的分子,喜歡利用這種浩大的聲勢來達到一些齷齪的目的。記住,男性不是女性的敵人,女性應該儘可能聯合更多的男性來幫助自己。

06

PART

女權的根本在於生產力的提高

眾所周知,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千百年來,男權始終佔據壓倒性優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男性在自然層面先天的有力量、體能、體重等優勢,這個在攝影器材那個板塊也有過討論。這個優勢使得男性在整個社會中相比女性可以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同時掌握更多的社會資源。

而女權意識的覺醒和不斷主張也是因為生產力不斷提高以後,上述優勢被不斷壓縮,在很多行業甚至已經被抹平,比如設計、繪畫等更多強調腦力資源勞動的行業。

所以必須要看到科技水平的發展以及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提高女權的最主要原因。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另一方面,因為女性被壓迫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經常會被生育、養育子女所牽絆,為了家庭付出太多。然而必須要指出的是對此的解決辦法一定不是單純的反對生育或者養育。

女性當然擁有生育自主權,是否生孩子女性自己本身是有主要發言權的。只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同樣不能走極端,男性及社會應該認識到女性為子女、家庭所付出的重大代價。所以我個人認為比較好的處理方式是【完善社會化撫養制度】,把女性從繁重的家務中解脫出來。至於無性繁殖所要逾越的除了技術障礙還有巨大的倫理鴻溝,暫不作考慮。

行文至此,表達已經非常全面了,簡單總結一下:

