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家文創上市品牌的成功密碼

2021-02-14 文創產業評論


你對木偶戲的印象,還停留在廟口演出的野臺戲嗎?你肯定無法想像,臺灣第一個掛牌登上興櫃的文創產業品牌「霹靂木偶戲」,它的效果既可以媲美3D電影《阿凡達》,它所創造的奇幻世界一如《納尼亞傳奇》,也因為獨特的產業定位,讓它不但成為首家掛牌的文創公司,也開始進軍中國大陸及國際市場,其用儒釋道中國的文化元素,打造出的「『偶』像經濟」,已成為臺灣文創產業可以輸出的文化品牌。(按:臺灣證券交易所、櫃檯市場、興櫃市場和盤商市場構成了臺灣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其中興櫃市場主要為非上市公司提供融資和股份轉讓服務,屬於臺交所和櫃檯市場的預備市場,為臺交所和櫃檯市場培育上市公司。)


霹靂2012年營業額高達4.9億元新臺幣(後文單位「元」均為臺幣),今年9月登上興櫃,掛牌首日,股價一度飆到210元,年底「霹靂奇幻武俠世界」大展即將登場,明年還預計推出3D電影《奇人密碼》。

有人說,看木偶戲的樂趣,在於那種大快人心、斬奸除惡,武林腥風血雨、主角恩恩怨怨,牽引著全臺上百萬粉絲,跟著劇集一起拍桌、一起嘻笑怒罵。霹靂在臺的百萬戲迷,不但大量吸引7、8年級生,21~40歲佔到近8成,還搶灘大陸200~300萬戲迷,劇集今年10月上架優酷等影音平臺,更洽談明年和天貓、淘寶等購物網站合作,成功打入華人年輕人市場。

大霹靂國際整合營銷總經理邱正生分析,臺灣的文創品牌要成功經營,一是要有原始「偶像文本」的獨特性;二是掌握版權;三是建立精準營銷的「粉絲經濟」,才能創造成功的「偶像經濟」,讓文創產業真正從「創意」走向「產業」。


偶像經濟授權代言,創造霹靂商機

「偶像經濟」,就是打造偶像,博得各年齡層喜愛,並能持續發燒,註冊商標授權各種商品與服務。就像米老鼠、日本動漫《航海王》,都是世界歷久不衰的偶像。一樣道理套在霹靂上,素還真一人三化,不但改變傳統經營,還成為當今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創品牌。

霹靂塑造的「偶像經濟」,最成功的非「素還真」莫屬。他「清香白蓮」的形象,以智取勝,最迷人之處在於他亦正亦邪,毫不隱藏人性的真實面,最厲害的功夫「一人三化」,更把偶像經濟千變萬化出千百種可能,也讓素還真一演超過25年。

為了安定亂世,素還真運用分身化身,以神秘女郎、富貴乞丐、白髮劍客等姿態闖蕩武林,還幻化風蓮、火蓮、水蓮等在江湖現身,每個分身都是性情中人,有時表現還更勝本尊,武功與人品都深不可測,讓素還真魅力無邊。

霹靂之所以成功,也是在於能迅速變身。第三代黃俊雄,改變傳統搬上電視,創下97%超高收視;第四代黃強華、黃文擇兄弟,更躍上銀幕,電影《聖石傳說》大賣1億5000萬票房;面對數字時代,他們大膽引進新科技,不僅增添動畫特效,還有3D電影就排在明年檔期。

一個霹靂,一年可以創造4.5億產值,最重要在他可以從本尊延展出的各種分身術,透過5招分身術,讓素還真橫掃華人世界,運用偶像魅力站上國際武林。


分身術1:本尊蘊涵儒釋道精神,400萬戲迷如痴如醉

霹靂劇中有深刻的中華文化儒、釋、道精神,這也是戲迷如痴如醉跟隨的原因。霹靂所建立的宇宙觀,有佛語「苦、集、滅、道」四境,構成霹靂世界4大陸塊;「集」是貪、嗔、痴,形成生老死「苦」果,當你能從中醒悟,代表你能「滅」除貪嗔痴,然後不斷修練,最終走向正「道」。

