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一名來自汕頭市潮南區兩英鎮後洋村的8歲兒童耿耿,不幸患上白血病,在廣州到處求醫,由於家境貧寒,其殘疾的父親陳林溪到處求助,籌集治療費用。前期在「存心籌」共籌得善款87897 元。然而,後續治療費用還需要20多萬元,陳林溪不得已再次發出求助。
11月4日,南方日報記者獲悉情況後,第一時間聯合潮南區紀委監委,在潮南區紀委第三巡察組、兩英鎮委鎮政府、後洋村的共同努力下,廣泛發動鄉賢、慈善機構開展救助濟困工作。11月5日當天就籌得善款5萬元,匯入陳林溪帳戶,解決了燃眉之急。
耿耿今年8歲,不幸患上白血病。
患病治療費用高昂無法負擔
耿耿今年8歲,家住汕頭潮南區後洋村。今年6月,他左耳後脖子處長了一個核桃大小的包,輾轉多家醫院,在潮南區和汕頭市的醫院看了近1個月,醫生判斷腫塊是淋巴結腫大,誘因是淋巴瘤,情況不樂觀。
7月19日,耿耿到廣州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就診,後確診為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白血病,需要進行至少8個療程的化療。隨後耿耿的父親陳林溪辭掉了工作,陪他到處求醫。
為了節省住宿費,陳林溪在廣州軍區第五附屬醫院旁的城中村租住,記者在該處見到了耿耿一家。
「是新租的房間,之前在石牌橋太貴,1800元一個房間,還得和別人共用洗手間,醫生說還是要獨立的房間,對耿耿的病有好處。」耿耿的母親葉嬋娟說。
耿耿的精神狀態還不錯,鬧著要玩手機。頭髮已經掉光了,臉色也顯得蒼白,而雙腿因為化療的緣故,也無法直立行走,「腿麻麻的,沒法用力。」耿耿見到陌生人有些靦腆。
「當時沒想到是白血病,家裡本來就不富裕,還有一個13歲的大兒子和12歲的女兒,現在都寄養在村裡親戚家。」陳林溪很無奈,他右邊耳朵有嚴重的聽力障礙,為了籌錢,他不斷奔跑在汕頭和廣州兩地。「已花費治療費用20多萬元,本來想把房子賣了,可是村裡沒人敢買。」
今年10月,汕頭市潮南區後洋村委會協助陳林溪在「存心籌」籌款,共籌得善款87897元,然而後續治療費用還有10多萬元的缺口。
將繼續籌款解決貧困戶治療費用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程豔芹等人的論文《兒童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研究進展》顯示,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LBL)具有高度侵襲性,進展快,病死率高,臨床表現為縱隔腫塊,兒童和青少年發生率高。採用ALL樣化療方案使LBL各年齡組治療結果顯著改善,兒童無事件生存率達75%—90%。陳林溪告訴記者,「耿耿總說想自己的哥哥姐姐,還有同班同學,明年就可以讀三年級了,他還想去上學的……」
11月4日,南方日報記者將陳林溪的情況反饋給潮南區委區政府。根據潮南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劉銳青同志指示,潮南區委第三巡察組組織力量,聯合兩英鎮委鎮政府、後洋村發起募捐。
兩英鎮鎮長鄭秋明告訴記者,今年10月鎮裡已經將陳林溪全家列為低保戶,每月享受低保金2265 元。同月,兩英鎮政務服務中心新增陳林溪一家低保對象,辦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手續,並於當月報區社保局建帳,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已於今年11 月1日開始生效。用醫保報銷可以減輕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
潮南區委第三巡察組組長盧志偉說,目前為止已籌得善款5萬元並匯入陳林溪個人銀行帳戶。村、鎮將協助患者家屬向區申請城鄉醫療救治,並力爭在近期再籌款10萬元,解決陳志耿後續治療費用。
後洋村村支書黃澤民表示,陳林溪的情況牽動大家的心,目前籌款仍在繼續中,希望更多人伸出援手,幫助孩子早日渡過難關。
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兒童腫瘤科醫生告訴記者,孩子之前出現感染的情況,目前經過治療,情況比較穩定,接下來將進入鞏固期階段的化療,預計需要5個月左右,還需治療費20多萬元。只要治療順利,治癒率達到八成,孩子就可以回學校上學了。
【記者】沈叢升
【作者】 沈叢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