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秀貿易談判舊照,被酸「萊豬之光」

2021-01-13 海峽導報

萊豬(喊瘦肉精豬肉)開放進口,爭議持續延燒。4日蔡英文在推特發出一張30多年前的老照片,表示很高興能擔任貿易談判代表,卻引來不少網友批評,所謂談判「談到了萊豬進臺灣」、「萊豬進場換到被美國加重課稅!這樣的談判技巧有什麼好炫耀的」,並酸她是「萊豬之光」。

蔡英文分享了一張黑白老照片,指出是30多年前與談判桌上的同事合照,並稱他們在國際舞臺上全力以赴,回顧過去,自己也很高興能擔任貿易談判代表,為臺灣建設更繁榮的未來而努力。

許多臺灣網友想到「萊豬進口」,不禁質疑如今有貿易談判嗎?尤其大部民眾預期,萊豬進口至少可換得談判臺美BTA(雙邊貿易協定),沒想到卻換來美國商務部將對臺灣輸美的輪胎課徵較高的反傾銷稅率,讓網友紛紛痛批談成了何種下場。有網友留言,「以萊豬為例,這樣的談判本事好意思拿出來說嘴啊?」也有人表示,想看博士論文照,並呼籲蔡英文應該將博士畢業照秀一下吧!

相關焦點

  • 貿易協議沒影、克拉夫特不來 網友轟:吃萊豬得到三小?
    美國貿易代表萊海澤(Robert Lighthizer)日前向外媒承認,尚未與臺灣(地區)展開經貿談判,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批評臺灣這次根本是「白白開放」美國瘦肉精豬肉進口,今日又傳出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訪臺喊卡,
  • 蔡英文讓臺灣一敗塗地!美國承認未與臺啟動貿易談判
    民進黨當局強行推動萊豬(瘦肉精豬肉)開放進口,聲稱可換得「更緊密的經貿關係」,但美國媒體報導,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直言,臺灣和美國有貿易爭端,目前尚未解決,所以現階段不會和臺灣啟動貿易談判。
  • 蔡英文自稱開放萊豬是解決難題,羅智強轟:軟骨無能!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元旦講話中提及開放美國萊牛豬進口,聲稱「過去的『政府』作出了開放的承諾,卻無法落實」、「歷經3任『政府』的難題,已經沒有迴避不處理的空間」。
  • 江啟臣邀請蔡英文辯論「萊豬」政策 卻一直未得到回應
    希望蔡英文能從善如流,欣然接受辯論,讓大家看到,10個月前以歷史上最高票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她,如何以其一向主張的謙卑態度,就其一向擅長的國際貿易法,與反對黨領袖公開辯論臺灣民眾高度關切的「萊豬」進口政策。不過對於藍營的這一主張,民進黨當局不敢正面接招。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張惇涵23日表示,對於美豬、美牛開放進口政策的辯論,應該回歸臺立法機構。
  • 開放美國「萊豬」後 臺當局還要進口日本「核食」?
    但輪到民進黨執政以後,為了討好美日,不惜打臉自己,蔡英文不經政黨討論直接宣布開放「萊豬」以後,謝長廷又攜「核食」議題闖關。有一種說法是,民進黨有人認為,反正「萊豬」已經引發民怨,不如長痛不如短痛,一併處理。
  • 萊豬表決 臺灣展現一場「民選獨裁秀」
    只是,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先前已經明白表示,就任之後不會在國際協議上有新的進展,等於是斬斷臺灣跟美國籤署BTA的念頭,也讓民進黨有「熱臉貼冷屁股」之譏。  雖然如此,但蔡英文說出去的話,收回叫難,也有損自己的權威,所以在「朕無戲言」之下,民進黨只好發出動員令,非要在臺立法機構表決通過讓「萊豬」進口不可。
  • 拜登SAY NO,臺網紅:「萊豬」白吞了!
    近期開放「萊豬」(含瘦肉精美豬)進口等政策,讓民進黨飽受批評,臺灣輿論沸騰、民怨四起。然而,就在這個「萊豬」風暴還未過去之時,一則消息卻又掀起狂風巨浪。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日前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指出,未來在對美國的勞工與教育進行重大投資之前,將不會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籤署任何新的貿易協議。
  • 從萊豬看民進黨當局對美國真心 對人民絕情
    [新聞頁-臺海網]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美國準總統拜登近日表明「在美國國內環境強化前,不會跟任何國家籤署新的貿易協議。」臺「經濟部長」王美花昨天卻稱「拜登有他國內的問題,我們要將心比心。」令人質疑,民進黨當局寧可對拜登將心比心,為什麼不對多數拒吃萊豬的臺灣人民將心比心?
  • 開放萊豬搞雙標 博恩突破盲點:願意犧牲經濟換食安嗎?
    針對開放萊豬進口,博恩在「博恩夜夜秀」影片中直指民進黨雙標,採時空背景不同之術,2021年的蔡英文直接打臉2009年的自己,而民進黨不斷強調,當時並沒有CODEX國際標準,也遭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打臉說,2016年民進黨也反對。
  • 當初反美牛要馬英九下臺的民進黨,如今執意進口「萊豬」引眾怒
