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 4687 字 | 閱讀時間 12 分鐘
本文轉載自「CCTV文化十分」
ID:cctvwenhuashifen
在採訪之前,韓雪這個名字,對於我們來說,是有些「陌生」的。
雖然也知,她唱過歌,演過戲,然而,因為沒有「量產」式的作品,又沒有博眼球的新聞,在娛樂圈的茫茫星河裡,她就像顆寒星,孤懸在屬於自己的天地。
最近重新發現她,是因為在配音真人秀節目《聲臨其境》中,韓雪一改昔日「高冷女神」的形象,展現出了毫無偶像包袱卻扎紮實實的表演功底,成功驚豔眾人。
節目中,她前一秒還是嚎啕不止的海綿寶寶,後一秒卻立刻切換成柔聲安慰的海綿奶奶,全程英文,無縫銜接,一開口就顛覆了以往觀眾對她的印象。
她一人分飾八個音色各異的卡通角色《頭腦特工隊》,一氣呵成、收放自如,人格分裂般的配音表演實力,驚呆全場。
配音《星語星願》時,她用張栢芝的那段真情告白,感動了現場的每一位聽眾。
還有那段與張魯一搭檔配音的《鐵達尼號》,臺詞很少卻愈見功力,十聲層層遞進帶著哽咽的「come back」,仿佛又將人帶回那場冰冷入骨的生死離別。連氣若遊絲的哨聲,都透著不負愛人的求生意志。
這一切,在韓雪看來:只是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
韓雪自認,英語這項又強大又「魔性」的技能源自這幾年學英語時的口語練習,她在app裡把英語動畫和影視片段挨個配著玩,才有了如今《聲臨其境》的遊刃有餘。
出道多年,韓雪總結:前10年基本是消耗之前的知識積累。這種狀態她並不滿意。
人到一定階段會想一下:往回看十年,你到底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其實真的發現每年除了履歷表上多了兩部戲三部戲以外,人生好像在其他維度上並沒有特別大的成長。
很多時候在劇組拍戲的氛圍是,除了演戲以外,大部分的時間大家就是吃零食,聊聊天打打遊戲,就過了。
於是,作為一個忙碌的藝人,韓雪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每天保持著2-4個小時學習英語的時間。她還請了一位英語老師,平時一有空就用英文和老師對話,練習發音。
就這樣,30歲開始才學英語的她,雷打不動地堅持了兩三年,才有了現在這樣的英語水平。
2016年,她成為TED上第一位用英語演講的女明星,15分鐘脫稿演講主題「Being a positive pessimist (做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發音標準,語音流利。
在演講中,她說自己是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在每做一件事之前,都會去設想所有失敗的可能。即使結果遙不可及,她也會設立一個一個小目標,然後全身心地投入去完成。
說到這裡,各位讀者可能仍覺得韓雪獲得的成就像「別人家的優秀孩子」考雙百一樣容易,但其實,韓雪在採訪中悄悄告訴記者,她本身並不是個愛讀書、愛學習的人。
一開始也沒覺得我能堅持,只是當你熬過了30天、40天、兩個月,你就會覺得有沉沒成本了。我前面都已經熬過了,現在放棄不划算,這個記錄好不容易攢到今天,捨不得破壞。
而說到為了學英語付出的代價,韓雪心痛地表示:曾一度沉迷解密遊戲的自己,狠心刪掉了手機裡所有的遊戲。
以前玩兒解密遊戲,全調成hard模式,不看攻略,不用線索提示,有時候一個關卡卡好幾天,通宵耗在這上面。
永遠躺在舒適區是進步不了的,人總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圈。
韓雪開始在拍戲期間帶著作業本,生病發燒、過節過年也逃不了每天交作業;因為讀一篇演講,在冷風中吹5個小時讓自己保持清醒;面對生僻的領域,字字句句去查通篇的單詞……
她與舒適圈的格格不入,使她遭受了不少同組演員和工作人員異樣的目光,被認為是裝模作樣。
然而,在學習這件事上,韓雪從來不是為了博眼球,她就是認真。生生把自己從一個不會開口說英語的初級選手打磨成了出口成章的能力者,生生把自己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微博上有個話題叫「韓雪的書架」,是韓雪不時會在微博上給粉絲推薦的閱讀書目。令人驚喜的是,除了已有超過2000萬的閱讀量外,更有不少粉絲真的會根據韓雪的推薦,一本本地整理、閱讀,並分享讀書心得。
