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諾蘭最新的電影《信條》中,男主在基輔國家大劇院的接頭暗號是:
We live in a twilight world
and there are no friends at dusk
這是個混沌的世界
黃昏時分無故人
男主笑著說他用的是惠特曼的詩。
在另一部電影《死亡詩社》裡,教授約翰·基廷號召所有學生將書撕掉,他看著班上的每一位同學,娓娓吟誦著惠特曼的詩:
毫無信仰的人群川流不息
城市充斥著愚昧
生活在其中有什麼意義?自我?生命?
答案是因為你的存在
因為你的存在
因為偉大的戲劇在繼續
因為你可以奉獻一首詩
浪漫的人道主義戰士
翻開草綠色書封的《草葉集》,扉頁上的第一句話就黏住了我。「當我活著時,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隸。」這就是19世紀美國著名的大鬍子詩人沃爾特·惠特曼,他創造了一種詩歌的自由體(Free Verse)。1819年5月,惠特曼在美國紐約長島的西山出生。他的父親是一位農夫兼木匠,家裡有八個孩子,惠特曼排行老二。由於家裡子女太多,惠特曼在11歲時就輟學去做工了。然而命運惠顧了他,因為他主要在印刷廠當學徒,對文字的敏感使他很快掌握了閱讀,寫作的欲望也隨之而生。他基本上都是靠自學來收穫學問,他很喜歡讀荷馬、莎士比亞和但丁的書。這三位重量級大師對他以後的寫作和創作之路有了很大的影響。17歲時,惠特曼開始在學校教書,在此期間,他創建、編輯了一份周報,開始代表民主黨從事政治活動,並開始發表詩歌和散文。1855年,36歲的惠特曼匿名、自費出版了《草葉集》(Leaves of Grass)。南北戰爭期間,他自願到華盛頓去充當護工,照顧護理傷員。當時他的生活很艱苦,只能靠抄寫維持生活,但他卻把省下來的錢都用在了傷員的身上。在他當護工的兩年時間裡,他接觸了大概有十萬名士兵,這些人中有很多在日後還跟他一直保持著聯繫。美國內戰後,惠特曼住在華盛頓,並定期返回布魯克林和作旅行演說、朗讀詩歌,他還在多個政府部門(包括印第安人事務局)任職員。54歲時,惠特曼患了中風,導致身體部分癱瘓,然後他離開了華盛頓,和弟弟喬治一起住在新澤西州卡姆登鎮。這期間,他每年都會做關於林肯總統的激情滿懷的演講。再次中風後,惠特曼幾乎癱瘓。在1891年,72歲的惠特曼編輯了《草葉集》的臨終版(death-bed edition),次年便在家中去世。他的遺體葬於卡姆登縣的哈雷公墓,在他自己設計的墓碑下面。
在1855年,惠特曼年富力強時,他的巔峰之作《草葉集》問世,它由12首沒有標題的詩或者說12片「草葉」組成。
此後,惠特曼把不斷新寫的詩增添到新版的《草葉集》,這樣,在1892年的臨終版就有了約四百首詩。
在世界文學史上,沒有哪位詩人窮畢生心血只寫了一部詩集,這就是惠特曼。
《草葉集》得名於詩集中這樣的一句詩:
「哪裡有土,哪裡有水,哪裡就長著草。」
詩中多次提到了草葉:草葉象徵著一切平凡、普通的東西和平凡的普通人。
當時,這薄薄一冊劃時代的詩集卻受到了普遍的冷遇,只有著名作家愛默生給詩人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愛默生一直企盼著有一名新的美國詩人出現,「現在我在《草葉集》中找到了。」惠特曼從這封信中得到了極大的鼓舞。
這部詩集,從內容到形式都顛覆了在它之前的美國詩人們遵循的歐洲詩歌的創作模式,而且是有意識的顛覆。
儘管它從問世至今飽受爭議褒貶,但卻被尊崇為地道的美國詩歌的誕生標誌。其中的《自我之歌》是19世紀最重要的詩作之一。
《自我之歌》有1336行,飽含熱情、力量與自由,幾乎包括了惠特曼畢生的主要思想,是他最重要的詩歌之一。
惠特曼自輟學後就一直與碼頭工人和車夫這些低等職位的人們一起生活,見多了社會對這些底層人的不平等相待,以及對他們權利的制約,因此,他在《草葉集》中寫了大量呼籲民主的詩歌。
詩集的內容是如此浩繁,史學家從中看到了19世紀的美國歷史,思想家看到了民主、自由、平等觀念的美國式表達。