這種形而上的哲學,成為觀眾的心靈依託,人脫離不了欲望,造成各種痛苦,但如果能轉向思考,不斷修行超脫苦痛與執著,就能獲得正道。對應到霹靂角色,他們大部分誕生苦境,嘗盡生老病死之苦,經歷人性險惡陰暗,但正因為活過苦難,才更襯託出人性的真誠可貴,緊扣觀眾的心。

清香白蓮稱號,就是素還真對人世的體悟,曾一度退隱的他,無法坐視世風日下,憤而重出江湖,要以清流改變亂世,帶領武林走向正道,復出之際遇上葉小釵、一頁書,便結伴打天下。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在一次惡鬥中,葉小釵雖身負重傷,還能拚命背著垂死的素還真,邊逃邊打,這種互信、不背叛,結實戳中觀眾喜愛的點。

霹靂透過苦境隱喻,演活人生百態,有血有肉的劇情,塑造素還真的足智多謀、葉小釵的忠肝義膽、一頁書的妒惡如仇,充滿人的味道,又隱藏儒釋道哲學精神,不管內行外行、大人小孩,霹靂都能滿足他們期待,讓人為之瘋狂。


分身術2:打造百人產線,升級科技夢工廠

除偶像本尊,霹靂之所以能夠大膽變身,成為科技夢工廠,關鍵在於獨創「百人生產線」。從編劇、口白、音樂、效果、動畫、造型、布景、道具、攝影、燈光、操偶、導播、混音、剪輯到審片,15環節全在片場完成,生產過程一條龍,想得到的,就絕對做得到。

一條龍生產也創造出精緻工藝,以100公分戲偶來說,一尊造價4萬起跳,引進歐洲球體關節人形製法,鑲上寶石,刀劍配件華麗,還開發大中小戲偶、公仔、兵器,引發戲迷收藏熱潮。

每年平均拍攝8000分鐘,每周超過偶像劇90分鐘發行播映,加上道具周邊,幕後產值驚豔文創市場,成為霹靂分身變型的原動力。


分身術3:授權借力使力,素還真無所不在

本尊夠精彩,才能「一源多用」,邱正生將原創授權,持續引起話題,吸引潛在戲迷,因此所有想得到、想不到的商品,都有素還真存在。無論酒、月餅、茶葉、華航年曆、公益廣告、超商公仔,還跨品牌代言,素還真成為華碩代言人,互相加強品牌個性。

霹靂更借力使力,1997年起和智冠合作開發線上遊戲,今年更連手推出《霹靂神州Online》,年底還計劃第2波主打手機遊戲,打進青少年市場。

過去霹靂以「原創」為主軸,因應戲迷喜好開發商品,但邱正生認為,這種創意為主的市場拓展,不利產業化,為突破困局,發展授權代言,還與中信創投、全家、統一合開偶動漫公司,並增資籌備上市櫃,素還真高強分身無所不在,成功將百萬粉絲轉錢潮,老牌價值愈擦愈亮。


分身術4:搭上數位化潮流,經營粉絲創錢潮

透過劇集發行培養廣大戲迷,正是霹靂最珍貴的資產,想在數字時代成功,就要貼近消費者使用手機、平板等習慣,網絡就成為霹靂積極進攻的目標。

去年,霹靂透過電子商務,在臺灣賺進8000萬,今年除和智冠開發線上遊戲,還正式與臺灣大哥大合作電信服務,直通上百萬用戶的手機或平板。看準中國大陸約300萬粉絲,今年10月上架愛奇藝、優酷馬鈴薯網,明年洽談騰訊、PPTV,一舉攻下市佔約7-8成4大影音平臺,全面打入中國市場。

