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85歲的老牌玩具生產商靠一塊積木年賺54億美元,谷歌創始人、蜘蛛俠、謝耳朵都是它的粉絲

2021-02-18 首席商業評論

作者:快刀三俠  

來源:快刀三俠(ID:kuaidaoyingxiao)

奧利·柯克在工廠裡掛起了一塊木牌,上面刻了他的座右銘——Det bedste er ikke for godt(英語為 「Only the best is worthy」)。這條格言直到今天仍然是樂高公司的第一準則。

近日國內上映的《蜘蛛俠:英雄歸來》延續了在海外50冠的輝煌戰績,上映後,票房持續上升,2天內破3億。

 

影片中出現的樂高積木「樂高四星10188」是漫威動畫《星球大戰》中帝國的模型,也曾出現在《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對其尤為痴迷。

 

樂高積木也並非只是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如今,它已經成為一款風靡全球的玩具,在75%的西方家庭中,都可以找到樂高的身影。而85年前,樂高只是丹麥的一家小木製工廠。歷經85年,它已經從丹麥走向全球,玩具產品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經歷三代掌門人之後,2014年,樂高不僅超越美泰和孩子寶,成為全球最大的玩具生廠商,此後更是不斷拉開與美泰和孩子王的距離,2016年,營業收入創歷史新高,達379億丹麥克朗(約54億美元)。

 

今日復盤樂高,我們希望可以從中探討出幾點積木帝國的成功之道。

 樂高積木創始人 奧利·柯克

 

樂高積木創始人奧利·柯克(Ole Kirk Christiansen)最初是從木匠起家。

 

1915年左右,奧利·柯克在丹麥克朗買下了一家精細木製品工廠,主營承包建設農場、木屋和室內裝潢等,生意蒸蒸日上,還收了學徒。

 

好景不長,1932年,經濟大蕭條衝擊到了丹麥,由於英美兩國嚴格限制農業進口,極大地打擊了丹麥黃油和豬肉的出口,使得丹麥農場主們的生活舉步維艱,而這些人正是奧利·柯克的最大客戶群。

 

在木製廠最艱難的時期,奧利·柯克決定轉型,並作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改變——將木製廠的產品定位於玩具。他的決定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反對,但奧利·柯克認為玩具始終是孩子最重要的夥伴,無論何時,孩子都不能沒有玩具。

 

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在幾乎全行業一篇蕭條時,唯獨玩具業的訂單數不降反升,這次轉型,也使得木製廠扛過了經濟蕭條期。樂高公司的雛形也在此期間建立。

 

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建立起來的樂高公司,不但挺過了二戰,還在戰爭中崛起。

 

1940年,丹麥被德軍佔領,戰爭給樂高公司帶來了發展機會。首先,政府禁止進口玩具,其次,政府禁止在玩具中使用金屬和橡膠,這無疑是對木製玩具的一個極大推動。1940年到1942年,樂高公司的產量翻了一倍。

 

奧利·柯克是一個用於嘗試新機會和新技術的人。

 

二戰後,塑膠成為新的材料和工藝,戰爭結束使得民間廠商也能購買塑膠。奧利·柯克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遇,決定購置一臺注塑成型機。

 

在做這個決定時,奧利·柯克的家人極力反對。在那個年代,獲取模具和原材料是非常困難的,他們認為塑膠工藝會削弱公司的財務實力,並勸告奧利·柯克集中精力生產木製玩具。奧利·柯克卻反問說:「你們難道看不出來,如果我們能生產塑膠玩具,我們將會把樂高塑膠顆粒賣到世界各地?」

 

 注塑成型機

 

奧利·柯克砸下重金購置了一臺英產注塑成型機,據說這臺機器是當年樂高公司兩年利潤總和。購置下這臺注塑成型機後,樂高開始設計製造可重複拼接的玩具。

 

1949年,第一塊樂高塑料積木問世,標誌著樂高進入塑膠時代。兩年後,穴柱連接原理的塑料積木投放市場。

 

但當時的消費者似乎對新材料不感興趣,他們更傾向於金屬和木製產品,這也使得樂高產品面臨大範圍退貨。奧利·柯克的兒子哥特弗雷德(Godtfred)想了個辦法:為了讓顧客所見即所得,樂高只選擇願意在櫥窗裡展示樂高積木成品的經銷商;並提出整組銷售的Town Plan概念,即後來的主題積木概念。

