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在古代基本都是父系社會,所以正常情況下皇帝都會由男性擔任,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才會出現女皇帝。
最為出名的女皇,在中國歷史上應該是武則天,那麼在全世界範圍內究竟有多少位廣泛受到承認的女皇呢?
不到二十位,我們分國別看下歷史上的女皇都是哪些國家的吧。
一、中國唐代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690年-705年在位,不過她從655年起就開始掌握實權),姓名為武曌,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具有正統地位的女皇帝,她與唐代前期各位皇帝的關係是:
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生母,武周唯一的皇帝。
武則天
武則天14歲進入唐太宗的皇宮,與太子李治有染,太宗駕崩後她入感業寺出家。公元651年奉詔重入後宮,之後被高宗冊立為皇后。
高宗在位中後期因病不能正常處理政事,逐步放權於武后。武后創建垂簾聽政制度,掌握實際權力;高宗駕崩後,先後立其子中宗和睿宗為帝,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690年自立為皇帝,尊號「聖神皇帝」,建立武周政權,史稱「武周革命」。
公元705年因「神龍政變」被迫內禪於皇太子李顯,被尊為「則天大聖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性太上皇,退位數月後崩逝,享壽八十一歲;唐玄宗時給她定諡則天順聖皇后。
武氏自成為高宗皇后起便逐步掌權,在高宗在位晚期掌握實權直到退位,歷時50年;在位期間對外戰爭多數都取得了勝利,在她國統治下,大唐較貞觀之治時期更有所發展,史稱「貞觀遺風」、「小貞觀之治」。
二、日本八位女天皇
日本天皇是日本皇帝的稱號,所謂10代8位女天皇,是由於其中有兩位女天皇曾在退位後又再次登基。
1、推古天皇(592年-628年在位):欽明天皇之女,敏達天皇妹、皇后,崇峻天皇妹,日本第一位女天皇;在位期間限制貴族權力,推崇佛教,4次遣使團訪問中國隋朝,開創飛鳥時代;屢次發兵討伐新羅,未果。
2、皇極天皇(642年-645年在位,內禪之後又重新踐祚為齊明天皇,655年-661年在位):舒明天皇皇后,孝德天皇姐;她在位最後一年發兵朝鮮半島,支援百濟,對抗新羅和大唐聯軍,未交戰先病逝。兩年後(663年),日本、百濟聯軍在白江口之戰中大敗。
3、持統天皇(690年-697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天武天皇侄女、皇后;統治期間日本文化得到很大發展,開始了白鳳時代。
持統天皇
4、元明天皇(707年-715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持統天皇之妹、兒媳婦;她開創了日本歷史上的「奈良時代」;715年內禪於女兒元正天皇,為太上天皇。
5、元正天皇(715年-724年在位):草壁皇子與元明天皇之女;715年其母元明女帝內禪,即位。
6、孝謙天皇(749年-758年在位,重祚為稱德天皇,764年-770年在位):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之女;在位期間多次派遣唐使出使中國,是「奈良時代」的全盛期。
7、明正天皇(1629年-1643年在位):後水尾天皇與德川和子之女;1629年其父後水尾天皇內禪,即位。
8、後櫻町天皇(1762年-1770年在位):櫻町天皇之女,桃園天皇姐,距今最後一位女天皇;1762年其弟桃園天皇死,由於桃園天皇之子英仁(後來的後桃園天皇)尚幼,於是她即位登基;1770年內禪於侄兒後桃園天皇,為太上天皇,繼續輔政。
三、越南李昭皇
李昭皇(1224年-1225年在位):即李天馨,本名李佛金,越南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需要說明的是,因為當時在亞洲國際關係中,越南是朝貢國,所以對外她不稱皇,只稱王,只有在對內時稱皇。
她是李惠宗次女,稱號為昭聖公主;1224年因惠宗無男嗣,於是立其為皇太女;同年權臣陳守度廢惠宗,立其為帝,時年僅七歲,實際權力掌握在守度手中;1225年嫁給守度侄子(即後來的陳太宗),同年禪位於夫君,降為昭聖皇后,李朝被陳朝所取代;1237年被陳守度逼令太宗廢其後位,復稱昭聖公主;1258年復被下令嫁給大臣黎輔陳。
四、拜佔庭帝國三位女皇
1、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拜佔庭帝國利奧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之母。公元780年其夫利奧四世死後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為帝,為皇太后,掌握實際大權;797年又廢兒子帝位,自立為女皇;802年被廢黜。
2、佐伊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又稱「正統嫡系佐伊」,君士坦丁八世與海倫娜皇后之女,皇帝羅梅納斯三世皇后;她作為馬其頓王朝正統嫡系與妹妹狄奧多拉共同在1042年即帝位;同年,以六十餘歲之身與君士坦丁九世結婚,三位皇帝共同執政。
佐伊女皇
3、狄奧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又稱「正統嫡系狄奧多拉」,君士坦丁八世與海倫娜皇后之女,佐伊女皇之妹,拜佔庭帝國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女皇,馬其頓王朝末代皇帝;1042年起與其姐佐伊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作為拜佔廷帝國共主,三位皇帝共同執政;其他兩位皇帝去世後她成為唯一的女皇。
五、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四位女皇
1、葉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全名葉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謝耶芙娜·羅曼諾娃,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后;1725年其夫彼得一世死後登位為女皇,在位時間較短。
2、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全名安娜·伊凡諾芙娜·羅曼諾娃,沙皇伊凡五世之女;1730年其侄彼得二世死後無嗣,遂即位為女皇;在位期間長期對外用兵。
安娜女皇
3、伊莉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全名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羅曼諾娃,1741年發動宮廷政變,推翻其甥孫伊凡六世,自立為女皇,以彼得大帝合法繼承人自居。
伊莉莎白女皇
4、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全名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羅曼諾娃,1762年伊莉莎白女皇去世,無嗣,彼得三世即位,葉卡捷琳娜同年推翻彼得三世,自立為女皇。其在位期間使俄國的地位空前提高,成為地跨歐亞大陸的全世界最大帝國,故被尊稱為「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僅有的兩個「大帝」之一(另一個是彼得大帝)。
葉卡捷琳娜大帝
六、印度帝國維多利亞女皇
實際上維多利亞在英國是女王,但在印度有女皇稱號,所以,歷史上不把她稱為英國女皇,但可以稱為印度女皇。
維多利亞女皇
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作為印度女皇,1877年-1901年在位),即英維多利亞女王(作為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第一任英屬印度皇帝,英屬印度唯一的女皇,也是英國歷史上獲得「女皇」稱號的君主,英國國王威廉四世的侄女;1837年其伯父威廉四世死後即位為英國女王;1877年接受「印度女皇」稱號;其在位期間英國空前強盛,成為第二個「日不落帝國」(第一個是西班牙帝國),被譽為「維多利亞時代」。
七、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佐迪圖女皇
佐迪圖(1916年-1930年在位):衣索比亞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稱號是「眾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異母姐妹之子埃雅蘇五世繼位;1916年埃雅蘇五世被廢,遂即位為女皇,1930年4月病逝。
不過,除了上面這些女皇,歷史上還有很多垂簾聽政的女性,但她們都沒有取得正式皇位;還有一些著名的女性君主,只有王號,沒有稱帝,所以都不能算為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