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一次接觸dancehall,一見鍾情。12年後才第一次踏上牙買加的土地,在牙買加了解並感受到了真正的dancehall文化,恨晚!
這篇推文主要是簡短的介紹一下dancehall音樂,希望對所有的dancehall舞者有所幫助。
dancehall,起源於牙買加首都金斯頓Kingston,是一種
音樂類型
舞蹈類型
這種音樂和舞蹈所發生的場地
時尚方式
生活方式
dancehall在牙買加是極具影響力的一種文化創作與表達。dancehall的參與者主要是牙買加的下層人。
dancehall是牙買加流行音樂的一種類型
早期dancehall音樂
dancehall是牙買加流行音樂的一種類型,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末。牙買加在過去受到自由市場經濟壓力增加和結構調整失敗的影響,這些影響導致了很嚴重的後果,比如忽視公共空間的維護、取消糧食補貼、學校和醫療等公共服務的惡化。牙買加是議會民主制國家,由兩個政黨組成,牙買加工黨(the Jamaican Labor Party)和執政黨人民民族黨(the Peoples National Party)。兩黨之間的緊張局勢曾多次升級為信徒之間的暴力行為,這種歷史局勢形成了這個國家的政治氣氛。
自1944年第一次選舉以來,政治暴力一直是牙買加政治的一個特點。牙買加是一個以金融危機、政治暴力、犯罪率和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為特點的國家,城市居民日益增多,並且失業率高。暴力犯罪集中在這些貧窮的城市社區,而dancehall文化就是在這些社區被創造和發展起來的。
dancehall這個詞最早是指跳舞的地方-舞廳(就是它的字面意思),在這個「舞廳」,牙買加最流行的音樂被Sound System播放,而這個「舞廳」基本都是在室外。dancehall的早期音樂形式有Nyambinghi、Mento、Ska和reggae(雷鬼)(所以,請不要再把dancehall翻譯成雷鬼)。20世紀80年代,數碼技術開始發展,數碼樂器變得越來越流行,dancehall的節奏也開始變快。
dancehall音樂的關鍵元素包括patwah(牙買加方言)的廣泛應用和樂器演奏音軌-在dancehall中叫做riddim。
20世紀80年代初,dancehall在牙買加取得了最初的主流成功,到了90年代,在牙買加的移民社區越來越受歡迎,進入21世紀後,dancehall在世界範圍內獲得成功,到了21世紀10年代,dancehall對西方著名藝術家和製作人的作品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也進一步推動了dancehall進入西方主流音樂市場。
1970年代末,牙買加的社會和正式變化也同樣影響了當時的音樂,這種音樂的轉變是從國際化的roots reggae風格變成了更加本土化的風格,而這種音樂給人的感覺和牙買加人在Sound System現場的感覺非常一致。
從音樂上講,60年代末的歌曲被循環利用。一些製作人、錄音師、著名reggae雷鬼藝術家都有參與老旋律的重新編排,這些都是早期關鍵的dancehall音樂。這期間知名的藝術家有Gregory Isaacs和Bunny Wailer。
一些Sound System很快就利用這些「新聲音」掀起了一股新的DJ風潮;另一種趨勢就是sound clash。這期間,產生了很多新星DJ,其中,最成功的的藝人之一就是Yellowman。他是第一個與美國唱片公司籤約的牙買加DeeJay,而且在一段時間內,在牙買加受歡迎程度堪比Bob Marley的巔峰之時。
20世紀80年代早期,dancehall開始出現女性DJ,如Lady G、Lady Saw和Sista Nancy。
Sound System和音樂技術的發展對dancehall的影響非常大。Sound System始於20世紀40年代末,源自Kingston(金斯頓)的中心(這裡就是大家所指的ghetto area貧民窟),這裡的人是無法參加上城人(uptown)的派對或舞會的,他們也沒有收音機,所以,Sound System把音樂帶到了「收音機無法達到的地方」。因此,dancehall文化因為音樂技術和Sound System而發展的更快。
牙買加的dancehall場景(dancehall scene)是由創造力和對(音樂)可及性的渴望而創造出來的,這與Sound System文化也密不可分。dancehall最初指的是物理場所,這個物理場所一般都是露天的,DJ和toaster(MC的前身)可以通過Sound System為聽眾播放他們的混音作品和音樂。場地的開放性與Sound System的移動性相結合,使表演者能夠來到觀眾面前,更加近距離接觸。在這個物理場所,Sound System是一些牙買加人聽到最流行的音樂的唯一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Sound System的提供者變成了這些藝術家們自己,人們就是為了這些藝術家和他們的音樂才到這個物理場所來的。因為Sound System的極端音量和低音音頻,所以人們在還沒有聽到聲音值錢就能感受到震動,儘管Sound System的聲音也能傳出好幾裡地。
Broughton和Brewster在《Last Night A DJ Saved My Life》一書中指出,Sound System是牙買加社交生活的產物。
現代dancehall音樂
1985年,King Rammy憑藉Wayne Smith的熱門單曲《Under MeSleng Teng》已完全數位化的節奏掀起了dancehall風暴。這種由DJ主導、融合音樂伴奏吟唱的方式已經和牙買加流行音樂的傳統觀念大相逕庭,與reggae的根源和文化相去甚遠。
這種風格見證了新一代藝術家的出現:Buccaneer、Capleton和Shabba Ranks。同時,一些新的製作人開始嶄露頭角:Beenie Man、Bounty Killer、Ninja Man、Mad Cobra、Buju Banton和Super Cat。
流行dancehall音樂
到21世紀初,dancehall音樂和受dancehall元素啟發的音樂在牙買加、美國、甚至整個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與傳統dancehall不同,流行dancehall利用了流行音樂的特點,比如主歌、副歌、過橋等等。2000年開始,流行dancehall藝術家在牙買加本土獲得相當大的成功,其中有些也在國際舞臺上獲得了成就,比如:Beenie Man、Elephant Man、Popcaan、Vybz Kartel、Konshens、Mr. Vegas、Mavado和Spice等。
2010年代中後期,流行dancehall音樂在西方市場掀起了一股新的潮流浪潮,很多加入dancehall元素的單曲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包括Rihanna的《Work》,Drake的《One Chance》等等,還有,Major Lazer的大部分音樂都有dancehall元素。
希望這篇簡短的介紹能夠對你有幫助,能夠讓你更多的了解dancehall音樂的起源、發展和現狀。如需更多dancehall音樂諮詢,歡迎關注網易主播電臺:Dancehall a Mi Everyting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或私訊。
reference: google, Johanna Enough, Donna H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