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靈》我在人群之中更孤獨

2021-01-10 康斯坦丁

天才總是客觀存在的,他們的人生通常波瀾壯闊,好像一首華美的史詩,同時,天才也必須忍受孤獨,畢竟,人群中很難找到他們的同類。比如世人敬仰的愛因斯坦老爺子,創造出相對論,無人能懂,反遭一個納粹勢力的驅逐,同時,他又是一個嫻熟的小提琴手,精力非常旺盛,能在一個晚上完成高達9次的親密交流,或許,這也是孤獨所致吧。筆者認為,縱然是最天馬行空的編劇都沒有辦法虛構出如此的人生。事實上,編劇們把天才30%的生活複製出來,就能輕鬆地摘走奧斯卡最佳電影,而《A Beautiful Mind》就是這樣的電影,它是基於一位天才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故事改編而成的:主人公約翰·納什(John Nash)在年輕的時候桀驁不馴,發自內心地鄙視周圍的人群,認為他們發表在雜誌上的東西都是垃圾,毫無建樹,更不要說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了。同時,約翰·納什又篤信自己的博弈論,希望學校能邀請愛因斯坦過來聽取他的觀點,至於說,普通的教科書早就被其視為廁紙了。

在很多影片中,天才都是孤獨的,都是不能正常生活的,《A Beautiful Mind》的設置大抵如此,但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在於,既有對天才的仰慕之情,又把其孤獨的內心展現得淋漓盡致。事實上,約翰·納什精神分裂,幻想出的人物和事件,或多或少都跟孤獨有關,而最終治癒如此孤獨的,又恰恰是美麗妻子生死相依的陪伴。中文譯名《美麗心靈》代表著約翰·納什擁有一個完美的大腦,更代表一位外形、內心均美麗的妻子。

高於現實,天才在人群之中更孤獨

《美麗心靈》剛開始重點表現年輕時的約翰·納什,雖然內向,但總有著強烈的表現欲,如前文所述,他在學術上認定自己是天才,可以媲美於愛因斯坦。他喜歡把一切都換算成數學公式,儘管邏輯嚴謹,推演精密,卻不能幫助其贏得棋局,更不能贏得漂亮女郎的芳心,甚至遭遇掌摑。在這些環境設定中,他無疑是孤獨的,特別是在人群中更顯得格格不入,找不到知己,甚至找不到能聽懂自己說話的人。

普通人遇到如此困境,大概率會失落、彷徨、沮喪,抑鬱而終也說不定,但約翰·納什擁有完美深度的大腦,孤獨促使其幻想出一個「活生生」的人物:浪子查爾斯。

其實,電影切入查爾斯的第一個鏡頭時,就已經開始暗示他只是一個虛擬人物:約翰·納什剛搬進宿舍時,轉頭就發現一位浪子室友,倆人第一次見面,查爾斯就描述了一個身高1.2米的侄女,而這個侄女的身高多年以後,仍然是1.2米;後來約翰和查爾斯兩人去天台喝酒,衝動的約翰·納什衝著樓下學生喊話,鏡頭自下而上,卻只能看到他一個人;至於說,約翰·納什婚禮、祝酒會兩個重要時刻,查爾斯都沒有出現,則徹底揭開主人公精神分裂的事實:最佳摯友Charles只不過是主人公的幻想。大概是因為孤獨的時間太久,人類的心態會發生變異,而影片就是通過藝術的手法,把每一個人渴求的完美友誼「具像化」,也就是查爾斯的形象。相信看過影片的人,都會有一定的感慨:普通人同樣渴望完美友誼,但現實朋友難免會有瑕疵,或貪婪自私,或懶惰恐懼,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著獨處,大家不是不喜歡熱鬧和友誼,只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如果說約翰·納什之於完美友誼的要求,比之普通人來得更猛烈一些,那麼,他對於五角大樓破譯工作的幻想,則大抵和普通人相似,這代表著事業上的夢想和野心,但常常同現實相距甚遠,如此幻想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司空見慣的。相信每個打籃球的孩子,都曾勾勒過自己參加NBA選秀,大秀扣籃的場景,只是大家沒有約翰·納什非凡的大腦,沒有辦法完全沉浸,只是一場夢罷了。夢醒時分,倍感孤獨又悵然若失。

相濡以沫,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

《美麗心靈》的結局還算比較圓滿,其中,約翰·納什的妻子對劇情起到「點睛之筆」的作用。事實上,對於他最幸運的事情莫過於他的妻子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在得知他身患疾病之後,仍然不離不棄,最終幫助擺銳病患的麻煩。筆者一直認為,美麗心靈有一部分的含義就是妻子對他的真摯感情。

