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耿和他無用的100件發明

2020-12-24 人物

從16歲起,耿帥做了許多年焊工,但是能焊接不鏽鋼的機會少之又少。唯一一次,是在蘭州機場的地下一層焊接不鏽鋼扶手。此外大多數時候,他焊的是更便宜的鋼材和鐵材。不鏽鋼暗合了耿帥對許多美好品質的概括:「沉穩、不張揚、有質感,最關鍵的是不會生鏽。」於他來說,用不鏽鋼來製作無用的發明,是一種男人的浪漫。

文 |易方興

編輯 |金匝

攝影|尹夕遠

第100個發明做到一半,手工耿覺得進行不下去了。

那是一件叫做「不鏽鋼拳擊背包」的半成品,可以用於近距離格鬥。但背上去之後,兩側的不鏽鋼拳頭出拳速度太慢。他拿秒表測算,一秒只能打出去兩拳,戰鬥力遠遠不夠。

可真的背一個會打拳的背包有什麼用?既然是無用的發明,出拳的速度是一秒兩拳或是一秒四拳,又有什麼關係?

「關係大了。」手工耿瞪大眼,他有一雙勝似演員樊少皇的眼睛。「打拳太慢就不叫打拳,叫捶背。」要讓拳速更快,需要買更貴的電機。新電機600塊,他有些捨不得。

比起手工耿,耿帥這個名字少為人知。31歲的他,出生於河北保定定興縣楊村,此前一家人的收入來源是6畝耕地,外加他和父親、弟弟外出打工。那些地租給別人種,每畝地一年的租金是1200塊。

糾結了一根煙的工夫,耿帥把煙屁股扔到地上,「還是得買。」他身邊站著兩個幫手,父親和弟弟,誰都沒有反對。他們的工資都是耿帥給的,每人每天200元,比出去打工掙得多。這個家庭裡,只有耿帥的母親仍然像過去一樣抱怨,「又花錢整些沒用的。」

因為「沒用」,耿帥從小到大沒聽過一句來自母親表揚的話。母親有一張刀子嘴,有時候急了,說耿帥「就是個沒用的人」。她給耿帥規劃的人生道路,是初中畢業後去工地打工,一路做到包工頭。耿帥花了13年時間,直到29歲時,還只是一個初級焊工。

但現在,耿帥可以選擇無用了。在成為網紅手工耿後,他有了1000萬粉絲,終於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些事情了。

男人的浪漫

11月28日下午,正在等待新電機到來的耿帥沒有閒著,開始動手改造拳擊背包的外形,想讓它看起來更酷炫一些。

多面體的稜角是必須的,不鏽鋼板材要用最厚的,電機、蓄電池絕不能裸露在外,最好還能有儲物空間。身高1米83的他,披散著長發,鬍子拉碴,不是拿筆在板材上寫寫畫畫,就是停下來抽菸琢磨。

並不是這次的發明有什麼特別,之前的那些也大都經歷了類似的反覆折騰。有一次,耿帥看到一個熱度很高的短視頻,是一群殺馬特青年一邊尬舞,一邊撒水泥灰以增加視覺效果。他覺得太累了,不如發明一個「尬舞撒灰神器」。看,聽名字就知道又是一個沒用的發明。

但不巧,他馬上要去北京參加活動,只能寄希望於父親和弟弟。幾天後他回家,得到一個大方盒子,盒子裝滿水泥粉,撒灰全靠電扇吹。

「這哪行?跳舞的設備一定要炫酷,要有金屬朋克氣息。」他只能自己上手,做了兩個酷似火箭噴射器的東西綁在腿上。又經過電風扇、吹風機、鼓風機的反覆測試,最後選擇了帶電池的無線鼓風機作為吹灰設備。

最後,這樣一款可以完整跳完一首《鳳舞九天》不斷灰的「尬舞撒灰神器」終於做出來了。經過耿帥的重塑,使用效果極佳,他在家門口跳舞,撒出來的水泥灰過了半個小時還在空中飄蕩。