 

在哥特弗雷德接手樂高后,他已經將目光擴大到了全球範圍。1956年,樂高走出丹麥,在瑞士、荷蘭、奧地利、比利時、義大利和葡萄牙等地設立了銷售處,還在德國建立了首家境外銷售子公司。

 

此後,樂高公司開始只生產塑膠玩具,不斷進行產品創新,並迎來了「黃金15年」。至1990年,樂高公司成為全球十大玩具製造商之一;20世紀末,又被《財富》雜誌評為「世紀玩具」。

 

跨過一個世紀後,樂高卻沒能開啟新的輝煌,反而開始走下坡路。

 

1990年起,樂高開始從事種類繁多的創新業務:電腦遊戲和電影工作室、樂高教育中心、樂高兒童服飾、樂高娃娃、媒體(包括書、雜誌和電視),還有3個主題公園和準備開設的300家品牌商店。儘管付出了努力,但這些「創新」大多以失敗收場。

 

2003年底,樂高發展到最低點。產品銷量與上一年相比下降了30%,負債達到8億美元。甚至在2004年初進行的產品內部調查結果顯示,94%的樂高套裝都不盈利,只有《星球大戰》和《生化戰士》系列在賺錢。如此下去,樂高不僅要承受所有玩具製造商中最大規模的損失,還有可能成為行業內最不賺錢的品牌。

 

持續的盈利增長一定來源於公司面向清晰的客戶,而且只專注於相對較少的產品。如果一個企業有強大的核心事業,每5年它就能發展一個周邊產業;而樂高做的正好相反,一年發展5個周邊產業。突然面對許多自己根本不了解的業務,樂高沒有這個能力,也跟不上發展的步伐。彼時,樂高第三代掌門人克努·德斯託普開始意識到,追隨潮流並急於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新產品,使得樂高陷入了困境。

 

意識到問題之後,克努·德斯託普作出了更「集中」、「聚焦」的決定——回歸核心業務,聚焦盈利產品。

 

這一次戰略調整對當時的樂高來說,無異於斷臂求生。

 

克努·德斯託普將虧損嚴重的產品全部停產,並削減剩餘產品種類的30%,縮減零售點項目,放棄主題公園和電腦遊戲業務;重心則放在重建生命跡象明顯的產品系列,並將公司90%的資源集中在加強核心盈利產品上。

 

在克努·德斯託普「斷臂」戰略調整下,2005年夏天,樂高重新盈利,並獲得了30%的投資回報率。

 

此後,樂高始終堅持著核心戰略,隨著其產品體驗不斷加強,到了2014年,樂高的銷售額超過20億美元,第一次超越美泰和孩子寶,成為全球最大的玩具生產商。

樂高能夠歷經80餘年風雨,其成功並非只有「堅持核心」一點。通過復盤樂高的成功,我們希望能為當下傳統企業帶來一些思考。

 

1、只有最好的,才是足夠好的

 

在經營木製廠時,奧利·柯克就是一個技藝精湛的木匠。他總是能將廢棄的木材打造成各式各樣的小物件,比如小飛機、汽車和動物等,形態逼真,惟妙惟肖。而且,他還非常認真地打磨邊角、拋光物料,連清漆這道工序也不會省略。

 

成立樂高公司之後,奧利·柯克更是在工廠裡掛起了一塊木牌,上面刻了他的座右銘——Det bedste er ikke for godt(英語為 「Only the best is worthy」)。這條格言直到今天仍然是樂高公司的第一準則。

2、13.5%的臨界點

 

樂高對其產品指定了一個短期可衡量的目標,只有一個數據來衡量:13.5%。這個數據來自於公司對競爭對手的盈利情況和對自身期望值的分析。

 

這個標準非常便於確定優先事項。無論設計師多麼想開發一個玩具,只要它達不到令人信服的13.5%的預期回報率,它就無法投入市場。這也就驅使設計師們在審視自己的產品系列所在市場時,都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怎樣才能達到13.5%?」

 

3、無形的IP合作

 

發展至今,樂高與超級IP電影的合作不勝枚舉。在與超級IP的合作中,樂高也在無形中將自己打造成了一款超級IP 。

 

