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是英國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創作的偵探小說,屬於偵探赫爾克裡·波洛系列,由英國柯林斯犯罪俱樂部於1934年1月1日首次出版。
該小說圍繞發生在豪華列車「東方快車」上的一起謀殺案,講述了大偵探波洛在殺機四伏的列車上撥開重重迷霧,最終在十二個嫌疑人中鎖定真兇的故事。小說探討了法治不健全的情況下的私刑尋仇,人情正義與法理爭議之間的重重矛盾。同名電影《東方列車謀殺案》,在原著的基礎上通過聲音影像,將這一謀殺案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觀眾的眼前。
電影開始向我們介紹了比利時名探波洛為人非常嚴謹,對待日常生活中的蛛絲馬跡都很不放過,追求極致平衡,或者換一種說法就是相信世界存在絕對的公平,世界上只存在對與錯,沒有灰色地帶。而他的這種看法則在謀殺案揭開謎底時,被顛覆了。
本來神探波洛打算度假,可是臨時有個案子需要自己幫助,於是搭乘東方快車準備去協助破案,而電影講到這終於步入正題。
第一天大家都相安無事,一個叫雷切特的富豪主動找上神探波洛,向神探表明自己的身份,並告訴波洛自己近些天一直感覺有人要暗殺自己,自己十分焦慮,希望通過支付高昂的費用,讓波洛保護自己,找出想要謀殺自己的人。因為知道雷切特靠賣假藝術品發家,掙的錢不乾淨,並且神探本人對雷切特也十分反感,便果斷拒絕了。
在火車運行過程中,天氣不是很好,電閃雷鳴,導致火車在經過一個隧道的時候被震落得積雪推翻了車身,火車脫軌了,大家只能在原地等待救援。
而就在這時,大家發現富豪雷切特在自己的包廂身中12刀而亡,並且死亡的包廂緊閉,還被人從裡邊反鎖,兇手是如何殺人並逃脫的呢?
在朋友國際列車董事長布克的請求下,波洛答應幫他找到殺死雷切特的兇手,並且兩人在案發現場找到了最為關鍵的一封模糊不清的恐嚇信,將這樁謀殺案和和多年前發生的一幢和阿姆斯特朗女兒有關的綁架案扯上了關係。
由於列車在案發當時車廂門緊閉,所以波洛斷定兇手就在本節車廂中,可當波洛對每一位成員詢問時,每一個人都有不在場證據,似乎根本沒有兇手,可當仔細詢問時,尤其是提到多年前發生的與阿姆斯特朗有關的綁架案時,每個人似乎都和多年前發生的綁架案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隨著劇情不斷推進,原來死去的富豪雷切特就是當年綁架案的真兇,到現在還在逍遙法外。經過波洛不斷地推理,將各種微小的細節考慮在內,神探波洛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本節車廂的所有乘客,除了死去的雷切特,其餘十二人均和阿姆斯特朗有關係,或者說是阿姆斯特朗有恩於他們,再加上死者身上各有特徵的十二刀傷口,神探波羅發現了這樁謀殺案的真相。
一條生命隕落,扭曲了十二個人生命。什麼是正義?善良的人遭到殺害,兇手榮華富貴,沒有受到法律制裁,那殺死綁架案兇手的兇手難道就要面臨牢獄之災嗎?法律的公平在哪裡?一向非黑即白的神探波洛陷入痛苦之中,自己該如何處置這件事情,是堅持所謂的正義,還是選擇自己曾經認為不存在的「灰色地帶」?
十二個人坐在神探對面,兇手是誰?多麼像名畫《最後的晚餐》,神態各異,他們等待的不是耶穌,而是波洛。
火車修理好了,繼續往目的地駛去,最終波洛選擇了讓步,通過這起案件,波洛認識到正義的天平,並非永遠保證水平,或許傾斜一方才能保證公平,這個世界並非非黑即白,也不是永遠公平,要試著接受這些,因為這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
品電影,悟人生,本期電影就說到這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喜歡記得分享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