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好墓的商代圓雕玉象

2020-12-24 天眼新聞

如今所見的商代玉象,最有名的或許當屬商王武丁(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將武丁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的皇后婦好墓所出土的圓雕玉象了。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軍事家、政治家,積勞成疾30歲去世,商王哀痛,以大量玉器陪葬。

商代玉器是中國玉器史上第二個高峰時期。如果說各地新石器時代玉器是星星之火的話,那麼,商代玉器已成燎原之勢,與燦爛的青銅藝術、甲骨文字交相輝映,照亮了中國文明的進程。商代動物形玉器吸收了紅山玉器的精華,巧妙運用圓雕和線條裝飾,細部以陰刻線和淺浮雕表現,動物形玉器盡顯活靈活現之態。將商代玉匠高超的技藝和富有浪漫主義的情懷發揮到了極致。

商代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是相吻合的。有學者將商代玉器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為二里頭文化四期;中期以鄭州二裡崗、湖北黃陂盤龍城出土玉器為代表,玉器品種及數量均較少,但已具有商代玉器的基本特徵;商代玉器的高峰時期在商代晚期,即盤庚遷殷後的270餘年間,玉器藝術得到了蓬勃發展,品種之繁,工藝之精,數量之多,令人嘆為觀止。

婦好墓出土的這件玉象,黃褐色,象作站立狀,體肥碩,長鼻上揚,鼻尖內捲成圓孔,口呈三角形,微張,臣字形眼,細長眉,大耳緊貼,四肢粗短,剛健有力,足雕四趾尾下垂。身肢體飾雲紋,形象稚態可掬,很像幼象。勾勒紋飾的線條遒勁有力、頗具方折之感。

該玉象運用圓雕動物手法也多了幾分生動,少了一些刻板,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實。據研究,在西周中期之前,中原地區氣候溫溼,年平均溫度比現代高,適合野象棲息,河南古稱豫州,就是因出產大象而得名。古代文獻記載商人馴養大象,此件圓雕小象,古人用非常寫實的方法表現出其憨態可掬、非常馴服的神態,證實了商人馴象的傳說。

