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最後一次暴擊美韓,《金剛川》背後的歷史故事

2020-12-24 騰訊網

70年前,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冰天雪地之中和以美國鬼子為首的聯合國軍苦鬥三年,把他們攆回了三八線。

十幾萬好兒女英魂留在異鄉。

怎麼看待這件事,曾幾何時,不停的有人給韓戰潑髒水。

01立國之戰

我們為什麼要去打這場戰爭,確立了一個安全的邊界範圍,彼時東北之於全國,就是現在的長三角+珠三角,穩定東北就是穩定全國各地的經濟基本盤,防止美國前壓與防止蘇聯滲透缺一不可。「我們有能力成為你的盟友,你也不要再想著替我們保護此地」。

現在回首來看,實打實的舉世矚目成就,直到今天,我們都還享受68年前數十萬志願軍在冰天雪地朝鮮浴血奮戰的紅利!

曾經有這樣一個國家,在最黑暗的時期,皇太后和皇上被不到兩萬人的八國聯軍在自己的土地上趕得團團亂轉,這個國家的人民在以後的整整五十年間被稱為東亞病夫,這個國家被全世界蔑視。而在一場偉大的戰爭中,這個民族在鄰國的土地上粉碎了為數上百萬人的十六國現代化聯軍,全世界都開始對他肅然起敬,都開始重新衡量這個民族的份量和價值。。

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所發揮出來的高度組織能力,調動龐大的人力資源去對應潛在的威脅,爆發出驚人的戰爭潛力,這是取得今天輝煌成就的重要基礎之一。

龐大的人力資源組織能力歷來是中國在國際博弈中的重要籌碼,有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表現,中國國際地位得到改善,化解了蘇聯對中國的不信任,開始了工業化。 歷史上,因為外來勢力介入,被顛覆的新政權屢見不鮮,法國、蘇俄、古巴,建國之初,都遭遇了外來幹涉。

大陸內外的反動分子、國內的老百姓,都明白這個道理,都在看共黨能不能挫敗大買辦、大地主階級的後台老板,反動分子磨刀霍霍準備反攻倒算,老百姓人心惶惶。

如果美軍前進到鴨綠江,考慮到美軍歷史上有過多少次武裝幹涉的記錄,就不難設想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情。所以,如果把解放戰爭看為中國人民解放的戰爭的上半場,那麼韓戰就是下半場。

當韓戰進行到1953年的時候,作為在三八線附近反覆搏殺了整整三年的兩個對手,中國和美國都已經覺得,「停戰」已經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這個「停戰」的共識來之不易——雖然停戰談判早在1951年就開始談了,但由於雙方都有各自的訴求,美國人要臉面,我國也付出了這麼大代價,必須爭取到合理的停戰條件,所以又「邊打邊談」了一年多。 尤其是美國方面,畢竟此時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這哥們第一件想要解決的事就是儘快結束「韓戰」,好把美國拽出戰爭泥潭,早在美國羅斯福總統時期就提醒過要防範被軍工複合體的利用,大發戰爭財。 當戰爭打到第三年的時候,美國人已經意識到,這場戰爭已經變得沒有了意義,無法取得最終的目的。

1952年10月14日開始的「上甘嶺」戰役,就是中美雙方邊談邊打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共發射炮彈超過230萬發,嶺上泥土平均被炸翻出至少3米。美軍始終無法攻克上甘嶺。自此以後,美國人意識到最後仍要靠談判才能結束戰爭。 1953年4月26日,中美雙方重啟停戰談判,遭受三年戰火摧殘的朝鮮半島,終於看到了和平的曙光。

但是,有一個人卻表示堅決不能接受。這個人,就是南朝鮮總統李承晚。 李承晚很明白,如果美軍一旦宣布撤退,自己的政權很可能也會隨之崩盤。所以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1953年6月18日,一件出乎中美雙方意料,也震驚全世界的事發生了:南朝鮮政府在沒有通知任何方面的情況下,李承晚公開宣布繼續為統一全朝鮮而「戰鬥到底」,揚言在沒有美軍的幫助下也要單幹。