有時候,就連弟弟耿達都無法理解,為什麼哥哥要對這些發明如此嚴苛。《人物》記者抵達的那一周,耿帥需要做一批小的螺母聖誕樹,拜託耿達一起幫忙。螺母聖誕樹的樹幹部分是一棵塑料樹,和手機一樣高,一共需要焊接七圈不鏽鋼螺母在上面。耿達花了一下午,做了兩棵,耿帥拿過去一看,其中一棵樹的螺母間距下面寬,上面窄,誤差大概有5毫米。

「這棵不行。」耿帥說。螺母的成本是50塊錢,連同耿達的半天時間,一起報廢了。

耿帥對不鏽鋼有一種特別的情結,他所有的發明都是用不鏽鋼製作的。4毫米厚的不鏽鋼板材9塊錢一斤,一個作品用幾十斤不鏽鋼是常事,如果改為2毫米厚的,價格可以便宜一半還多,但他不願意,「太薄了容易變形。」為了買到性價比高的不鏽鋼鋼材,他每周都要開車30多公裡,到附近的保定徐水二手市場上去淘。

從16歲起,耿帥做了許多年焊工,但是能焊接不鏽鋼的機會少之又少。唯一一次,是在蘭州機場的地下一層焊接不鏽鋼扶手。此外大多數時候,他焊的是更便宜的鋼材和鐵材。不鏽鋼暗合了耿帥對許多美好品質的概括:「沉穩、不張揚、有質感,最關鍵的是不會生鏽。」於他來說,用不鏽鋼來製作無用的發明,是一種男人的浪漫。

沒用和有用

耿帥正在做的事,是之前整個楊村無法想像的。從2018年開始,不斷有人來這裡打聽關於耿帥的一切。除了自媒體、電視臺,還有美國的《華盛頓郵報》,他們的出現都指向同一個信息:楊村那個搞發明的手工耿成名了。

手工耿似乎有一種魔力,每發明一樣東西,都會產生一批快笑斷氣的觀眾。他發明過一臺鐵籠一樣的跑步機,不跑到規定時間,鐵籠的門就不能打開;還發明過一款洗頭機,洗頭之前先倒立,把整個頭淹進水桶裡,更像是一臺刑具;還有邊騎車,車上的風扇就會轉起來的「自行車風扇」,似乎完全沒考慮過騎車的時候本來就有風;以及用彈簧和不鏽鋼組裝成的,連酒杯都能彈碎的「不鏽鋼腦瓜崩」……

這些發明,都是穿著背帶褲、扎著長發的他親身上陣演示,有時有效,有時也會垮掉,再配合十分正經的解說詞,有一種無釐頭的快樂。

作為發明界的泥石流,無用界的扛把子,手工耿帶來的這種快樂不分年齡、不分平臺,甚至不分國度。在快手,他的粉絲有368萬,抖音是247萬,B站250萬,微博170萬。面對央視的鏡頭,他的母親也會感嘆:「做夢都沒想過兒子會有今天。」

一直以來,母親都是那個最激烈的反對者。兒子在村裡搞發明,甚至一度讓她覺得「有些害臊」。有一回,耿帥發明了一枚不鏽鋼錢包,錢包摺疊起來重得像秤砣,那是送給母親的,這樣她的錢包就「再也不會磨爛了」。

有人看了這視頻,覺得很有趣,笑著跟耿帥母親談論,但她覺得這是嘲笑,回家罵了耿帥一頓:「錢包不會磨爛了,褲子呢?每天不務正業,就是個當小工的命,以後給別人提鞋都不配。」現在她有些後悔,「當初我不該這麼罵他。」她邊掉眼淚邊說,「我也是為他好。」

耿帥出生於1988年的盛夏,3年後,他的弟弟耿達出生。在楊村,對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來說,兩個兒子意味著平分家產,要準備兩套婚房,因此一家人始終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

花錢的事情一向母親說了算。耿帥小時候沒有玩具,他渴望擁有一支玩具手槍,每次路過廟會,他就盯著那把9塊錢的玩具手槍,母親都是一句話,「買來沒用。」後來他不開口要東西了,因為要了也沒用。

