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把兩個男人的故事講到了極致!

2021-02-08 中國電影報導


——《綠皮書》

《綠皮書》今天正式登陸內地院線,這是一部普通觀眾和電影業內人士都不應錯過的電影。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這是一部沒有觀影門檻的電影,整個故事極為流暢與通俗,就像片中肯塔基州的炸雞與可樂一樣讓人痛快。影片的節奏感、配樂、攝影與雙男主的表演近乎完美,如果能在電影院欣賞的話絕對是一種享受。

而對電影業內人士來說,《綠皮書》在人物構建、劇本創作、鏡頭語言的運用、剪輯節奏的把握上,絕對是教科書級別的。

筆者接下來就和大家聊一聊,今年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因具體解析需要,會有輕微劇透,請選擇性食用)

《綠皮書》以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義大利裔白人託尼·利普開車送黑人鋼琴家唐·雪利去南方巡演的故事。

兩人旅途中發生的故事,十分契合公路片本身的特質:兩個膚色、身份、階級等方面都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要共同經過一段歷程,一起面對困難、敞開心扉。兩人一旦上路,無論光明與黑暗、救贖與墮落,都將共同面對。

當他們離終點越近,就意味著離電影的結尾更近。當旅程結束後,觀眾們會和主人公一起回味這樣的旅程,之後的故事定會在電影的結尾留下空白,但是又能勾起觀眾們萬千的思緒。

實際上,公路片作為電影類型上最重要也是最受觀眾喜愛的一個模式類型,為《綠皮書》的劇本增加了獨有的魅力。

這部電影的成功,不單單是其為種族主義問題的發聲,影片在種族問題的基礎上,作出了更深入的思考,而這樣的思考,被編劇巧妙的一層層安置在劇本之中。觀眾們伴隨著主角們的旅程,能去讀懂和思考的東西更多。

影片所表達的第一點,就是無處不在的對於種族歧視問題直接了當的諷刺。

最辛辣的諷刺莫過於處在上流社會中的白人,一面充滿尊重的去邀請音樂家唐·雪利演出,但是一面又不允許唐·雪利使用室內的廁所,或者不讓唐·雪利和白人在一個飯店共進晚餐。

就如電影中唐·雪利說的那樣,他們請我只不過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品味與地位。但對於唐·雪利黑人身份的尊重,是當時多數白人做不到的——這是對一直自負於自己代表著上流文明社會的白人最直接的諷刺。

但是,種族歧視的問題不單單存在於白人與黑人之間。義大利後裔託尼在雨中的一場戲中也被白人嘲笑為半個黑人,憤怒的託尼用拳頭回擊了這樣的種族歧視。

這件事也讓託尼自己認清,他之前歧視黑人的情緒是多麼的錯誤,因為他也深陷在這樣的泥潭當中,只不過自己一直沒有意識到。

種族之間的矛盾在電影中多次被提及,當觀眾們以為只要唐·雪利身處黑人堆裡就會沒事的時候,故事卻沒有如觀眾的預期那樣發展。

影片中三個段落分別展現了唐·雪利身處在黑人區的三次遭遇:麥田裡的黑人農民一臉不解的望著他,為何一個黑人能讓一個白人服務於他。他的同胞眼中充滿了不解、嫉妒、甚至是更多複雜的情緒,也很難不讓觀眾們去猜想:即使黑人自己,也存在著互相的不理解。

而當唐·雪利身處在黑人旅店與黑人酒吧的時候,伴隨的依舊是黑人同胞異樣的目光,以及唐·雪利自己感覺到的格格不入。

造成這樣問題的原因是什麼?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種族主義給那些被歧視者們帶來了身份的迷失

如唐·雪利般一生在抗爭,在為平權吶喊的黑人,他們註定會迷失於自己的身份。他們努力的追求著尊重與白人的認可,但是因為膚色的原因,註定不可能與白人一樣。

而就是這樣的改變,也讓自己的同胞不認可他們。他們生存在夾縫之中,一條種族主義撕裂出的夾縫之中。

最後在雨中,唐·雪利喊出了壓抑在他心中許久的話:我不夠白,也不夠黑,甚至不夠男人。

如同夜晚的冰雨一樣,冷冷的讓人心碎。

因此,《綠皮書》不僅僅是對種族主義的一次批判,更討論了有色人種對於自己身份的迷失,這種痛苦要比種族主義帶來的傷害還要大。

種族主義外在的傷害,是可以反抗和避免的;而對於自己身份的迷茫,只有孤身一人的夜,只有那一杯又一杯的威士忌才能理解。

《綠皮書》在情緒方面控制得相當隱忍,對種族主義的直接面對與挑戰也頗為優雅。更重要的是,《綠皮書》沒有對那種迷失身份的找回和一廂情願的和解。

在黑人酒吧中,唐·雪利的縱情一曲看似是對於自己靈魂的釋放,但是當他把威士忌的酒杯從鋼琴上放在地面的一瞬間,證明了他並沒有完全從這種身份的迷失上走出來。

但是這種迷失他自己是清楚的,他正在試圖去拯救那些迷失的人,因為他註定要為平權運動奮鬥終生。

影片的第三層含義,是在劇本對雙男主幾乎完美的構建中呈現出來的。

電影中對於友誼的描繪與致敬的重要性,不亞於影片為種族主義的吶喊。

因為友誼是人類最重要的情感之一,當我們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會說,如果沒有託尼,唐·雪利會走不完這趟旅程;沒有唐·雪利,託尼也一定會半途而廢,丟掉這份工作。

