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世界:《百年孤獨》,唯有孤獨陪伴,不離不棄

2020-12-22 伊藤誠的悔過

hello,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這裡是雪雪

讀書,是思想的旅行——悅讀世界,越懂世界。

我們一生之中讀過很多書,或者為了靜守己心,或者為了博聞多識,曾幾何時,你看到一本精妙絕倫的好書,拍案叫絕,忍不住洋洋灑灑寫一篇書評,推薦給眾人共賞。

今天雪雪給大家帶來的是

加西亞·馬爾克斯 著

作者簡介

魔幻現實文學巔峰: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出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雷那省阿拉卡塔卡,畢業于波哥大大學,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被譽為「二十世紀文學標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小說在表現手法上是魔幻現實主義的,「 將真事隱去」,用魔幻的、離奇的、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和現象反映、體現、暗示現實生活。曾憑藉巨作《百年孤獨》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

作品簡介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的《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但閱畢全書,讀者可以領悟,作家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括弄的正確途徑。

作品由來

據說馬爾克斯老爺子是在開車帶家人去海邊度假的時候一拍方向盤有了寫作思路,撂出一句:「爸爸要回去寫書了!」便結束度假,回家閉關18個月在節衣縮食中完成了創作。

於是「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作為《百年孤獨》的第一個引人遐想的場景,不斷展現其魅力。

創作過程

「孤獨」思想一直貫穿於馬爾克斯的整個創作過程中,他用自己的文字刻畫了人類心靈中最深刻、最本質的「孤獨」。從某種意義上講,「孤獨」思想的原因是馬爾克斯的創作理念在於向讀者揭示20世紀上半葉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丁美洲所處的封閉、落後、腐敗和獨裁的社會氛圍。

創作背景

從1830年至十九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並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

內容簡介

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作品點評

這是一本很有想像力的書,它又像是真的,又不可能是真的,頗有歐·亨利式「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覺。這種亦真亦幻的文風,我覺得是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失眠症:失眠再正常不過,但是連續不斷的失眠,就很不正常,而且這還不是普通的失眠,這是會傳染還會讓人患上失憶的失眠。為了逃避者失眠症,某部落的貴族階級甚至背井離鄉到馬孔多來給布恩迪亞一家人打工。

最後是「孤獨」,小說中有許多直言孤獨的地方,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人都經歷過一個又一個的孤獨時刻,就像我們所有活在世上的人一樣。

推薦理由

在《百年孤獨》發表之前,馬爾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壇之外並不廣為人知。《百年孤獨》剛一面世即震驚拉丁美洲文壇及整個西班牙語世界,並很快被翻譯為多種語言。馬爾克斯也一躍成為名噪一時的世界級作家。

《百年孤獨》就是這樣一朵成功的花——表達含蓄,描寫細膩,用平穩的敘述語氣從意象的不確定性中讓讀者慢慢去體味孤獨的更深層含義,讓人們進入更為理性的思考,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和社會,它具有亦真亦幻、亦幻亦真的魔幻色彩,獨具一格,「營造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折映了一片大陸及其人們的富足貧困」。

《百年孤獨》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內容的享受,還有文體的創新。神一般的開頭,讓很多人從中收到啟發,被許多的作家借鑑模仿,陳忠實和莫言就借鑑了這部小說,還把這種開頭,放到了自己的小說裡,兩人的成名作,那都是有著《百年孤獨》的影子。

書中好句

1.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2. 預感總是倏然來臨,靈光一現,好像一種確鑿無疑的信念在瞬間萌生卻無從捕捉。任何東西都有生命,一切在於如何喚起它們的靈性。科學縮短了距離。

3. 這時,一種神秘而重要的東西在他心中兀然出現,使他完全脫離了現實,浮遊在往事的回憶裡。

4.面對壓迫掠奪和遺棄,我們的回答是生活。無論是洪水還是瘟疫,無論是飢餓還是社會政治動蕩,甚至多少世紀以來永無休止的戰爭,都沒有減弱生命壓過死亡的頑強勢頭。

5.人不是該死的時候死的,而是在能死的時候死的。

6.無論他們到什麼地方去,都應該記住回憶是一條不歸路。一切以往的春天已不復返!那狂亂而又堅韌的愛情不過是瞬間即逝的現實罷了。

另註:

2019年,Netflix宣布準備將《百年孤獨》改編成電視劇,並將用西班牙語講述這個故事。Netflix獲得了將《百年孤獨》作為一個新系列進行改編的權利,這也是該書的第一次改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兒子羅德裡戈·加西亞和貢薩羅·加西亞·巴爾恰將擔任該系列的執行製片人,該片將為西語配音,工作人員以拉丁美洲人為主,主要將在哥倫比亞進行拍攝,有望在2021年上映。

