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品讀精彩歷史、 冷知識轟趴
原標題:《看《延禧攻略》,還需要配合這份故宮地圖!》、《北京不止有故宮,還有這十個王府!跟著我的地圖找起來》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沒看《延禧攻略》。
因為「不耍心機、不白蓮花的反套路女主」,這部與眾不同的宮廷劇最近火爆全網。人氣與口碑齊飛,連《人民日報》都為它點了贊。
小編最近也在刷……大結局後,70集不停歇地追起來簡直不要太爽~
而這部劇除了劇情可圈可點,精緻的場景構圖,精美的珍寶畫作,也是一大特色。讓人仿佛一秒穿越回清宮,勾起了大家「進宮走走」的念頭。
富察皇后居住的長春宮、高貴妃的儲秀宮,還有直接點題的延禧宮……都成了故宮遊玩的大熱門。
所以這一次小編就給大家詳細說說故宮那些事兒,教你如何正確打開延禧地圖~
作為明清兩代的紫禁城宮殿,故宮曾居住過24位皇帝。它雄踞於北京的中軸線上,至今保存完整,巍峨屹立。作為典型的木結構建築,卻能夠數百年不腐不爛。其規模之大,構造之精,堪稱建築史上的奇蹟。
(圖片點擊放大看)
故宮聞名中外,這樣的大型建築精美而龐大,但很少有人知道,故宮的設計施工者到底是誰呢?
1402年,一直鎮守北方的燕王朱棣奪取了自己侄兒建文帝的天下,當上了明朝第三個皇帝。
朱棣登基不久,一心想為建文帝報仇的御史大夫景清在朝堂上意圖謀刺。這之後,他經常做噩夢,加上又不習慣南京溼熱的天氣,便強烈懷念起居住多年的根據地北京來。於是,一場浩大的工程於是拉開了序幕。
朱棣派出人員奔赴各地開採名貴的木材和石料,運送的北京。光是準備工作就做了11年。
永樂15年,朱棣開始從南方調集大量的能工巧匠,興建故宮。
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四面是高10m的城牆,大小宮殿有70多座。
是嚴格按照封建宗法禮制設計規劃的,前面三個大殿為外朝,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後面的宮殿群則為內廷,是皇帝家庭生活之所。「左祖(太廟)右社(社稷壇)」和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也在故宮建築中得到運用。
太和門是外朝的門戶,明代為皇帝早朝御門聽政之地。洪熙、宣德、正統三朝皇帝在太和門登基。門前的兩隻青銅獅子鑄造於明代,是宮內最大的。
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是宮中日常出入的重要通道。清代選秀女迎妃嬪即走此門。城樓內設有的鐘鼓做起更報時之用。
太和殿
太和殿是進入紫禁城後的第一大殿,也是民間所說的「金鑾寶殿」。這裡是皇帝舉行重大慶典活動的地方。大殿內外億成千上萬條金龍紋裝飾,屋脊角安設了十個脊獸,是現存古建築中唯一的一例。
中和殿
中和殿主要用舉行大典前,皇帝在此暫憩。或在大禮前簡約祝文、奏書之類的準備工作。
保和殿
明朝時,保和殿是舉行朝典前皇帝的更衣之處。到了清朝,曾為順治、康熙的居所,順治曾在此舉行大婚。乾隆五十四年後,皇帝殿試也改為在此舉行。
乾清宮
明朝至清初,乾清宮是皇帝治理朝政和居住的正殿。在雍正時期皇帝寢宮移至養心殿後,此處仍是皇帝治理朝政的重要宮殿之一。
交泰殿
交泰殿位於乾清宮、坤寧宮之間,是正宮皇后在重大節慶接受朝賀的場所。殿內左右擺放著巨大的銅壺滴漏和機械自鳴鐘,是宮內時刻的標準。殿中央寶座上方懸掛一塊「無為」匾。
坤寧宮
坤寧宮是皇后的正宮,不過在清代皇后日常並不住在這裡。
而除了以上這些,在《延禧攻略》中,下面這些地方也出鏡率很高。
