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鈴鐺
主編 / 小九
十點視頻原創
做周杰倫的粉絲,是一件痛並快樂的事。
半年盼一首新歌,三年等一張專輯。好不容易熬到偶像在某平臺開直播,讓人奔走相告「有生之年」,卻只變魔術不打歌,半小時亮相結束得太快,就像龍捲風……
大家都以為是一場盛宴,卻猝不及防演成了《週遊記》番外篇。
知乎上有個問題:如何評價周杰倫7月26日的直播?
一個回答十分精準:
挺好的。成功地展示了一個財富自由,憑藉才華獲得最頂尖的資源的人,然後隨心所欲全憑興趣愛好發展的生活狀態。
你曾是少年
「如果有一天,我帶你去聽周杰倫的演唱會,那麼你對我來說一定很重要。因為,我要帶你聽的,是我的整個青春。」
這句話幾乎代表了所有傑迷們的心聲。
這個戴鴨舌帽、唱歌含混不清的人,佔據了我們的青春。
對男生,他是那個標新立異、暗暗努力又裝作雲淡風輕的自己。
暗戀是「就是開不了口讓她知道,就是那麼簡單幾句我辦不到」;
分手時,替你大喊:「為什麼我連分開都遷就著你……我會學著放棄你,是因為我太愛你。」
對女生,他是那個才華橫溢又有點害羞,愛耍酷,也愛安靜地在屋頂唱歌的初戀。
他會和你「手牽手一步兩步三步四步望著天,看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四顆連成線」;
在你耳邊輕唱「感謝地心引力,讓我碰到你。」
對社畜,他勸退了我們內心偶爾湧出的自暴自棄,他鼓勵了我們不多但一直存在的小小勇氣。
我們聽《蝸牛》,跟著哼唱: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
我們聽《逆鱗》,豪情萬丈:我生命再怎樣粗糙,我都要活得很驕傲。
對城市裡長大的人,他是秋日田野裡的溫暖稻香,是緩緩爬著蝸牛的初夏池塘,是天邊水粉畫般的彩虹,是曾經和心愛的人一起躲過雨的屋簷,是喧鬧擁擠的生活裡,嗚啦啦啦的火車笛,和內心所有偷偷的嚮往。
時光無情,青春總會逝去,羞澀清朗的 少年也會變成中年大叔。
前段時間,周杰倫的一條新聞引起關注。
他在一家餐館就餐,事後餐館的服務員將監控畫面截圖,發在了自己的社交平臺上。
這件事令周董十分不快。服務員辯解道,這個人太胖了,沒看出是周杰倫,所以當時沒要合影,之後發現後悔不已,於是調監控截圖,發到社交媒體去顯擺。
底下的評論齊齊歪樓,大家的關注點不是周杰倫發火,而是「因為太胖沒看出是周杰倫」。
看到這條新聞,忍不住想笑,笑著笑著,才發現,淚水打溼了眼眶。
曾經都有過青蔥年少,誰不是在拼命抵抗歲月這把刀?
