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我曾經是一名孔子學院工作者,在國外一家孔子學院作為公派教師工作了兩年。
每年三月份,孔子學院總部(現在已更名為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孔子學院改為民營)就會在網站上發布公派教師崗位的招聘公告。看了很多年,始終沒有下定決心去報考,主要是國內的工作、家庭走不開。但是,我的專業是漢語國際教育(有的學校也叫對外漢語),2016年,為了專業發展的需要,我決定去試試。
孔子學院報名是在官網進行的,每個ID只能申報三個崗位,孔子學院跟高考填報志願一樣,分第一志願、第二志願、第三志願,報名時需要在報名表格上勾填是否同意調劑。
根據孔子學院後面的錄取來看,所有的人先要考試合格,然後才能進入第一志願錄取,第一志願如果沒錄取上,還有崗位沒有招滿的話,進入第二志願錄取。至於第三志願,基本沒見過能夠參加三次錄取競爭的。因為報考的人數太多,崗位就那麼幾個,競爭太激烈了,最後被錄取的基本上都是過五關斬六將。
我報考孔子學院的那一年,全球可以申報的崗位不太多,只有幾百個,絕大多數崗位要求專業為漢語國際教育,有兩到三年的工作經驗。少數崗位可以放寬到中文教育,但也要工作經驗。極個別因為國外的一些教育機構特殊需求,招聘中醫老師、武術老師(基本限定為大學武術老師,要求有工作經驗)。
孔子學院報完名以後就是複習,準備考試了,一般是三月份報名,五月份考試,如果報完名再考試肯定來不及,所以我從2015年就開始準備考試了,考試的內容主要有說課、試講、中英文問答(教學組織與管理、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
我的考點是武漢大學,我看到有廣東、江西、湖南、湖北好幾個省份的考生都在這裡考,考生有大學老師,也有中小學老師,基本都是漢語國際教育或者中文專業的。
說課和試講我抽到的是一個連動句(目的和方式),如果還是按國內語文的授課方式來考,考上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大家面對的是漢語詞彙少得可憐的初級漢語水平外國學生,所以不能解釋,只能利用公式法和動作演示法展示和演練。
考官會參與試講,充當學生,但是他們會不停地搗亂,比如打斷老師提出各種精靈古怪的問題,比如會故意製造騷亂考核老師的教育管理能力。中文考試裡,說課3分鐘,試講7分鐘,問答13分鐘,我算了下一下,三個考官連番轟炸,問了我21個問題。有個胖胖的女考官在我試講的時候突然尖叫:「老師,他打我!」
萬幸的是,我的英語考試很順利,抽了一段英文,說的是電影在文化交流中的紐帶作用。等我讀完這段文字,主考問了我幾個問題,要求我給她介紹一部電影,記得當時我介紹的是甄子丹的《錦衣衛》。副考問了我一些端午節的問題。問和答都是用的英文,老師問問題時說得飛快,我只能連蒙帶猜。
考完以後,就是等待錄取了,這段時間真是煎熬,因為考試要連過三關,第一關是合格考核,第二關是孔院中方院長面試,第三關是孔院外方院長面試。只能一關一關地通關,不知道哪一關就會被涮下來。
我清楚地記得,在武大考試的那麼多亞非拉考生裡面,我只看到了一個熟面孔。我自己考的這個崗位有十幾個大學老師競爭,最後可能是因為我做了十幾年漢語國際教育的專業教師才險險勝出。
錄取上了,然後就是培訓一個月。培訓簡直就是地獄式的輪訓,從早到晚(晚上有課),白天聽講座,晚上試講,連寫教案都要熬夜寫。我們的專業老師是北語的教授,訓起人來一點都不留情,有一個來自某著名中學的高級教師,被批得當場就扔掉教案走了。因為語文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根本就是兩個學科,一下子好多人轉變不過來。
在培訓的時候也有淘汰率,不過這個一般是生理淘汰,比如有某些傳染疾病或者健康有問題。
培訓合格以後,總部會當場發錄取通知,被錄取的老師就可以開始準備籤證、購買保險(自費)和機票赴任了。公派教師的任期是兩年,可以連任,但不得超過五年。在我見過的公派教師中,極少有願意幹第二個任期的,一般大家幹完兩年以後就回國發展了,因為國內有更好的發展平臺。
到孔子學院工作以後,我才發現孔子學院的工作跟傳言中說的完全不一樣。孔子學院的中心工作只有兩個,一個是中文教學,一個是中文標準化考試,有HSK(漢語水平考試,相當於國外的託福考試和雅思考試)、YCT(青少年漢語考試)、BCT(商務漢語考試)。在我任教的孔子學院,因為合作的大學是該國的著名大學,所以會有很多中小學跑過來做漢語夏令營,偶爾周末,孔院也會接待一些夏令營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中文教學、中文標準化考試還是夏令營,都不是免費的,孔院都會根據國內的要求和當地的物價水平報合作的大學批准收取一定的費用。
在大學中文系裡,我每上完一門課,中文系都會通知我去籤字領取課酬。給一些合作單位上課,他們會按月支付課酬。中文考試是繳費才能報名。至於夏令營,也會收取費用。不過,這所有的費用,包括我在中文系上課的課酬,都要一分不少上交給孔院,不能留歸私人。
在社會上,有為數不少的人以為孔子學院在國外的中心工作是傳授孔子的思想,這種想法其實是一種誤解,孔子學院以孔子命名,是因為孔子是一名著名的教育家,取的是孔子的教育成就和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孔子學院的中心工作始終只有兩個:一個是中文教學,一個是中文標準化考試。
至於說傳輸孔子的思想,那也得學生聽得懂啊。孔子學院老師面對的學生大多都是零基礎或者中級基礎,他們的中文水平不足以聽懂孔子的儒家思想。
我在國外一所大學中文系裡上中國文化概論課,面對的是學了十幾年中文,中文水平已經達到HSK四級的中文系學生,說到中國的傳統思想時也只能儘量將每一句話說成句子結構最簡單、最平白的大白話他們才能勉強聽懂,碰到生詞還要抽時間來講生詞。
如果涉及道家思想,那只能是老師急,學生抓瞎了。因為這裡面還會涉及到中國哲學、邏輯學的內容。比如上善若水,就是用他們的母語翻譯他們也不太能理解,因為他們的母語文化裡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翻譯。
至於某國把孔子學院列為外國使團,那更是荒謬了。根據我在孔子學院工作這段時間的經歷,以及我從我的同事們那裡了解的信息,我們這些孔子學院工作者每天的工作無非就是平時上課,周末監考,做的都只是一個中文教師的該做的工作。
很多時候,很多傳言或者是因為不了解,或者是因為別有用心,古人云,百聞不如一見,等親眼見到了、親身參與了,你就會發現,關於孔子學院的不實傳言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