約翰·納什最早和妻子在課堂上相遇,妻子的高情商巧妙地幫助他化解了一場尷尬。隨後,妻子向約翰·納什表達了強烈的傾慕之情,而且費勁心思地琢磨丈夫所出的題目。在求婚時,約翰·納什一如既往地直接示愛,表達想要直接親密交流之類的。同性感女郎掌摑不同,妻子大方地表示同意,當場送上熱吻。相關的畫面拍得非常唯美,尤其是妻子潔白的香肩,更令熒幕前的男生垂涎三尺。但他的病症打破了這一切的美好,他不在意氣風發,而是安詳、規矩地在家裡生活,加之,需要長期服藥,導致其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夜生活。朋友勸妻子離開他,但妻子的回答令人動容,她沒有辦法想像離開之後,他會陷入怎樣的絕望,而她選擇留下的決定也是正確的,她用自己的脈脈溫情逐步教會他如何識別幻象,如何正常地生活,最終把自己艱深的博弈論推向世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此外,約翰·納什能回歸到正常生活,自己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而這些是普通人難以理解的。首先,他要承認自己最好的朋友是幻象,放棄自己的狂傲,同時,也放棄了天才般的思考力和火熱的研究興趣。他雖然在後期取得了顯赫的成績,但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他的成果基本上來自於其早期最桀驁的一段時光。影片如此設定,無非也是在向觀眾表達:天才和正常生活之間,永遠存在巨大的鴻溝,天才在人群之中更孤獨。(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相關焦點