但李承晚自有自己的小九九,他那點實力還不夠志願軍塞牙縫的,後面的戰事也證明了一點,但沒想到,他的行為雖然起到了轟動效果,但完全是反面的。在朝鮮戰場即將全面停戰的背景下,南朝鮮直接就給了大哥一巴掌,全世界都被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驚呆了,包括英國、加拿大等在內的西方國家都發表了譴責,而美國更是臉上無光——小弟出爾反爾,臉上是掛不住的。

而在中國方面,決定滿足李承晚「單幹」的願望。1953年6月,入朝擔任志願軍第20兵團以金城為中心點,組織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戰役。此時20兵團的負責人是楊勇,20兵團有54、60、67、68四個軍再加一個33師,對面是南朝鮮的四個主力師,其中「首都師」是南朝鮮的王牌師,此外還加持美軍的一些火力幫襯

02 金城之戰

1953年7月13日晚上9點,在濛濛細雨中,「金城戰役」拉開帷幕。

戰端一開,20兵團就直接把南朝鮮軍隊打蒙了。在步兵衝鋒之前,20兵團調集了1100多門火炮,對金城以南的南朝鮮軍隊陣地進行了7到28分鐘的炮火急襲,大約有1900噸的炮彈在這短短的半小時內傾瀉在南朝鮮軍隊的陣地上,30%的南朝鮮軍隊陣地地表工事瞬間被摧毀,80%以上的道路障礙被清除。 隨後志願軍對敵軍展開了 「鉗形攻擊」,在金城正面,志願軍一共擺出了6個軍,配備火炮1483門,準備一口氣吞掉南朝鮮軍四個主力師。 金城戰役中,最搞笑的是,南朝鮮軍中的「首都師」的最強團「白虎團」,團部居然被志願軍特種部隊給掏了。「首都師」是李承晚的"王牌"師,那「白虎團」就是南朝鮮軍王牌中的王牌,白虎團有個團旗,上面畫著血口獠牙的虎頭,因此而得名

總是被人誤以為只會用「人海戰術」衝鋒的中國軍隊,經歷了三年的朝鮮戰場洗禮,爆發的戰鬥力更是勢不可擋。一個小時之內,南朝鮮軍四個師的防禦前沿陣地全部被突破。

其中還發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志願軍的一個偵察班,真是絕了,竟然「膽大包天」,直接化妝成南朝鮮士兵的模樣,深入敵軍後方,連過南朝鮮軍數道關卡,直接突擊到了「白虎團」的團部指揮所,將這支「王牌團」指揮部從裡到外打了個稀巴爛,並俘獲了一個副師長,是整個韓戰期間志願軍俘獲的南朝鮮方面最高級將領。

事實上,「首都師」的潰敗只是南朝鮮軍潰敗的一個縮影。

志願軍經過21個小時的戰鬥,就把南朝鮮四個主力師打殘了三個師,戰局崩盤如此之快,不僅震驚了南朝鮮人,也驚動了美國人。 但志願軍的攻勢如此猛烈,進展如此迅速,美國人還是慌了,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馬克斯韋爾·泰勒中將心急火燎地趕到了前線指揮所,迅速將被打殘的南朝鮮軍隊撤掉,安排日本空運到朝鮮的一個空降團和美第九軍二師一起準備接防,並準備再調美軍第三師頂上。

然而,就在美軍調兵遣將的同時,志願軍已經轉入第二階段作戰,繼續往南猛打猛衝,倉促組織防線的南朝鮮軍隊和美軍招架不住,只能一退再退。

在這個過程中,金城川由於連日大雨,河水猛漲,就像金剛川電影中的一幕,敵機不斷轟炸,前線地區的橋梁大部分被炸毀,《金剛川》即取材於這段歷史背景,志願軍工程兵部隊捨生忘死日夜搶修,最終保障了前線作戰的運輸需求。

