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江茗 這是喬叔的第57篇文章
2018年,由徐崢導演的《我不是藥神》橫空出世,徐導的囧系列已經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以至於很多人以為藥神是一部喜劇片,沒有想到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悲情電影。
以垂死掙扎的病人為主線,在面對昂貴藥品時,再有存款的人家都經不住一月幾萬的開銷,有多少人因為吃藥將房子吃掉的呢?
電影有一個主題令人深思:他就是想活命,他有什麼罪?
仿製藥品具有同樣的功效,但是價格卻少了許多倍。根據1996年的國統局數據,平均每一個原研藥上市的投入成本就高達11.25億美元,而研製周期最短的有5.5年,最長的超過了23年。
我不是藥神海報
由於題材反映了中國很多家庭的心聲,全片情節也很飽滿,《我不是藥神》上映僅僅19天票房就突破了29億元。
《我不是藥神》獲得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六項提名,成功斬獲三項大獎,比獲得十二項提名的《影》更加的令人振奮。豆瓣評分高達9.0分,成為了近年來國產片排名靠前的電影。
《我不是藥神》的出色成績離不開各位演員的默契配合,讓喬叔感到驚奇的是扮演呂受益的演員王傳君,他還有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關穀神奇」。
在影片裡,王傳君戴著三層口罩,形態虛弱,仿佛一個真正的病人,眼神落寞。
我這呂受益的身上看不到一點兒關穀神奇的影子,這也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這個演員的誠意。
王傳君扮演呂受益
1985年,陳佩斯早已經成了家喻戶曉的「喜劇明星」,在小品《拍電影》的歡聲笑語中,王傳君出生了。
王傳君出生在上海的一個小資家庭,父親在一家律師事務所上班,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母親則是一名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相夫教子。
王傳君從小就熱愛表演,由於個子高,經常在校園話劇裡扮演一棵樹或者電線桿,可是王傳君總要搗蛋,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臺詞太少了。
父母也算開明,看到了王傳君在表演方面有天賦,索性就往這方面發展,在父親的人脈下,2002年,年僅17歲的王傳君出演了個人首部電影《西施眼》,在裡面扮演一個叛逆淘氣的上海男生。《西施眼》是由管虎執導,馬伊琍、黃依群、楊倩倩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算是管導中規中矩的一部早期作品,並沒有颳起多大的風波。
王傳君大學時代
2004年,王傳君一邊忙著電影的拍攝,還順便參加了藝考,被上戲錄取了,於是便成了上戲04屆表演系學生,與陳赫、李金銘、江疏影、趙霽、海陸等是同班同學。
在上戲的日子是王傳君比較自由的時光,在學校裡他學了很多表演技巧,愛好也十分廣泛,做過酒吧DJ,演過話劇和音樂劇,舞蹈也不錯。
王傳君生性很靦腆,187的大個子說話細聲細語,自然也不太懂得去巴結人。同學或者老師參演的電影,大家一般會去捧場,但是他不會,他對於影片的態度很簡單,喜歡就是喜歡,沒有必要為了迎合某人就趨炎附勢說假話。
在上戲這個人人都是「戲精」的大劇院,王傳君這樣的性格自然就不太受歡迎,2008年,與秦俊傑等合作主演青春勵志劇《網球王子》,在劇中飾演青學隊隊員錢真智,但是演技並沒有得到誇讚,整部劇也被大家評判得一塌糊塗。
王傳君《網球王子》劇照
但是王傳君並沒有放在心上,隨後和與王珞丹、李光潔、李彩樺合作主演都市勵志劇《杜拉拉升職記》,在劇中飾演女主角杜拉拉DB好友海倫的男朋友盛天嬌。
由於參演了太多的這類青春劇,人們對於王傳君的認識仿佛都停留在經常演一些人畜無害的小年輕。
08年,《愛情公寓》劇組來到上戲選人,生性活潑愛出眾的陳赫一下子就被導演看中了,讓陳赫飾演曾小賢一角,但是讓導演很頭疼的是,其中有一個角色是漫畫家關穀神奇,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陳赫看了看劇本,認為這個呆頭呆腦操著一口日本腔的「留學生」不就是王傳君嗎,他經常在宿舍裡說「儂腦子瓦特拉?」,語氣和神態都相當好笑。
就這樣,不經意間,王傳君就接下了關穀神奇這個角色。
愛情公寓
愛情公寓拍了很多年,也讓王傳君徹底火了,但是這部劇卻讓王傳君感到抑鬱了,他不想一輩子都活在關穀神奇的影子下,他必須要突破自己。
《愛情公寓》一共拍了5季,從2009年8月5日在江西衛視首播;2020年1月,導演韋正宣布了《愛情公寓》在第五季後不會再出續集作品的消息,很多人都說是看著《愛情公寓》長大的,電視劇中很多梗到現在都會有人津津樂道。
