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賢雖然身體羸弱,內心卻無比地強大,在別人看來他就像一隻隨時能被風吹滅的燭火,可就是這隻隨時可滅燭火卻焚燒了他所有的對手,耶律賢算計了所有人,包括蕭燕燕和韓德讓,也包括他自己。
祥古山之變是耶律賢一生的噩夢,他的父皇、母后、甄皇后等人皆死於此,從此以後他不再是無憂無慮的皇子,一夜之間天翻地覆他與階下囚無異,從那一刻開始他學會了隱忍,他努力讓自己變成所有人眼中的透明,然後他才能在暗中籌劃著復仇奪回屬於他的一切。
耶律賢其實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為了得到宰相蕭思溫的支持,他毀了韓德讓的姻緣,耶律賢答應蕭思溫如果他將來為皇帝一定讓蕭燕燕入宮為後,面對韓德讓一句家國大義始終讓自己站在制高點上,漸漸地他用各種方法收服了很多人。
登基之後的耶律賢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他吸取了他父皇失敗的經驗,著手準備除掉所有覬覦皇位的人,這時他那孱弱的身體又成了最好的掩護,時常的暈倒、吐血讓很多放鬆了警惕露出了真面目,然後耶律賢在後發制人將他們一一除去,就算是重病階段他也要除去了對自己兒子繼位威脅最大的耶律喜隱父子。
耶律賢娶蕭燕燕為後,一是因為蕭燕燕是後族,在大遼國有著強大的勢力;二是因為蕭燕燕的能力,他非常欣賞蕭燕燕對朝局獨到的見解。耶律賢娶了蕭燕燕之後,不斷將自己的治國理念灌輸給蕭燕燕,還讓她參與軍國大事的處理,逐漸地將蕭燕燕培養成自己政治理想的接班人。
蕭燕燕也算不負耶律賢的期望,在耶律賢死後的二十多年裡蕭燕燕對內堅持推行漢化改革,削弱貴族實力;對外親徵宋國和其他附屬國擴大了遼國的實際控制面積,用盡一生將遼國推向了最強大、最繁榮的時期。
耶律賢重用賢臣,把韓德讓拿捏的是死死的,一出苦肉計百試百靈,他不僅奪了韓德讓的姻緣,還算計了韓德讓的一生。韓德讓是耶律賢最信任的人之一,少年時期他為耶律賢奪取皇位而奔走;中年時期他是耶律賢政治改革的急先鋒;耶律賢死後他是託孤之臣,耶律賢將江山和妻兒都託付給了他,韓德讓的後半生就這樣被耶律賢安排了。
耶律賢駕崩之後韓德讓娶了太后蕭燕燕,賜姓耶律,一下子從帳前奴變成契丹貴族,皇帝耶律隆緒也得叫他一聲相父,這看似風光的背後他什麼也改變不了,他不過是耶律賢政治思想延續的守護者,大遼國的天下依舊是契丹人的天下,大遼國的皇帝依舊姓耶律。
耶律賢曾經對瀚海妃玉簫說過這樣一句話,他是大遼國的皇帝,為了江山社稷他可以犧牲所有一切,包括性命和感情,同時他也是這樣做的,他拔除了威脅遼國內部安穩的隱患,也奠定了遼國未來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