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影廠前身東影最早的136名電影演員,雖大多不出名,但不該被忘記

2020-11-18 澎湃新聞

原創 DJ雅清 老電影的那些事

點擊上方關注 「老電影的那些事」

大家都知道,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是東北電影製片廠(簡稱東影),在1955年2月,才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東影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在東影時期,電影工作者們在條件十分艱苦、設備十分簡陋的情況下,同樣製作出了《橋》、《白衣戰士》、《趙一曼》等大批優秀作品,同時也誕生了眾多電影演員。

今天,雅清就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東影時期的電影演員們。他們可以說是新中國最早的一批電影演員,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數量眾多,基本上由三方面人員組成,一方面人員來自延安,如田方、於藍、胡朋、陳強等,另一方面人員則來自東影前身如賀汝瑜、凌元、浦克等,而更多的人員則來自東北的部隊文工團。

那麼,他們都有誰呢?

今天我們所說到的這136名演員,除了少數幾位大明星之外,其他的大多都並不出名,有的甚至是默默無聞地為新中國電影的誕生和發展,貢獻了青春和才華。我覺得我們在記住大明星們的同時,也不應該忘記他們。

石聯星、田方、胡朋、於藍、張瑩、賀汝瑜、陳強、張平,這幾位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其中石聯星因出演《趙一曼》而獲得了第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陳強出演了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橋》,於藍主演了《白衣戰士》,張平主演了《鋼鐵戰士》,陳強、胡朋、張瑩出演了《白毛女》。而賀汝瑜是老東影人。

歐陽儒秋、凌元、于洋、黃玲、葛存壯、梁音、方化、周凋,這幾位中,歐陽儒秋一直都是「銀幕母親」專業戶,凌元、方化是老東影人。于洋、梁音都曾在《橋》中出演角色,葛存壯那時還總演龍套。黃玲出演了《白衣戰士》,周凋曾出演《六號門》等電影。

安琪、王英、傅傑、張守維、杜粹遠、魯非、張錚、王建華。其中安琪出演了《白衣戰士》、《趙一曼》等電影。王英、傅傑、杜粹遠、王建華都以出演配角為主。張守維曾在《白毛女》中扮演穆仁智,魯非曾在《橋》中出演總工程師,而張錚則是《中華女兒》的主演。

孫笑非、劉水航、薛雁、張敬平、高平、楊靜、李萬成、徐連凱。其中孫笑非曾出演《劉胡蘭》等影片,劉水航在《人民的戰士》中出演過角色,薛雁參演過《中華兒女》等片,張敬平在《白衣戰士》、《衛國保家》中出演過角色,高平是《寂靜的山林》中郭執權的扮演者,楊靜則是《衛國保家》、《結婚》等片的主演,李萬成曾在《平原遊擊隊》中扮演角色,徐連凱是《高歌猛進》中老魏的扮演者。

藺娜、劉儒、曲偉、楊文浩、張延、李曉功、王春英、張錫奇。其中美麗的藺娜曾主演《錫城的故事》等片,劉儒在《趙一曼》中扮演重要角色,曲偉曾參演《高歌猛進》等片,楊文浩大多扮演配角。張延曾在《黎明的河邊》中扮演角色,李曉功是《六號門》中胡二妻子的扮演者,王春英曾在《冰山上的來客》中出演卡拉,張錫奇曾參演《結婚》、《鋼鐵戰士》等影片。

陳培才、劉春霖、馬路、袁思達、蒙納、李慧穎、杜鳳霞、高均。其中陳培才、李慧穎曾在《保衛勝利果實》中扮演角色,劉春霖曾參演《在前進的道路上》等片,馬路、袁思達、高均參演過《劉胡蘭》等電影,蒙納後來成為了著名配音演員。杜鳳霞曾在《中華兒女》中出演角色。

姚穎、程晨、尉騫、苑曉君、莊焰、潘德民、劉惠明、周克。其中姚穎、程晨都曾在《大家庭主婦》中出演過角色,尉騫和苑曉君都以配音為主。莊焰後來成為譯製片導演,潘德民曾在《鴻雁》等電影中出演角色,後成為長影樂團團長。劉惠明就是《邊寨烽火》中李醫生的扮演者,而周克則出演過《如此多情》等片。

