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所見的商代玉象,最有名的或許當屬商王武丁(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將武丁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的皇后婦好墓所出土的圓雕玉象了。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軍事家、政治家,積勞成疾30歲去世,商王哀痛,以大量玉器陪葬。
商代玉器是中國玉器史上第二個高峰時期。如果說各地新石器時代玉器是星星之火的話,那麼,商代玉器已成燎原之勢,與燦爛的青銅藝術、甲骨文字交相輝映,照亮了中國文明的進程。商代動物形玉器吸收了紅山玉器的精華,巧妙運用圓雕和線條裝飾,細部以陰刻線和淺浮雕表現,動物形玉器盡顯活靈活現之態。將商代玉匠高超的技藝和富有浪漫主義的情懷發揮到了極致。
商代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是相吻合的。有學者將商代玉器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為二里頭文化四期;中期以鄭州二裡崗、湖北黃陂盤龍城出土玉器為代表,玉器品種及數量均較少,但已具有商代玉器的基本特徵;商代玉器的高峰時期在商代晚期,即盤庚遷殷後的270餘年間,玉器藝術得到了蓬勃發展,品種之繁,工藝之精,數量之多,令人嘆為觀止。
婦好墓出土的這件玉象,黃褐色,象作站立狀,體肥碩,長鼻上揚,鼻尖內捲成圓孔,口呈三角形,微張,臣字形眼,細長眉,大耳緊貼,四肢粗短,剛健有力,足雕四趾尾下垂。身肢體飾雲紋,形象稚態可掬,很像幼象。勾勒紋飾的線條遒勁有力、頗具方折之感。
該玉象運用圓雕動物手法也多了幾分生動,少了一些刻板,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實。據研究,在西周中期之前,中原地區氣候溫溼,年平均溫度比現代高,適合野象棲息,河南古稱豫州,就是因出產大象而得名。古代文獻記載商人馴養大象,此件圓雕小象,古人用非常寫實的方法表現出其憨態可掬、非常馴服的神態,證實了商人馴象的傳說。
於胥 來源 揭陽日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