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些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諷刺不過是喜劇變簡的一流。
喜劇電影一直是香港電影賴以生存的一大法寶,同時也是極具香港本土特色的一個重要類型片種。從最初的許氏喜劇再到我們最為熟知無釐頭電影,都給這個時代的電影行業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這其中,當之無愧的「喜劇之王」莫非就屬周星馳了。
自九十年代開始,周星馳的出現將原本沒落的香港喜劇推到了一個無比輝煌的高度,從最一開始的《賭聖》到面向世界的《功夫》,周氏喜劇的威力幾乎家喻戶曉。
然而在眾多叫好又賣座的佳片當中,卻出現了這樣一部票房墊底的「爛片」——《回魂夜》
《回魂夜》又名《整鬼專家》於1995年在香港上映,一經面世便是噓聲一片,大部分人都是抱著很高的期待進入影院,又滿懷失望的離開。
作為一部具有奇幻色彩的恐怖喜劇電影,《回魂夜》的腦迴路可能與一般電影不太正常路,因此,能真正接受並看懂它的觀眾到今天也沒有多少。
周星馳的奇葩造型
影片大致講述了由周星馳飾演的Leon幫助莫文蔚飾演的阿群和大廈中的保安一夥,對抗因為一場謀殺案意外誕生的厲鬼。
在歷經無數劫難之後,Leon犧牲了自己,將厲鬼封印在體內,而存活下來的眾人則都被當成瘋子,關進了精神病院。
總得來說,電影的體量很小,百分之九十劇情都發生在厲鬼出現的大樓裡,笑點也是淺顯易懂。但若是深入其中細細解讀,那些深入人心的對白和橋則段會給你帶來不小的驚喜。
不說別的,今天,我們就從三個方面來深入剖析這部顛覆傳統喜劇概念的冷門佳作——《回魂夜》
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都知道,片中別出心裁的借鑑了1994年上映的犯罪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裡的人物形象,這個主意不是導演想的,而是周星馳自創的。
周星馳飾演的捉鬼大師與讓·雷諾飾演的殺手都叫Leon,且同樣戴著標誌性的圓框黑墨鏡,黑色帽子,穿著黑色風衣,手捧一盆鮮花,冷酷的一言不發。
讓·雷諾教小女孩怎麼用槍殺人,周星馳則教眾人如何捉鬼,且都是與敵人壯烈同歸於盡。
同樣的,莫文蔚飾演的阿群也與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瑪蒂爾達形象相似,並都愛上了男主,在他們去世之後也一直懷念著。
這種對經典電影的致敬其實在周星馳的很多電影裡都能看見,似乎已經成為了他的代名詞。
舉9個大家可能沒有怎麼發現的例子:
《賭聖》vs《賭神》
1.最早的就來自於讓周星馳真正紅起來的《賭聖》,當中的造型以及出場是模仿周潤發。
2.而在92版的《家有喜事》裡,周星馳穿著皮衣梳著飛機頭,騎著哈雷摩託的造型就是致敬《終結者》裡的施瓦辛格。
3.同樣,在1994年上映的《破壞之王》裡,赤身裸體的出場畫面也是與《終結者》裡一樣。
4.1999年上映的《喜劇之王》裡曾三度借鑑了《洛奇》的場景。
5.《審死官》裡宋世傑被當成精神病人,嘴巴被封的造型則是模仿了《沉默的羔羊》裡的漢尼拔。
6.《百變星君》裡那一段經典舞蹈與《低俗小說》一樣。
7.《大內密探零零發》裡的天外飛仙,很大程度上是模仿了《奪寶奇兵·法櫃奇兵》裡女鬼的造型。
8.王家衛的《重慶森林》與《阿飛正傳》也難逃被盯上的命運。
9.眾所周知,周星馳非常崇拜李小龍,以至於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能看見李小龍的影子。
例如:《武狀元蘇乞兒》—《精武門》,《上海灘賭聖》—《猛龍過江》,《功夫》—《龍爭虎鬥》等
由此可見,不光是《回魂夜》,周星馳參與的大量電影中都夾攜著諸如此類的「私貨」,那麼問題就出現了——這麼多顯而易見的模仿,到底是抄襲還是致敬?