「沒用」貫穿了耿帥前30年的人生。人生道路是母親規劃好的,初中畢業之後,從小工做起,然後做到大工、領班、包工頭。在母親眼裡,包工頭是楊村最有出息的職業。對於村裡學習不好的年輕人來說,只有這一條路可走。

耿帥偏偏是不喜歡按規矩走的一類人。對於規矩外的東西,他充滿好奇。小時候他就喜歡拆家裡的電器,拆了半導體收音機之後,又把鍾拆了,打也沒用,等不疼了繼續拆。後來被打的狠了,才沒有對電視動手。

讀書的那些日子是難挨的,不好好上課,英語成績很糟糕,沉迷於小說,宿舍要熄燈,他非要點起蠟燭來看書,還用毯子擋著,為此被學校發現,停課回家反省一個星期。母親又把他罵一頓,他一言不發地聽著,心裡卻想著小說裡看來的情節:一個撿破爛的小乞丐,獨自闖蕩社會,最後成了一個企業家,從無用之人變成了一個有用之人。

他覺得他可以。16歲那年,他初中畢業,決定去打工。他也有不安,在日記裡寫,「如果你以後因為沒有知識過得很苦,你也別後悔。」

縮進殼裡

當時耿帥寫在日記裡的這句話,在之後的生活中反覆被驗證。這就是一條很苦的路,需要付出汗水、時間,甚至是健康。

耿帥的母親說,16歲的兒子沒什麼技能,正好隔壁有個汽修廠,就讓他去那邊幫忙,10塊錢一天,包吃住。結果對方看他個子高,一頓飯要吃兩個餅,嫌太多,不給他吃。耿帥的母親說這段經歷又掉了眼淚,她心疼兒子,讓他回來去另一個地方修牆。「那麼高的牆,一點保護措施也沒有,我兒子就站在上面修。」回到家之後,母親把耿帥的手拿過來看,十個手指全是血泡。

如果不是母親發現,這些在外吃苦的事,耿帥不會主動對家裡講。因為從小很少聽到鼓勵的話語,願望也很少被滿足,他並不期待能從家裡得到什麼幫助。

進入社會的耿帥漸漸退回到一個殼裡,當他的電焊水平讓他一天賺到200塊錢的時候——這是一個讓打工者豔羨的數字,那些精神上的苦成了他更難以忍受的部分。

工地上的活兒是陳舊的,重複的,難以改變的。拿接暖氣管來說,耿帥提出過更高效的方法,但工友不同意。起初他還與工友爭執一番,慢慢地也就不爭了,「他們認定了1+2=3,但2+1=3就不行。」到最後,他成了工地上最沉默、最不合群的那個。

那是一段不動腦子,聽憑身體自己動的日子。工棚裡擠了十幾個工友,他的床位上面有個抽風機,整夜都嗡嗡響,聽著這噪音,他反倒捨不得關掉,「那個時候特別怕安靜,一安靜下來就感覺特別空虛。」

如今回看起來,很多惹人發笑的發明,其實是在解決過去13年裡他打工時遇到的那些困境。比如「地震吃麵機」,用螺母焊成,底下垂了一個鐵球,無論怎麼晃動,碗都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這是因為以前打工的時候,他經常吃泡麵,有時候得在卡車上吃,顛簸中面難免灑出來。又比如,那些發明中有大量和凳子有關的,綁在腿上的便攜凳子,背在肩膀上的凳子,安裝在車保險槓上的凳子,還有共享凳子——因為打一天工太累,擠進北京的地鐵或者公交時人又太多,他最希望的,是有一個可以坐下來休息的地方。

也有無法解決的困境,比如婚姻和家庭。耿帥24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快瘋了」,村裡的年輕人22歲就結婚了,「她覺得我可能要打一輩子光棍了。」

母親不斷找人給他相親,但他的條件沒什麼競爭力,在村裡,耿家的房子屬於偏小的,也沒什麼錢。也有過喜歡的,但他也不知道怎麼跟女孩約會。有一次他們相約到保定市裡去玩,大夏天的和女孩一起擠公交車,「後來我才知道可以坐計程車,但我以前從沒坐過。」另一個還不錯的相親對象,和他一起去逛白溝鎮的商場,他請女孩吃了碗炒麵,再後來,女孩沒有聯繫過他。

