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以其獨特的魅力使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對其產生一種長相戀的情結,市場上廣泛流行的「死了也不賣」即是許多投資者一種典型的「戀幣」特徵。對貨幣的「戀」、對幣圈的「戀」、對行情漲跌的「戀」,是許多投資者共有的一種特徵,但「戀」過了頭就變成了「貪」。「貪婪」正是幣圈投資之大忌。 「貪」字變成「貧」。
一、當上漲行情運行結束,轉為調整下跌階段之後,絕大多數持有貨幣的投資者仍會繼續留戀之前的上漲,不管大盤如何下跌,不管行情是否已經轉勢,大多數投資者的操作行為仍是持幣待漲。
二、對曾經賺過錢的貨幣有所眷戀,對其幣價的漲跌過於關注,耗費了很多精力,並把該貨幣目前幣價與之前「賺錢時」的幣價作比較,甚至把價格比較的結果作為買賣的依據。
三、受思維意識的影響,對自己以前操作成功的經歷念念不忘,對自己之前操作失敗的經歷卻刻意迴避與淡化,從而對幣圈的認識和在具體操作上經常會「在同一個地方摔跤」。其實,幣圈中失敗的教訓比成功的經驗更為寶貴。
四、容易受到看漲、看高心理的影響,對貨幣的高位價格具有極強的好感。
五、對分析師給予的所謂的目標價往往「一見鍾情」。如果目標價是20元,即使上漲到了19.90元也「打死不拋」,因為還有0.10元的目標沒實現。須知,分析師們的目標價會隨時修正的。
六、對過去的報表數據有著深厚的戀情,經常會出現「這隻貨幣業績這麼好,為什麼不上漲?為什麼還下跌」的情況。須知,報表數據總結的是過去,行情更重視的是還未披露的報表數據。
七、對市場傳聞與小道消息有著濃厚的興趣。常識告訴我們,市場的信息永遠是不對稱的,當消息流傳到普通投資者層面上時,此消息要麼是已經滯後了,要麼是別有用心的,十有八九是虛假和無用的。
八、對貨幣的頭部價格有著深刻的記憶,總想著已經到過的價格,後面還應該再看到這個價格甚至更高,但貨幣的實際表現往往是「過了這村沒那店」。
聲明:本文由入駐金色財經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金色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