官方並沒有對此作出明確的解答,但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博人一笑的手段罷了,封神之前,我們戲稱其為無害的惡搞。登上神壇之後,我們稱其為致敬。
就《回魂夜》這部電影而言,裡面對於《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模仿恰到好處,看過原片的觀眾會心一笑,而沒看過的,也能充分感受到那種恐怖壓抑的氛圍,如此足矣。
周星馳的成功就在於此,他能很完美把這些經典復刻在自己的作品中,即便成為了無釐頭惡搞的對象,也絲毫不會有違和感。
反過來看,周星馳借鑑的只是人物的毛皮,在此之上還花了很大功夫去設計人物之間的對白和故事細節。
這本就沒有什麼抄襲的說法,在周氏喜劇的風格中,很多時候就是為了搞笑而搞笑,刻意解讀作品背後的瑕疵只會給自己帶來困擾。
回到電影本身,《回魂夜》的幽默是獨一無二的,它偏離了周星馳一貫的無釐頭笑點,更多的是帶有嘲弄和諷刺的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作為一種美學形式,屬於喜劇範疇,但又是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變態的喜劇。
「黑色」代表死亡,是可怕滑稽的現實,「幽默」是有意志的個體對這種現實的嘲諷態度。幽默加上黑色,就成了絕望的幽默。
「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們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會現實,表達作家對社會問題的觀點。
影片一開始的氣氛極度壓抑,誤讓很多人感覺是老式粗糙的港產鬼片。昏暗的樓道,搖曳的黃色燈光,大樓外藍灰色的冷月光,這些元素的出現對於習慣了周氏喜劇的老觀眾來說很是不適應。
這樣的環境是導演劉鎮偉故意營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諷刺當時社會壓抑閉塞的風氣。
而星爺飾演的Leon也與之前各種作品中的男主形象截然不同,這個角色並沒有很明確的定位或是性格特徵,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來自重光精神病院,而且會捉鬼。
Leon徘徊在天才與瘋子之間,他一邊說著不著邊際的話,一邊目中無人的指點眾人抓鬼,因此,在保安們看來,他更像是個白痴而不是大師。
很多人會奇怪,為何不做一個像林正英那樣的傳統驅鬼大師的形象呢?
不,導演的目的就是將Leon塑造成一個反社會的精神病患者,他的一言一行都與常人不同,就被當做瘋子。
這裡則是諷刺了社會大眾偏執固執的觀念:只要和我們不一樣,你就是瘋子,是有病的。
影片當中有幾個超乎常理的片段,在面對謀殺家母的李氏夫婦二人的追殺時,周星馳失手用槍將李太從樓頂擊落。
原本必死無疑的李太卻被Leon用榔頭,折凳打活了過來,一心求死為了變成厲鬼報復眾人的李太卻又用槍自殺。
而Leon又用冰敷,輸血,高壓電的方式將她救活,一個從幾十層樓上墜下又身中數槍的人就在這種毫無根據的反覆折騰下一次次被救活。
而本該驚悚駭人的謀殺血案就也就在這樣的幽默下被莫名輕鬆的化解了。
這樣的片段後面同樣還有很多,在引人發笑的同時又因為突然的恐懼而後背發寒,黑色幽默帶來的穿刺無比深刻。
如此的設定在周星馳以往的電影裡非常少見,之前的許多作品即便無釐頭到了極致,也會暫時放緩節奏,讓觀眾大笑一陣來適應。
而《回魂夜》的高明之處就在這裡,它根本就不在乎你的想法,在凌厲的黑色幽默之後立刻接上讓人喘不上氣的恐怖,這樣的風格的確過於超前,但絕不差勁。
電影從開頭到結尾都在不斷強調著想像力的重要性,從一開始阿群與Leon之間的對話到結尾處眾人依靠想像力變成的飛行器飛出大樓,「想像力」這一尤為重要的概念貫穿了全片。
在電影的一開始,阿群被Leon的帥氣吸引,前去精神病院找他。隨後Leon就問她是否相信有外星人和尼斯湖水怪,阿群說:我相信,Leon就立刻握住她的手說:可以溝通。
這一點很多人解讀為「道不同不相為謀」,要和與自己觀念相同的人交朋友。但在我看來,則是導演刻意在這裡引出「想像力」的在這部電影裡的首個線索。
而在隨後的部分中就逐漸道出了想像力的重要性,Leon在指導眾人如何抓鬼的修煉中,提出一個觀念——你要拋棄你的固有觀點,建立一個新的觀念。
1Leon說:你自以為受過高等教育,出入什麼上流社會。
用你自以為是的學識認為屎是無聊跟汙穢,就等於你老媽或大姨媽從小到大告訴你鬼是恐怖的一樣。
就算這坨屎不臭你也一樣看不起它,鬼不過來咬你你也一樣會害怕,如果大家能夠反轉這個觀念那就行了!