那是他人生最絕望的一段時間,他用微博記錄下了當時的種種情緒。

「現在才瞭然,自己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沒解決。」2013-1-12 18:06

「心裡好難過,感覺自己很沒用,實際上我也很沒用。」2013-3-11 23:17

「馬上就要到而立之年了,還能改變人生嗎?」2013-8-10 23:14

「那些讓我們流淚的事情,早晚有一天我們會笑著講出來。」2013-8-11 21:37

耿帥如今的妻子,是當年所有相親對象中,最不在意他有沒有錢的。他們在結婚前見了三次,日常生活中幾乎沒什麼交流。「事實上,我都不知她為什麼跟我結婚,可能是她父母要求的。」他嘗試過把生活的苦悶,或是對改變命運的渴望,講給妻子聽,但對方並不太理解。

2017年,弟弟耿達結婚了,耿帥把最大的房子,還有一輛價值8萬元的新車給了弟弟。車是耿帥堅持要給弟弟買的,因為那時父親生病做手術,花去了這個家庭的積蓄,而他打工攢了一些錢。

30歲之前,耿帥一直為家裡人而活。他走了一條母親安排的道路,又有了一段被安排的婚姻,再把弟弟安排妥當,終於,這一切結束之後,他才開始真正放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這也是中國短視頻行業井噴式發展的一年。耿帥沒有外出打工,他註冊了帳號,給自己起了個名字——手工耿。他真正意義上發明的第一件東西是一個不鏽鋼拖鞋。那是2017年年初,爺爺生病了,他在醫院照顧了一個多月,錯過了返京務工的黃金時期。他對父親說,「爸,我不去工作了,我想一個人幹。」

那不是笑

手工耿的第100件發明完成了。

和半成品相比,改良之後的拳擊背包外形更加立體,搭載了一個蓄電池,兩個高轉速電機,加上不鏽鋼外殼,整個重達60斤。

趁著天色尚好,耿帥叫上弟弟耿達來幫他拍這一期的視頻。之前折騰了一個多星期,為的就是這一刻。拳擊背包的兩個不鏽鋼拳頭,靜靜立於耿帥左右,這讓他看起來像一個夕陽下的武者。發明完成的那一瞬,永遠是手工耿最快樂的時刻,由於太過激動,他解說的時候把左右拳都搞混了。

「出一下,左拳!」手工耿喊,他按下開關,機械臂打了一通右拳。

「出一下,右拳!」他再喊,機械臂打了一通左拳。

「左右拳齊發!」新電機以每秒鐘200轉的速度飛快運作,這一次的出拳速度比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視覺效果堪稱完美。

不過終究還是百密一疏——由於耿帥身體比較厚實,沒有考慮到拳手收回的位置,導致每次收拳,都會打中他的胸口。拳頭每揮拳100次,他的胸口就要挨打100次。

「只要我裝作沒什麼事,不表現出痛苦的話,觀眾應該就看不出來。」耿帥想。但他錯了,觀眾的眼尖程度超乎了他的想像,視頻在所有平臺中共達到了上千萬的播放量,人們一邊笑,一邊發表評論:

「傷敵1000,自損2000。」

「耿哥你趕緊停下來吧,再不停你就堅持不住了。」

「趕緊把錢交出來,不然我就捶死我自己。」

這些評論,耿帥總是邊看邊樂。按照慣例,每次發明結束,他都要在快手上做一次直播。直播裡,他又開動機器,錘了自己一遍。這場直播之後,他計算了一下,收到的禮物扣除掉平臺的部分,他得到了700塊錢。但是,要知道,光四個電機的錢,就要1000塊錢了。

「現在直播收入只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來自於商業活動的收入。你做出來好的作品,會漲一萬多個粉絲,這就挺好。」他對自己的第100個發明挺滿意。

實際上,如果想掙直播打賞錢,他完全有更多的辦法。比如可以多直播幾次,在不同的平臺做直播,或者說把一個視頻分成好幾部分發。但他不行,「過不了內心那道坎」。

他的目標絕不是一夜暴富。但也有例外,有的商家金錢攻勢太猛,比如最近做的「全自動護膚器」,是個護膚品牌贊助的。「最開始他們找到我,我一看,護膚品,這也離得太遠了吧。對方問做不做,我說這沒法做。結果對方說,加錢。我說我做。」

