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 李曉蕾,編輯 楊業擘。36氪經授權發布。
五個億,微博又一次下了新的賭注,牌桌仍是短視頻。
微博近日宣布推出「微博視頻號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向創作者分成5個億,並給到流量傾斜。近一年來,從推出內容社交平臺、中國版Ins「綠洲」,到上線短視頻產品「星球視頻」,再到最近重磅推出視頻號,微博在短視頻業務上不斷加碼。
在短視頻的徵戰中,新浪微博曾經站上過頂峰,1.9億美元投資了擁有「秒拍」、「小咖秀」、「一直播」3款明星產品的一下科技公司,並籍此坐上過國內短視頻的第一把交椅。然而,即便在這3款明星產品矩陣的加持下,這種熱度也僅僅維持了三年。
早些時候,微博的短視頻產品更多衝著工具型定位走。無論秒拍、小咖秀,都未能在自身產品生態內產生社交屬性,而是充當視頻拍攝、製作工具的角色,真正的分發和傳播,則遷移到了微博生態內,這造成了微博短視頻業務發展的局限性。
從2013年秒拍誕生算起,7年中,微博在短視頻領域,曾先後三次帶著短視頻產品衝鋒陷陣,試圖從視頻內容領域突圍,但始終未能找準方向。這一次,帶著視頻號、星球視頻重新進場,誓要從短視頻平臺,奪回最「kill Time」的社交媒體的寶座,微博又將會講出怎樣的新故事?
2020年用戶短視頻時長佔比超過手機遊戲
3年即衰敗,微博首戰高開低走2013年,秒拍推出之初,地位可以稱得上「微博之子」,當時有媒體甚至稱:這是一款新浪「舉全浪之力」推介的新產品。新浪微博早早投資了秒拍的母公司一下科技,也因此,產品剛剛上線就成為了微博的內置應用。
這一年,微信接連推出朋友圈及公眾號功能,靠更穩定的社交關係和嶄新的社交嘗試給了微博沉重一擊。微博活躍度一度下降9%,出現2009年誕生以來的最大跌降,被看作是微博的首次危機。
勿庸置疑的是,橫空出世的秒拍給微博注入了強勁的競爭力。
和早年博客、微博的引流模式相同,大批明星名人入駐、激勵UGC用戶使用,秒拍還具備與微博一脈相承的熱點話題運作能力。
2014年使用過微博的用戶一定不會忘記,在微博上,「冰桶挑戰」幾乎是「病毒式」傳播的經典標杆案例。從明星藝人到企業家、網紅、乃至普通人,都在浴室、遊泳池、室外空地、乃至公司門口,通過短視頻接力的方式傳遞對漸凍症患者的關愛。
從這裡開始,秒拍開啟飛速進化時期。從最新的數據來看,微博話題#冰桶挑戰#共有457.2萬內容,閱讀數量接近50億次,盛極一時。
2016年,秒拍已經成長為短視頻行業風向標。2017年3月,第三方數據公司易觀發布報告數據顯示,秒拍以61.7%的用戶滲透率,坐上國內短視頻的頭把交椅。微博勢頭正火,股價直線攀升。就收入來看,2017年第一季度,視頻收入佔微博廣告收入的18%。
秒拍最開始盛行時,以短視頻為主要形態的產品少之又少。短視頻領域真正叫得上名字的僅有秒拍和騰訊微視,快手還只是一個GIF製作工具,抖音要在3年後才會出現。秒拍乘上東風,迅速發展起來。
事實上,微博的短視頻武器並不止秒拍一個,掀起「冰桶挑戰」熱潮後,秒拍成立「創新部」。2016年,「對口型」表演短視頻產品「小咖秀」誕生,在蔣欣、張一山、徐崢等諸多明星的帶動下,小咖秀風靡起來,一度衝上AppStore免費榜單的第一名。
但小咖秀團隊也很快明白過來,這種強調模仿、演繹的短視頻對普通用戶並不友好,對內容生產者有表演性乃至顏值上的門檻,視頻更多由明星,達人拍攝生產,絕大多數用戶僅僅只是圍觀,真正拍攝並分享內容的普通人並不多。產品不具備普適性,也導致了小咖秀逐漸被遺忘。
2013年,快手在從Gif工具轉型短視頻產品時,曾面臨DAU大幅下滑的狀況,但處於短視頻行業大勢上,快手適時轉型。這種短期內的用戶流失,後來被看做快手堅持長期主義的道路上,面臨的小挑戰。