同時還與新浪微博、淘寶網、天貓等,洽談通路合作,更主動參加上海香港電視節、香港國際授權展,尋找海外合作廠商,霹靂撒下天羅地網,進攻國際市場。


分身術5:軟硬廠商+戲迷,齊聚武林大展

斥資3000萬「霹靂奇幻武俠世界」大展,12月28日在華山文創園區登場,就是邱正生口中「一源多用」最佳展演。邱正生說,運用大展「平臺」,整合資源,集結黃海岱至今200多尊戲偶、兵器、布景、木偶戲歷史等,投影科技、App互動更是新賣點。

這次大展堪稱武林盛會,結合國內軟硬體廠商,如華碩支持計算機設備和平板;瑞軒提供電視;戶外媒體諾亞協助透明顯示器;宇盟提供軟體互動遊戲;中光電旗下奧圖碼合作投影機和熔接技術。透過異業結盟,臺北展目標參觀人數30萬,估計營收有6000萬,加上外圍6000萬收入,總計將帶來1.2億商機,明年暑假還要移師高雄駁二展出。

結合臺灣製造(MIT)、臺灣設計(DIT),邱正生說,霹靂呈現臺灣創造(CIT),從在地生產到營銷全球,目標成為「東方迪斯尼」,讓霹靂王朝後勢看俏。


偶像經濟8分身,打造「東方迪斯尼」

霹靂以儒釋道為核心,發展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遊戲Game、小說Novel的「偶像經濟」,分別是木偶戲偶動漫、線上遊戲霹靂神州、粉絲自由文本創作,抓緊著作權與粉絲,從中變換8大精彩分身。