但是,不管是與電影還是遊戲合作,樂高都深知拍電影和做遊戲都不是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因此,樂高的做法是將自身IP授權給對方,雙方形成品牌和影響力的轉化。

 

比如,與影視IP《星球大戰》合作,不但豐富了樂高玩具的產品,使產品具備更新鮮的活力,加強與玩家的粘性和聯繫。同時還能把《星球大戰》的影視粉絲分流到樂高上,把星戰粉絲轉化為樂高粉絲。

 

 《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正在拼裝「死星樂高10188」

 

對樂高來說,其強項在於把玩具、教育和娛樂三大產業鏈打通,把玩性做透、把教性做粘、做娛性做寬,從而實現了混合、聯合、融合的產業鏈平臺價值。

1.樂高驚人的創造力

 

1961年,哥特弗雷德的表妹Dagny Holm加入樂高后,樂高玩具變得愈發具有創造力。

1980年,快退休的Dagny Holm

 

這位貌不驚人的女士仿佛擁有種特殊的能力,可以將自己見到的景物、建築、飛機、人物等通過 樂高 積木表達出來,十分奪人眼球。在她的創作之下,20世紀60年代中葉,每年有超過20000名訪客專程從世界各地趕到位於Billund的樂高工廠,只為參觀樂高公共陳列室裡擺放的各類玩具模型。

 

也正是如此,哥特弗雷德才建造了一個真正的樂高樂園「樂高Land」供大家遊賞。樂高Land園區建成後的首季參觀遊客就達到62萬人之多。

 

2.最難拼的樂高積木

 

目前,「死星樂高10188」是樂高玩家公認的目前最難拼的樂高積木,也被稱為「不炫耀會死星」。而今年10月1日,樂高將推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組裝難度最高的模型——新版千年隼號模型,由7541枚零件組成(比10年前推出的初版還要多500多枚),還包括了韓·索羅、楚巴卡、萊婭公主等三部曲以及原力覺醒中10個主要角色的小人偶。

 

3.Google與樂高

 