我覺得我做的這個工作是拋磚引玉,因為其實書還是比較個性化的,並不是說我喜歡的書大家就一定喜歡,但是我覺得至少要讓大家養成一個閱讀和終身學習的習慣,這個更重要一點。
一旦你養成了閱讀習慣,你可以不讀我的書單,你完全可以照著自己的喜好去讀書,但是就是這個開始很重要,我覺得如果我能夠做到陪伴他們養成這樣的習慣,就挺好的。
在微博上推薦書單看似容易,卻也意味著韓雪不能給自己留任何偷懶懈怠的退路。
人有的時候必須給自己一點壓力,而且我覺得人是需要那種正向激勵的,心理學上有講,自我實現的預言。
如果給自己規劃一個特別好的預期,覺得我要這樣做,並且我可以這樣做,稍微蹦高一點兒去夠目標的時候,會有一種自我激勵。
學英語時,我就有這種感覺。當我熬過了特別痛苦的習慣養成期,後面每當我多堅持一個月就會覺得自己很棒,就特別不想輕易打破自己的習慣,也會有成就感。
讀書這個事情也是這樣,我在跟粉絲分享時會激勵我。因為人都有惰性,每個人都是這樣,我也會有,只是說我可能相對比較理性,有時候能夠靠自我管理克服惰性,但如果有一點外來壓力,我會督促自己做得更好。
其實論讀書和推薦書,韓雪肯定沒有學者、作家那樣專業,但她堅持的意義在於,讓受眾有「見賢思齊」之感,發現自己也可以做到,漸漸開始培養興趣,養成閱讀習慣。
我讀書不能講是精讀,不會很細緻做那種讀書筆記,但是我覺得基本的閱讀量要有,因為所有的事情一定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像我自己看書的頻率差不多是一周一本,但中間會篩一些適合大家全年齡去閱讀的書,因為我有的時候看書看得雜,有的時候東西大家未必都適合,我就不會推薦。
顯然,學習對她的幫助不只是「撿回了英語」,更讓她養成了很好的時間調配和統籌能力。
你願意花時間學英語、看書,人就會變得特別靜心,現在覺得學習各種東西並不是壓力。
聊到這兒,我們心中韓雪那些影視劇中楚楚動人、高冷神秘的形象已經完全崩塌了,這顯然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兒,但她卻在踏踏實實、身體力行地在為我們示範——
讀書從來不是讀書本身,需要靜心自律和堅持,如果能把自律習慣養成,能讓你終身受益。
韓雪出生於蘇州的一個軍人世家,爺爺是解放軍高級將領韓曙,參與過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奶奶曾是志願軍文工團演員。父親復員轉業後成了一名機電工程師,同屬軍人後代的母親則是名軍醫。
從小喜歡唱歌的韓雪,6歲時便進入了蘇州市兒童合唱團,更是拿過各類歌唱比賽的大獎。她的學業成績也很出眾,12歲時還曾作為少先隊員的代表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這麼個根正苗紅、品學兼優的好少年,家裡對她的期望就是長大後當一名外交官。
2000年,正在念高三的韓雪陪著朋友到上海,參加香港嘉禾影視公司主辦的「世紀之星」影視歌新人選拔大賽。結果「反客為主」的出道故事再次上演,韓雪被嘉禾的宣傳經理看中參加了比賽,層層闖關後順利拿下金獎。
據說當時身為評委的大美人李嘉欣,每一項都給她打了滿分,而評委之一的香港導演馬楚成還告訴韓雪,拿獎是因為她的表現很鎮定自然。韓雪回答說:「我本來就是陪同學來玩玩的,當然不會緊張。」
並不奢求結果的淡然,反而成就了她。
這個計劃外的比賽讓韓雪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奪獎後不久,她就拍攝了自己的電視劇處女作《南北一家親》。
而後很欣賞韓雪的馬楚成導演,邀約她出演了自己的電影《浪漫櫻花》中的舞蹈老師可可。戲份雖然不多,但合作的對象可是郭富城和韓雪的偶像張栢芝。
影片殺青後韓雪便回到蘇州參加高考,她想報考上海戲劇學院,但遭到了家人一致的反對,說表演最多只能算個業餘愛好,不能當正業,還聯合學校輪番給韓雪做思想工作。不過從小就非常有主見的韓雪堅持自己的選擇,反倒是家長們最後妥協讓步了。
正軍級待遇的大校爺爺還贈予了她三句話,成了韓雪的座右銘:
紛紛萬事,直道而行;
做好人,演好戲;
三分天賦可問津,七分勤奮入桃園。
帶著爺爺的勉勵, 2001年韓雪以文化課第一名的成績如願進入了上海戲劇學院,和胡歌、袁弘成為了同班同學。