於胥 來源 揭陽日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從婦好墓中的玉跪人看玉人的身份
    婦好墓出土的戴冠玉跽人玉跪人起源於商朝,諧音遇貴人,是玉雕的傳統題材,出土及傳世者多有所見,皆為玉雕跪俑形式,即人生順利,逢上司賞識,長輩朋友等幫助,遇到貴人之意。秦漢以前玉為王公貴族獨有,多為禮器,有通天之功,或為權勢、身份、地位的象徵,古書中記載:玉堅不可摧也。
  • 王后 母親 女將——殷墟婦好
    甲骨卜辭上記載,婦好墓共出土四件銅鉞,是目前所見商代貴族墓隨葬銅鉞第二多的(最多有隨葬七件銅鉞),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婦好執掌帥印、戎馬一生的傳奇經歷。這件銅鉞裝飾的虎食人紋在商代青銅紋飾中多次出現,推測具有巫師通靈做法的涵義。虎食人紋下有銘文「婦好」二字。 能主持祭祀
  • 婦好墓出土的「玉跪人」玉器,專家如是說
    1976年,位於殷墟小屯西北地的一個墓室被發掘,經確認,此墓為婦好墓。墓中葬品共計有1928件,據研究人員統計,有755件玉器出土於婦好墓的隨葬品。這些玉器除儀仗用器、祭祀、工具玉器外,主要是裝飾品和一些供賞玩的動物形玉雕以及一些人形。玉器的材質多為和田玉,也有岫巖玉。
  • 淺談玉跪人
    玉跪人一般雕刻成下跪造型的掛件和手把件商周玉人主要有圓雕和片狀,圓雕人像有立人和跪坐兩種,其中跪坐玉人裝飾更為華麗工藝更加細緻,以商代婦好墓出土的跪坐玉人雕像為代表。玉跪式人商代玉器,1976年河南省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這件圓雕玉人,高7釐米,是婦好墓所有裝飾品中最精美的一件。玉料為和田玉,呈青色,通體有黃褐色浸痕。
  • 玉貴人的秘密
    古人將玉雕成玉跪人,可使主人不受小人影響和陷害,故宮廷常供奉玉跪人為神玉。古玉人身上所承載的遠古信息量是相當豐富的,玉人的藝術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要比同期的其它玉器如玉禮器、玉肖生動物還要高的多。寫實性玉人不僅對研究當時人類的種族、遺傳、進化有很大的參考意義,通過玉人的衣著、姿態可以全方位的展現當時古人的生活、習俗、宗教禮儀以及社會地位等。另外,從藝術上講,玉人的藝術性遠比其它玉器種類高得多,玉人的砣刻要求很高,不僅要求玉器匠師要有高超的砣刻技術,能準確地表現人物的身軀比例、神情姿態、衣著打扮,尤其是人物的神情姿態,要刻畫得栩栩如生、恰到好處就決非輕而易舉。
  • 「國寶」天下第一鳳——安陽婦好墓玉鳳
    商代。玉器。河南殷墟婦好墓出土。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商婦好墓玉鳳,河南安陽殷墟出土,通高13.6釐米,厚0.7釐米,黃褐色。玉鳳亭亭玉立,作側身回首欲飛狀,喙、眼、冠似雞,短翅長尾,翅上用陽線鵰翎毛紋,身前有穿通鏤孔,更使鳳體豐滿迷人。
  • 來安陽殷墟婦好墓,探訪華夏第一女將
    婦好墓於1976年於河南安陽殷墟發現,墓中的謎團正在不斷發掘之中。婦好墓位於安陽市殷墟宮殿宗廟區丙組基址西南。該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的享堂。1976年,由殷商考古專家鄭振香、 陳志達兩位先生,主持發掘婦好墓。婦好墓被列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成果的前列,並且是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 圓雕動物玉 —— 真正王一般的存在
    絕對是圓雕的動物玉萌萌的造型溫潤的手感第一眼便會愛上不能自拔不過動輒百萬千萬的價格跟普通愛好者沒多大關係看看也是好的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代玉鴨殷墟婦好墓出土商代玉象青玉帶皮雕胡人戲象宋HKD 19,160,000
  • 「玉跪人」的秘密!
    古玉人身上所承載的遠古信息量是相當豐富的,玉人的藝術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要比同期的其它玉器如玉禮器、玉肖生動物還要高的多。寫實性玉人不僅對研究當時人類的種族、遺傳、進化有很大的參考意義,通過玉人的衣著、姿態可以全方位的展現當時古人的生活、習俗、宗教禮儀以及社會地位等。另外,從藝術上講,玉人的藝術性遠比其它玉器種類高得多,玉人的砣刻要求很高,不僅要求玉器匠師要有高超的砣刻技術,能準確地表現人物的身軀比例、神情姿態、衣著打扮,尤其是人物的神情姿態,要刻畫得栩栩如生、恰到好處就決非輕而易舉。
  • 圓雕玉熊鑑賞
    關於熊的藝術形象,可見於商代婦好的三隻玉熊。至漢代,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漢代造型藝術中的「熊」不僅塑造材料和方法多樣,而且其表現情態也極其精彩。這件漢代玉熊堪稱典範樣本。  玉熊高3.3釐米【如圖一】為白玉質地,色澤溫潤,包漿自然均勻,局部有黃沁色。圓雕。呈坐蹲之姿,兩隻眼睛圓而有神,口微張,雙耳後抿,體態肥碩渾圓。