Google創始人拉裡·佩奇曾用樂高積木製作出一臺全功能噴墨印表機。Google在招聘測試中還會用到樂高積木。

- END -

投稿及內容合作|editor@ckreview.cn

廣告及商務合作|bd@ckreview.cn

相關焦點

  • 靠情懷票房大賣11億,好萊塢片商賺翻,米拉·喬沃維奇最轟動一次
    都說情懷是個好東西,也確實是如此,很多電影就靠著情懷賺得盆滿缽滿,要說賺得最爽的《生化危機:終章》一定榜上有名。該片在北美以及海外其他市場票房都很一般,但憑藉在內地票倉卻大賣特賣,好萊塢片商這才盈利賺翻了,這也是女主角米拉·喬沃維奇最轟動一次。
  • 46歲資產8000億,谷歌兩位創始人突然辭職,穿衣低調愛買遊艇……
    來源:商務範前幾天,範主看到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谷歌聯合創始人拉裡·佩奇 (Larry Page) 和謝爾蓋·布林 (Sergey Brin) 突然宣布辭職!對於谷歌這家網際網路巨頭,相信不用過多介紹,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此前分別任職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執行長與總裁。
  • 33歲創始人身價超400億!成年人的玩具到底有多賺錢?
    收盤價報69港元,市值953.3億港元(約804億元、123億美元);期間股價最高上漲到81.75港元,市值約1130億港元(約954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其2019年從新三板退市後,再次殺進資本市場。
  • 為了iPhone默認搜尋引擎,谷歌每年付給蘋果120億美元
    續籤的合同價值數十億美元,同時鞏固了兩家公司在科技圈的地位。  但如今,這一夥伴關係陷入險境。  上周二,美國司法部對谷歌提起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訴訟,這是美國政府二十年來最大的反壟斷案。它已經告訴英國監管機構,如果該公司旗下的Bing搜尋引擎成為iPhone和iPad的默認選項,那麼每一次搜索都會讓它賺到更多的廣告收入。  另一方面,像DuckDuckGo這樣的小型搜尋引擎,儘管主打隱私,但與谷歌相比遠不足以打動蘋果。  目前,蘋果公司在其產品中內置谷歌搜尋引擎,預計每年可收入80億~120億美元,相比2014年的10億美元大幅增長。
  • 谷歌最新財報:平均每天入帳5個億,還是不及預期
    平均每天入帳5億美元,仍不及分析師預期財報中顯示,Alphabet第四季度總營收為460.75億美元,相當於每天入帳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392.76億美元相比,增長了17%。淨利潤為106.71億美元,相當於每天賺1.16億美元,與同期的淨利潤為89.48億美元相比,增幅為19%。
  • YouTube:音樂行業去年從我們這裡賺到30億美元
    YouTube是全世界最大的網民原創視頻網站,也是視頻廣告巨頭之一,過去,谷歌公司對於YouTube的業務三緘其口,但是最近,皮查伊執掌的Alphabet公司正在增加YouTube運營透明度,許多的數據對外曝光。據外媒最新消息,作為最新的一個宣布,YouTube稱去年向音樂產業回報了30億美元。
  • 人物:朱莉·溫賴特 搞砸三家公司、被丈夫拋棄,54歲還「身無分文」,60歲卻靠賣「二手貨」年賺5億美元,這個大媽做對了3件事!
    54歲之後,她卻再次開始創業,短短6年時間,公司收入從0到5億美元,員工近1000人,公司還準備上市!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後走上人生的巔峰,連這樣一位「大媽」創業者都能成功,你還有什麼理由說不行?有了錢,Pets.com甚至壕到花200萬美元在超級碗上打廣告,而作為創始人兼CEO,溫賴特更是擁有公司3%的股份,價值1000萬美元。但在風光背後,其實隱藏著無限危機,Pets.com只是借著網際網路繁榮的機會崛起,幾袋狗糧才50美元,還得搭上高額運費,根本沒法盈利。
  • 全球第一視頻網站Youtube首次公布營收 2019年廣告收入150億美元
    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今早發布2019財年第四季度財報,總營收為460.7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92.76億美元增長17%,值得注意的是,這次Alphabet還首次公布了Youtube部門的營收情況,以往是秘而不宣的。
  • 印度山寨「TikTok」,獲得谷歌和微軟超1億美元投資
    而最新消息,印度TikTok的翻版公司獲谷歌和微軟投資超1億美元(近人民幣6.55億元)!印度版「TikTok」獲谷歌和微軟超1億美元投資據路透社消息,來自印度的TikTok山寨版app,Josh的母公司VerSe Innovation,已經從包括谷歌和微軟在內的投資者那裡籌集了超過1億美元(近人民幣6.55億元)的資金投資。
