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在骨不在皮,好的故事則在字裡行間隱隱藏著道理,以妙筆和巧思來表達自身的所思所想。我理解的《溫暖的弦》的核心是平等的愛。但一千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部作品總是會有各種不同的解讀。
十年了,《溫暖的弦》也迎著IP化浪潮被搬上了螢屏。說實話,當安寧賣掉版權的時候,一大批書粉都很擔心。一是擔心會拍毀,二是《溫暖的弦》真的太難拍,拍毀的機率很大。安寧愛好古典文學,文風清新雅致,可以說是我看過文風最細膩的小說作者之一。
小說裡運用大量文字描寫了男女主的心理,淺宇時尚的辦公樓,佔南弦與溫暖年少時幻想的家,大量年少時愛聽的歌,愛爾蘭的小紅莓樂隊與足球隊。貫穿始終的《Nothing compares to you》不僅有時起到推動劇情的作用,而且溫暖的部分個性及命運像極了主唱Sinead O'Connor。一樣的孤傲倔強,一樣的為了愛情奮不顧身。
下面從原著黨角度分析一下對這部電視劇的看法。
說實話,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也很大多數人一樣對溫暖很"氣",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簡直「作」。為什麼那麼倔強呢?為什麼不能在愛情裡主動一點呢?後來看了幾遍,自然就釋懷了,年少的溫暖是像斯嘉麗一樣任性可愛的大小姐,而由於自己"任性"的舉動引發了一系列毀滅性事件。這對於她而言是山崩地裂般毀滅性的打擊,不僅性情大變得了抑鬱症,而且很難再去"堅持"一些東西。就像遭遇過車禍,地震那種打擊後,人會看淡很多東西,對於很多曾經的固執都不再執拗。
所以溫暖不敢,不敢主動,像個烏龜般縮在自己的世界中。當然除了害怕再次受到傷害,她還有負罪感,那道內心過不去只能由時間踏平的無形的檻。
溫暖的倔強似乎會有點"作",但張鈞甯自身的氣質很好地彌補了一點。看過張鈞甯在貝爾探險節目裡的表現,她本人就是蠻堅強又不服輸,很倔強,特別適合演剛柔並濟的職場女性。演員找到契合自身氣質的戲是一種幸運。
原著中運用大量篇幅寫男女主的心理活動來向讀者解釋主角們行為的動因,這在小說中是常見形式。但對於電視劇而言,運用大量的旁白是不現實的。所以巧妙地藉助了"小烏龜"來展示男主的心理活動。回國之後溫暖的確像烏龜,孤僻自閉,畏葸不前,一有事就找個地方躲起來。那佔男弦的行為就是一步一步逼著烏龜從殼裡爬出來,幫助溫暖不斷成長,變得足夠成熟,能更加認真地對待感情。
佔南弦和溫暖彼此都知道餘情未了,但他們不知道十年之後在各自心中的份量,各自愛得深淺,所以互相試探,進行著愛情博弈。有句話說在愛情裡,誰愛的深,誰就先輸了。十年之前,佔南弦愛得比溫暖深很多,幾乎是予取予求,無盡寵愛。
佔南弦知道她和溫暖之間真正的問題不是當初的意外,是來源於他們之間不平等的愛。不平等的愛無法永恆,而他要唯一永恆的愛。
佔男弦也害怕,他害怕重蹈覆轍,這份感情再也經不起"任性"的打擊。他已經等了十年,但再也等不起下一個十年,所以他在前七年思念以及讓自己站到足夠顯眼的位置,在後三年按兵不動卻默默建好了未來理想的家。他決定設局,陪著小烏龜長大,希望溫暖成長為成熟的愛人,陪他走下個十年,下下個十年,直至走完餘生。
其次,去英國的劇情改編也較為巧妙。小說裡的幾個商業案例有所精簡,增加了很多男女主非正常相處(上下級)的機會。吻戲改得更唯美和情景化一些。從電視劇角度來看,粉紅色泡泡有利於整部戲的傳播度,為後期宣傳減輕了負擔。
此外,原著中關於建築、房屋、車子、衣服、耳環等都有一系列細緻入微但又其實又不是特別接地氣的描寫。當然了,電視劇沒有完全還原書中的場景,但服化道到位,美術也是下足了功夫,沒有讓書粉失望。
他們的故事,未完待續。。。
作者:八卦蜻蜓隊長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