他們的友誼早就超越了種族與膚色,而一切這些的開端,始於唐·雪利的音樂才華,在音樂上的造詣讓唐·雪利的靈魂發光。

電影中託尼第一次聽唐·雪利演奏的那場戲中,託尼矗立在窗口,眼睛中閃爍著對於唐·雪利發自內心的尊敬。

這一幕的表演,維果·莫特森的眼神裡包含了太多的東西,這一刻,他的表演魅力被無限放大。

這一幕過後,維果·莫特森雖然仍是一個油膩的中年男人,但是從劇本中設計的各種細節中我們能看出,維果·莫特森堅定了自己一定要幫助唐·雪利完成巡演的信念,他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而其中的意義,以託尼的口吻來說應該是這樣的:一定和狗屁的種族主義無關,因為你們這幫混蛋應該聽一聽這個天才的音樂,他是獨一無二的。

他們兩人都有著自己的人格魅力,都是自己世界中的紳士。儘管他們的生存法則不同,但是他們都秉承著自己的原則。

唐·雪利無時無刻不保持著自己的紳士與優雅,從沒有一刻丟失過尊嚴;託尼則離觀眾更近,他將義大利人在電影中的市儈與帶有黑幫義氣的忠誠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維果·莫特森最後掏出槍的時候,我們才知道這個男人沒和我們開玩笑,他雖然是牛皮大王,但是只要他認真做的事情,他就可以做好。這樣的細節設計,讓這個角色更加立體,更加討人喜歡。