1.發行出版

DVD、原聲帶發行製作(劇場、電視、電影、3D動畫)、平面出版

2.周邊商品

精緻化生產,發行木偶、公仔、兵器、文具等收藏品

3.實體通路

透過超商發行DVD,另有實體店家販賣周邊

4.虛擬通路

打通兩岸網絡商店,並搶灘大陸影音平臺

5.會員活動

粉絲自組北中南粉絲團,霹靂還另設會員制,積極經營社交媒體

6.授權開發

偶像本尊發展穩固,利用魅力授權肖像

7.品牌代言

除授權外,還跨品牌代言,創造結盟效益

8.展演平臺

「霹靂奇幻武俠世界」,集結粉絲、合作廠商,共同展演CIT願景

來源:商業不靠譜


相關焦點

  • 臺灣布袋戲——傳統文化文創演繹成功典範
    臺灣霹靂社的布袋戲是目前中國傳統文化最成功的文創逆襲演繹,也是中華範圍內第一個文創上市公司。
  • 【解讀】從臺灣文創上市公司看傳統文化IP傳承與商業再造
    臺灣文創產業中知名的公司包含了遊戲 (3293 鈊象) 、影視 (4806 昇華、4803 VHQ) 、音樂行業 (8446 華研) 以及複合經營的誠品生活
  • 10個獲獎品牌,看無所不能的臺灣文創
    臺灣具代表性的設計雜誌《La Vie》,前陣子公布了「臺灣文化創意產業100大獎」,從1200多件參件中,選出年度文創領軍者、年度文創人物、文創企業、文創品牌、文創園區、文創營銷平臺、文創產品獎…等獎項。
  • 【文創考察】解讀臺灣八大類文創商業
    從文創產業園到特色民宿,8類臺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作品解讀從整體上看,臺灣文創產業繁榮的背後是對情感的營銷。學習臺灣的文創創業,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是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
  • 一木之城 | 臺灣文創成功的背後
    今日,一木為大家深度總結臺灣文創8大主題多個經典標杆項目,解讀臺灣建築住宅項目設計,從專業視角吃透臺灣文創成功關鍵點臺灣光寶電子總部景觀/臺灣基隆港碼頭景觀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華山文創園區特色民宿:卓也小屋/天空的院博物館/文化館:故宮博物院/宜蘭傳藝中心鄉鎮再造:桃米村/燻衣草森林/勤美學山那村
  • 洞見臺灣文創的10個品牌
    宏觀面總結,無非「三歩曲」:1.政府培育2.財政扶持3.民資進入,產業智變民資全面進入時,產業生態和市場通路已趨於成熟,臺北華山/松山/西門、高雄駁二、花蓮酒廠等文創基地遍布全臺,文創品牌厚積薄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新技術湧入,塑造臺灣文創在華語文化圈不可撼動的領頭羊地位。
  • 全國首家5G非遺文創直播基地落戶紅橋市場
    2月21日,全國首家5G非遺文創直播基地在北京紅橋市場落戶啟動,中關村數字媒體產業聯盟非遺文創直播基地授牌,北京紅橋市場與暢玩天下舉行了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同時,新媒網紅學院在直播基地掛牌。全國首家5G非遺文創直播基地籤約儀式該基地利用5G寬帶技術,以非遺文創、珍珠文化為主題開展直播業務,藉助網紅帶貨、視頻營銷等新手段為文創產業發展注入活力和動力
  • 分享 | 10個最具特色的臺灣文創品牌
    這些年來,臺灣文創品牌厚積薄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新技術湧入,臺北華山、松山、西門、高雄駁二、花蓮酒廠等文創基地遍布全臺,塑造了臺灣文創在華語文化圈不可撼動的領頭羊地位
  • 十個品牌洞見臺灣的文創精華
    宏觀面總結,無非「三歩曲」:1.政府培育2.財政扶持3.民資進入,產業智變民資全面進入時,產業生態和市場通路已趨於成熟,臺北華山/松山/西門、高雄駁二、花蓮酒廠等文創基地遍布全臺,文創品牌厚積薄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新技術湧入,塑造臺灣文創在華語文化圈不可撼動的領頭羊地位
  • 文創品牌才是臺灣的強項!太惹人愛了!
    ——馮侖(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 )臺灣美食、臺灣咖啡館、臺灣動漫、臺灣文創零售…隨處可見的臺灣商業形態,風靡海峽兩岸。那麼問題來了,臺灣的商業為何如此成功?究其原因,文創思維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這在臺灣農業中便有很好的體現。
  • 來駁二文創藝術區,看精彩文創,尋臺灣精神
    倉庫內的誠品書店天花板保留了鋼鐵結構據店員介紹,這家開在駁二藝術區的誠品書店裡的生活文創平臺目前有一百多個品牌進駐,是為了扶植臺灣的文創品牌而設立。「我們目前在全臺灣有七家分店,都非常受歡迎,有空一定去逛逛。」店員推介道。 臺灣文創產業為何如此興盛? 林山福說,臺灣的教育鼓勵多元化和創造性,所以臺灣的年輕人有很多創意。「臺灣的父母接受的教育比較多元,看到的前景也比較遠,允許孩子做多方面的嘗試。臺灣年輕人做的很棒,比如,他們把只有四種口味的紅豆餅做出了幾十種口味。」
