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加琳瑋編輯 | 周卓然1
5月21日,香港溢達集團旗下的自有品牌十如仕(Determinant)在上海舉辦了新品發布會,這是它自2016年創立以來為數不多的高調亮相。
十如仕過去是一個專門售賣男士襯衫的品牌。由於目前只在北京、廣州和杭州共有4個零售點和3個線下體驗中心,大多數人對它還是不夠熟悉。
而它這次的新品也並不算跳脫。男士襯衫和Polo衫是主角,款式簡約、花色低調,按照十如仕的說法,它希望能用高性價比的面料、設計和工藝細節打開市場。
例如採用80支雙的新疆長絨棉紗線做面料,是綜合考慮了免燙、抗菌等功能可以充分實現的結果。正裝長絨棉免燙白襯衫備有61個尺碼、休閒襯衫版型改良,可做多種搭配、增加穿著場景。為還原極簡而捨去logo等等。
面料作為男性消費服裝時最為看重的指標之一,左右著男裝品牌的產品質量和口碑。在過去,中國男裝頭部品牌幾乎都背靠強大的供應鏈,因而也有閩系男裝、浙系男裝之分。
十如仕也有自己的供應鏈支持者,那就是它的母公司——溢達集團(Esquel)。
溢達由香港實業家楊元龍於1978年創立,其長女楊敏德目前是集團董事長。該集團為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Hugo Boss和無印良品等知名品牌生產成衣,約有5萬名員工,是全球最大的純棉襯衫製造商之一,每年生產的成衣產能超1億件。
溢達在製造成衣上有著完整的供應鏈,從棉種培育、紡紗、織布、染整,再到製衣、輔料包裝和零售。在中國、越南和斯裡蘭卡等多地都有生產基地。20多年前,溢達還在新疆設立了紡織公司,當地的長絨棉已成為該集團產品的主要優勢之一。
溢達很早就有幕後轉臺前的想法,1984年就創立了旗下第一個自有品牌「派」。派專注於男士全品類服裝,定位比前者更高端,主打襯衫產品價位在千元以上。派的線下布局也較少,至今在內地和香港市場只有7家店。
但從今年開始,溢達的兩個自有品牌都有較大的發展。一方面,該集團把線上渠道的布局放在首位、線下引入更多加盟商。另一方面,在十如仕過去單一的襯衫產品線中增加了男士Polo衫。派也將在今夏增設電商渠道。
對自有品牌的加強與疫情有一定關係。溢達集團品牌及分銷董事總經理潘楚穎對界面時尚表示,雖然之前一直保持著對發展自有品牌的願景,但還是處於慢慢摸索的狀態,今年的特殊情況適合進一步對自有品牌進行商業拓展。
對於依賴出口的服裝供應鏈企業來說,此次疫情影響巨大。
界面時尚曾報導過,疫情導致零售端冰凍後,所有海外品牌都一定程度上減少或取消了供應商訂單,導致許多供應商停工,一些小規模廠家甚至面臨破產。像溢達這樣的大型供應商也不得不做出調整來度過難關,上個月,溢達宣布將在7月底前陸續關閉4家工廠,其中1家位於浙江奉化。該集團稱,此舉是為了優化產業鏈、提升生產效率。
從積極角度來看,疫情加速了全球服裝供應鏈的變革。未來會看到更多外國服裝零售商將部分供應鏈外遷至中國以外的地區,減少對中國製造的過度依賴。而供應商們也在加強自身實力,不再把命運交給大客戶們,防止訂單斷供的危機。
發展自有品牌就是一個解決方案,供應商在這方面有很強的優勢。
品牌背後的一體化供應鏈條可以自給自足,省去了不必要的外包環節,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較低價格。因此十如仕在強調自身的高品質之外,還可以實現358元和398元這兩個較平民化的定價。
同時,供應商也可以更快速、更靈活地根據零售端情況進行備貨調整。
十如仕為了凸顯在製造襯衫上的專業度、滿足更多消費者身材需求,設立了61個尺碼。事實上除了適應絕大多數人的SML尺碼區間,不是每個都能穩定走量,而每個尺碼的背後都意味著庫存壓力。但有了自己的工廠,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庫存問題。
潘楚穎表示,溢達為自有品牌專門設立了生產車間,配合零售端的數據可以在後臺很快進行供應鏈調整。
不過通常來看,術業有專攻,服裝製造商在產品開發、品牌運營方面很難比得過專門做品牌的零售商。
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可以看到一些大型供應鏈企業願意直接收購外部品牌。例如收購了奢侈品牌Bally、法國時尚集團SMCP、以色列男裝集團Bagir等公司的紡織集團山東如意。但運營品牌對製造商來說也是巨大挑戰,在眾多案例中,鮮有盤活品牌的成功者。
畢竟和主營業務相比,供應商的自有品牌業績貢獻佔比太小了,而發展自有品牌又需要兼顧市場營銷、鋪設渠道、產品開發等等,會耗費大量資金和人力。以十如仕目前的品牌聲量和規模來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潘楚穎認為,此次疫情的衝擊也會影響消費者對服裝消費的思考。讓人們意識到真正需要買的是靠譜、實用的東西,而根據十如仕的品牌定位來看,這會成為一個加速發展的機會。
「我們的想法是,解決最實用的穿衣問題、買到穿得舒服的衣服,客人就可以專注處理其他更重要的事。」她還稱,雖然現在產品不多,但之後會繼續開發更多款式,而且不一定只聚焦於襯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