圖中上部藍色區域,就是皇帝的妃嬪們們居住的東西六宮了。共有十二座宮殿。
富察皇后居住的地方~位於內廷西六宮,目前暫未開放。
慈禧太后為嬪時居住於此,並生下同治皇帝。也位於西六宮之內。
《延禧攻略》中純妃的居處。歷史上,鹹豐皇帝的正宮皇后,曾在這裡居住。
景陽宮就是五阿哥的居所啦。位於鍾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是東西六宮中最冷清的院落。
但它和其他宮殿大不相同,竟然是西式建築,而且看起來有些破敗。
延禧宮始建於永樂十八年,初名為長壽宮,在清代改名為延禧宮。
在建成後,曾幾次起火,特別是清道光年間的大火,燒毀了宮門以外的全部建築。
如今的延禧宮東配樓二樓是故宮博物院古書畫研究中心,一樓是文物展廳,西配樓二樓是古陶瓷研究中心。
延禧宮曾經住過的妃繽除了康熙朝的「常在徐氏」及兩位無徽號的「答應」,還有道光朝的「玲常在」、「恬嬪」和「成貴人」,以及《延禧攻略》裡的主角令妃魏瓔珞的原型——魏佳氏(嘉慶帝的生母,死後被追封的孝儀純皇后)。
好了,故宮了解完了。但清宮劇卻不止有故宮出現,莊嚴毫不遜色的各大王府也存在感十足,下面這十大王府,你都有在哪個劇中看到過?
1、恭王府
恭王府是清代最大的一座王府!俗話說「一座恭王府,半步清代史」,它經歷了清代由盛而衰的過程。
恭王府前半部為富麗堂皇的府邸,後半部為幽深的園林。總佔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
恭王府有三絕,分別是西洋門、康熙御筆「福」字還有大戲樓!大家所熟知的和珅就住在這裡!
2、雍親王府
雍親王府,是康熙賜予四子愛新覺羅胤禛的府邸,現在為藏傳佛教的寺廟,稱雍和宮!
這裡是出過兩位皇帝的龍潛福地。雍正駕崩後,曾在此停放靈柩,乾隆帝也是出生在此。
這裡紅牆金瓦,與紫禁城如出一轍!
3、禮親王府
禮親王府位於西黃城根南街7號、9號,明代曾是崇禎皇帝外戚周奎的私宅,清兵入關之後,這裡便成了清太祖次子、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代善所有。
4、慶親王府
位於西城區定阜街西部路北。
清末,慶親王奕劻是王公中的首富,曾經獨攬朝政!是第十二位鐵帽子王!
5、醇親王府
醇親王府有兩處,南府在西城太平胡同裡,原始榮慶王府。
北府在後海背沿,是清代規模較大的王府之一。
6、孚郡王府
為清代規模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為胤祥、弘曉的怡親王府。
1851年孚郡王奕譓成為宅子的主人,孚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孚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7、淳親王府
位於東城區,東交民巷正義路西側五號院,是康熙第七個兒子的府邸。
鹹豐十年(1860),王府成為英國使館。你看到的沒錯,現在在公安部院內,也就在外面看看罷了吧~
8、睿親王府
這座王府也有兩處,一處在東華門大街南邊普渡寺一帶。這裡是睿親王進北京之後的住所。
一處在外交部街。這裡則是乾隆年間恢復睿親王世爵後的新府邸!
9、鄭親王府
位於北京大木倉胡同,是清太祖弟弟的第六子的府邸(有點繞),這位親王是清朝開國的功臣。
是除了多爾袞之外,唯一一個受「叔王」封號的人!
10、濤貝勒府
這裡原本是康熙第十五個兒子愉君王居住的愉王府。
光緒28年醇親王奕譞的七子過繼給鍾郡王為嗣,承襲貝勒爺,遷居愉王府,所以改稱濤貝勒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