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年,《河神2》回歸了。
但沒了李現,金世佳飾演的「小河神」,更像一個會推理愛泡澡的中年男人。
當年拍《河神》的時候,120天拍攝周期,劇組有100天都在放宵夜,劇本經常現場修改,熬夜是常態。導演田裡還收到過群眾演員給他寫的信,內容大概不過是怨聲載道、叫苦連天。
拍攝的時候,導演田裡也不敢奢求《河神》能有多好的成績,畢竟《河神》的原作者是寫出了《鬼吹燈》的天下霸唱,書中涉及的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從未遇到過的難題也實在太多。
「有太多在片場就能感受到的遺憾,如果有時間的話,一定能更好。」
然而,這並沒有妨礙《河神》火得一塌糊塗。在觀眾毫無期待的情況下,該片以黑馬姿態成為爆款。
時隔22個月,當《河神2》開機的時候,除了李現因身體原因沒辦法參加,其他工作人員,甚至包括助理和場務,沒有一個不來。
01
三年前,李現拍《河神》,99%的水下鏡頭都是親自完成。他說,希望劇裡出現所有的臉都是自己。
這樣的拼命,讓他落下了慢性胃炎的後遺症,只要一下冷水就會疼。最後幾場戲,他疼到只能被送去急診打點滴才能舒緩。這樣的拼命,也得到了回報,河神所有的臉,的確都被刻畫成了李現的樣子。
《河神2》想再續前緣,但卻只能由金世佳來飾演小河神。
李現說,「這是演員的無奈。」他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再頻繁下水和吊威亞。
對金世佳來說,這也是演員的無奈——不接,錯過一個大IP;接了,吃力不討好。
有了李現珠玉在前,他就成了瓦石難當。
導演田裡承認,換主角這個問題,「團隊無法迴避,一定會有影響。」甚至創作《河神2》的劇本時,他腦子裡依舊會蹦出李現的形象。
既然如此,他只能藉助著金世佳本人的外形,提前在腦海裡勾畫出全新的小河神形象。
從造型上看,兩版小河神並沒什麼不同。同樣是扎著小辮兒,穿著寬鬆的麻布衣服。
只是在《河神2》裡,主角長出了一圈小鬍子。
其實按照原著描述,金世佳的形象更貼近。
田裡也說,「我在試圖尋找小河神最初的樣子,在找我當年看完小說之後,腦海中浮現的小河神的樣子。」金世佳飾演了原著中那個粗糙的、市井的,煙火氣很濃的郭得友。
每個看書的人,都會對角色有自己的理解。
因此,金世佳並沒有追尋著李現的痕跡表演,而是努力地找回當年看完小說之後,他腦中的那個小河神。
相較於李現版本的痞帥,金世佳則詮釋了一個更粗糙、更市井的郭得友。他塑造的小河神,更加有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沉穩。
在上刑前的臨終遺言,只說一句:
別給我立墳,寒磣……
在破案時,也能冷靜的分析情況,找出嫌疑人。
只是金世佳長了一張娃娃臉,貼了鬍子之後,整個人顯得氣質很分裂。
和小神婆的感情戲中,就算是最帶火花的對視戲碼,也沒有什麼cp感,反而讓人覺得隔著輩分。
而且第一季中的小河神是一個多面人物,集痞氣、邪氣、正氣於一體,還帶著些市井通透——
看起來活潑,但不顯淺薄。
但金世佳身上總是有憨憨的氣質,特別是在做大表情時。
一不小心就會看到陸展博的影子。
02
其實《河神》拍第一部的時候,也找過金世佳,還給他看了劇本。
在當時看來,金世佳是比李現更適合的選擇。他憑著《愛情公寓》積攢了一定人氣,本身又是遊泳運動員,長時間拍水下鏡頭都不算問題。彼時他剛演完陳建斌導演的《一個勺子》,偶像和實力兼具,演這種大IP本子也有說服力。
不過,金世佳卻沒看上《河神》。他說那時正是30歲的迷茫期,他對網劇也不熟悉,看了河神的劇本也沒看懂,一心只想演電影不想演電視劇。
於是,剛憑著網劇有點名氣的李現接了《河神》,製片人誇他「便宜且配合」,而金世佳接演了蔡康永的電影《吃吃的愛》,跟小S演愛情戲。
結果,《河神》口碑收視雙豐收,《吃吃的愛》卻以2700多萬的票房慘澹收場。
那一年,金世佳在知乎提了一個問題,「男演員過了三十歲如何才能『走紅』?」,還補充幾句話,「他們說我不紅,他們說做演員一定要紅,他們是誰?」
金世佳的心氣一直都很高。他22歲就體會過紅的滋味,大三演過《愛情公寓》後,一下子擁有了關注度。當片約紛至沓來的時候,他卻跑去日本學表演,一學就是兩年。
2015年,他跟王傳君說,「演員最重要的是要有羞恥心,不能什麼戲都拍,什麼面都露,什麼熱度都蹭,演戲是為了能守護自己真正在乎的人和作為人的底線。」
後來幾年,王傳君果然沒怎麼接戲,就演了三部電影——程耳的《羅曼蒂克消亡史》,陳衝的《英格力士》,還有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部部可圈可點。
再看金世佳,演過於正的《美人製造》,還演過吳亦凡的《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口碑票房都是雙雙撲街。
有時候,金世佳會給人一種「光說不練嘴把式」的感覺。《我就是演員》中,金世佳對著宋軼就是一頓侃,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談到體驗派方法派,從馬龍白蘭度談到阿爾帕西諾,給人一種他已「參透天機」的感覺。
結果一上臺,他演什麼還是《愛情公寓》裡的姿態。時至今日,他的微博簡介依舊只有兩部代表作,《一個勺子》和話劇《狂飆》。
如果一心像個「書呆子」一樣鑽研藝術,金世佳也算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人生路,但他又很矛盾,一面排斥商業作品一面又想走紅。
在被網友吐槽不紅後,金世佳說,「我要努力拍,拍爛片賺人氣賺熱度湊CP爭熱搜,把我前兩年嗤之以鼻的事情幹個遍。」
所以在《河神2》中,他的表演就和他的心思一樣,總是差著「一口氣」。
03
如果單獨把《河神2》當成一部網劇來看,確實不錯。只是,它是《河神》的續集,觀眾難免會期望過高,而調高期望之後只剩失望了。
但無論《河神2》的播出成績最終如何,《河神》系列已儼然成為一個IP品牌,那就要發揮其商業價值。導演田裡的設想裡,「未來的《河神》系列,不會只有郭得友這一條故事線,老一輩的故事可以講,其他支線人物也要單獨拎出來。」
或許會像美劇《絕命毒師》和《風騷律師》的關係一樣,田裡打算圍繞一個世界觀,去做一個「宇宙」性質的系列作品。
這三年裡,田裡經常會面臨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劇本磨了這麼多版還是不行?為什麼一些內容還在反覆被推翻?為什麼別人那麼快,就你們無法趕上進度?他們的統一回答是,「沒辦法,我過不了我自己這一關。」
三年過去,市場環境一變再變,但觀眾對於內容本身的興奮程度不斷高漲。但IP+流量模式退潮,經過幾輪洗禮,影視公司在不斷洗牌,專注於操盤投資的公司逐漸退場。
那些靜下心來專心搞創作的人,反而更踏實。排除演員問題的影響,可以說,《河神2》從內容品質並沒有輸給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