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號是《讀史談視》,我的主業是說諜戰。《秋蟬》落幕,《局中人》難挑大梁。諜戰迷望眼欲穿的《勝算》又一再延播。在諜戰劇荒的日子裡,不妨回顧一下祖峰、侯勇聯袂主演的《面具》。與傳統諜戰劇相比,《面具》跳出了窠臼:故事別開生面,情節撲朔迷離,節奏緊張明快,演員演技炸裂。可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良心諜戰劇。鬧劇荒或新劇難以看下去的時候,是你不錯的選擇。
文似看山不喜平,電視劇亦然。新穎的角度帶給觀眾不同的觀影體驗。以往的諜戰片,劇中主人公要麼是我黨的地工,要麼是潛伏在敵人內部的地下黨。他們為了遠大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理想信念,自願潛入敵人內部,在狼窟裡遊走斡旋,鬥智鬥勇,搜集敵人情報,破壞敵人行動。而《面具》一反套路,不落窠臼:故事主人公李春秋是軍統特務,快解放了本想金盆洗手,安靜過日。誰知以前的同事盯著他不放,在軍統各色人等的逼迫下繼續從事著特務行動,然而他的內心卻是抵抗的、逃避的。這個故事設計和有著中國版史密斯夫婦之稱的《零下三十八度》似曾相識。《面具》通過李春秋的糾結和掙扎生動地再現了特殊年代特務們對國民黨的失望和對紅色政權的渴望。《面具》裡的人性勝過了信仰,它把親情、愛情以及生存中的艱難,間諜的無奈、心酸、痛苦掙扎描繪地淋漓盡致,將人性最深層的擔憂、膽怯、恐懼挖了出來:不情不願卻必須上陣,內心怯懦卻不得不衝,想要脫身卻無力自拔。就人性而言,這也許更接近真實的、個體的人,對信仰的詮釋也更加立體而生動,同樣也更加符合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
諜戰片作為一種類型片,近年來頗受觀眾青睞,這也導致了很多諜戰片「蘿蔔快了不洗泥」,譬如于震、劉曉峰、吳奇隆等人主演的多部諜戰片:情邏輯難以自洽,情節極其節不合理,有的甚至出現了情節雷人的橋段,如:褲襠藏手榴彈、手槍打飛機、子彈射擊自動轉彎、徒手撕鬼子,等等。被網友稱之為抗日諜戰神劇。《面具》總體而言,邏輯嚴絲合縫,合情合理,故事一再反轉,跌宕起伏。整部劇給人感覺就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劇情牽著觀眾的鼻子走,有時甚至還不斷誤導觀眾,結果卻令人意想不到或茅塞頓開、恍然大悟。雖然前面出現了一些bug,但後面的情節發展都做出了合理的交代或印證。比如李春秋要從趙冬梅那兒拿國民黨的潛伏名單:故事用了很長篇幅描寫李春秋怎麼跟趙冬梅套近乎,勾引趙冬梅,觀眾看到這裡納悶:為什麼李春秋不趁趙冬梅不在家的時候偷偷溜進去拿?後面劇情給出了答案:原來趙冬梅也是軍統特工,讓李春秋拿潛伏民黨只不過是站長魏一平試探李春秋的手段罷了。
該劇匯聚了祖峰、侯勇、梅婷、杜志國、句號、丁勇岱等一大批中青老實力派演員。他們對於人物角色的刻畫到位、演繹細膩,捏拿精準,把每個角色都演繹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祖峰作為中年演技派演員,特別擅長用情緒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他習慣用動作語言、神態方式表現人物的喜怒哀樂。祖峰在《潛伏》裡扮演的李涯、在《北平無戰事》裡扮演的崔中石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文質彬彬、儒雅斯文,可以演正派也可以演反派,可以演國民黨也可以演共產黨。在《面具》中他扮演的李春秋是一個頹廢絕望的軍統特工,這是一個複雜的人物:有心計、懂推理、會做炸彈,城府極深,溫文爾雅,不漏聲色,最初就是被動地接受軍統任務,後來見多了軍統心狠手辣的手段,在極度失望厭惡之下,才棄暗投明。這個角色複雜,內心戲多,有跨度,有難度。但祖峰把李春秋這個角色演得有血有肉、張弛有度,細膩豐富,讓人看得不僅不反感而且特別溫馨舒服,可以說把反派人物向正派人物的轉化心路歷程刻畫得曲折生動。
特別是他為了保護妻兒安全,吃飯過程中向妻子坦白自己出軌事實,用咽飯掩飾哽咽,將內心的糾結和掙演繹得貼近生活,感覺就像現實家庭生活場景似的。劇中梅婷的演技也不錯,無論是髮型、服飾還是妝容都滲透出女性的美感與精緻,渾身散發著民國女性的年代感。另外,侯勇、丁勇岱、杜志國、句號等老戲骨,在《面具》中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令人拍案叫絕。《面具》通過一個個鮮活人物的塑造,把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職業身份和命運都結合的十分緊密,毫無做作和違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