身材在變,歌也在變。
他的歌,曾是反戰的《止戰之殤》,反家暴的《爸我回來了》,反種族主義的《逆鱗》……
如今,《說好不哭》被斥為直男趣味,《Mojito》成了油膩中年裝嫩的反面教材。
事實上,周杰倫這個名字烙印在很多人心中。他的作品跟旋律,埋進我們的生命裡,生根發芽。
於很多人而言,他是青春,也是秘密。
我想出唱片
站在巔峰20年的周杰倫,從小父母離異,母親家教嚴苛。
起初周杰倫學的是畫畫,因為太貪玩,怎麼畫都沒長進,就放棄了。後來改學鋼琴,周媽媽怕他再貪玩,就準備了一根藤條,練琴時拿著藤條站在他身後,不聽話就抽上幾下。
除了上學外,練琴佔據了他大部分時間。
多年苦練,周杰倫最終達到古典鋼琴專業8級,大提琴專業10級的演奏水準,這為他今後創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好友郎朗評價周杰倫:「對鋼琴的悟性不亞於我。」
《夜曲》裡面的鋼琴複合彈奏,《逆鱗》中的鋼琴獨奏,《不能說的秘密》中「鬥琴」……這些需要大師級演奏能力的琴曲,周杰倫都能輕鬆駕馭,一氣呵成。
千禧年前後,華語樂壇群星閃耀。
四大天王仍然活躍舞臺,王菲、張惠妹如日中天,twins、SHE大熱出道,陳奕迅已經被視為歌神接班人,內地的民謠歌手方興未艾,樸樹、羽泉嶄露頭角……
要在這片紅海中殺出一條路來,對當時的周杰倫來說絕非易事。
1998年,還是音樂助理的他,按照公司要求,給劉德華和張惠妹各寫了一首歌,結果都被退回。給別的歌手寫的歌,也沒有一首被選中。
沮喪的周杰倫不認為歌有問題,他覺得是唱的人不對。
之後,周杰倫找到吳宗憲,對他說:「憲哥,我想自己出唱片。」
看到周杰倫那麼誠懇的請求,吳宗憲也不好意思拒絕,就敷衍說:十天之內寫五十首歌,從中挑十首做專輯。
於是周杰倫買了一大箱泡麵,把自己關進小黑屋,寫歌寫到流鼻血。一個人完成了全部編曲。
幸運的是,周杰倫遇到了伯樂楊峻榮。
被老闆吳宗憲退貨的《可愛女人》,讓他看到了面前這個羞澀少年的無限潛能。楊峻榮興奮得立刻給吳宗憲打電話,要求負責製作周杰倫的人生第一張專輯。
「如果周杰倫沒紅,只說明兩件事:一,我眼光有問題;二,我能力不夠。」楊峻榮斬釘截鐵地告訴吳宗憲,周杰倫一定會紅。
不久,周杰倫推出了專輯《Jay》,一夜成名。第二張專輯《範特西》收錄了被張惠妹退回的《雙截棍》,一時之間周杰倫這個名字席捲亞洲。
楊峻榮說:「我從來沒有聽過這樣有生命力的音樂!他一首歌把我以前對音樂的觀念全都打破了。」
從《Jay》出現在唱片店的那一刻起,華語樂壇的歷史,就已註定將被改寫。
周杰倫為什麼那麼紅?
去年9月,《說好不哭》上線2小時,銷量過千萬,音樂平臺一度堵塞癱瘓。
今年6月,《Mojito》同樣輕鬆包攬三大音樂平臺銷量榜首。
然而,這兩首歌都被老粉絲稱為失望之作。
再往前追溯,剛出道兩年,就有人說周杰倫「江郎才盡」。這個詞語,出現的頻率一年比一年高,但直到今天,他仍是華語樂壇高山仰止的存在。只要出新作,不必宣傳,分分鐘屠榜。
有樂評人稱周杰倫是華語樂壇劃時代的人物。
粉絲則愛恨交織地說,這個男人,除了胖和不出新專輯,其他都是完美的。
的確如此。
他的創新屢屢讓人驚豔。
古典搭配流行,含混卻出彩的Rap,把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糅合在一起。
編曲與和聲也很新鮮細緻:
《以父之名》陰鬱的男聲旁白+音樂渲染;
《三年二班》用桌球打節奏;
《半島鐵盒》推門的風鈴聲;
《簡單愛》六七把和聲全是他自己……
每個音符,無不別出心裁。
藍調、中國風、異域風、民謠、饒舌、美國鄉村樂、爵士、英式搖滾……幾乎所有的音樂類型,都在周杰倫的專輯中出現過。
周杰倫的紅,是必然的。群星閃耀,他脫穎而出。
周杰倫能紅足20年,且未見頹勢,也是必然。