7月16日,穩住陣腳的美軍和南朝鮮軍隊開始發動反撲。而此時,志願軍方面正好也因為後勤補給路線過長,開始轉入戰略防禦,拼死抵擋敵人的反撲。在防禦戰中,867高地的180師打得尤其英勇,這支在韓戰中命運多舛的部隊死戰不退,在數倍敵人圍攻下,戰鬥到最後只有倆人生還,全連其餘戰士全部壯烈犧牲。

戰鬥打到最後,除了867高地丟失外,其餘陣地都在志願軍掌握之中,瘋狂反撲的南朝鮮軍隊兩天內發動了107次反攻,但志願軍陣地紋絲不動,美三師只是發動了幾次連、排級的進攻試探,在失敗之後,也不敢再進攻了。至此,戰鬥接近尾聲。

03 五十七載猶如夢 

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半島中西部、北緯38°線以南5公裡處一個叫「板門店」的地方,朝,中,美三方籤署了《朝鮮停戰協定》及《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的停火協議。至此,作為整個韓戰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落下帷幕。

最終,美國認識到使用武力幹涉行不通,於是,從1950年代開始推行和平演變。必須承認,效果不錯,1991年蘇聯解體。朝鮮的戰爭,表面上看是外戰,其實是國內武裝階級鬥爭的延續,俗話說打狗看主人,但是,僅僅打狗還是不夠的,只有走狗背後的人氣餒了,走狗也就老實了,也就再也不敢輕易咬人了。

現在,許多人把當年的階級矛盾、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關係模糊了、淡化了、掩蓋了,空談民族情懷、愛國情懷以以求得所謂真正的民族的解放。

「金城戰役」是整個韓戰的最後一戰,從整體上看,「金城戰役」是以志願軍大獲全勝而結束的,不能說摧枯拉朽,但也眾志成城。

可以說,沒有「金城戰役」的大勝,板門店的那場停戰協議就不會那麼快落實,甚至還會生出什麼波折,從這個意義上講,「金城戰役」是必打的一仗。

但戰爭總是殘酷的,好多戰士倒在了黎明前,倒在了異國他鄉,他們也有姐妹兄弟,也有妻兒老小,他們為了保住一個抗爭百年才贏得獨立新生的中國捨生忘死,奮勇向前。

《紐約時報》曾評價,美國在朝鮮打了兩場戰爭,贏了北朝鮮,卻輸給了紅色中國。

在韓戰中,當志願軍攻克漢城的消息傳回國內時,有個福州的老人無比激動,是因為他親身經歷了五十七年前的甲午之戰。作為甲午之戰的親歷者,他眼看著戰禍從漢城燃起,然後經過平壤保衛戰、黃海海戰,最後到他自己參加的威海保衛戰。自己的同鄉,學長:鄧世昌、劉步蟾、林泰曾,自己的領導:丁汝昌,戰死的戰死,自殺的自殺。後來又經歷了辛亥革命,內戰,抗戰。沒想到有一天自己還能活著看到中國的軍隊攻入漢城。

老人隨即吟詩一首:

師入三韓大有聲,海東形勢一番更。

美軍屢敗終難振,華裔方興孰敢輕。

全文完,如果覺得寫的還不錯,分享,評論或贊吧,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 金城戰役的背後故事是什麼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電影《金剛川》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金城戰役期間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故事就是圍繞著這條河上的一座橋所展開的。
  • 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剛川」背後的故事,為您揭開歷史沉痛記憶!
    歷史上真實的金剛川 金剛川,一條橫亙朝鮮半島中東部的激流,每逢夏日雨季,便化身成波濤洶湧的天塹。為保障向金城前線輸送兵力和物資,張振智帶領的志願軍工兵第10團3連,在湍急的金剛川上建起了一座載重橋,但很快就被聯合國軍炸毀。事關緊急,指揮部命令張振智團隊,以一個半小時為限,必須修復好橋梁,否則軍法伺候。然而所有人都沒想到,這一座僅有37米的斷橋,在之後反覆7次被炸毀,也反覆7次被修復。到最後,好像被炸毀的不是一座載重橋,而是中國精神的脊梁,而被修復的也不僅僅是橋斷處,而是不屈不撓的中國精神。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歷史風雲
    《金剛川》講述的就是停戰之前的一個故事,這段往事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背景?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內幕呢?在朝鮮半島中部有一條有名的河流漢江,它的一條支流叫北漢江。北漢江發源於江原道北部的金剛山,金剛山位於南北朝鮮交界處,但大部分都在朝鮮境內。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再有3天,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就要上映了。眾所周知,由於各種原因,國內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非常少。而適逢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以及近期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等特殊的時間節點,《金剛川》的上映,確實是讓我等影迷翹首以盼。
  • 《金剛川》你夠了,別再侮辱志願軍的智商和歷史了
    電影《金剛川》講的是什麼故事不用問多說了吧,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部隊修橋奔赴前線的故事,比如所有人捨生忘死的一次又一次修橋,比如志願軍戰士無畏犧牲的咆哮,可遺憾的是,這些場面都經不起推敲。但是在電影《金剛川》中,卻拍成了為了躲避轟炸跑到樹林裡隱藏,最後被美軍的燃燒彈燒的死傷慘重,不知道導演是小看了現代武器的威力還是侮辱了志願軍和觀眾的智商。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歷史:志願軍入朝最強攻勢,打殘韓軍四個師
    (電影《金剛川》的海報)製片方所選取的故事背景——金城戰役,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意義非凡頗為有趣的是,根據後來部分美軍高級將領回憶,他們當時也希望能讓韓軍嘗嘗苦頭,最好在中國軍隊面前碰個頭破血流,使其痛快地接受和談現實,因此,長期積壓的美韓陣營內部矛盾,因李承晚的一意孤行而愈發尖銳化。不過,這也正是志願軍一雪前恥,用更大的勝利來爭取談判桌上有利地位的良機。
  • 真實故事改編!《金剛川》背後的歷史,你了解過嗎?
    2020年10月23日,向抗美援朝70周年獻禮的《金剛川》上映,該影片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末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給金城戰役的前線輸送資源,在敵軍的轟炸襲擊中一次又一次用血肉之軀架起金剛川湍急河流中的木橋,以保證大部隊的順利通行。
  • 金剛川電影歷史背景詳情介紹 電影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樣的
    電影《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部獻禮片,像這種的戰爭片一般都是有歷史作為依據的,也是用來致敬先烈的。《金剛川》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影片,講述了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該片以三個觀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歷史,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是否有看了電影《金剛川》?這種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的電影,故事主要以「橋」為主線,展現出當時中國志願軍不怕死、不服輸的英勇精神。(電影劇照)電影的背後的金城戰役,是中國志願軍打得最痛快的一次戰役
  • 貓眼評分9.4的《金剛川》,其背後究竟有什麼歷史值得銘記?