賀高英、張巨光、馬陋夫、宋保義、肖靈、韓紹君、車毅、章薇。其中賀高英在《鋼鐵戰士》中出演了一位女特務,張巨光是《劉三姐》中老漁夫的扮演者,馬陋夫是《冰山上的來客》中的阿曼巴依,宋保義曾參演《青雲曲》,肖靈曾參演《光榮人家》,韓紹君參演過《天下無難事》,車毅呢,參演過《衛國保家》、《保衛勝利果實》等片,章薇在《紅旗歌》中出演過角色。

王利夫、朱永春、趙萬德、於黛琴、李建國、劉玉蘊、曹竹林、巴立華。其中王利夫也出演過《紅旗歌》,朱永春出演過《白毛女》,趙萬德、李建國、曹竹林、巴立華都曾是東影演員,於黛琴參演過《萬丈光芒》,劉玉蘊則在《衛國保家》、《趙一曼》等片中出演角色。

袁乃晨、王家乙、林農、蘇裡、陳翔、孟舜、許藍、張健佑。其中袁乃晨被譽為我國譯製片之父,他組建了新中國第一支譯製片團隊,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配音人才。王家乙是《橋》的主演,後執導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好電影,如《五朵金花》、《小字輩》等。林農曾參演過《豐收》等片,後也執導了《黨的女兒》等片。蘇裡主演過《衛國保家》,後也執導了《劉三姐》等好電影,陳翔、孟舜、許藍等都以扮演配角為主,張健佑主演過《列兵鄧志高》。

武兆堤、王炎、於彥夫、常彥、齊興家、孫羽、白德彰、羅泰。其中武兆堤參演過《衛國保家》,後也成導演,王炎主演過《趙一曼》,後執導了《獨立大隊》等好電影,於彥夫參演過《趙一曼》,後也成為導演。常彥、齊興家、孫羽、白德彰、羅泰這幾位,原本都是演員,後來也都成為了導演。

張鳳翔、王楓、王亞彪、尹一青、薛彥東、荊傑、方熒、張琪。這幾位都曾是東影演員,後成為導演。

叢連文、張鳳志、劉文華、劉文餘、陳佔河、劉斐、崔隱、劉群。其中叢連文、張鳳志都曾是配音演員,後成譯製片導演,劉文華、劉文餘、陳佔河、劉斐、崔隱、劉群也都是東影演員,後都改行當了導演。

東影還培養了新中國第一支配音隊伍,其中張玉昆、向雋姝、吳靜、白景晟、車軒、肖南、陳汝斌、張桂蘭都是我國第一批配音演員。

我國第一批配音演員:徐雁、趙雙城、李景超、彭勃、陳光廷、郭玲、馬玉玲、張其昌。

東影第一批配音演員:張鍾熙、吳代堯、鄭小君、徐世彥、孫忠志、孫曉雯、李樺、馬靜圖。

他們同樣也是東影的第一批配音演員謝遇春、趙子明、孫含英、盧志平、王健、李曉峰、王書斌、張民。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老電影的那些事。

讀著一個個熟悉或陌生的名字,看著一張張熟悉或陌生的面龐,是否有久遠的記憶襲上心頭?如今除了于洋、楊靜等屈指可數的幾位老藝術家還健在之外,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已離世,但他們卻把閃光的銀幕形象永遠地保存在了電影膠片上。雖然時光會老去,但我們依然不該忘記他們。因為正是他們的辛勤播種,才有了今天中國電影的繁榮。感謝他們。

親愛的朋友,請問大家還記得這136位演員嗎?對他們中的哪一位,印象更深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網友進行互動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點讚和分享,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希望更多朋友看完記得打個賞哦。

本文由DJ雅清團隊原創,未經允許請勿抄襲!違者必究!