    據臺媒報導,臺立法機構24日將針對這項進口「萊豬」的行政命令及相關修正草案,進行表決,這場「萊豬」大戰明日見分曉。有觀點指出,「萊豬」表決大戰民進黨應該穩操勝券,但會埋下民意反撲的禍患。 眾所周知,民進黨有個看家本領,那就是搞「雙標」,這一點在開放「萊豬」議題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 「萊豬」表決大戰民進黨勝,蔡英文一句話又惹怒網友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據臺灣「中央社」12月25日報導,臺「立法院」24日依序處理學校衛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和9項攸關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的行政命令與附帶決議,朝野上演表決大戰。民進黨團具人數優勢,9項行政命令全數通過準予備查。蔡英文在臉書上聲稱,美豬、美牛的議題,遲遲不能解決,已經成為臺美之間的困難貿易問題。
  • 當臺灣輿論開始討論「萊豬」換來了啥,民進黨默默退出群聊
    自從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以行政命令方式宣布進口含瘦肉精美豬(「萊豬」)之後,時至今日,「萊豬」議題仍是島內熱點之一。  從島內輿論反應來看,如今關注的焦點已經從「該不該開放『萊豬』」轉變為「開放『萊豬』究竟換到了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在「萊豬」開放前,民進黨政客反應非常活躍。最常見的兩個答案分別是「臺灣的國際能見度」和「與美國進行經貿談判的資格」。不過民進黨方面給出的兩個答案,如今都被證明是錯誤選項。
  • 「萊豬」來了 蔡英文的「美國爸爸」滿意了嗎?
    在「獨派」勢力秀存在感的同時,民進黨強行開放「萊豬」引發民怨沸騰。在「萊豬」引發島內民眾怒火的同時,蔡英文試圖滅火。她形容自己將「謙卑」處理此事,並要求民眾諒解。「謙卑謙卑再謙卑」是蔡英文2016年喊出的政治口號,但上臺執政後不斷「跳票」,這次更為餵養瘦肉精的美國「萊豬」護航。
  • 開放「毒豬」,蔡英文穩操勝券,但後患無窮
    蔡英文不顧民意開放萊豬進口 蔡英文在今年八月突然宣布,從2021年1月1日起,臺灣將進口美國萊豬(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豬)。近幾個月來,島上的輿論一直對此表示強烈反對,抗議活動仍在繼續。 眾所周知,民進黨一直都在搞「雙重標準」。這在「美豬」問題上清楚地反映了出來。
  • 認為時間不夠、強調貿易逆差:美貿易代表潑冷水令臺灣難堪
    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開放萊豬(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希望換取美國籤署貿易協定,也在美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的一番談話後宣告破滅。 蔡英文原定14日與克拉夫特會談,如今改成視頻對談。面對臺當局希望籤署貿易協定的訴求,美國一直沒有鬆口。臺灣《經濟日報》14日稱,蔡英文去年8月宣布鬆綁美國牛肉與豬肉進口限制後,美國50名跨黨派議員曾寫信給萊特希澤,敦促展開美臺全面貿易協定談判程序,但後者遲遲沒有動作。萊特希澤最近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採訪,當被問到為何不與臺灣展開經貿談判時回應稱,一來締結貿易協定需要經過多道法律關卡,他任內時間不夠;二來當前美臺貿易關係也是障礙。
  • 藍營追問吃萊豬能加入啥組織 顧立雄閃爍其詞
    來源:華夏經緯網國民黨「立委」鄭麗文(左)就萊豬進口問題與顧立雄(右)舌戰。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昨在「立院」司法法制委員會,與國民黨「立委」鄭麗文為萊豬舌戰,因顧立雄顧左右言他,會議主席李貴敏不得不介入,會議一度暫停。鄭麗文追問,吃萊豬能加入什麼國際組織?顧立雄僅回答「去除貿易障礙是必要條件」,鄭麗文怒嗆「哪一個?你怎麼回答不出來?」
  • 蔡英文開放萊豬卻換來美國重稅,臺灣廠商哀嚎「不用玩了」
    蔡英文才剛說開放美國萊豬(含瘦肉精豬肉),是一個能夠有效促進臺美關係的決定,也能為臺美友好拼上缺失的經貿合作一角,結果卻頻遭打臉,真可謂真心換絕情,蔡「政府」萊豬經貿路線破產窘態畢露。而美豬叩關卻換得輸美輪胎遭課重稅,也讓臺灣業者坦言「相當納悶」,更輪胎業者一片哀號,直呼「稅率超過40%,臺廠就不用玩了」。
  • 最後關鍵時刻,國民黨突然取消萊豬抗爭,馬英九炮轟蔡英文三大罪
    本期看點: 臺灣針對美國「萊豬」進口的行政命令及相關修正法案表決的最後關鍵時刻,國民黨突然取消「萊豬」抗爭,與此同時,馬英九炮轟蔡英文三大罪,蔣萬安接連發出質問。
  • 臺媒:「萊豬」的謊言永無止境,蔡英文蘇貞昌「辛苦了」
    面對國民黨籍民代蔣萬安的質詢,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擺出「大哥教訓小弟」的姿態,最後誤指國民黨中常委楊博仁擔任董事長的信功肉品也支持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再度引火上身。國民黨方面批信功事件是「丁怡銘2.0」,而臺灣輿論也普遍認為,這次比牛肉麵之亂更嚴重的是,此事不僅僅是失言,已涉及蘇貞昌本人的誠信。《聯合報》:蘇貞昌損人利己的心態已跌破底線「蘇貞昌損人利己的心態,已跌破底線」,這是臺灣《聯合報》今天的社論觀點,其文章指出,從事後進一步的真相看,蘇貞昌是在捏造事實,把別人當成自己施政的墊腳石,絲毫沒有「以民眾為念」的善意。
  • 蔡英文堅持進口萊豬 臺灣人表示不願意當世界廚餘垃圾桶!
    其中,針對蔡英文赴臺立法機構報告一案,贊成40人、反對55人;另要求蔡英文道歉、臺行政機構每月到臺立法機構報告對美貿易協商進度一案,則是贊成38人、反對58人。果然不出意料,兩案皆被民進黨挾人數優勢否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