  • 印度山寨「TikTok」 獲得谷歌和微軟超1億美元投資
    而最新消息,印度TikTok的翻版公司獲谷歌和微軟投資超1億美元(近人民幣6.55億元)!印度版「TikTok」獲谷歌和微軟超1億美元投資據路透社消息,來自印度的TikTok山寨版app,Josh的母公司VerSe Innovation,已經從包括谷歌和微軟在內的投資者那裡籌集了超過1億美元(近人民幣6.55億元)的資金投資。
  • 內地票房大賣14.17億,好萊塢片商賺翻,《蜘蛛俠》大IP果然賣座
    如今的好萊塢大片海外戰績一年不如一年,特別是最近2年下滑太厲害了,要知道以前美國大片在國內可是閉著眼睛賺票房。去年進口片幾乎就啞火了,也就幾部吊了胃口才取得票房大賣。2019年國內賣座的進口片真不多,也就一部《復仇者聯盟4》是票房大爆的,其他的都低於15億元。
  • 內地票房大賣14.17億,好萊塢片商賺翻,《蜘蛛俠》大IP果然賣座
    2019年國內賣座的進口片真不多,也就一部《復仇者聯盟4》是票房大爆的,其他的都低於15億元。爆款系列片中,只有《蜘蛛俠:英雄遠徵》以及《速度與激情外傳》衝破14億大關,其他外語片票房都大大低於預期了。
  • 戴森承諾斥資36億美元投資AI等
    該公司表示,計劃在未來5年投資27.5億英鎊(約合36.6億美元)用於開發新技術和產品。戴森公司由億萬富翁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創立,並以生產真空吸塵器而聞名。該公司最近表示,計劃到2025年大幅增加其產品種類,並進入新領域。儘管該公司沒有提供任何投資細節,但這些投資將集中在新加坡以及英國和菲律賓。去年,該集團曾嘗試將總部遷往新加坡,引發頗多爭議。
  • 獲2億美元巨額融資 這家SLG遊戲公司牛在哪
    比如,最近海外SLG手遊發行商Scopely宣布獲得了2億美元D輪融資,使得該公司累計融資達到了4.5億美元,新一輪融資來自私營企業Advance和消費者投資公司The Chernin Group。 Advance首席戰略官和研發官Janine Shelffo說,「Advance密切關注遊戲行業的增長和變化,並且認為Scopely是一個不斷增長的力量。
  • 1000億「新潮」巨頭上市 淨利狂增300倍 85後創始人火了
    在泡泡瑪特上市暴漲下,泡泡瑪特的創始人,85後的王寧,身價一下子衝破500億港元。曾經,他表示為了省兩塊錢運費自己拉了N次;如今靠著一個一個小盲盒,成為中國富豪榜上又以為新晉富豪。究竟為什麼?  一年賺4.5億  兩年間淨利潤激增近300倍  根據泡泡瑪特招股書,憑藉涵蓋潮流玩具全產業鏈的一體化平臺,泡泡瑪特的業績實現快速增長。
  • 蜘蛛俠、蜘蛛俠,還是蜘蛛俠
    《蜘蛛俠2》:7.88億美元《蜘蛛俠2》本身的優秀無需置疑,全球7.88億美元這個票房數字放在2004年是相當的不錯,但放到現在則是相當的普通了(以蜘蛛俠的量級而論)而問題在於,即便是16年前的電影,如今卻依然霸佔著索尼票房榜的第10名,索尼這家影業的確有點丟人。
  • 全球74.6億!被謝耳朵們瘋狂吐槽的水行俠,今逆襲站上DC超英之巔
    內地上映整整60天的《海王》最終票房止步於20.11億,而其全球票房則高達74.6億,創下DC超級英雄電影的最高票房紀錄。DC雖是與漫威齊名的漫畫巨頭,然而在電影改編方面,卻完敗得一塌糊塗。當漫威靠3部《復仇者聯盟3》全球狂收近50億美元賺得盆滿缽滿時,DC推出的《正義聯盟》全球票房僅6.58億美元,血虧一大筆;當漫威的鋼鐵俠、美國隊長、蜘蛛俠等獨立超級英雄全面開花時,DC卻只有多年前諾蘭的兩部蝙蝠俠能撐撐門面。無論是獨立超英還是超英聯盟影片,DC都是完敗。
  • 無需風投融資,這家傳奇初創公司的兩位創始人已成億萬富翁
    (圖源:pexels)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這家總部位於布拉格的初創公司,其程式語言去年成為谷歌安卓的首選開發工具,價值約70億美元(約合457.8億元人民幣)。這一估值將使Sergey Dmitriev和Valentin Kipiatkov成為億萬富翁,而他們兩位是2000年註冊成立的JetBrains公司的三位俄羅斯創始人中的兩位。據JetBrains公司執行長馬克西姆·沙菲羅夫說,這家公司自稱是聖彼得堡最大的程式設計師僱主之一,在科技公司需求旺盛的情況下,它對籌集資金並不感興趣。
  • 受95後追捧 這家85後「夫妻店」要上市了!去年淨賺4.5億 營收2年翻...
    原標題:受95後追捧,這家85後「夫妻店」要上市了!去年淨賺4.5億,營收2年翻10倍   「單反窮三代,手辦毀一生。」
  • 7歲小男孩靠玩具 年賺上億!
    告訴你!真有。統計結果顯示,7歲網紅萊恩(Ryan)擔任主角的玩具評鑑頻道「萊恩玩具評論」(Ryan Toys Review),年收入達2200萬美元,讓其他YouTube網紅相形失色。 去年(2017)在「富比世」雜誌這份相同調查中,小萊恩就以1100萬美元的年收入排行第8,今年則一口氣衝上排行榜冠軍,年收入翻了一倍,高達2200萬美元。 「萊恩玩具評論」擁有大批兒童觀眾及兒童家長粉絲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