歡迎閱讀:

原標題:《長影廠前身東影最早的136名電影演員,雖大多不出名,但不該被忘記》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長影廠前身東影最早的136名演員 雖大多不出名 但不該被忘記
    大家都知道,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是東北電影製片廠(簡稱東影),在1955年2月,才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東影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在東影時期,電影工作者們在條件十分艱苦、設備十分簡陋的情況下,同樣製作出了《橋》、《白衣戰士》、《趙一曼》等大批優秀作品,同時也誕生了眾多電影演員。
  • 長影廠19位黃金配角演員,演技好不出名,其中4位是大明星妻子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昔日老電影中的那些配角演員們。他們全都演技精湛,但大多像平凡的小草一樣默默無聞,不為人知。甚至他們中有一些人,我們連名字都是第一次聽說。咱們先從長影廠開始說起吧。今天,給大家介紹長影廠的19位黃金綠葉演員,其中有4位還是大明星的妻子呢。他們,分別都是誰呢?
  • 導演田壯壯母親表演藝術家於藍病危 東影時期的 電影演員
    導演田壯壯母親表演藝術家於藍病危 東影時期的 電影演員時間:2020-02-07 19:27   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導演田壯壯母親表演藝術家於藍病危 東影時期的 電影演員 據長影集團消息,長影(東影時期)的 電影演員、我國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病危,已經渡過了最為危險的搶救
  • 話說東影在興山(鶴崗)拍攝的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的那些事
    陳強 王濱和陳強來到興山後,東影(長影前身)藝術處處長陳波兒握著他們的手,高興地說:「你們來了,這回行了,導演、演員都有了當時延安電影團和東北文工一團全體加入東影,可是真正懂電影的人卻並不多。王濱不但當過演員,還做過場記、劇務、編劇、導演,是個比較全面的電影人才。所以到達興山之後,他自然而然就成了創作骨幹,成為重要導演。李莫愁也來到興山,她曾經幫助工會做過廣播員,陳波兒說她的聲音好,讓她去為美術片配音。  袁牧之和陳波兒為培養人才、準備將來的電影生產做了不少工作。
  • 80年代銀幕上15位美女演員,格外漂亮卻不出名,其中還有「小向梅」
    作為觀眾,我們看到了眾多好電影,而作為電影從業者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時機。這期間我國影壇產生了眾多好電影,也誕生了無數電影明星。而在銀幕上出現的美女,更是數不勝數。有些雖然不出名,但她們的豔麗和嬌媚,卻深深地留在了我們的腦海。 不信,今天就讓我們來看其中的15位吧。看到她們的美照,大家也許叫不出她們的名字,但一定感覺很熟悉。
  • 中國最早的留美女醫師 ,上海九院前身的創辦者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前身——「伯特利醫院」的創始人石美玉是美國密西根大學最早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亞洲女性、中國醫學界最早留學美國的女醫師之一。清末民初,新舊政權更替,隨著國門的開放,西風東漸,出洋留學之風漸盛。中國近代史上女西醫的先驅、醫學博士石美玉便是其中的一位。
  • 金雞獎史上五位影后,雖不出名但演技炸裂,其中一位不像演員卻屢獲大獎
    而從歷屆金雞獎的評選結果來看,評委會的成員的確遵循了「六親不認,只認作品」的一貫原則,無論是影片還是演員,唯一的評判標準就是一個「好」字。只要作品好,無論有沒有名氣,都不重要。這一點,我們從金雞獎史上所評選出來的影后名單就可以看出,其中有五位影后,她們與當紅鮮花花旦們相比,的確不出名,沒有什麼名氣。
  • 昔日長影好演員,出自「明星班」卻一直跑龍套,老戲骨不該被遺忘
    1950年,在國家百廢待興的時候,時任中央電影局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藝術處處長的陳波兒,就倡導創辦了新中國第一所電影藝術幹部學校(也就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而這個學校成立之後所辦的第一個班,就是表演班,被稱為電影藝術研究所藝術系演員班。
  • 老電影中29張熟面孔,張張臉熟卻又叫不出名字,最後那位是誰?
    就是當你在看某部電影或電視劇的時候,總覺得其中一個演員,特別面熟,就好像經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他一樣。可是呢,一時半會,就是叫不出他的名字來。大家都有過這樣的時刻,對不對?後來,我想,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大概有兩個,第一,是這個演員的確出演了很多影視作品,有一張「熟面孔」。