哲學家看到了萬物皆有靈和靈魂不朽的信念,旅行者看到了美國野性曠莽的自然風光和壯麗沸騰的城市景象。
青年人讀到了對於肉體和性的讚美,老年人看到了對死亡的坦然無懼……
惠特曼好像一個世界的水手,奔赴在所有的港口。而《草葉集》中的詩,便像是長滿美國大地的芳草,生氣蓬勃並散發出了誘人的芳香。
卷首辭
來吧,我的靈魂說
讓我們為我的肉體寫詩
(因為我們是一體)
這樣死後我會無形地回來
或者今後很久很久,在別的星球
在那裡向別的夥伴們再度歌唱
(合著大地的泥土、樹木、風、奔騰的波浪)
我會永遠愉快地微笑著唱下去
我會永遠擁有這些詩篇——因為現在在這裡
我首先為了靈魂和肉體,籤下我的名字
自我之歌(節選)
我讚美自己,歌唱自己,
我擁有的一切你也會擁有,
因為屬於我的每一個原子同樣屬於你。
我悠哉遊哉邀請我的靈魂,
彎腰閒看一片夏天的草葉。
我的話,我血液中的每一個原子,成自這泥土、這空氣,
我出生在這裡,我的父母、父母的父母也出生在這裡,
我,今年三十七歲,身強力壯,開始歌唱,
打算就這麼唱下去直到死。
把教義和學校的教條撂在一邊,
退一步講我覺得它們已經足夠了,我永不會忘記,
無論我心懷善意或惡意,我要求自己迎著風險,
以原始的活力毫無顧忌地大講自然。
屋宇和房間裡充滿了芳香,架子上也充滿了芳香,
我相信你,我的靈魂,但我絕不使別人向你屈尊,
你也不應該對別人自低身份。
和我在草上優遊吧,鬆開你的嗓子,
我不需要言語、或者歌唱、或者音樂,不要那些俗套或一番演說,即使
是最好的我也不需要,
我只喜歡安靜,喜歡你有調節的聲音的低吟。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躺在明澈的夏天的清晨,
你將你的頭壓住我的大腿,柔和地在我身上轉動。
你撕開我胸前的汗衣,將你的舌頭伸進我裸露著的心,
直到你觸到了我的鬍子,直到你握住了我的雙足。
一種無與倫比的安寧與感悟,迅速地在我的周圍興起和展開,
於是我知道了上帝的手便是我自己的允諾,
上帝的精神便是我自己的弟兄,
所有來到這世上的男人都是我的兄弟,女人都是我的姐妹和愛人,
造化的主心骨是愛,
無窮無盡的是田野裡堅挺或蔫萎的葉子,
是葉子下洞穴中的褐色螞蟻,
是蟲蛀的柵欄上一片片的苔蘚、亂石堆、接骨木、毛蕊花、牛蒡草。
我想它必定是我的氣質的旗幟,由象徵希望的綠色物質織成。在角上還留著所有者的名字,我們可以看見、議論、問這是誰的?無論是加拿大人、維吉尼亞人、國會議員、窮人,我都同樣給予他們,接待他們。我想像著置身於墨西哥海,曼納哈塔,內陸或是遙遠的北方, 像林木和野獸那樣,直面黑暗、風暴、饑饉、嘲笑、艱險和冷漠。詩歌是另一雙眼睛
文字|排版 | 音頻製作
鈔越
惠特曼圖片 | 來自網絡
朗誦 | 來有鵬
攝影 | 編審
紅塵
紅塵《融媒體新聞報導實務》學生作品之三
《珠峰鼓手》
紅塵|著
▶大咖推薦
★義大利「羅馬文學獎」得主、《飢餓的女兒》《K-英國情人》《羅馬》作家虹影;
英國著名小說家、旅行探險家、大英帝國騎士勳章獲得者亞當·威廉士激賞推薦!
★《珠峰鼓手》36萬字的中文版,與英文版 Himalayan Quest 同步再現。
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尼泊爾旅遊委員會(NTB)精品好書!
獲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中國文化與旅遊部推薦好書!
▲ www.amazon.com 亞馬遜英文版
▲看1000公裡徒步喜馬拉雅視頻
★向外出走,其實也是向內探索。有的人註定是屬於荒野和山峰的。★隨書附贈《1000公裡徒步尼泊爾喜馬拉雅》旅行電子手冊,彩插、視頻、音頻鑲嵌其中,「紙書+」完美閱讀體驗。有的人註定是屬於荒野和山峰的
一路上總會有詩的
愛是敞開,進入一個沒有邊境的世界
你生活的每一刻,都是屬於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