但微博沒有這麼好的運氣,在3年時間內,秒拍失速掉隊,新產品小咖秀也不過曇花一現,微博漸漸從短視頻「神壇」上跌落下來。
從投資到自研,趕個晚集2016年,快手日活已過千萬,一篇刷屏的文章《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體的中國農村》,讓快手開始被更廣泛的人群所關注;抖音從今日頭條中習得的智能算法和沉浸式的豎版短視頻,讓用戶一個又一個視頻刷得停不下來,「刷抖音」開始火起來。
快手、抖音左右夾擊,2017年開始,秒拍基本失去市場競爭力,意識到這一點後,微博也試圖從各種層面上找到突破,不再將希望寄托在第三方產品或投資公司,開始挽起袖子自己幹。
2017年4月,微博效仿Instagram的「story」功能,上線「微博故事」,這一功能起初僅支持發布15秒以內短視頻,類似snapchat閱後即焚的功能,在「微博故事」發布的短視頻僅供24小時限時瀏覽。
同時,2018年一季度,微博收購一下科技直播業務,並對微博和一直播產品進行融合。一下科技旗下的秒拍、小咖秀、酷燃視頻仍然與微博高度綁定。
「微博故事」經過先後多次更新,逐漸變成可以在微博主頁展示,從一開始僅可以分享到涵蓋可編輯、修改,兼具拍攝製作的工具。2018年3月,還加入音樂創意拍攝的功能,越來越像一個縮小版的抖音。
MCN機構甚至會用「微博故事」短視頻產生的播放、轉發、評論等數據,來衡量粉絲與博主之間的粘性。「微博故事」本身具備即時性,在有效時間段內,數據越好,則可以證明粘性越高。
在這時,一個關鍵變化產生了。
微博作為國內最大用戶數的社交媒體,是一個豐富的流量池。外界普遍認為,抖音的冷啟動正是源於微博,當時有千萬粉絲的相聲演員嶽雲鵬,在微博上傳了一個帶有抖音水印的短視頻,這條火熱的微博讓大眾瞬間知道了「抖音」這個新物種。
起初,不止秒拍、小咖秀短視頻能在其生態內被分享轉發,微視、快手、抖音短視頻內容也同樣能在微博上直接傳播。但當看到不僅嶽雲鵬,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上傳抖音短視頻後,微博坐不住了。
2018年3月,微博「封殺抖音」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微博不再允許用戶直接將抖音短視頻分享到微博,需要進行二次上傳,微視也面臨相似狀況。
當時的微博公關總監毛濤濤回應稱,微博作為開放平臺,一直對各類合作持開放態度,但前提是要遵循規則。在短視頻領域,微博與存在競爭關係的快手、美拍均保持著合作。
隨後不到兩個月,微博便推出自己的獨立產品,基於「微博故事」的獨立APP「愛動小視頻」,媒體將其解讀為是一款對抗抖音的防禦性產品。
但即便擁有微博故事這款信息流產品作為視頻內容主陣地,「愛動小視頻」也並未激起太大聲量。
微博推出的另一款短視頻產品「河豚小視頻」,同樣遭遇了和「愛動小視頻」一樣的命運。在第二輪的短視頻衝鋒中,微博也未能在短視頻市場中搶回核心的話語權,更無法阻止抖音、快手的「野蠻生長」。
即便微博MCN機構、紅人也在向抖音、快手蔓延,但總歸大多數人不會放棄在微博上繼續生產內容。這些布局雖未能牽制對手發展,但微博在不斷的嘗試中,也可以算得上守住了短視頻的內容生態。
在綠洲、視頻號下新棋微博進入第十個年頭,內有營收增速遭遇瓶頸,淨利潤持續下滑的壓力;外有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產品爭奪用戶時長的競爭。微博迫切需要新的產品、更多的創新和變化,來講好下個十年的故事。
一方面,作為老牌社交產品,微博需要在社交關係沉澱的基礎上,鞏固自身的社交護城河。另一方面,如何找到更高效率的變現模式,開闢商業化途徑也是微博當前任務的重中之重。