當時韓雪是班裡唯一帶經紀約的學生,校方特批她每年可以接拍一部戲。可當她拍戲回來後,發覺自己與同學之間有了微妙的變化。到了大二,班主任直接找上她,希望她可以先休學去拍戲,因為她這個特例的存在引得班上不少同學蠢蠢欲動,管理起來十分困難。
當時韓雪的片約很多,即便是休學去拍戲,也不一定有時間回來好好完成學業,加上她不想令老師為難,於是再一次說服家裡,索性主動退了學。
隨後,韓雪在《萍蹤俠影》中飾演了由愛生恨的澹臺鏡明,在《福星高照豬八戒》裡天真執著的鐵扇公主。
最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央視八套的《錯愛一生》,短短20集就講述了一個集都市情感、家庭倫理、懸疑、爭產在內狸貓換太子大戲。首播當天收視率便已高達6.66%,創下了當時央視八套所有播出電視劇的記錄,到2010年央視累計重播15次。
劇中韓雪飾演的陳想南,隱忍大度、溫柔嫻靜、惹人憐愛,她還藉此獲得了《南方盛典》的「最具魅力女演員獎」。
之後,她再度出演古裝劇,是和老同學胡歌合作了《天外飛仙》,雖說只是女二,可有不少人心裡從此放不下那個「路盡隱香處,翩然雪海間」的小狸貓香雪海。
2007年的《聊齋2》與《北平往事》,也都算是口碑之作,為當時年輕的韓雪積攢了不少人氣。
緊接著韓雪又兩度登上春晚舞臺,還在北京奧運的閉幕式上與譚晶、王力宏等同臺獻唱《北京北京我愛北京》,再加上她能在神七指揮間內留影,一時之間,關於韓雪的「背景」之說喧囂塵上。
面對外界的種種猜測和質疑,韓雪不以為然,也懶得闢謠,依舊繼續拍戲,過著自己的小日子,還特有前瞻性地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甚至嘗試著跨界擔任出品人和製作人。
出道18年來,韓雪從未有過任何花邊新聞或是刻意炒作,對她來說,與其去刻意整那些虛的,不如自己琢磨怎樣把戲演得更好一點。
《人民日報》海外版也曾發表文章說:她眼睛裡有戲,內斂含蓄的愛情戲被她處理得簡潔而又有層次。
她想做的很難也很簡單,就是不斷努力地活出一個真實的自己。
最初的青澀早已逐漸褪去,時光洗鍊後渾然天成的淡然氣韻,成了她獨特的標籤。
比起許多奢侈浪費的普通人,生在優渥家庭有著姣好容顏的韓雪,身上完全沒有富貴小姐的公主病。
很喜歡她的一句話——
哪怕你在舞臺上穿得再公主,可你就真把自己當公主了?這些毛病都是慣出來的,希望藝人能保持初衷,真沒必要這樣,離了舞臺熒幕,私下該幹嘛就應該幹嘛。
曾經謎一般的背景,如今神一樣的存在。拋開多年前「新玉女掌門人「、「清純女神」等標籤,近幾年的韓雪越來越自在,也越發展現出真實而層次豐富的自己。
她熱衷科技,在工程師父親影響下長大,她拆電腦、拆手機、裝機不在話下,手法之嫻熟能趕上IT男;她罕有緋聞,將生活與工作切割得罕見得乾淨;她不愛熱鬧,工作結束常常待在家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她動手能力極強,做事從不依靠別人。在眾人呵護下成長的她,卻比任何一個人都明白自食其力的含義。
別的明星在直播間唱歌聊天刷流量,而她卻直播用一把瑞士軍刀給手機換屏幕。
而她的衣服,同一件能換著場合更是能穿好幾年,她卻從不覺得有什麼丟人。她認為,錢是自己辛苦賺的,該花的時候花,該省的時候省。
這樣的韓雪,強大如超人,與她柔柔弱弱的外表相比有一種莫名的反差萌。
「比如我前段時間買了個切割機,用切割機做了書籤。」
「切什麼機?!」
「就是電腦切割機,你要自己排版,要研究圖樣,還要研究什麼刀頭配什麼材質的材料。給自己做個杯墊,做個盒子,可以切任何東西。」
「……」
「這個趣味可能不太好理解?」韓雪有點靦腆。
好吧,這就是韓雪「喜歡研究的小玩意」。在比你優秀又比你努力的人面前,普通人大概只能「望而卻步」。
韓雪在那段長達15分鐘英文TED演講中,最後一段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擋我成為更好的人」。
出道十多年,「花瓶」標籤如影隨形,可韓雪卻最終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就算是花瓶,也要看是什麼窯燒的」。
堅持本真,做好本分,把爭議活成實力,不負期盼不負己,最好的沉澱總在不知不覺中,時間總會給堅持的人一個公正的評判。
點擊下圖,閱讀更多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