  • 《美麗心靈》一位孤獨的天才的偉大抗爭
    如果沒有偶然間看了《美麗心靈》這部電影,我可能沒有機會了解到這位擁有傳奇一生的諾獎數學天才。我震撼於一個外表看起來很普通甚至有些呆滯的老頭子身體裡蘊含的與病魔抗爭一生的勇氣和力量。《美麗心靈》,第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數學天才極富戲劇性的一生。
  • 【追思】美麗心靈原型去世 生平比電影更傳奇
    美麗心靈原型去世,而他的生平則比電影更加傳奇。納什也曾患過精神分裂症,康復後才獲得諾貝爾獎。根據美麗心靈原型去世,有評論認為納什的內心是孤獨的,他的意識一度在數字與方程的王國裡漫遊,缺少與其他人的交往與心靈溝通。回顧他的一生,他與充滿孤獨和惶恐的世界進行了一場最持久的博弈。
  • 我不喜歡孤獨,偏偏學不會兩個人相處,我努力的嘗試著走入人群中
    前言:我堅持不跟你聊天,不是我不想找你,更不是我不願意理解你。而是你給我的感覺,像是我在打擾你,攢夠了失望就只好離開,再也不會主動去找你。喧囂與我無關,我只是身處喧器之外。當我打開手機的時候,發現找不到聊天的人。熟悉的人不來找我,我也沒去找他們。一個人去食堂吃飯,打湯回來的時候,卻發現桌上剛打好的飯菜被阿姨收走了。
  • 瘋癲與清醒間的孤獨天才 還原《美麗心靈》之外的約翰·納什
    納什的生平被改編成電影《美麗人生》並獲得過奧斯卡的肯定,但他真正的人生卻比影片更讓人動容。謹以此文,悼念這位孤獨又偉大的數學天才。*本文來自豆瓣用戶璣衡的影評,原題《我所認識的約翰·納什》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數學教授約翰·納什是當今最著名的幾個瘋子之一,他瘋狂離奇的經歷被改編成電影《美麗心靈》後,在世界各地廣為傳誦。
  • 《美麗心靈》——喚醒你的真實世界
    電影:《美麗心靈》類型:劇情導演:朗·霍華德主演:羅素·克勞,艾德·哈裡斯,詹妮弗·康納利上映時間:2001年12月21日(美國)獎項: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這次說一說電影《美麗心靈》中的約翰·
  • 即使自己身處人群,任然感到孤獨?
    即使自己身處人群,任然感到孤獨?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多人都喜歡獨處,因為一個人不管做什麼都可以自由自在;而有孤獨心理的人,儘管常常獨自生活,甚至進行社交活動,但他們的這種獨處時被動的選擇,因為害怕社交活動,而且往往還在社交中感到消極,更有甚者有一種所謂的外向孤獨症;他們在人群中,永遠是嘻嘻哈哈的那個人,但在內心深處卻有抑制不住的孤獨感,無法將其消除。
  • 周國平:喧囂和孤獨,選孤獨;我說:孤獨的人都渴望被理解
    這就是孤獨。在人群中,自然會曉得喧囂的無奈。有些單調的話不再想聽,但嘈雜聲從四面八方湧來,像潮水一樣把人給淹沒了,不得安寧。這就是喧囂。02-也有人說過:在一群人的歡呼聲中感受到一個人的寂寞,最為孤獨。可能這不一定是孤獨,而只是還沒有找到一個聊得來的人。當找到了這樣的人,把這一輩子的話都講完後,再也無法找到共同話題之時,才是孤獨的開始。
  • 與孤獨握手言和,人生更豐盈
    孤獨不是寂寞無人陪,孤獨是即使身處喧鬧人群中,依然覺得自己是獨自一人,別人的熱鬧跟自己無關,自己的心緒也無需跟別人言說。接受自己是孤獨的狀態,看上去很難,但做起來並不難,尤其是對於那些經歷世事滄桑的人來說,更不是難事。曾有知乎網友講述,武漢一所大學的一位57歲的教授,相濡以沫的妻子突患重病很快離世,一個月後,唯一的兒子抑鬱自殺。
  • 布考斯基:我不以孤獨為榮,但以此維生
    文∣閒時翻書君一天不獨處,我就會變得虛弱。我不以孤獨為榮,但以此維生。——布考斯基01獨處與狂歡是兩種極端,如果狂歡代表著極致的享樂的話,獨處一般被認為是「寂寞」的象徵。我有時會想,人是許多矛盾的集合,在這眾多的矛盾之中的一對,便是獨處和相聚。02俗話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興奮和喜悅的感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遞。但也正是因為這種情緒的易感性,若不是極度地清醒,在人群中,也會有迷失自己的風險。為了快樂,而失去自己的獨立性,並非總合時宜。
  • 《療愈心中的傷口》「心靈的治癒——不讓任何人孤獨」
    我非常喜歡日劇的節奏,短短4集戳中我的淚點有三。職業之初面對恨鐵不成鋼的父親,跟老師的對話。「老師,我並不想投身於能為社會做巨大貢獻的工作。我只是想了解人們的內心。對我來說,人類的心靈是最重要的,它不可思議又很有趣。」 安說被父親趕出家裡,被迫自立的時候心裡真的很難過,達不到父親的要求,人活著必須要成為有用的人嗎?執著著理想的安,他的孤獨?
  • 《美麗心靈》:一部自我奮鬥的奧斯卡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是由朗·霍華德執導,羅素·克勞、詹妮弗·康納利等主演的一部電影。美麗心靈 看到這裡我真正的體會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的含義然而這段感情只是電影賦予主人公的,而在歷史上的納什最後是離婚了的,所以這也是讓我感到唏噓的地方,歷史上的納什是個非常孤獨的人,而電影能賦予他一段美好的愛情我想這也是觀眾喜聞樂見的事情。
  • 《天使愛美麗》:解開心靈的枷鎖,人人都可以是愛美麗
    文|Bree那些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變得更強大。——尼採《天使愛美麗》是由讓·皮埃爾·熱內執導的愛情喜劇片,於2001年4月25日在法國上映,同年,在歐洲舉行的電影大獎頒獎典禮上,它一舉拿下四個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該片在2002年拿到了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還被提名11次,豆瓣評分8.7。
  • 《美麗心靈》:接納自己,成全自己
    《美麗心靈》該片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作為一部傳記電影,《美麗心靈》斬獲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殊榮,它的導演朗·霍華德也憑藉此片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美麗心靈》
    在線觀看▼電影《美麗心靈
  • 心靈愛語 | 孤獨之源
    孤獨之源當你感到孤獨時,要努力找出這種感受的源頭。不能逃避或沉溺其中。
  • 觀《美麗心靈》有感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這部影片,我相信在電影院的觀影效果要比我窩在床上耷拉著眼皮要好得多。那有多少人知道當年那位傳奇人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約翰.納什?記得2017年的夏天,跟風買了一本《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書,個人表示有深度、有難度,理解困難。
  • 人生因為心靈而美麗
    在一次宴會上,朵拉堅定地告訴圭多:帶我走!圭多騎著綠馬帶走了朵拉,與她組成了幸福的家庭,生下孩子約書亞。就在一家人以為生活就這麼進行下去時,卻不知災難已經降臨。☞種族歧視在視學官到學校視學的時候,女校長充滿優越感的告訴學生們:幾名頂尖科學家通過研究,證實日耳曼名族是最優秀的民族。並請圭多假扮的視學官,向學生們講解他們民族的優性。
  • 豆瓣評分9.1《美麗心靈》:除了自己,沒人能阻擋你!
    ,撫慰了一代人的內心世界,它就是《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 好像大家都不明白這部電影為什麼最終會翻譯成「美麗心靈」。其實之所以市面上會有兩種不同的翻譯我想完全是cultral gap造成的。 Mind這個詞本來既有頭腦的意思,又有心靈的意思。 而巧妙的是這部影片本身也講述了頭腦和心靈兩方面的事情。
  • 【心靈電影】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
    今天想給大家推薦的一部電影叫做《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
  • 熱鬧的人群,我只想遇到你
    那麼多的人,在我的生活裡,在我們的生命裡,可我卻只想遇到你,因為那些人在我的生命中只是過客,而你不同,我希望我們兩個人的生命有交匯點,在一個恰當的時刻,點燃心中的激情,讓我們彼此成為熱戀的愛人,於是,我便解脫了,我便不再去喧鬧的街頭,尋找你的身影,久久的張望,卻看不到希望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