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人才底子薄,轉型發展對人才需求量大,人才工作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我,對人才工作思考不深、謀劃不夠、下的功夫不足,導致我們在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管理等方面離上級要求和發展需要還有一定差距。」12月31日,銅仁市2020年度人才工作述職會暨2021年人才工作部署會召開,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在會上自我「揭短」。
近年來,銅仁市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主體責任,強化以上率下、述職考核,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形成大抓人才、抓好人才的濃厚氛圍,暢通人才「引、育、用、留」各環節,著力釋放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打造人才生態「綠水青山」。
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
2017年落戶銅仁高新區的倍易通公司,是銅仁市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有機結合引進的智能終端龍頭企業,擁有資深研發專家和高級技術人員200餘人,主要產品涉及智慧型手機、智能穿戴、車聯網等。是世界著名晶片公司聯發科、跨國手機品牌傳音等國內外高科技公司的首選客戶。目前,倍易通累計投入4億元,完成30餘條產品線建設,吸納本地就業2000餘人,日產值達400萬餘元。2020年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銅仁考察時鼓勵倍易通擴大生產,推動產業扶貧。
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材料和循環材料生產、服務的全球化高新技術企業。在銅仁市人才引進政策的支持和激勵下,該公司聚一流人才、建一流平臺、出一流成果,2020年鋰電池前驅體材料出貨量穩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場佔有率達25%。2020年12月23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實現了銅仁市本土企業在A股上市零的突破。
引進人才團隊,打造產業集群。銅仁市始終堅持把人才工作擺在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大力引進高層次、多元化的人才團隊,依靠人才團隊建強龍頭企業,依靠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為全市大數據、大旅遊、農業、工業、教育衛生等重點產業和事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近年來,萬山區持續加大向外引才力度,先後引進管理、技術、文化、創業四大人才團隊共447人,建成優質水果蔬菜、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文化旅遊、電商銷售四項產業集群,登記註冊中小企業30餘家。
奮力推進「人才大匯聚」。通過舉辦人才專場招聘會、赴知名高校引才、組建「小分隊」引才等方式開展招才引智。「十三五」以來,全市共引進各類人才4100多人,實現人才數從32.53萬人增至40.16萬人,增長23.5%,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增加4700人,增長47.99%。同時,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引進急需緊缺人才,探索出臺支持民營企業人才發展若干措施,開闢人才綠色通道,不受學歷、職稱等條件限制,推動重點產業發展、帶動智能製造發展的特殊人才和創新團隊匯聚銅仁,支持民營企業打造人才平臺,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天下之治者在才,成天下才者在育
外引是燎原星火,內培是活水源頭。為推動黔貨出山,打造「梵淨山珍·健康養生」品牌,銅仁立足「梵淨山珍·銅仁館」「中國特·銅仁館」等本土化電商平臺,引入社會資本、專業企業大力培育電子商務人才,為特色產品銷售插上「網際網路科技+網際網路人才」翅膀。2019年來,銅仁市億創電子商務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貴州電子商務雲平臺開展「雛雁」孵化行動,大力組織各區縣電商創業脫貧帶頭人、種養殖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等開展電商培訓和項目孵化。目前,累計孵化電商項目100個、培育電商企業22家、網店202家、電商人才3519人,網絡零售額達2.65億元。
銅仁市在人才培育方面堅持全鏈條、各環節共同發力,不斷創新人才培育載體,創建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院士工作站5個、博士後工作站3個、省市級人才基地18個。出臺《銅仁市「五類人才」培育工作方案》,圍繞培育黨政人才、農業農村人才、技能技術人才、經濟金融人才、社會事業人才,發揮行業主管部門主體作用,利用人才+項目、人才培訓等,不斷充實本土人才蓄水池,做大本土人才「基本盤」。五年來,共計培育五類人才110488名,培訓279223人次。德江縣充分發揮縣管專家、名師、名醫、名匠領銜作用,命名62名縣管專家,培育出一批」儺面具「、」土家熬熬茶「等非遺傳承人。
