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不僅改了名 更是散了架

2020-09-27 樂影號

9月25日,上映之路十分坎坷的《奪冠》在改名換擋刪減更改後終於正式上映了。從競爭對手來看,足足給了5天的獨佔院線的日子。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雖然昨天是所謂的上映首日,但密鑰18:00才生效,短短幾個小時,票房達到5790萬。


本片的陳可辛導演不愧是從不拍爛片的導演和最懂內地的香港導演,這些年自從他把重心放到內地後,他和他的我們製作公司佳片不斷,《投名狀》、《親愛的》、《中國合伙人》、《七月與安生》、《少年的你》在一眾國產爛片裡簡直是一股清流。


眾所周知,這種傳記類的電影很難拍,最難的是原型還在世。更何況中國女排的事就發生在眼前。而且中國女排的故事是個人都能說幾分鐘,對於這種結局確定的命題作文,可發揮的空間太少。諾蘭的《敦刻爾克》是現實題材類的翹楚,其他不能做文章,他拿時間做文章,空中一小時船上一天海灘上一周,交叉剪輯,配上大師音樂,交出滿分作文。


到中國女排這裡,這是拍電影又不是紀錄片,編劇也不可能架個攝像頭在郎平家,任何改變加戲說都會引來原型的不滿。當年陳凱歌的《梅蘭芳》前部分拍的多麼酣暢淋漓,簡直是幾乎再現《霸王別姬》輝煌,後半部分由於梅蘭芳後人反對,幾乎斷崖式難看。到了本片也是如此,全片的精彩幾乎集中在80年代的戲份,由於年代較遠有發揮空間,那種街道、服裝、化妝、道具、場景的納米級解析度的還原,加上音樂的烘託,每次擊打都像是心臟跳動,幾十人淚眼汪汪地盯著個小電視,看到那裡每個中國人幾乎都會動情落淚。而到了北京奧運和裡約奧運戲份,幾乎就發生在眼前的事,結局每個人也早就全民劇透。這兩場戲都差一口氣,肉眼可見刪了一些東西,不能刪的,也改了配音,到後半段,聲音口型對不上的特別多,相當於口型是」X你媽」配音是」我愛你」。由於陳忠和的反對,戲中都沒出現他的名字。如果有些人後臺足夠硬,這電影就不是改名這麼簡單了。也因為他的關係,本片差點拍成了《郎平傳》。

演員方面,鞏俐複製般的演技,演出了郎平的精氣神。就是那種郎平本人看了也會高興自豪的那種。黃渤和彭昱暢演的陳忠和雖然也很棒,不管他本人是不是這樣,但是那種本人看了會發火的感覺。電影並沒有醜化他反而塑造的偉光正,可能是嫌黃渤醜演自己受不了吧。達康書記還是很那麼用力。郎平女兒演郎平年輕的時候,這個決定很巧妙,首先外形身高上就很像,其他人取代不了。後面裡約奧運,讓國家隊成員自己演自己的決定也是神來之筆,一下子解決了很多爭端。雖然幾年過去了,隊員們有些松垮的臉,但經過導演的調教,也幾乎能重現了自己的巔峰時刻。演技也過得去。


陳可辛用三場排球賽串起全片,這三場戲加起來佔到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就像《色戒》中的三場床戲,情感層層遞進,缺一不可。比賽拍的驚心動魄,情緒飽滿,球場外的東西就差點意思了。


電影外,總局給郎平的壓力絕對比電影拍的大,郎平受的那些不能說出來的苦和委屈肯定多的多。不然她不會出走美國這麼多年。陳可辛下一部要上的是《李娜》,這個更加精彩離我們更近的故事。估計上映之路會更加艱難,單單我們耳熟能詳的某領導當眾扇李娜耳光的戲怎麼處理就值得期待,李娜被迫離開體制自我打拼勇拿大滿貫的故事,要拍出來要踩的雷太多了。