篇幅有限,這部電影的優點在這裡就不和大家一一的例舉了,因為只有當你走進電影院看過之後,你才能感受到這部電影帶給你的溫暖與思考。

作者 編輯:曾經一千王子

相關焦點

  • 電影《綠皮書》獲最佳影片等5大奧斯卡提名
    北京時間1月22日晚,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在美國洛杉磯揭曉。熱門影片《綠皮書》一舉收穫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五項重量級提名。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維果·莫騰森第三次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好在哪兒?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熊初墨夢裡什麼都有,現實裡只有電影近年來,國內觀眾與奧斯卡影片的時差越來越短。
  • 《綠皮書》是黑馬之勢佔下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剛剛第91屆奧斯卡獲獎名單中,《綠皮書》成最大贏家!在剛剛落幕的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綠皮書》最終摘得最佳影片受過高等教育的音樂家(Mahershala Ali扮演)和義大利司機(Viggo Mortensen扮演)兩個一同向南行使,在公路這段的旅行中,發生有趣而又幽默的故事。
  • 《綠皮書》影評:這可能是最接地氣的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
    藝評這可能是最接地氣的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頂著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光環,《綠皮書》在國內搶鮮上映,縱觀奧斯卡近十年來的最佳影片,《綠皮書》都稱得上是最接地氣的一部,它沒有太高的觀影門檻,也無需太多嚴肅的解讀,對普通觀眾來說可算是非常友好了。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因靈魂治癒而彰顯深度的公路喜劇!
    第91屆奧斯卡《綠皮書》無疑是最大的贏家,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三項有分量的獎項收入囊中,對於這部影片,國內的觀眾自然也是很好奇。
  • 2019奧斯卡,最爭議的最佳影片《幸福綠皮書》
    本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由《幸福綠皮書》擊敗呼聲很高的《羅馬》,與最佳女主角是兩個比較令人驚訝的獎項,特別是,《幸福綠皮書》並不如影片本身的政治正確。當頒獎人茱莉亞羅勃茲宣布最佳影片由《幸福綠皮書》獲得時,就有媒體發現《黑色黨徒》導演史派克李憤怒地揮舞雙臂,表達不滿,他最後憤而離席。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故事情節打動你的看點
    這部電影的導演彼得.法拉利也是憑藉這部電影被人熟知,在這之前得過最差導演獎,也正是這部作品《綠皮書》讓他走出了最差導演的路子,走上了坦途。影片講述的是一個黑色鋼琴演奏家唐,聘用了一個美國白人託尼當司機,去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表演。綠皮書是他們一路南下必備的書,吃喝拉撒必不可少的一本指導書。
  • 《綠皮書》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三項大獎
    北京時間2月25日,全球矚目的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終於揭曉!高人氣影片《綠皮書》收穫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大獎。《綠皮書》將於3月1日也就是本周五全國上映。伴隨獎項的公布,《綠皮書》官方放出了一張中國版海報。
  • 《綠皮書》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為何是它?
    最終,拉米·馬雷克憑《波西米亞狂想曲》榮獲最佳男主角;奧利維婭·科爾曼憑《寵兒》奪得最佳女主角;阿方索·卡隆執導的黑白史詩巨作《羅馬》奪得「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和「最佳攝影」三個獎項;由彼得·法雷裡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綠皮書》也收穫「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馬赫沙拉·阿里憑藉本片二封影帝!
  • 2019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有原型嗎?綠皮書國內上映時間是哪天
    隨著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落幕,2019頒獎季也畫上句號。從去年多倫多電影節初登大銀幕到現在,《綠皮書》的獲獎之旅可以用瘋狂集郵來形容,幾乎走遍了奧斯卡、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等所有重要大獎領獎臺。國內超5萬人打分後,豆瓣評分依然高達8.9,成為近十年評分最高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 奧斯卡獲獎名單出爐!《綠皮書》榮獲最佳影片等三項大獎~
    值得一提的是,即將於3月1日在國內上映的影片《綠皮書》摘得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獲得如此之多大獎的影片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呢?影片為什麼叫《綠皮書》呢?其實,綠皮書是種族歧視的產物,是一本專門為黑人量身定做的旅行指南,書中指明了可以讓黑人入住和就餐的旅店和餐廳,電影的名字就來源於此。
  • 以敘事手法、情感表達、對比方式分析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綠皮書》由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保鏢託尼被聘用為世界優秀爵士鋼琴家唐謝利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兩人之間開啟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2019年2月25日,影片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 關於鋼琴家故事的《綠皮書》獲得2019奧斯卡最佳影片
    ,之前大熱的《羅馬》未獲得最佳影片,而根據牙買加裔美國古典/爵士鋼琴家唐·謝利故事改編的《綠皮書》最終問鼎。阿方索·卡隆憑藉《羅馬》斬獲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由《寵兒》中的奧利維亞·科爾曼獲得,這部電影由許多著名的巴洛克音樂貫穿。最佳男主角是拉米·馬雷克(《波西米亞狂想曲》)。最佳原創歌曲由Lady Gaga演唱的「Shallow」獲得(《一個明星的誕生》)。
  • 《綠皮書》最佳影片!2019奧斯卡完整獲獎名單出爐!
    最終,《波西米亞狂想曲》收穫包括最佳男主角在內的四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羅馬》《黑豹》《綠皮書》獲三項大獎緊隨其後。最佳影片由《綠皮書》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最佳影片《綠皮書》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羅馬》最佳男主角拉米·馬雷克《波西米亞狂想曲》最佳女主角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本周五可在電影院看
    最終,《綠皮書》獲得最佳影片,阿方索·卡隆拿下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由《波西米亞狂想曲》的拉米·馬雷克拿下,奧利維亞·科爾曼憑藉《寵兒》拿下最佳女主角獎。值得一提的是,本周五,觀眾就可在影院欣賞到《綠皮書》,成為最快在中國內地上映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此外,《波西米亞狂想曲》也將在愛奇藝上映。
  • 《綠皮書》到底是本什麼書?為什麼它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綠皮書》能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四點!在剛剛落下帷幕的2019年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綠皮書》這部電影成為最大贏家,它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這三個重要獎項,這個電影在獲獎之前可能大家並不熟悉,但是我們國人開始關注它,主要原因是以下這兩點:一是因為它是阿里影業參與投資的,所以多多少少在中國宣傳有一點加分;二也是主要原因,因為它獲得了2019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獎,所以它能來中國上映,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 《綠皮書》獲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今年的奧斯卡有點黑!
    《羅馬》講述了年輕女傭克裡奧為長期與丈夫分離的索菲亞一家工作,而突如其來的意外懷孕使得她與這個家庭中四個視為己出的孩子面臨生離死別的故事。這是以導演阿方索·卡隆的兒時記憶鑄成的影片,而卡隆其實就是片中某一位小孩。
  • 那部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綠皮書》
    他們一路南下,在對黑人歧視程度極高的時代,唐的鋼琴表演雖然得到了極高的讚賞,但在舞臺下他還是那個被人欺負的黑皮膚罷了,甚至吃住問題都要依靠專門為黑人準備的《綠皮書》。後續的故事其實很好猜,謝利不斷地被欺負,託尼就站出來維護他,然後他們的友誼越來越深…… 正是這部看起來極其「好猜」的電影,斬獲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三大獎項,以及數不過來的其他電影獎項及提名。91屆奧斯卡獲獎名單這部電影的「好猜」還在於,很多人早就猜它會拿到「最佳影片」。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穿過歧視去擁抱你
    美國時間2月24日晚,第91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在洛杉磯舉行,《綠皮書》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獎,馬赫沙拉·阿里也憑藉該片拿下了最佳男配角獎。故事改編自牙買加裔美國鋼琴家唐·謝利和其僱傭的司機兼保鏢託尼立普的真實事件。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到底指的是一本什麼「書」?
    近日,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落下帷幕,美國影片《綠皮書》一舉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成為這屆奧斯卡最大贏家。在此之前,《綠皮書》就備受矚目。在2018年上映後,該片獲得美國全國評委會最佳影片獎,並被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為年度十佳。那麼,《綠皮書》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綠皮書》指的是一本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