  • 東影時代邀請您免費看《52赫茲,我愛你》
    「江直樹媽媽」趙詠華本次出演50多歲成熟女人,與觀眾熟知的風格迥異,形成反差萌,一出場引發全場觀眾尖叫。該片劇情輕鬆愉悅,周杰倫力贊是「2017年最棒約會影片」。《52赫茲,我愛你》近日曝光「群星力薦」特輯。周杰倫、蔡琴、林志炫、A-Lin、彭佳慧、範瑋琪六大巨星首度集結,強勢安利該片!
  • 打開電影的「時光寶盒」
    歷史圖片、視頻資料、實物道具……長影舊址博物館保存著這些光景記憶,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電影歷史。 長影舊址博物館的前身是1937年偽滿洲國時期建立的「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1946年4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接管「滿映」,成立東北電影公司,並於當年10月改稱「東北電影製片廠」,簡稱「東影」。
  • 老電影中29張熟面孔,張張都臉熟卻又叫不出名字,最後那位是誰?
    他叫周文彬,一位面熟,但卻經常被人忘記名字的好演員。上圖這位演員,是否同樣覺得好面熟,但又一時說不出她的名字?她叫夏佩傑,昔日長影廠老戲骨,還曾在北京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擔任過形體教員。在《蘆笙戀歌》、《寂靜的山林》、《黨的女兒》、《換了人間》、《豔陽天》等電影中扮演過角色。是長影著名演員浦克的妻子。
  • 抗疫期間休假不「休課」,紅谷灘新區136名教師組成「守護者聯盟...
    新區教育系統正在休假的136名黨員教師主動請纓,組成「守護者聯盟」,從線下線上兩方面著手,根據區直各部門和鎮(街道、管理處)需要,協助做好收費站、小區出入人員測量體溫、信息登記及生活物資代送等疫情防控工作。
  • 老戲骨羅京民:演半輩子配角50歲出名,真正的演員不該被遺忘
    老戲骨羅京民:演半輩子配角50歲出名,真正的演員不該被遺忘如今國內的演藝圈遍地都是小鮮肉,而那些真正懂演戲會演戲的老戲骨卻不再被人們所提及,有這麼一位老戲骨,他這一輩子都在給人演配角,但他演過的劇,相信大多數人都看過,不過大家從來都不知道他的真實名字,百科上也沒有什麼資料,但看到他的熒幕形象
  • 溫崢嶸:雖不紅,卻幸福
    我最早看她的劇,是她和韓雪演的。最近我才知道,那部劇叫《錯愛一生》。印象裡,她和韓雪長得有幾分像,許是年長的緣故,她氣質要成熟些,更有韻味。我原以為溫崢嶸沒演過什麼,結果發現她已演過幾十個,且大多是配角,片子都不紅。相貌出眾的她,為何要頻接不出名的爛片?據說是為了攢錢給父母買房。
  • 他是個自帶電影配樂的演員,曾演多部戲不火,卻因為這個角色出名
    現在的藝人只需要一個契機就能火起來,而那些努力了很久但又不火的藝人,更需要這個契機。甚至不少演員即便有再好的資源,也不怎麼有名氣,這就只能說運氣不好了。畢竟影帝也是從小弟開始做起的,他們花費的時間和辛苦比現在的演員多多了。
  • 電影字幕靠手寫……這座城市藏了一塊老少...
    長影舊址博物館的前身是1937年偽滿洲國時期建立的「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1946年4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接管「滿映」,成立東北電影公司,並於當年10月改稱「東北電影製片廠」,簡稱「東影」。1946年7月,長春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48年10月被東影接收。1955年2月,原文化部又將東影改為長春電影製片廠。
  • 他在《渴望》裡不出名,卻是國家一級演員,今憑《勝算》徹底大火
    國家一級演員在我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種「骨灰級老戲骨」的形象,他們憑藉著高超的演技徵服著大家,並且因為「瘋子式」演技得到很多導演的喜愛,因此常年出現在大屏幕中。但今天要講的這個國家一級演員,他演的戲並不是很多,因為他和其他「老戲骨」不一樣的是,他因為肥胖的身體
  • 年輕人都在聽原聲片的今天,我們不該忘記那個時代的配音演員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她的聲音卻深深留在幾代人的影像記憶中。對於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國外優秀電影的中國觀眾而言,解決語言障礙才能夠真正的體會到電影其他值得玩味的東西。往往這個時候,我們會忽略掉配音演員的重要性,可當我們真的聽到了原版聲音的那一刻,反而覺得曾經彌留耳畔的鄉音才是最真實最準確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