現在看個電影真的難,很多細節要靠腦補,要靠新聞襯託。本片因為那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導致支離破碎,有些出戲。其實我們花了票價不是為了去看個殘骸。在我這裡,我是差點流淚的地步,這個版本的《奪冠》值6分。這種題材的電影,需要之前看過幾場排球比賽,理解時代背景才行。不然在年輕一代看來,這是啥,看不下去啊!很煽情啊!離開中國大陸,在香港臺灣地區的觀眾看來,這簡直是樣板戲了。最後要是送這部電影參加奧斯卡,就少笑話了。


女排精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那個特殊年代的產物。封閉十年剛剛打開的國門,我們迫切需要在國際舞臺上證明自己,縱觀所有項目,也只有這個受眾較少,比較能速成的了。像足球籃球那種,沒有20多年的上下兩代準備根本出不了成績,就是吃完人間所有苦把腿磨斷也拿不了冠軍。排球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速成。最後排球女將們歷盡艱辛,終於拿到了冠軍。她們犧牲了很多,為國家爭了那口氣,她們也失去了對這項運動的喜愛。


去年建國70周年,在本土舉辦的籃球世界盃我們慘澹收場,其他大球項目也全線撲街。最後也只有我們中國女排在世界盃上十戰全勝,十全十美再拿冠軍。最後國慶閱兵也只有他們站上花車接受檢閱。


未來N年在其他大球項目依舊不出彩的時候,我們仍然需要中國女排撐門面。任何時候我們都像班裡被排擠的同學總想證明自己一樣,這是大國的自卑。


我大約了看了4屆奧運會了,非常好奇的是,每次外國人拿個第五名,教練和家人高興的不行,我們拿個銀牌哭得仿佛失去了整個世界。看看新聞很多運動員退役後都過得不好,為了金牌幾乎搭進去一輩子還壞了身體。希望我們不僅是金牌榜上的體育強國,而是現實中的體育大國吧。看了最近很多冬奧會的騷操作,我只能收回了這個期盼。