去年9月,剛過完10歲生日,微博低調發布新社交APP「綠洲」,主打內容及視頻分享,一時間,用戶大量湧入,甚至造成了伺服器的崩潰。
微博也傾力導流,一段時間內,微博的開屏廣告均為明星入駐綠洲的海報,甚至在微博上為綠洲設置專門的展示卡片為其導流,來自綠洲的圖片及短視頻將會變為綠色,想要查看動態必須下載綠洲。
某種程度上,這種策略並未帶來「大力出奇蹟」的效果。畢竟在App Store排行榜上,綠洲在社交產品中,長期排在前20名開外。
微博的獨立短視頻App「星球視頻」也在今年5月正式上線,更像一款整合了微博內短視頻內容的獨立APP,算是給微博視頻設立了一個獨立的應用入口。
Tech星球此前曾報導,「星球視頻」是一個UGC視頻社區,定位橫版短視頻領域,視頻內容以feed流的形式呈現給用戶,這款產品將是微博今年的S級項目之一。
同時,Tech星球獲悉,新浪董事長曹國偉所在的微夢創科網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於去年12月註冊了「星球視頻」的商標,還註冊了「浪花視頻」、「野島視頻」和「白鯨視頻」等商標,目前這些產品還未上線。
但很明顯的是,在做短視頻這件事上,微博斷然不會放棄。現在看來,微博新一輪的押注放在了視頻號。
7月10日,微博面向全行業優質視頻創作者正式推出「微博視頻號計劃」,微博視頻創作者全面升級為微博視頻號。除了給出10億精準廣告投放資源以及300億頂級曝光資源,微博還宣布,向視頻號分成5億現金,構建視頻廣告分成模式。
簡單來說,也就是一個類似Youtube的廣告分成模式,將收入的一部分與內容生產者共享,從而刺激更多創作者到微博生產內容;同時,微博沒有將視頻號分拆獨立,而是延續此前的視頻菜單欄,在這一獨立欄目中呈現內容。
微博視頻號更加強調商業廣告、變現,也是微博不得不面臨的現狀。
微博CEO王高飛坦承,微博在視頻市場的優勢在於熱點和明星視頻。微博不僅需要激活其他領域的視頻創作,還需要提升用戶對微博的視頻內容消費,以期媲美專業短視頻平臺的商業化能力。
在微博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上,對於廣告業務增長乏力,王高飛解釋稱,廣告業務的核心壓力主要來源於廣告單價的下跌。他提到,按CPE(每廣告收入點擊量)來計價的話,與目前短視頻平臺以點擊模型為核心相比,微博在首次點擊率上會有一些弱勢,微博需要在這種模式上付出更多的努力來進行銷售、代理以及服務。
在微博粉絲流量越發不值錢的今天,微博廣告的單價也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上升。微博的確需要結合平臺自身優勢,為視頻作者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並通過短視頻業務找到新的增長點。更重要的一點是,主要靠廣告掙錢的微博,繼續利用差異化的廣告產品和網紅不斷上升的影響力,來挖掘客戶的效果廣告預算。
近一年微博的種種動作,都被視作是再次發力短視頻的信號,也在不斷應對其他社交產品,作出新的應對措施。
尤其是,在B站與西瓜視頻正在長視頻領域展開競爭,抖音和快手不斷拓展商業及內容生態,騰訊推出視頻號,開放一級入口的今天,已經在兩次短視頻徵戰中失利的微博,必須走出舒適區,在短視頻業務上再次發起衝鋒「博一把」。
畢竟誰也說不準,下一個短視頻業務的爆發點,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而誰又會是幸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