1

大男主電影佔比遠遠高於大女主電影反映了男權社會的基本現實

2

大女主電影少的主要因素是從業者少,力量小,社會觀念老舊

3

女性在電影行業中從業比例不斷攀升也體現了女性權益的持續提高

4

女權是應該支持的,撕裂社會的女拳也必須要反對的

5

提高女權最根本的方式是進一步發展生產力且完善社會化撫養制度

最後感謝【Austen、kimi、陳國笑】等

所有參與該話題討論的影迷朋友

【小婦人】導演:格蕾塔·葛韋格

『我只是覺得,女人,她們有思想,她們有靈魂也有正義的心,她們有野心有天賦也有美貌,我討厭有人說愛是女人最適合的。我受夠了!但是,我...我好孤獨』

相關焦點

  • 一次性看完【豆瓣電影Top250】
    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好不好看,豆瓣評分是個重要的指標。而一部豆瓣評分8分以上的電影,就一定不會太差。
  • python爬蟲—豆瓣電影top250及數據可視化!
    豆瓣電影top250榜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上榜的電影都是經過時間的沉澱留下來比較經典。本次教程就是利用requests庫實現對於top250榜單電影數據爬取,並對爬取的數據繪製圖表進行可視化,做簡單的數據分析。文章將分為兩個部分:top250數據爬蟲和數據可視化。
  • 上映26年後,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終於進入「豆瓣電影top250」
    《九品芝麻官》登上豆瓣top250,經歷了整整26年而今天要跟大家說的這部電影,也是周星馳眾多作品裡最被低估的存在。可是經過26年之後,終於在今年強勢殺入豆瓣top250榜單,它就是《九品芝麻官》。這部影片的內容,其實不用小編過多的介紹,喜歡周星馳電影的小夥伴們一定是看過這部電影的。
  • 這5部電影雖然沒在豆瓣top250,但卻是每個優秀年輕人應該看的
    這5部電影雖然沒在豆瓣top250,但卻是每個優秀年輕人應該看的提到電影,想必很多人基本上把豆瓣榜單上的電影快刷個遍,已經看到沒東西看了,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5部豆瓣top250榜單上,但卻是現在每個優秀的年輕人應該看的電影。值得收藏!1.
  • 豆瓣電影Top250榜單NO.1--NO.25(附資源)
    最近一段時間的電影實在太無趣了,無奈之下,只能開始盤點豆瓣電影Top250榜單。
  • 豆瓣電影TOP250在線觀看
    豆瓣電影評分是目前國內參與最多也最有影響力的評分,因此豆瓣的高分電影必定不會令大家失望,今天整理了豆瓣的TOP250電影榜單,點擊可直接觀看
  • 豆瓣電影top250榜單_1(手機在線播放)
    豆瓣用戶每天都在對「看過」的電影進行
  • 豆瓣電影top250幕後的故事--top1《肖申克的救贖》
    1994年,對於影視來說是傳奇的一年,也是世界電影史上最最輝煌的一年。在美國,這一年誕生了《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低俗小說》,《獅子王》,《這個殺手不太冷》等等經典電影。這一年,華語影壇也不甘示弱,《大話西遊》,《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國產凌凌漆》,《九品芝麻官》等等經典。今天來說說這其中評分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贖》幕後的故事。
  • 豆瓣電影top250幕後的故事-top11《海上鋼琴師》
    這是一部我看了4次,還是沒有看完全部的電影,大概是和我沒有緣分吧。不過這部電影在豆瓣上200多萬人給出了9.3的高分,就一定有它直擊他人內心的地方。 從我看的部分來說,船上的世界對於1900來說,就是一個烏託邦的世界,他的世界裡只剩下了鋼琴和音樂。
  • 豆瓣電影top250幕後的故事--top11《海上鋼琴師》
    這是一部我看了4次,還是沒有看完全部的電影,大概是和我沒有緣分吧。不過這部電影在豆瓣上200多萬人給出了9.3的高分,就一定有它直擊他人內心的地方。從我看的部分來說,船上的世界對於1900來說,就是一個烏託邦的世界,他的世界裡只剩下了鋼琴和音樂。
  • 豆瓣電影Top250
    比如,我們可以去豆瓣和時光網去看看影評,可以在百度上搜索一下電影的其它信息,但是這樣做又帶來了兩個新的麻煩:首先,信息量太大,我們需要太多的時間才能發掘出自己喜歡的好電影;第二,在調查和了解的過程中,我們難以避免地要接觸一些與劇情相關的信息,甚至在電影還沒有看過的情況下,已經知道這部電影的大致情節了。對於希望從電影中尋找驚喜和快樂的人們來說,這實在是一件大煞風景的事情。
  • 豆瓣Top250熱門電影數據分析
    豆瓣Top250熱門電影分析業餘打發時間看電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看了一部無聊糟心的電影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一些電影方面的榜單就出現了,可以為這些選擇困難患者提供一個不錯的指南,那些是經典是值得看的,而那些電影不值得你浪費一兩個小時的時間。
  • 電影豆瓣電影TOP250(一)
    第34名:無間道 / 無間道 / Infernal Affairs   導演: 劉偉強 / 麥兆輝 主演: 劉德華 / 梁朝偉 / 黃秋生   2002 / 香港 / 犯罪 懸疑 驚悚   豆瓣評分:8.7 235921人評價   一句話介紹: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香港黑幫電影,摘得年度票房冠軍,幾大影帝為你完美演繹曲折離奇的心理交鋒。
  • 2020年這些電影跌出IMDb榜單,《無間道》居然在列
    作為最具權威的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的電影排行榜是很多影迷尋找好電影的地方,作為一個動態更新的排行榜,2020年已經結束了,榜單更新了,6部影片在top250的排行榜中消失了。 《海上鋼琴師》
  • 豆瓣2018年度電影榜單排行
    一年將盡,豆瓣發布了新的年度電影榜單。
  • 這十個導演,就是IMDb Top250中最牛的存在
    IMDb的資料中包括了影片的眾多信息、演員、片長、內容介紹、分級、評論等,對於電影的評分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IMDb評分。打個比方,這就是美國人的豆瓣。但是它比豆瓣影響力大,覆蓋面廣,專業信息更多,是目前最專業最權威的電影網站之一。
  • 豆瓣必看電影榜單TOP250之一
    推薦電影微米是認真的關於綁jia囚jin年輕女子的案件,社會新聞上幾乎從來沒斷過。由於你懂得原因,此類案件在中國目前還不太可能直接改編搬上熒幕,咱們只要求不要再有一部《嫁給大山的女人》這種三觀崩到媽都不認識的片子就好了。
  • 《九品芝麻官》上TOP250片單,共6部電影入圍,周星馳成華語第一
    豆瓣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影視評分網站,豆瓣評分也日益成為了媒體和觀眾衡量一部電影是否經典、是否是爛片的一個標準。近日,周星馳所主演的經典電影《九品芝麻官》,以8.4分的成績成功地登上了豆瓣TOP250的榜單。
  • Python3爬蟲之豆瓣電影TOP250(requests、Xpath、正則表達式、CSV、二進位數據儲存)
    【1x00】循環爬取網頁模塊觀察豆瓣電影 Top 250,請求地址為:https://movie.douban.com/top250每頁展示25條電影信息,照例翻頁觀察 url 的變化:第一頁:https://movie.douban.com/top250第二頁:https://movie.douban.com/top250
  • 2019年上半年,豆瓣TOP10電影榜單
    天天喊不知道看什麼電影,先把下面這四大TOP10榜單補完再說。「四大平臺」指的是豆瓣,爛番茄,MTC以及IMDb,四個權威電影評分網站。因百家號文章圖文長度受限,只能拆分成三篇文章:【豆瓣篇】【爛番茄篇】【MTC與IMDb篇】。這是【豆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