顛覆性的曲風和唱法,紮實的音樂基本功,超強的臨場即興能力,每張專輯都有讓人慾罷不能的神曲,再加上有點近似玄學的觀眾緣。
更重要的,是持續不斷地輸出不同風格的創作。
這可能就是一個偉大音樂人和一個普通歌手的區別。
舉幾個例子。
2001年專輯《範特西》中的《忍者》,rap極難,使用了獨特的日本音階,整首歌僅用一個和弦;
2003年專輯《葉惠美》中的《以父之名》,復古R&B加HIP HOP,融合說唱與歌劇,至今仍被稱為華語樂壇的「天花板」之作;
2016年的專輯《周杰倫的床邊故事》,一首《土耳其冰淇淋》,又被稱為古典流行融合編曲的「天花板」。
到了2018年,一首校園風的《等你下課》,網住了許多00後新粉絲。
上個月,略帶爵士味道的拉丁曲風《Mojito》,一如既往橫掃各大榜單。
他的超級自信也為魅力加持。
23歲斬獲金曲獎五個獎項後,發表感言:「有人說一個人既寫歌,又唱歌,同時還去錄音製作,這樣的音樂會很粗糙。但我就是要這樣的音樂,誰叫我是周杰倫。」
從此,「誰叫我是周杰倫」成了人盡皆知的slogan。
有人說他「抄襲」,周同學笑笑,直接在演唱會上用膝蓋彈琴:「我用膝蓋就可以寫歌,何必抄?」
這不就是那個驕傲的我們自己嗎?對著嘲笑的臉狠狠一拳,誰不相信,就一定要出色到讓他亮瞎狗眼。
周杰倫的粉絲比他本人還能打。
去年的微博超話打榜之爭,赤裸裸地展現了傑迷碾壓式的實力。
當時豆瓣上出現一個問題: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為什麼演唱會的票還難買啊?
這個天真的提問,立刻激怒了平時寂寂無聲的夕陽紅粉絲團。
叔叔阿姨輩的死忠粉們,現學做數據,豁出老臉奮力應援,最終周杰倫超話影響力突破1.1億,超過霸佔榜首一年多的蔡徐坤一倍。
雖然一首新歌常常要苦等很久,但每當發歌,已經中年手捧保溫杯,泡完枸杞泡當歸的夕陽紅粉絲們,還是會定好凌晨的鬧鐘,第一時間下載、發圈,衝微博熱搜榜。
20年彈指一瞬間,華語樂壇你方唱罷我登場,競爭對手換了一茬又一茬,聽者也從80後發展到00後。
只有他,始終屹立在萬眾矚目的最高處,無法撼動。
我們為什麼那麼愛周杰倫?
因為回首來時路,每一步,都有他的音樂做BGM。
即便已站在制高點,周杰倫依然在不斷嘗試,只是方向出乎一些老粉絲的期待。
上個月《Mojito》一出,挑刺的評論此起彼落。
這首歌很優秀,但還不足以體現周杰倫的水平。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這首歌平平無奇嗎?
現在杰倫的歌真心沒質量了,回不到以前了。
但我敢打賭,有很多人一邊抱怨,一邊開起了單曲循環。
我們長久在意的人,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喜歡二次元風格有問題嗎?開粉紅老爺車有問題嗎?只有迎合老粉絲的喜好才是對的嗎?
他並沒有義務一輩子扛著粉絲的情結走。
即便平凡如你我,兢兢業業在固有軌道上周而復始,也希望在半生努力之後,能獲得更多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顯然,我們和周杰倫一樣,並不總是會被認同。
不被認同,也許註定就是要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獨一無二這件事上,周杰倫從未令歌迷失望。
願我們每個人,都有資格,不為討好任何人而活。
杰倫不老,青春不散。
作者: 鈴鐺,草原上的南方人。前媒體主播,日常教娃們讀書寫作,也陪你閒談嘮嗑。願此生以愛執手,走遍萬裡山河。本文由十點視頻原創首發。十點視頻,600萬人的文藝生活平臺,陪你看見更溫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