多年來,各國影視製作人員為了取得《百年孤獨》的電影版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屬著名的墨西哥演員、導演安東尼·奎恩。他曾在雜誌上以一百萬美元的價格公開請求馬爾克斯出售版權,最後卻不了了之。在此之前,曾有人向馬爾克斯報出兩百萬美元的價格,也慘遭拒絕。

如今,馬爾克斯的兒子羅德裡戈·加西亞這樣說道: 「幾十年來,我們的父親不願意將電影版權出售,因為他認為這個故事不能用西班牙語以外的語言來講述。此外,電視劇的時間限制也對作品的表達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我們如今處於電視劇的黃金時代,編劇和導演的水平都很高,影片質量和觀眾對外語片的接受度也很高,現在是最好的改編時機。」

感悟:

自然地接受其中的各種怪誕現象,把怪誕當作常態,把孤獨當必然,才能更好的理解《百年孤獨》,也能更好的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千姿百態。比如說看見有人吃石灰就能活下去,不要驚訝,也不要糾結地研究為什麼會這樣。

馬爾克斯從不花費任何一點筆墨去解釋那些怪誕現象發生的理由,你也不應該在這上面浪費時間,接受荒誕,享受其中的想像力和那個世界無限的可能。

引用書中一句話作為結尾就是: 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沒什麼執著,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 悲哀是真的,淚是假的,本來沒因果,一百後,沒有你也沒有我。