鄉村振興,人才為要。為著力培育一批「帶產業、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本地人才,大力實施國企人才儲備計劃、村幹部「五個體系」建設、村幹部學歷素質提升工程、農村綜合改革人才培訓、東西部人才協作、選調生跟蹤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三年提質增效行動等人才計劃,積極搭建鄉土人才培育平臺。目前,實現村幹部「五個體系」建設全覆蓋;開展村幹部學歷素質提升工程首批300餘人、農村綜合改革人才培訓24期培訓4800餘人。印江縣緊扣生態茶和食用菌兩個主導產業、精品果蔬、中藥材、生態畜牧業等特色產業,將7000餘名人才選派到脫貧攻堅主戰場,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
舉才不拘一格,用才各盡其能
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食用菌技術團隊來銅建立院士工作站,與印江梵天菌業公司籤訂《貴州省梵天菌業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合作建站協議》,重點圍繞銅仁市食用菌產業培育發展開展服務,解決生產技術問題。
不唯學歷,講求實績。銅仁市放開人才認證評定環節,撤掉人才『永久牌』標籤,破除傳統的「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唯獎項、唯資歷、唯身份」問題,廢除人才使用繁文縟節,聚焦發揮人才服務產業效能。「不管中專大專,能解決問題就是專家」「不管初級高級,能掌握一技之長就是人才」,在大力實施人才推動農村產業革命助力鄉村振興、農村產業發展過程中,將「田專家」「土秀才」等凡是掌握一技之長或參加相關技能技術培訓取得結業證書的對象,納入產業發展人才庫,建檔管理實用人才99592人。
產業在哪裡,人才就在哪裡。銅仁市牢牢把握人才這個第一資源,緊盯生態農業、大數據、大健康等重點領域,深入實施「產才結合」模式,鼓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科技人才離崗創辦重點產業、在崗創新創辦重點產業、兼職幫助重點企業解決技術問題,離崗3年內,由原單位保留其人事關係。同時先後組建75支農技服務先鋒小分隊,開展產業發展技術服務,建立1726名人才服務產業發展機制,實現全市各區縣村級主導產業全覆蓋;組建市級技術巡迴服務團、縣級技術服務隊、鄉級技術服務小分隊567人,實現全市199個壩區產業發展技術服務全覆蓋。江口縣推行壩區技術人員「五個劃轉」助力脫貧攻堅產業革命,將組織關係、工資、管理、考核、提拔統一划轉到人才掛牌服務的壩區所在鄉鎮(街道),開展掛牌指導、田間講課、訂單服務。
砥柱能承重任,惜才必以真心
銅仁市始終把服務作為核心競爭力來抓,著力整合各類資源,聚焦人才引進招聘、人才教育培訓、人才公寓建設、人才綜合服務等,全力為人才提供高效、精準、優質的全鏈條服務,著力破解人才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和薄弱環節,持續鞏固銅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全力打造人才生態「綠水青山」,讓人才在銅有用武之地、無後顧之憂。
建立「1+5」激勵關懷機制,激勵人才擔當作為,營造良好環境。印發《銅仁市引進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實施辦法(試行)》,對符合條件的優秀人才,享受戶籍辦理、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等優惠政策。
人才的競爭即人才服務的競爭。人才招得來、用得好、留得住,是做優人才服務的結果。12月31日人才工作述職會上,對從全市各行業各系統人才中評選出的100名優秀人才發放了服務卡,元旦節起即可享受旅遊服務、醫療服務、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十一項人才優待一站式服務。「戶籍落地5日內辦結」「就醫綠色通道,專員引導暢通就診全過程」「人才公寓免費拎包入住」「政務服務專員代理一鍵辦結」等等。出硬招、出實招,讓優秀人才感到熱心、貼心、舒心,體現了銅仁做優人才服務的創新舉措和愛才惜才用才的鮮明導向。
以情引才,以情留才。銅仁市強化關心關愛人才的濃厚氛圍,實行市縣鄉村四級黨組織聯繫人才制度,定期開展交心談心工作,重點關注人才訴求,積極協調解決人才專家實際問題,排除工作後顧之憂。積極籌建「人才之家」,配套開通「96567」服務熱線,及時明確「服務專員」,不斷優化人才吸納、成長和使用的生態環境,提高人才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水平,著力打造服務效率最高、服務體驗最好、人才獲得感最強的人才服務環境,讓各類人才在銅居安、業安、身安、心安。
「真沒想到,那麼小的一張服務卡,居然能有如此神奇的功能,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帶著家人來爬梵淨山,真的不收門票,當我出示優秀人才服務卡時,還有服務人員專門引導進入...」1月1日下午,省級特級教師陳老師激動地說道。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開局「十四五」,銅仁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深刻把握新時代賦予人才工作的新使命新機遇,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快構建全市一盤棋的人才工作大格局,全力打造人才生態「綠水青山」,為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高質量實施「生態立市、產業強市、數智活市、文化興市、和諧穩市」五大工程,著力推動「一區五地」邁上新臺階、實現新突破,奮力譜寫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的銅仁篇章提供堅強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