    》電影簡介《金剛川》這部電影由三大著名導演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講述的是1953年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時在物資匱乏、武裝差距懸殊的情況下,志願軍們以血肉之軀築起的一座「命橋」,使這場戰爭的勝利成為載入史冊的奇蹟。
  • 最可愛的人,志願軍英魂不朽!電影《金剛川》
    此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2014年到2020年,共有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山河無恙,英雄歸鄉,中國人民最可愛的人,祖國今天接你們回家!」
  • 吳京新片《金剛川》定檔國慶後,背後的歷史故事你知道嗎?
    不過,對我這個學歷史出身的寫字者,對《金剛川》的期待,自然又離不開這個歷史事件本身。雖然目前曝光的料兒還不多,但不妨礙咱們好好聊上一聊。1.期待前一段跟大家重點聊過一次國產戰爭片,也對戰爭片這個類型做過總結。
  • 起底 ——《金剛川》背後的故事
    金剛川水刺骨寒,英雄架橋歌聲喧。炸彈剛落鐵錘起,浪裡打樁只等閒。炸不垮 , 衝不斷滿載勝利奔向前。》的歷史具體背景是1953年的金城戰役,金城戰役稱得上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 ——終戰逆襲環節。,但在金城戰役——韓戰中最大規模攻堅戰卻是一次例外。
  • 《金剛川》火熱上映背後:歷史上真實的戰場比電影更震撼
    --《決戰朝鮮》 《金剛川》在國人期待中如期上映,上映當日的票房就突破了一億元。影片講述了1953年韓戰後期金城戰役背後的小故事:志願軍頂著炮火不斷修橋,修好了被美軍炸毀,炸毀了志願軍迅速修好,最後志願軍戰士用血肉之軀架起了一座「血肉之橋」,讓大部隊順利通過。
  • 管虎郭帆路陽合拍《金剛川》,再現70年前志願軍熱血犧牲
    《金剛川》的故事背景是,在當年的金城決戰前夕,志願軍大部隊需要渡過金城外的金剛川才能進入正面戰場美軍為了阻止志願軍將士順利渡河,開啟了瘋狂轟炸模式,針對志願軍搭建的過河橋梁是見一次炸一次。而就在這樣猛烈的炮火中,有一群人的任務就是確保過河通道的暢通。他們中有高射炮兵,時刻偵測敵機動態,一旦發現對方動靜馬上通知戰友。與此同時,在炮臺前的戰友需要迅速作出反應,擊墜敵機的機會稍縱即逝。
  • 志願軍老兵成都觀看《金剛川》銘記抗美援朝精神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10月25日,中影晴瑞影城CGS舉辦「致敬英雄兒女」《金剛川》觀影活動,特別邀請抗美援朝老戰士代表現場觀影。本次活動,成都影迷與志願軍老兵王光柄、韓雨秋、郭明清,「特級英雄」黃繼光後人黃擁軍,還有部分現役軍人代表共同觀影。「我老了,背也駝了,扛槍打仗不行了,但有義務宣傳抗美援朝精神。」88歲的老兵韓雨秋說道。《金剛川》講述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役背後的一段真實往事。
  • 《金剛川》全部演員表 電影金剛川三個月拍出奇蹟背後感人故事
    《金剛川》全部演員表近日,由bai管虎、郭帆、路陽共同du執導電影《金剛川》,正式官宣定檔10月25日,在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之際,以熱血光影向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電影同時發布「金剛天團」版人物海報,首度曝光演員陣容。
  • 金剛川電影撲街背後,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
    ,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其實也有很多隱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跟隨者知乎創作者 四月是我的生日 剛剛出爐的列國志 抗美援朝最後一戰 金剛川背後是怎麼樣的故事?,中國人民的決心就是只有同朝鮮人民一起一直戰鬥下去,美帝國主義願意打多少年,我們也就準備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國主義願意罷手的時候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勝利的時候為止針對美國有可能的軍事冒險行動,中國判斷美國在朝鮮已經擊球
  •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 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電影的背後的金城戰役,是中國志願軍打得最痛快的一次戰役「金剛川」的歷史背景是金城戰役,這是韓戰的最後一戰,中國志願軍在14天內消滅了53,000名敵人,迫使美國和韓國老實返回談判桌,準備接受停戰。自從抗美援朝以來,金城之戰也是中國志願者火力第一次能夠壓制敵軍,也是志願者轉入陣地以來規模最大一次戰役,在抗美援朝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 最後一戰,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究竟什麼樣?
    電影本身如何,留待每一位觀眾自己感受,但對於金剛川的歷史故事、真實的金城戰役、尤其是歷史上最可愛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它有著固定的答案。「無實力而乞和平,則和平危;有實力而衛和平,則和平存。」所謂實力,從很多年前起,就有人為你我如今的安寧而勠力儲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