事實上,成了網紅,他的生活也沒發生什麼變化,「有人喜歡好車,但我弟的那輛,我開起來感覺挺舒服的。有人喜歡買房,但我在農村住自己的房子也習慣了。」他覺得他現在也駕馭不了太多錢,駕馭不了的東西,反而是一種累贅。

有一回,他直播的時候穿了一件從白溝鎮批發市場花140塊錢買的羽絨服。粉絲很眼尖:「耿哥膨脹了,開始穿幾千塊錢的加拿大鵝了!」他這才知道,自己穿的衣服是個山寨貨。他解釋了一通,扯著已經掉了一邊的衣服口袋說,「正品會是這樣的嗎?」那件「加拿大鵝」裡,他還套著45塊錢的工裝褲。

他常說,自己如今是在被推著往前走。由於沒有團隊,所有的合作、項目、採訪都需要他自己做決策,每天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在判斷上,真正留給發明的時間就變少了。這是他最鬱悶的事,也是他焦慮的源頭,每周一次的更新頻率,對於創意的需求來說極大,比如做完拳擊背包之後,他又要馬上琢磨下一個要發明的東西是什麼。

耿帥覺得唯一不能虧欠的就是粉絲。成為手工耿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他快手的粉絲數一直停留在130萬。有一天,他做了一個旋轉雨傘,幾百萬播放量,漲了10萬粉絲,他想,要對得起這10萬粉絲,做出點更好的東西讓他們看看,然後就去做了一個鐵飛機,又有10萬人因此關注了他。他說自己其實是一直被推著往前走,慢慢到了今天。

各種頒獎、活動,都想要他到場,認識他的人越來越多,他需要強顏歡笑的時候也越來越多,能安靜的時間越來越少。這讓他常常質疑自己,「真的變成一個有用之人了嗎?」

在手工耿過往的100件發明裡,有兩件是特別的,它們的出現,都源自耿帥自己內心的渴求。一件是靜靜帽,有點像嬰兒車的蓋子,能夠把整個頭都罩進去。「很多事情,媒體採訪、商務合作,導致更新很慢,常常想找個地方靜靜。」

另一件是笑容輔助器。笑容輔助器上有兩個鉤子,勾住嘴角的兩邊,然後擰動旋鈕,人臉上會慢慢浮現出笑容。「有時候我真的笑不出來,比如在面對一些不想面對的事情的時候。」

這也是所有手工耿的發明裡,唯一一個看起來讓人笑不出來的發明。視頻裡,他戴著笑容輔助器,像傑昆·菲尼克斯演的小丑那樣,嘴角上揚,但你知道,那不是笑。

手工耿戴上了笑容輔助器 圖源網絡

互動話題

你喜歡手工耿的哪一件發明?