由於王傳君在愛情公寓裡表演確實用力,很多人已經把關穀神奇這個標籤貼在了他的身上,這一點讓他很難受。
關穀神奇
雖然這個角色給他帶了很大的名氣,但是王傳君卻一點兒都不喜歡這個角色,並且始終堅信,這是他演過最爛的一個角色。
為此,王傳君不惜多次在社交平臺上公開和《愛情公寓》的粉絲開幹,《愛5》開拍時,王傳君就已經明確表示想再參演,粉絲不樂意了,肆意說王傳君是有了名氣便忘了娘,而王傳君的態度也很堅決,狠狠地說了句:
「關我屁事。」
王傳君與愛情公寓的糾葛
愛情公寓火了以後,劇組也向王傳君拋來了許多橄欖枝,但是角色一般都是些高大傻的配角,比如《前任2:備胎反擊戰》中的愛情大師田師傅、《國民大生活》裡的鬼馬房東陳先生
《國民大生活》
看著王傳君接拍一部又一部爛片,最後自己的戲路肯定會越來越窄,這時好友金世佳悄悄地和王傳君說:
「不能什麼戲都拍,什麼面都露,什麼熱度都蹭,我們演戲是為了能守護自己真正在乎的人和作為人的底線。」
2015年,王傳君被邀請出演《大仙衙門》,這部古代探案劇,王傳君十分看重。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王傳君查閱了大量的史書,也查看了很多古人的生活習慣和語音特點。
但是導演希望王傳君的聲音由配音演員來進行,這本來在業內算是比較正常的事情,可是王傳君卻不這樣認為,他直言找配音演員就是在「QJ」他的表演。
八十分的表演,配音後卻只能交出五十分的答卷,這是王傳君最不能容忍的,他揚言自己從今以後再也不會接拍電視劇了。
2016年,徐崢開始策劃《我不是藥神》,當時劇組還沒有成立,而劇本都還只是一個雛形,來源於徐崢對於陸勇事跡的了解。
陸勇1968年出生江蘇無錫一個殷實的小康之家。2000年,在其創辦的紡織廠欣欣向榮,但他本人卻遇上了一件天大的難事──他得了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百度詞條上是這樣寫的: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一種影響血液及骨髓的惡性腫瘤,它的特點是產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細胞,這些白細胞在骨髓內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並且能夠通過血液在全身擴散,導致病人出現貧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潤等。 」
這種病分為三個階段,慢性期、 加速期和急變期。
《我不是藥神》原型
他的生命只能靠昂貴的格列衛來維持,可坐吃山空,家底再牢固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從此陸勇開始走上尋找替代品之路,並陸續都許多病友都帶來了福利。
2016年,王傳君的母親病重,因患有癌症被醫生告知已經沒有多長時間了,王傳君也賦閒在家,陪了母親四個多月。後來看見母親有一點兒好轉,而他也覺得自己再不出去折騰,母親也放心不下來。
王傳君索性就去了一趟印度,他在恆河邊上曾近距離看見一位老奶奶被「燒屍」,從一具完整的S體,到最後成了灰,周圍都沒有什麼親戚哭,仿佛老奶奶進入了下一世的輪迴,這種感覺讓王傳君感覺到很奇妙。
從印度後來後不久,母親就病逝了,而就在母親病逝前三個月,他的好友喬任梁就因為抑鬱症也不幸離開了人世。
王傳君懷念喬任梁
經過很多渠道,王傳君了解到徐崢開始籌拍《我不是藥神》,趕緊毛遂自薦,他終於覺得屬於自己的舞臺要到了,而在此之前,王傳君已經整整失業了11個月,銀行卡裡也僅剩了一百多萬。
徐崢看出了王傳君內心的那種渴望,於是決定相信他一回。
為了更好的塑造與貼合角色乾瘦狀態,王傳君開始進行跳繩暴瘦減肥法,一開始每天4000個,到後來增加到每天跳8000個。拍戲前的「狠」還不夠,拍戲中為了最好的效果,一場戲他吃了44個肉包子,吃完肉包子晚上又吃了5碗面,中間吐了三次。
王傳君練習跳繩
王傳君似乎拼了命要折騰自己,果然一戰成神。
他自己說過:
「我一直覺得作為演員你應該把自己清空,把那個角色請到你的身體來,而不是說你要塑造那個角色,你如果追著那個角色跑,是永遠塑造不完的。」
王傳君飾演呂受益
在這部戲中,王傳君有一個「清創」的戲份,那一聲慘叫讓很多人都為之一驚,他在後來的採訪中平靜地說道:
「我媽當時就是這樣喊的。」
為了這個演好患重病的呂受益,王傳君特意去上海仁濟醫院體驗,親眼看到病人進行穿刺時的樣子,再倒帶回媽媽的喊叫聲,他全都明白了。
王傳君令人欣賞的點是,他的成功是揉碎了迷茫、焦慮、痛苦後的拼勁兒。
在這個物質橫流的時代,能堅持自己的內心,想做一名沒有被固化的好演員,這對王傳君來說本來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我很慶幸,王傳君做到了這一點,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誇獎他是一名好演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