相關焦點

  • 《百年孤獨》: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在一百年來馬孔多的歷史裡,布恩迪亞家族中的人缺少任何實質上的感情溝通,沒有信任和了解。儘管家族中的人繼承先祖的開拓精神,通過發動戰爭、開鑿航道、修建鐵路等方式試圖與外界世界的進步文明聯繫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他們始終沒有擺脫孤獨,時間在一百年之後仿佛第一代先祖發現的那樣永遠停留在星期一,馬孔多的一切都陷入停滯不前。
  •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中6句經典語錄,道盡現實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部長篇小說,在寫這篇小說之前,馬爾克斯一直是一個不溫不火的作家。這部作品一經問世,就震驚了整個拉丁美洲的文壇。一時間馬爾克斯名噪一時,成為了世界級的作家。這部作品也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之作,今天就給大家總結6句裡邊的經典描寫,來一睹為快吧。
  • 【人文素養】現實稍縱即逝,唯有孤獨永恆——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現實稍縱即逝,唯有孤獨永恆——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塵世中總會有夜闌獨醒的一切,帶著斷崖獨坐的孤獨和隨風而逝的百年
  • 豆瓣評分9.2的《百年孤獨》:趨行在人生中,除了孤獨,一無所有
    《百年孤獨》講述的是一個百年家族的興衰史,七代人,曾經轟轟烈烈,卻始終逃不掉的是孤獨。作者在書中並未對他們的孤獨做描述,隻字不提「孤獨」,可是,在字裡行間,滿滿的都是鋪滿而來並且揮之不去的孤獨感。「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建立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在《百年孤獨》裡面,有這麼一句話,雖然還不到10個字,但是卻被奉為經典,寫進了人生的孤獨,戳痛了無數人的人——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 《百年孤獨》中的這十句話,揭示了不一樣的人生真諦
    說起《百年孤獨》,相信大家也都讀過,對此也有自己的一些見解,這本書之所以這麼受歡迎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其中所蘊含的對於人生的見解,從中領略不一樣的風景。今天呢,我們大家就一起走進《百年孤獨》,看看這本書中多彩的世界,去品味書中的精華,看看書中給我們帶來哪些真理?
  • 《百年孤獨》最戳心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說透孤獨的本質
    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結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絢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孤獨」是書中的主題。在書中講到:「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瘋狂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 是孤獨陪伴你,還是你陪伴孤獨
    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蝶窄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餘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蝶當然熱鬧,可都和你無關,這就叫孤獨。一個人害怕孤獨,兩個人害怕辜負。曾經以為這就是氧氣,原來只是鬧劇。都說時間會衝淡一切,距離會讓我們好過些。結果過去了就過去了,再也回不去了!
  • 《百年孤獨》經典的傳世名句,不足10個字,卻說透一生孤獨
    而《紐約時報》也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在這部小說中,馬爾克斯的故事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神奇的世界,描述了一種絕世的孤獨。在《百年孤獨》裡面,有非常經典的一句傳世名句,雖然還不到10個字,但是卻讓無數人拍案叫絕,寫透了人一生的孤獨,戳痛了無數人的人。而這句話就是: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 那深入骨髓的孤獨 ——讀《百年孤獨》有感
    這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 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界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憑藉《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 什麼是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就有提到
    什麼是孤獨,我的理解與體驗傾向於村上春樹的那種表述:一種距離感——與人之間的距離感,與社會、與世界的距離感。而在百年孤獨裡,這種孤獨——在我看來,不是所謂的落後封閉導致的,而是人的自我認知、自我成長所導致的。說人話就是:做得很多,想得也很多。很多事情,很多明明很日常的東西,被他們那迷茫的眼睛看著,似乎都蒙上了一層奇幻的色彩。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影響了莫言20年,為何很多人卻讀不下去
    這是一部被世人稱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文學代表作,這部小說以「不可思議的奇蹟,最純粹的現實生活」而聞名於世界,作者馬爾克斯也憑《百年孤獨》這本書奪得198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影響了莫言20年,為何很多人卻看不下去它開篇的第一句話就足以震撼,僅四十餘字,就將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發生的事交疊在一起。作者馬爾克斯說:「這是一個想了十幾年的開頭」。
  • 《百年孤獨》: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後是成長
    《百年孤獨》這本書你讀懂了嗎?如果這輩子從此以後只能再讀一本書,你會選哪一本?我想我的答案會是《百年孤獨》,其實這本書我在讀第一次的時候並沒有讀懂,重讀之後才發現,透過孤獨的表象,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是愛。
  • 《百年孤獨》最經典的一句話,不足10個字,卻寫盡人生孤獨
    1982年,瑞典文學院認為,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即圍繞著馬孔多的世界」,「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因而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馬爾克斯構建了一個宏大的時空,將時間延長到百年,將空間延伸到拉丁美洲,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神奇的世界,描述了一種絕世的孤獨。在《百年孤獨》裡面,有這麼一句話,雖然還不到10個字,但是卻被奉為經典,寫進了人生的孤獨,戳痛了無數人的人——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 《百年孤獨》中的世界:是通往《唐吉坷德》的另外一條崎嶇道路
    所以打開《堂吉訶德》的另一種方式:從《百年孤獨》出發。《百年孤獨》這本書是一部充滿著魔幻主義色彩的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百年家族的興衰史,七代人,曾經轟轟烈烈,卻始終逃不掉的是孤獨。書中每一個家族成員都滲透著孤獨感,只是各自孤獨的方式不同,這種孤獨感並不是來源於無人陪伴,而是來源於家族命運使然而導致的根深蒂固的孤獨。
  • 人到中年才讀懂《百年孤獨》:原來孤獨是寂寞的出口
    而我們也能就此推斷出一點:《百年孤獨》真的是部文學巨著。諾貝爾文學獎給他的頒獎致辭「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建立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窮。」馬爾克斯的文字好像有種魔力,那種說不出來道不明白的魔力,那是一個癲狂的、詭異的世界,但是就在這種不合邏輯的背後卻擁有著最合乎邏輯的自然法則。
  • 世界上最孤獨的事,不是你愛的人離你而去,而是跟不愛的人在一起
    作者:胡楊映月在這個世界上,說起孤獨,說起關於愛情和婚姻裡的孤獨,恐怕沒有經歷過那種「一個人的孤獨變成兩個人的寂寞」的人所能理解的。愛情也好,婚姻也罷,說起孤獨,恐怕不是我們所深愛的人離我們而去留給我們的那份無所適從的寂寞感:自己所愛的人如果離開了我們,我們可以一個人走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聽音樂,一個人靜靜的呆在自己的世界裡享受那份雖然悽美但回憶卻很溫柔的孤獨……然而,如果是「一生要跟自己所不愛的人生活在一起」,這樣的一種感受,你想到過是什麼滋味嗎?
  • 拉丁美洲的孤獨 | 淺讀《百年孤獨》
    比如,百年孤獨這個主題的寓意是什麼;為什麼布恩迪亞家族的人不懂愛情,沒有愛人的能力;為什麼小說的結尾寫道,整個小鎮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 書籍丨《百年孤獨》
    此外,那些魔幻的元素,如梅爾基亞德斯對於布恩迪亞家族的精確預言,百年不朽的羊皮卷,上校的預知能力,美人雷梅黛絲的升天……哪怕不懂這本書的精神內核,這些也已經足夠吸引人了。它表現出的不僅僅是個體而是一種集體的孤獨。但讓我們暫且拋開它所反應的更大的拉丁美洲的孤獨,僅僅聚焦於裡面的個體。在這裡,每一個人都有著不盡相同的孤獨。
  • 《百年孤獨》經典的一句話,幾乎很多人知道!僅8字說透人生孤獨
    谷主麥家曾說:「二十世紀後半葉,如果世界只有一個作家,就是馬爾克斯;如果只有一本書,就是百年孤獨。」《紐約時報》對它給出了史詩級的誇讚,稱它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但同時這本書也揭示了人類一切可以抵抗孤獨的辦法,裡面經典的句子有很多,但有一句話,幾乎是人人皆知,只有8個字,卻說透人生孤獨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何為孤獨?馬爾克斯曾對孤獨的解釋是:不團結。
  • 《百年孤獨》辛辣的十句話,讓你感受孤獨的真諦,值得細細品讀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作者憑此摘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建立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