用電影中那句話

「為什麼我們一直渴望贏,因為內心還不夠強大。當有一天你內心強大了,贏就不再是比賽的唯一價值了」


值此國慶到來之際,希望國家也如此。當我們不再需要女排精神時,便是真正的世界強國日。

相關焦點

  • 《奪冠》3天達2億,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中國女排精神火了
    《奪冠》3天達2億,聚3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中國女排精神火了國慶檔來了,各大電影開始票房之爭,首先是9月25日上映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上映3天,近達《奪冠》是陳可辛導演的,歷時3年,由鞏俐,黃渤,吳剛,白浪,彭昱暢以及中國女排的姑娘們銜接主演。3影片主要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 墊踩事件引發的深重危機,不僅關乎當事人,更關乎中國女排
    蘇粉氣憤的是:李盈盈屢次傷人不改不道德的動作。津粉認為這不犯規,就不用改。  李盈盈的落地動作確實不犯規。裁判當場也沒有說什麼。這就是最好的佐證。事後天津、江蘇、中國排協等官方也沒有發表什麼看法。大家默認這是一起意外事件。既然不關乎違規,那就是純道德領域裡面的糾紛。打人、罵人犯法。那麼諷刺挖苦不犯法吧?道德領域裡面的錯和對,只能靠口水來淹沒了。
  • 《中國女排》即將上映,致敬女排輝煌30年!
    這個小故事是以電視中的中國女排姑娘們戰勝強敵奪得冠軍為契機,講述了冬冬和小美之間純潔美好的友誼。韓昊霖小朋友的演技十分亮眼,「其他人都在歡呼,只有他在哭」的那一幕,著實讓不少人既開心又有些心疼。今年9月25日,《我和我的祖國》中的章節《奪冠》,裡面奮戰的中國女排姑娘們的故事,即將搬上大熒幕。它就是電影《中國女排》,又名《奪冠》。
  • 細數21世紀以來女排三大賽的前三名,看看中國女排出現過幾次!
    2019年中國女排以全勝戰績勇奪世界盃冠軍,完成了中國女排世界三大賽十冠王的豐功偉績。十一國慶日女排花車更是壓軸出場,從「五連冠」時代的老女排到「白金一代」的新女排,煮沸了國人心中的熱血,成為數代國人心中的英雄。
  • 歷屆奧運會中國女排成績,一人兩次帶隊最差,三大名帥不相上下
    作為中國最值得驕傲的大球運動,中國女排自1980年以來,都是世界級的強隊,成績當然有起伏,但無論是奧運會、世錦賽,還是世界盃的比賽,中國女排都染指過冠軍。一代代女排將士傳承著中國女排精神,所以大賽只看中國女排就可以了。
  • 「中國女排」這回又贏了一次
    在經歷了一系列失敗的教訓後,我們並沒有服輸,中國女排毅然決然的誕生了。那時候,有線電視還沒完全普及,但人們對於女排比賽的關注度卻一點都不小,街坊鄰居幾乎是擠到一起時時刻刻都在關注比賽動態。當然,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經歷了巔峰時代,中國女排也迎來了一次重新改革的時代。
  • 《中國女排》,其實是《中國女排背後的故事》
    《霸王別姬》中不僅有張國榮完美的演出,還有鞏俐的驚鴻一瞥。《活著》,張藝謀唯一一部仍被禁的影片,卻在國內外獲得了廣泛的讚譽,獲得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等國際大獎。鞏俐本人,甚至就是80年代後中國電影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有時候,陣容,就能夠看出電影的品質。《中國女排》,不是爆不爆的問題。
  • 終於等到「中國女排」,首部春節檔回歸電影《奪冠》明天上映
    3個階段作為中國體育的最大IP,國人對中國女排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她是一個集體,更是一個有著近40年歷史延續的精神。此前小組賽,中國隊以第4名的成績勉強進入淘汰賽,8強對手是世界第一、主場作戰的巴西隊。從2008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與巴西隊的交手戰績為1勝18負。即便這樣,中國女排仍頑強地以3比2淘汰巴西隊。這兩場比賽雖時隔35年,卻是中國女排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時代在變、隊員在變、對手在變,但中國女排的精神從未改變。
  • 中國女排《奪冠》熱映,英文名就一個單詞!絕了
    它原名叫《中國女排》。《中國女排》這個題目也確實太大,涵蓋的人和事太多。在我看來,leap一詞既很好地捕捉了中國女排姑娘們在賽場上敏捷的身影,又隱含了中國女排一次次在各種賽事中奪冠,取得飛躍進步的意義。
  • 袁偉民:中國女排的「魔鬼教父」,郎平一生的恩師
