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認為香港只是購物天堂,
那就out了。
單看上圖,你一定以為這是香港殖民時期維多利亞式的古老建築風格的博物館或是藝術館。
但其實,這是香港位於中環的前中區警署建築群落,是香港早期的司法重地,集中了警署、法庭以及守衛森嚴、陰鬱隱秘的Victoria監獄區。
在過往的160多年間,建築群經歷了不同的轉變,承載著豐富的歷史。香港政府敏銳地捕捉到這樣「大隱隱於市」卻有著豐富「閱歷」古老建築群落得潛力,它可以同時承載文化、藝術和教育有機結合併無限延伸的因子。
從2008年起,特區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非常有價值和社會意義的文物保育復興工程規劃,名為「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如今十年過去了,已有近20個「活化」項目,前中區警署區也是其中之一,定名為「大館」。
佔地面積達13,600平方米的大館,置身於香港中環這樣寸土寸土、世界500強林立的區域,實在讓人驚訝。
從監獄變展館,城市復興文化的蛻變,大館做到了。十年的活化保護工程,並非大規模更新改造,而是完整保留了當時的維多利亞風格及希臘復興式風格建築形態。在修葺磚瓦階段,為了高度還原,甚至不遺餘力地找到了百年前在英國為域多利監獄供磚的工廠。
黑色走火樓梯,交錯有致的歐式雕花,紅磚白牆都極具年代感。當年關押過一批批要犯的鐵窗牢籠,則是真正地能讓人感受到歲月的興衰變遷、社會的進步發展、制度的獎懲分明。
比起口號式的普法說教,這樣一座以「香港警察舊時期辦公場景與監獄重地」的博物館更有威懾力。
穿過營房,來到建築群的背面,是一間間毛骨悚然的囚倉,甚至重現了當年的監獄操場和殮房。悶熱幽暗,不足兩平米住三人的惡劣條件,每個轉角都提醒看官們一定要做守法善良的好公民!
畢竟,能擁有自由才是人活一世的意義精髓。
新時期的大館,創造出了融合的文化內核及藝術創意,它搖身一變成為了當代藝術館。
建築群裡赫然聳立兩座鋼鐵俠大廈般的龐然建築——◤賽馬會藝方◢以及◤賽馬會立方◢。
這裡匯聚了一批潮流先鋒的藝術家,把他們的藝術展覽遷徙至大館內,眾多熱愛藝術、文化的年輕人蜂擁而至。幾近棄用的古老建築從門可羅雀變成門庭若市。
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蕭麗娟說;「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以香港特區政府的閒置及沒有特別商業價值的建築為主,並邀請非牟利機構提交建議書。政府希望通過該計劃,鼓勵社會和政府一起保護、利用古建築,並創造就業機會。」
5月29日起,「大館一百面」展覽是大館首個藝文展覽節目,用豐富的藝術裝置形式介紹了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充滿濃鬱的港式文化。
原則上進入大館需要在官網預約:
https://www.taikwun.hk/zh/。
參觀人數不火爆的時段,是可以直接進入的,周末和節假日賽馬會藝方入館需排隊哦。
中環半山區,除了金錢至上的發達的銀行、保險金融業。蜿蜒的小巷也成為一個藏龍臥虎之地,打造一處創新的文化維度。漫不經心地遊走期間,無意間就會發現很多地道的美食、有創意的畫廊和咖啡館。
生活在彈丸之地的香港藝術家,卻擁有無限的空間和想像力,這樣的文化藝術精神,賦予了香港這座城市無盡的生命力。
香港實際上是一座適合半天放鬆的地方,多種生活方式和文化交織融合得恰當好處。
你們對香港有怎樣的感受呢?
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