相關焦點

  • 誰說手工耿的發明沒用?「河北樊少皇」手工耿喜提菠蘿科學獎
    當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並不是這些科學界大牛,而是一位來自河北,被網友們譽為「河北保定愛迪生」、「河北樊少皇」、「無用發明家」的網紅髮明家——手工耿,他獲得了第九屆菠蘿科學獎十大獎項之一的發明獎,算得上是眾望所歸。
  • 「手工耿」式無用設計,為什麼如此受皇藝追捧?
    但最近由如教學部開始了一項新的研究,老師和同學之間的分享讓站姐經常像個不正常人類一樣,時而大笑,時而沉默。秉承著你們快樂就是我快樂的原則,站姐在由如各種微信分享群裡潛水了兩個星期後,精心收集了一系列反人類無用設計,現在分享給你們。說起無用設計,不得不提的就是「刑部尚書」手工耿。你可能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一定刷到過他的發明,比如下面這個東西。
  • 手工耿是什麼梗?
    他的手工發明,引起外媒關注,《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去保定採訪他,稱他為「無用愛迪生」。不做焊工以後,耿帥回老家一心一意搞發明。他做的「破釜沉舟跑步機」「擼串輔助神器」「美顏物理外掛」,和時下青年的生活貼得很緊。小豬佩奇火了,他也用鋼管和螺母自製一個,《雷神》上映期間,他順勢推出雷神錘斜挎包。耿帥的發明因為無用而出圈,在網友眼裡,這些發明越無用,越是有趣。
  • 網紅鬼才發明家「手工耿」 又上央視火了一把……
    河北愛迪生」他隨便發布幾段視頻便能收穫千萬播放量卻被調侃為「除了正事,什麼都幹」他靠各種「腦洞大開」的手工黑科技狂攬百萬粉絲卻被扎心為「耿哥出品,必屬廢品」如今這位曾風靡各大視頻網站的滄桑小哥耿帥又上央視《講述》欄目火了一把↓↓△《講述》系列節目《我奮鬥·我幸福》—— 手工耿
  • 手工耿,短視頻時代的一股清流
    國慶期間,大家有沒有去看《我和我的家鄉》?反正黃渤演的那個農村發明家,讓我笑傻了。這個發明家的原型就是手工耿。電影裡那個把人關進籠子裡跑步,時間沒到出不來,把黃渤累趴的跑步機,同樣是手工耿的傑作。手工耿的發明來源於生活,又完美地避開生活。
  • 黃渤角色原型居然是發明家「手工耿」
    每個角色都是身邊的小人物,在《我和我的家鄉》之《天上掉下個UFO》部分,黃渤在電影中扮演一名發明家,其原型是民間發明家「手工耿」據黃渤講述,自己的角色來自農村發明家「手工耿」,一個特別神的人,他也親自前往「手工耿」所在的河北保定小院,體驗了許多「手工耿」發明的道具。
  • 鄭允浩發明不脫鞋進房間工具,實用效果0顆星,被嘲韓國版手工耿
    近日,東方神起隊長鄭允浩參加了一檔叫《發明王》的綜藝,這個節目是根據求助者的需求,嘉賓幫忙發明東西,而這一集鄭允浩就被要求發明一個不用拖鞋的工具,結果因為他的這個發明,被網友調侃成韓國手工耿。,不少網友紛紛調侃其為韓國「手工耿」。
  • 《我和我的家鄉》黃渤的角色原型原來是網紅手工耿,大家熟悉吧?
    今天咱們來只講一個由黃渤主演的《天上掉下個UFO》,黃渤主演的原型原來是網絡紅人手工耿。單元幕後紀錄片裡,黃渤透露自己的角色來自農村發明家手工耿,「一個特別神的人,發明很多都不需要發明的東西」。他也前往手工耿在河北保定的小院,並且在手工耿的小院裡體驗了許多發明——比如健身冰箱鎖,當你想要打開冰箱吃東西的時候,必須先得燃燒一些卡路裡。
  • 製造「女性刑具」的手工耿,我看你像「木驢」!
    反觀手工耿製作的「木驢」就小兒科了很多,只還原了形狀和皮鞭。再來看手工耿的視頻,我真的笑不出來了。如果是以給他人帶來痛苦為目的,那麼這樣的發明,我們不要也罷!也許手工耿並沒有惡臭的心思,但是彈幕上全是惡意侮辱女性的段子和爛梗,難免會讓人感到不適。羅翔老師說過一句話,我覺得特別對。
  • 手工耿還原手遊中的翅膀 還在拖拉機上進行「試飛」
