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奧·高迪,西班牙著名建築師,塑性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大都屬於現代主義的建築風格,知名的作品有奎爾公園、米拉之家、巴特羅公寓、聖家族教堂等。他的眾多作品中已有17項被西班牙列為國家級文物,7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輸在起跑線上的天才
高迪與有著主角模板的諸多天才不同,他沒有高貴的出身,也沒有風調雨水的成長經歷。1852年,高迪在西班牙巴塞隆納附近的一個小城出生了,是家中的第五個孩子,他的父親是一名鍋爐工人,母親則是全職主婦,僅靠父親一個人的收入養活這個七口之家,可想而知,高迪的童年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貧寒。
出身不好的小高迪還年紀輕輕就患上了風溼病,這讓他無法與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孤獨的童年也是造成高迪個性孤僻的誘因。上學後的高迪依舊性格內向、不善交際,他的成績並不優秀只能算是中等,但他卻很擅長作畫,他最早的藝術創作是為學生自辦的雜誌《滑稽周刊》繪製插畫。
18歲的高迪帶著建築設計師的夢想進入巴塞隆納建築學校就讀,但就在這時,高迪卻遭到了重大的家庭變故,在上學的這兩年,母親、兄長、姐姐相繼離開人世,只剩下年老的父親和姐姐留下的外甥女,這對於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困難,高迪不得不擔負起養家餬口的重任,一面讀書一面賺錢貼補家庭。
巴塞隆納與高迪
巴塞隆納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瀕臨地中海,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是加泰隆尼亞自治區首府。是享譽世界的地中海風光旅遊目的地和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貿易、工業和金融基地。巴塞隆納氣候宜人、風光旖旎、古蹟遍布,素有「伊比利亞半島的明珠」之稱,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旅遊勝地。
這座城市幾乎所有最負盛名的建築物都出自一人之手,那就是被稱作巴塞隆納建築史上最前衛、最瘋狂的建築藝術家高迪。在高迪出生前不久,國王籤署了全面改建巴塞隆納的詔令,工商界的富豪們紛紛斥巨資投入巴塞隆納的改建工程。他們在營造新的建築時都喜歡別出心裁,而這也為高迪的發揮埋下了伏筆。
初露鋒芒的高迪
在巴塞隆納建築學校就讀的期間,高迪便參加了巴塞隆納若干「奇觀」的建造。名義上他是幾位大建築師的助手,但是交給他設計的幾個部分全是他自己獨立完成的,這也是我們可以在諸多巴塞隆納知名建築中發現高迪痕跡的原因。
1877年時高迪為他的母校設計了一個禮堂,這也是他的畢業設計。方案出來後,引起很大爭議,但最後還是被通過了。校長曾感嘆地說:「真不知道我把畢業證書發給了一位天才還是一個瘋子!」
路遇伯樂古埃爾
在高迪26歲的時候,遇到了一位改變了他命運的貴人,歐塞維奧·古埃爾,這是當時歐洲有數的大富豪之一,古埃爾十分欣賞高迪,認為高迪是難得的建築設計天才,因此他給予了高迪極大的支持,也為高迪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高迪的創意發揮的淋漓盡致。而高迪也並沒有辜負這份信任,他為古埃爾設計了古埃爾公館、古埃爾宮以及著名的旅遊景點古埃爾公園。
最初與最後的美學訴求
高迪的設計風格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東方伊斯蘭風格、新哥特主義及現代主義風格、自然主義作品。在巴塞隆納的小鎮上有這兩棟致命的建築作品,文森公寓與米拉公寓。他們相距只有1.4公裡腳程,而有趣的是,兩棟建築分別代表了高迪在商業住宅設計領域最初與最後的美學訴求,前為東方主義及早期新藝術風格,後為純粹的自然主義風格。
1883年,31歲的高迪接到文森之家的設計建造任務,這是高迪第一個住宅作品。他不負眾望,設計完成的相當漂亮。文森之家的設計帶有北非的摩爾建築風格和東方風格,還參雜著摩洛哥、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建築風格,令整棟建築看起來更像是一座屹立於伊比利亞半島的童話城堡。
1900年,貝雷·米拉和露絲·塞吉蒙結找到了當時已經頗負盛名的高迪。他們請高迪來設計、建造,並答應給他充分的創作和行動自由。這座佔地一萬一千平方公尺的米拉之家,堪稱高迪落實自然主義最成熟的作品。從裡到外,整個結構既無稜也無角,全無直線的設計營造出無窮的空間流動感。
接手聖家族大教堂
聖家族大教堂始建於1882年,高迪於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建造這座教堂的想法是由巴塞隆納書商朱塞佩-瑪麗亞·博卡貝裡亞提出的。他是聖徒約瑟夫崇敬會的創始人,該會的會員紛紛為此慷慨解囊,還聘請了建築師弗朗西斯科·德比裡亞設計並主持建造。但開工不久建築師與崇敬會吵翻了,撂了挑子,古埃爾便建議請高迪接手主持其事。
高迪設計的聖家族大教堂是這樣的:教堂一共設計了18座高塔。
中央170米高那座高塔代表耶穌基督,其周圍將環繞4座130米米的大塔樓,代表4位福音傳道者。4座130米的高塔共同簇擁著一個中心尖塔,象徵4位福音傳教士和基督本身。
北面的一座後塔設計有140米高,代表聖母瑪利亞。其餘各立面分別設置12座100米高的塔,代表耶穌的十二門徒。高迪還用大樹和森林作為設計靈感來源,教堂內外都使用植物的葉子和樹幹做造型,效果之震撼自不必說。聖家族大教堂,充分體現了他的設計理念「直線屬於人類,曲線才屬於上帝」。
天才的隕落,上帝的玩笑
1926年的6月10日,是巴塞隆納有軌電車通車的開幕儀式,全城都喜氣洋洋,裝飾著彩旗,鮮花的電車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開動了,然而電車在行駛的過程中將一位步履匆匆的老人給撞倒了。
起初並沒有人知道這是高迪。因為高迪總是穿著破舊寒酸的衣服,形容枯槁,經常被人當作乞丐,人們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倒黴的乞丐罷了,並沒有因他被撞而影響電車通車的好心情。
好心人將他送到了救濟窮人的醫院,可送到醫院不久他就斷氣了,像所有流浪漢一樣過幾天就應該送到公墓草草埋了。但是一個老太太發現這個老乞丐居然是安東尼奧·高迪。於是,全程轟動了,這個西班牙最偉大的建築設計大師,就這樣離開了人世間。
幾天後,巴塞隆納又一次全城出動,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最後,高迪被安葬在他半生的心血之作,聖家族大教堂的墓地。聖家族教堂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後一站,也成了他最後的遺憾,出事的那天他正是在趕往聖家族教堂的路上,而此時,他的遺作聖家族大教堂,還沒有完成四分之一。
高迪去世之後,聖家族大教堂的建設進展緩慢,僅靠個人捐贈和門票收入維繫,中間又受西班牙內戰幹擾,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間的建造時斷時續。2010年,建設的進程過半,然而整個建築過程中最大的一些挑戰依舊未被解決。目前預計於2026年,即高迪逝世的百年紀念之時完工。
ps:圖片來自網絡
如不妥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