  • 美人如玉系列:最早的女性玉器收藏家「婦好」
    而玉鳳僅此一件,可能是隱喻女性的含義,說明婦好對鳳的極端重視。此器與商代甲骨文中的鳳字極為似,是研究商代人心目中鳳的形像的極佳實物。商文化是經過長期的發展所形成的,從玉器可以看出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新石器時代某些文化的先進因素。
  • 西周玉器與商代玉器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
    商代從公元前11世紀商紂王被周武王帶領西南各族所滅共傳17世,31王,歷時500餘年。商代小型玉質刻刀多見,均是在尾部雕琢出刀刃,而刀柄則是各類動物的造型,有圓雕人物、有獸形、龍形、魚形、蟬形、虎形等,大多有穿孔可系掛,使之成為可佩可用、美觀實用的玉飾品。
  • 海昏侯墓「熊形玉飾」的文化解讀
    圖三熊、翼龍、翼虎圖其次,商代已出現對熊的藝術表現。海昏侯墓出土的熊形玉飾與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蹲熊也有類似之處。婦好墓共出土4件玉蹲熊。(圖四:1)標本430,黃褐色,浮雕,抱膝蹲坐狀,長嘴前伸,眼耳清晰。
  • 困擾考古界的謎題,婦好墓跪姿玉人,背後神秘物體?究竟有什麼涵義?
    婦好墓於1976年發現,這是一座墓主人身份清楚、沒有失盜的王室墓葬。該墓共出土隨葬物品1928件,其中青銅器440多件,玉器590多件,骨器560多件。婦好墓出土的器物異常精美,其中,有一件十分精美而神秘的玉人,它的後背插入不明物體,這個物體代表著什麼意義?而跪坐的形象又有什麼含義?這些問題至今仍然困擾考著古界!
  • 玉鳥來儀——商代鳥形玉飾賞析
    考古工作者於1976年發掘商代婦好墓,出土755件玉器,其中帶有動物造型的玉器就達到266件,佔墓葬出土玉器的35.5%,鳥形玉器在其中佔了較大的比重。山東地區商代玉器的出土量與中原腹地殷墟等地無法相比,但是源於由來已久的鳥崇拜思想,鳥形玉器多有出土,且細緻靈巧,風格多樣。本文僅就館藏的山東地區出土的部分商代鳥形玉器進行梳理和總結,為研究鳥形玉器提供參考。
  • 王后婦好,封地被贊「無憂城」,今卻在其墓中發現令人膽寒的陪葬
    隨著挖掘的深入,他們驚喜地發現了一座完整的古代王陵遺址,墓中出土了以青銅器為主的文物千餘件。疑問也隨之而來,是誰會擁有如此精緻華麗的墓葬呢? 經過研究這是一座商代的王室墓葬,其中有很多的文物可以證明這一點。
  • 當商代女將軍遇上埃及美王后
    婦好中國商代後期商王武丁的王后及女將軍生活於距今3200年                   -  帝王功勳 -                    婦好的金文體婦好之前從未見於史書1976年在殷墟小屯宮殿遺址區考古學家意外發現她的墓葬保存完好的商代大墓商王武丁王后之一
  • 婦好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時代最盛,武丁通過一連串戰爭將商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倍,而為武丁帶兵東徵西討的大將就是他的王后婦好。甲骨文記載: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雙方相持不下,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猶豫不決,佔卜後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此後,武丁讓她擔任統帥。從此她東徵西討,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方國(獨立的小國),那時作戰,出動的人數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規模械鬥差不多,但是根據記載婦好攻打羌方的時候一次帶兵就有一萬三千多人。也就是說佔都城十分之一的軍隊都交給她了。
  • 石家莊發現17座商代後期墓葬!具體怎麼回事?附詳情!
    商代早期墓葬除偃師二里頭外,在洛陽東乾溝,鄭州上街、洛達廟,陝縣七里舖,夏縣東下馮等地都有發現,總數超過百座,但以二里頭的數量最多。商代中期墓葬在鄭州商城、輝縣琉璃閣(見琉璃閣商墓)、藁城臺西遺址、黃陂盤龍城遺址均有發現,數量也不下一、二百座。
  • 遊國博賞國寶,「婦好」鴞尊告訴我們貓頭鷹是古代戰爭之神
    昨天的國博國寶,我寫的是「婦好青銅偶方彝」。講到這件國寶與禁酒令的事,有朋友回覆說,婦好墓出土文物反映了商代好酒的文化,在468件青銅器中,有210件容器,被專家定為酒器的有155件。被稱為「婦好」代言人的「婦好鴞尊」,就是重要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