    手工耿(原名:耿帥)被稱為發明界的泥石流、無用界的扛把子,經常發明一些讓人目瞪口呆的「刑具」,人送外號「刑部尚書」。前不久發明的「錐刺股」學習輔助椅,28根鋼管會瞬間冒出椅面,讓人看後不禁菊花一緊。今日,手工耿在B站發布了最新視頻,這次他製作了一套可體驗飛行感覺的翅膀,靈感來自遊戲。
  • 人人都愛手工耿
    手工耿的新作品,給小老弟的玩具火麒麟新年裡也閒不住的手工耿給自己的小老弟,仿造了一個CF裡的道具火麒麟。偶爾露出的一絲壞笑,又悄然打溼眾粉絲的眼角,極具網感的演出讓人忍不住懷疑他偷偷藏著博士文憑。除此之外,如果你有認真看過手工耿的微博留言,還會發現一個在微博顯得另類的特點——在耿哥的評論中,幾乎看不到任何負面評論,即使是廣告性質的推廣。
  • 「天才」手工耿終於有了自己的專利!
    手工耿,人稱「保定愛迪生」、「低配版樊少皇」、當代「發明界一股泥石流」。
  • 我和我的家鄉票房破9億,黃渤角色原型是手工耿,發明界的泥石流
    黃渤也在紀錄片中透露,表示自己特意去了該片"黃大寶"的原型"手工耿"的小院參觀,看了不少他的發明,黃渤還用一句話來調侃他,"一個特別神的人,發明很多都不需要發明的東西",被網友稱為"發明界的泥石流"。
  • 16歲搬磚的手工耿參與《我和我的家鄉》,與黃渤過招卻被親媽嘲
    」、「不怕地震的泡麵神器」這樣的「無用良品」,被網友稱為「網絡發明家」、「保定愛迪生」。之後的他,當過服務員、賣過貨、做過鉗工,直到3年前,他在網上看到有人在製作鋼鐵工藝品,於是他也萌生了想試一試的想法,並在和父親學習電焊手藝後,把自己的創意都變成了實物。
  • 手工耿發明了個新帽子,JOJO愛好者吐槽:空條承太郎啊!
    不知道諸位朋友知道「手工耿」這位網絡紅人麼?他是一位「草根發明家」,又被人稱作刑部尚書(誤),專門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發明的沙雕發明,一個比一個沒用,一個比一個弱智,專供搞笑領域,有點類似星爺電影《國產凌凌漆》裡達文西的那些發明,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搞笑領域作者。
  • 國慶某電影票房破15億,主角竟源於「給別人提鞋都不配」的手工耿
    在國慶檔電影裡,截至10月6日19:45,《我和我的家鄉》以15億的票房成績領跑國慶檔,是國慶檔裡一匹黑馬。這部電影在開拍前,黃渤還專門跑到手工耿家裡,體驗了手工耿發明的許多產品。他是網絡上流傳的不鏽鋼「腦瓜崩」、「加特林機槍」、「雷神錘包」、「菜刀手機殼」等創意「發明」的製作者,被網友們稱為「發明界的泥石流」。
  • 他是《天上掉下個UFO》原型,被稱「無用良品」,坐擁百萬粉絲
    從18歲那年,手工耿就開始獨立自主賺錢,他沒有絲毫嬌氣,工地搬磚、車工鉗工、搭廠棚裝暖氣管道……,髒活累活他從來就是信手拈來,只是一步步的越來越繼承了父母的「看家本領」。他向黃渤展示著自己的發明,也坦言他在家鄉的外號叫「無用愛迪生」,別人都在外出工作的年齡,他卻在家中專心搞發明。
  • 【動漫雜談】手工耿發明了個新帽子,JOJO愛好者吐槽:空條承太郎啊!
    不知道諸位朋友知道「手工耿」這位網絡紅人麼?
  • 親愛的自己我不是以前的張芝芝了,我和我的家鄉黃渤原型是手工耿
    電視劇《親愛的自己》劉洋想和張芝芝複合,但是張芝芝表示不可能了,劉洋說自己和以前不一樣了,而張芝芝也表示自己也已經不是以前的張芝芝了,下定決心要跟劉洋離婚。》之《天上掉下個UFO》中黃渤飾演一名農村發明家,而這個角色的原型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廢柴愛迪生手工耿​。
  • 逼哭黃渤還被央視點名,手工耿什麼來頭?曾讓遊戲玩家們瑟瑟發抖
    為什麼他的故事都能被改編成電影搬上大螢屏呢?手工耿本來是河北保定一名普通的農民,平時喜歡鼓搗各種無釐頭的發明創造,後來他因製作了一些"精美"的不鏽鋼金屬類的手工而一炮而紅,如今他作為發明界的泥石流,無用界的扛把子,已經在全網擁有1500萬粉絲。而他做的東西,真是"一言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