  • 臺灣文創10個特色品牌分享
    宏觀面總結,無非「三歩曲」:1.政府培育2.財政扶持3.民資進入,產業智變民資全面進入時,產業生態和市場通路已趨於成熟,臺北華山/松山/西門、高雄駁二、花蓮酒廠等文創基地遍布全臺,文創品牌厚積薄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新技術湧入,塑造臺灣文創在華語文化圈不可撼動的領頭羊地位
  • 短短十年,臺灣文創是如何崛起的?附臺灣10大文創品牌案例
    民資全面進入時,產業生態和市場通路已趨於成熟,臺北華山/松山/西門、高雄駁二、花蓮酒廠等文創基地遍布全臺,文創品牌厚積薄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新技術湧入,塑造臺灣文創在華語文化圈不可撼動的領頭羊地位。10個品牌洞見臺灣文創10個關鍵詞誠品書店 人文思維
  • 10個品牌,洞見臺灣文創產業
    >每個宏觀的生態系統,都由無數個微觀單元組成,文創行業更是如此,深度理解臺灣文創的最佳途徑,是在宏觀的背書下,聚焦各個品牌本身,通過對其核心價值、品牌風格及其產品/服務/社會和時代使命的綜合理解,再回溯到宏觀層面,看看它們是如何建立以及向世界輸出「臺灣人的生活風格」。
  • 看電影賞文創 臺灣誠品書店推出新一代經營方式
    變身文創工廠  誠品生活松煙店,選址於松山煙廠內,規劃四大主題樓層,匯集設計師概念店、工藝家工作室等。  在昨天開放的媒體記者體驗活動中,誠品強調,此次匯聚臺灣諸多本土原創品牌、各界「臺灣之光」。按照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規劃,希望能與臺灣在地師傅攜手經營一座「文創展售平臺」。
  • 臺灣的「文創之魂」,是如何煉就的?(10個品牌洞見臺灣文創10個關鍵詞)
    ,文創品牌厚積薄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新技術湧入,塑造臺灣文創在華語文化圈不可撼動的領頭羊地位。10個品牌洞見臺灣文創10個關鍵詞每個宏觀的生態系統,都由無數個微觀單元組成,文創行業更是如此,深度理解臺灣文創的最佳途徑,是在宏觀的背景下,聚焦各個品牌本身,通過對其核心價值、品牌風格及其產品/服務/社會和時代使命的綜合理解,再回溯到宏觀層面,看看它們是如何建立以及向世界輸出「臺灣人的生活風格」。
  • 十個最具特色的臺灣文創品牌
    臺北華山/松山/西門、高雄駁二、花蓮酒廠等文創基地遍布全臺,文創品牌厚積薄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新技術湧入,塑造臺灣文創在華語文化圈不可撼動的領頭羊地位。10個品牌洞見臺灣文創10個關鍵詞每個宏觀的生態系統,都由無數個微觀單元組成,文創行業更是如此,深度理解臺灣文創的最佳途徑,是在宏觀的背書下,聚焦各個品牌本身,通過對其核心價值
  • 打造國際級文創品牌,上海世博源·兩岸文創高地項目即將啟動
    30年來,臺灣文創業爆發式發展,產值增長達幾萬億,臺北故宮便是臺灣文創產業最成功的代表典範之一。一張印有康熙硃批「朕知道了」的膠帶紙,臺北故宮就可以賣到7億元。另闢蹊徑的還有陶作坊、霹靂布袋戲這樣的文創品牌。成立於1983年的陶作坊,投入陶瓷茶器具開發已三十年。從創辦人林榮國所制的第一把小壺開始,迄今已成為知名的專業茶器具創作品牌。
  • 文創 | 臺灣文創繁榮的背後:無情感,不文創
    都說臺灣最美的不是風景而是人,那種美會讓你往心裡記一輩子。因此去臺灣旅遊,錯失了自然美景不足惜,因為大陸也有,但若錯失了文化就未能碰觸到這個寶島的核心。文創已融入了臺灣人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呈現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創模式。無論是在大街上、商場上、文創園等都是他們展示作品的地方。
  • 松山文創園 ——臺灣文創產業啟示錄
    臺灣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與國際接軌的步伐邁出得更早些,文創產業發展的經驗更豐富,臺北當局非常注重文創產業的發展,在臺北城市中心用大片的土地規劃了西門町的西門紅樓、忠孝東路的華山1914,光復南路和忠孝東路之間的松山這三個文創園區,形成了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2013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值突破萬億元新臺幣,並創造4.3萬個就業崗位,臺灣的文創園區成為城市觀光不可或缺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