    對於這位恩師,郎平心存感激,正是袁偉民的智慧與樂觀精神,不僅讓中國女排一次次在奧運會等國際賽事上揚眉吐氣,屢奪桂冠, 而且還培養了像郎平這樣優秀的接班人,而正是由於有袁偉民、郎平一代代為中國女排的默默耕耘,才誕育出了執著、堅韌、忍耐、超越、智慧的「中國女排」精神,以致成為讓十四億中華兒女引以為傲的一種符號
  • 電影《中國女排》,是怎樣一步步被改成《奪冠》的
    因為我們不知道,現在的《奪冠》還是不是當初的《中國女排》。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電影名字被改得面目全非。這部電影的名字一開始是《中國女排》,後來改成了《奪冠》,雖然現在我們無法得知為什麼要這麼改,但其實大家都看得出來,這個名字改得非常沒水平。把《中國女排》改成《奪冠》,這樣一改,這部電影的氣質、格局和氣勢也全都跟著改了。
  • 2020—2021賽季中國女排超級聯賽落幕,天津女排成功衛冕
    核心閱讀2020—2021賽季中國女排超級聯賽落幕,天津女排戰勝江蘇女排,成功衛冕,第十三次登上聯賽最高領獎臺。聯賽不僅幫助年輕球員成長,為女排運動培育人才,也為項目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 不僅冠軍!天津女排聯賽中收穫兩員大將,未來或成李盈瑩左膀右臂
    2020-2021賽季排超聯賽總決賽,衛冕冠軍天津女排以總比分2比1逆轉戰勝江蘇女排,收穫了隊史上的第十三個國內聯賽冠軍。天津女排本賽季收穫的不僅有冠軍!更是成功收穫了兩員表現不俗的大將,她們就是通過聯賽磨鍊,收穫了成長的王藝竹和陳博雅,未來或成李盈瑩左膀右臂!
  • 《中國女排》海報文案,燃爆了!
    郎平重回女排漳州訓練基地,故地喚起的是她有關1980年代中國女排的記憶。陳招娣、孫晉芳等老女排成員和她曾在這兒揮灑汗水,為祖國榮譽與心中夢想而戰。 郎平&陳忠和預告片是一次對手,也是一生摯友。郎平和陳忠和構成了影片的另一個故事人物線。
  • 電影中國女排改名《奪冠》 王菲那英致敬女排獻唱片尾曲
    1月17日晚,電影《中國女排》正式宣布更名為《奪冠》,瞬間引爆社交網絡。1月19日,電影再次重磅官宣,由王菲、那英合唱的電影片尾曲《生命之河》MV震撼發布!她們用溫柔卻堅定的聲音,娓娓道出中國女排近40年的奮鬥歷程。該片由導演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即將在大年初一熱血上映。
  • 又到女排比賽日!中國女排對陣臺灣省女排,央視5+直播!
    正在雅加達參加第18屆亞運會的中國女排,自經歷了前天的一場大勝之後,今天又將再次出戰。不過,今天中國女排的對手,已經由國家級別的球隊變為省級球隊。今天(8月21日)17點30分,中國女排將與中國臺北女排進行一場交鋒,央視5+體育賽事頻道將現場直播本場比賽,由洪鋼解說。
  • 奪冠上映,鞏俐黃渤攜手中國女排,演繹震撼女排精神
    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女排精神和傳奇經歷。
  • 日本球迷盛讚龔翔宇:和木村紗織一樣無所不能,中國女排不僅有朱婷
    北京時間12月19日,儘管2020-2021賽季中國女排超級聯賽並不對觀眾開放,但來自全世界的球迷仍然能通過網絡觀看比賽。對於龔翔宇在決賽第三回合「客串」二傳一事,日本球迷在驚訝之餘,也給這位23歲的女排全面型球員給予了極大的讚譽。
  • 中國女排希望之星集訓大名單出爐!30人入選,江蘇山東是大贏家
    參加本次參加「希望之星」訓練營的球員中,江蘇女排和山東女排依舊是國手大戶,這也說明了江蘇和山東女排的後備人才建設走在了國內其他俱樂部前面,上一屆國少隊中,這兩家俱樂部也為國家隊輸送了多名優秀年輕球員。今年只有16歲的萬梓玥身高已經達到了1.96米,這麼好的身體條件若是能夠在副攻位置打出來,萬梓玥有望成為下一個袁心玥,不僅江蘇女排副攻位置實力會大大增強,中國女排副攻位置未來幾年也不愁沒人可用,從去年青運會女排比賽來看,萬梓玥的確是一位可塑之才,當然未來發展如何主要還是取決於自己的努力,畢竟國少是「天才」,成年之後就變「庸才」的例子也不在少數,萬梓玥需要不斷的努力才能成長。
  • 眾議競技體育 感悟奮鬥人生|中國女排|女排精神|全國遊泳冠軍賽|...
    廣州體育學院體育傳媒學院2017級新聞學專業 劉嘉璇「女排精神」是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焰電影《奪冠》中,中國女排姑娘們用命去搏分的吶喊,貫頤奮戟的舉動牽動著觀影者的每一寸神經。憶往昔,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驚天逆襲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絕地反擊,中國女排向世界彰顯了中國人不服輸的精神,打出了中國人應有的錚錚鐵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