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初年,一個叫林祿的東晉將領以黃門侍郎的身份,出任晉安郡(今福建省福州市)太守。那時候,福建還屬於偏遠之地,林祿赴任時將家人帶在身邊。到了福州後,林祿一家便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家族規模越來越大。
如今,福建林氏家族的人口約390萬人,佔據福建總人口數量的約10?位居福建省姓氏人口排名的第二位。1700年來,福建林氏家族走出了眾多名人,在歷史舞臺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從福建林氏家族走出的眾多名人中,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名聲最大。
林則徐40年官場沉浮,以清正廉潔著稱,獲得了「林青天」的美譽。他在廣東發起虎門銷煙,改寫了近代歷史,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
林則徐出生於1785年,福建侯官縣人,先祖來自福建九牧林氏。九牧林氏是福建林氏家族的一個重要分支,以繁衍廣、人才多、派系旺聞名於世,稱得上是中華姓氏的一大望族。
林則徐的父親叫林賓日,原名林天翰,曾經考取過歲貢生,但終生止步於此,沒有進入仕途當官,當了一輩子教書先生。林則徐的母親叫陳帙,是福州文儒坊宿儒陳時庵的女兒,典型的賢妻良母,以「淑惠仁德」被鄉鄰交口稱讚。
林則徐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哥哥林鳴鶴早夭,弟弟林霈霖考取過舉人,做過光澤縣的訓導。
林則徐有3個兒子4個女兒。長子林汝舟官至翰林院侍講,次子林聰彝曾經署理浙江按察使,三子林拱樞官至江南道監察御史。林拱樞後代裡出了一個林泰曾,做過北洋水師的左翼總兵。在黃海海戰後,「鎮遠」號進入威海港時觸礁受損,林泰曾認為自己失職,服毒自殺謝國。
林則徐長女林塵譚嫁給後來官至河南布政使、署理河南巡撫的劉齊銜,次女林金鑾早夭,三女林普晴嫁給表兄沈葆楨,四女鄭林氏嫁給了鄭葆中。
值得一提的是林普晴。林普晴嫁給沈葆楨後,隨著沈葆楨到江西任職廣信知府。當時,沈葆楨去了其它地方募兵籌餉,太平軍將林普晴等圍困在上饒城。林普晴一介女流,卻臨危不驚,從容組織士卒抵禦,並及時發出求援信件,解救了上饒之圍。
在林則徐之前,福建林氏家族也出過許多名人。如明朝時期做過兩廣巡撫的林富,變賣家財收屍埋骨、賑濟難民的林龍江,擔任過禮部尚書的林士章等人。
林士章是福建漳浦縣烏石(今漳州市漳浦縣舊鎮鎮浯江村)人,是一個學霸,35歲考得殿試第三名,是為探花。林士章曾經從莆田湄洲灣請回千年媽祖金身,供奉於漳浦烏石,為後人津津樂道。
在林則徐之後,福建林氏家族名人依然層出不窮,如清朝末年的革命黨人林覺民、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林語堂、現代女詩人林徽因等。
林覺民是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人,少年時代參加科舉考試,便在試卷上留下「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個大字,名震一時。
長大後,林覺民深受鄒容、陳天華等人的影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並在東渡日本留學時加入了同盟會。1911年初,林覺民從日本回國,專門參加廣州起義,受傷被俘,後從容就義,成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覺民在廣州起義之前,曾經在手帕上寫下了給父親的《稟父書》和給妻子的《與妻書》,讀來令人動容。
林徽因祖籍為福建閩縣(今福建福州),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才女。林徽因拒絕過詩人徐志摩的愛戀,嫁給了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作為才女,擅長寫作各種題材的文學作品,小說、詩歌、散文、劇本都得心應手,還在建築藝術上獨具心得,並參與設計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
林語堂是福建龍溪(今漳州)人,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後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德國耶拿大學、萊比錫大學等知名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
林語堂擅長寫作散文,特點是「閒適幽默、性靈超遠」,自成一家。林語堂的小說以《京華煙雲》《啼笑皆非》等為代表,在文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林語堂還是一位翻譯家,將一批有影響力的中文作品翻譯成英語。他所編撰的《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全書約一千八百頁,是漢英字典史上的4座裡程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