這句話也是導演劉鎮偉在《大話西遊》票房失敗後最想和觀眾說的:為什麼所有人都主觀的認為孫悟空是不能談戀愛的?周星馳也只能演喜劇?
我們從接受義務教育長大,從書本和老師嘴裡一點點建立起我們幼小的世界觀。但是隨著我們逐漸成長,懂得的知識越多,想像力卻越來越差。
那些僅有的知識構成了我們價值導向的框架,也變成了束縛思想的鳥籠,讓我們一旦遇到有背其觀念的產物便會感到厭惡,不願接受。
就像電影裡面說的,所有人都告訴你鬼是恐怖的,是可怕的,遇到就一定要躲著。從來沒有告訴你,人也可以嚇鬼,鬼為什麼不會害怕,是鬼就了不起啊?
其中還有一個片段,就是李生的鬼魂出現將Leon掐的七竅流血,當眾人都以為他死定的時候,Leon卻從地上站起來跑走了。
他後來解釋道:七竅流血≠死,是啊,沒有人告訴你七竅流血就一定會死,這也是對固有觀念的一種批判。
同樣的,在林正英的鬼片風靡香港影壇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桃木,黃紙和糯米可以驅鬼,只要違背這個法則就是不對的。
但Leon用保鮮膜和巧克力豆抓鬼,用花盆定位鬼的位置,用喇叭和大鐧驅鬼。這些都是超乎常理神經質做法,但確實有效,你覺得不行,那只是你想像力不夠而已?
2無意間想起了《圓桌派》裡張立憲說過的一個詞:功能性文盲
大致的意思就是:當一個受過教育的人年紀越大,他就會開始定向,無法接受與自己不同的立場的東西。
認為不符合自己看法的表述都是錯誤的。所以學習的時候只有選擇、認同那些和他\她價值觀相符的內容,導致學習變為重複印證已有知識的工具。
和電影想表達的意思一樣,那些批判電影是爛片,看不懂的觀眾就是不願意相信還有這樣的驅鬼方式,精神病人也可以是捉鬼大師。
他們的觀點已經固化了,也失去了想像力和對世界的好奇心。
人只要一旦被自己的思想束縛,那麼他就永遠跳不出偏見與狹隘的圈子。在高速發展的新時代下,每天都有無數新事物誕生,很多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也許在一夜之間就出現了。
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想像力,保持不確定性。
未知才是恐懼的來源,只有不斷的思考,豐富自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而在電影的結尾也有諷刺的一段,Leon被鬼附身,說出了那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後就犧牲了,而逃出升天的眾人卻被當做了殺人犯關進了精神病院。
這裡也是導演無奈的吐槽:一群充滿想像力,內心充盈的人被關進了精神病院,而那些失去想像力,觀念陳舊的人卻在外面的世界遊蕩。
結語雖然《回魂夜》的票房和口碑都不怎麼好,但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周星馳,他的演技和表演風格也向更深層次轉變。
在我看來,這部在周星馳電影生涯裡票房墊底的作品,卻是一部具有跨時代意義的佳作,更是將這種黑色幽默結合恐怖電影風格延續了下來。
這無疑是偉大的,正如那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一樣,《回魂夜》的成全,可有可無的喚醒了一批死板的教條主義者,這也是莫大的好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