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卻能在香港電影中讓人記住他,確實不容易,也曾揚言過誰再拍戲誰就是孫子,卻在演藝道路上越走越遠,還被人稱為「亞洲史泰龍」,提到武打不單單只有「功夫皇帝」李連杰,其實還有一位被低估的于榮光,于榮光是個北京人,父親是京劇表演藝術家於鳴魁,從小受父親的影響,于榮光對京劇很感興趣。
于榮光從小就開始學習京劇基本功,1969年的時候,于榮光11歲,就考進北京風雷京劇團擔任武生演員,還獲得了很多獎,你是否知道學習京劇是非常困難的,要花費很多心血,初上臺于榮光就是天生武生的模樣,僅僅20歲就成了北京城裡的名角,有很多影迷都是衝著于榮光的名聲去的。
1982年,李連杰的《少林寺》上映,在那個票價1毛錢的年代,賣出了高達1億的票房,于榮光看到這部影片後,被李連杰的功夫迷住了,也產生了拍武打片的願望,因為他的夢想不僅僅局限戲曲舞臺,他很想登上更大的平臺展示自己的武術,要把武術發揚光大。
于榮光要去考北京電影學院演員培訓班,可是他落選了,可是他的機會還是來了,導演徐小明拍攝一部《木棉袈裟》,選中了于榮光。
初次拍電影的于榮光與自己想像的不一樣,不僅生活無規律還要抗凍,他還說出再也不拍戲了,誰再拍戲誰就是孫子,可是《木棉袈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大家對他也很期待,於是于榮光就把說過的話拋在了腦後,一心要把電影演好。
隨後于榮光又拍攝了《血淚情仇》、《聯手警探》、《古今大戰秦俑情》等等,90年代初香港功夫片盛行,尤其是李連杰的影片,于榮光決定去往香港。
現實又何談容易,人生地不熟的于榮光到處尋找出境的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1992年他迎來了張鑫導演的邀請,主演了《東瀛遊俠》,雖然票房不太好,但是他的名氣是有了,緊接著于榮光又與林青霞、王祖賢,合作,主演了《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剛到香港就與林青霞、王祖賢合作,可見于榮光的實力,已經被觀眾認可,于榮光在香港拍了50多部影片,最大影響力是與李連杰出演的,《給爸爸的一封信》。
在這部影片中,于榮光飾演了大反派,一招一式乾淨利索,和李連杰對打絲毫不佔下風,隨後他好像打開了反派角色的大門,還和劉青雲合作《衝鋒隊怒火街頭》,還和任達華合作《旺角的天空之反轉旺角》,還和楊紫瓊、成龍合作的《超級計劃》,觀眾很喜歡他的影片,覺得看他演的武打電影就是一種享受。
1997年于榮光自己當導演,拍攝了一部《平安事物所》,準備回到內地發展,開始演藝道路,國內他是多長演電視連續劇,2001年還憑藉《錢王》獲得了中國劇金鷹獎,2006年的《狼毒花》更是讓他大火起來,2009年的《三國》關雲長備受好評,于榮光在內地確實比拍電影要火很多。
于榮光為人低調,從沒有出現緋聞,他和妻子也是早早結婚生子,對家人也是盡職盡責,如今于榮光62歲了,我們依然很期待他的作品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