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票圈創始人、董事長林俊浩)
11月24日,由江蘇省商務廳指導,萬聯網主辦,江蘇省現代供應鏈協會聯合主辦的「2020第三屆中國(南京)產業供應鏈金融高峰論壇」正式召開。該論壇作為2020年供應鏈金融重磅新政226號文發布後的重要行業論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聚焦「供應鏈金融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升級」主題,邀請了行業生態圈300+人合作論道。
深圳市商票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商票圈」)作為本次論壇的合作夥伴應邀出席,並在萬聯供應鏈金融研究院發起的「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升級」優秀服務商評選活動中,榮獲「2020年金融科技創新獎」。
(商票圈代表於南京論壇現場)
論壇結束後,萬聯網記者對商票圈創始人、董事長林俊浩進行了專訪,並就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及供應鏈金融的實踐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找準根源,精準灌溉,構建生態體系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仍然面臨諸多困難,尤其是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由來已久,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
「如何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關鍵要解開主流金融機構不敢貸、不願貸的心結,將金融機構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林俊浩表示,長期以來,由於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大,投入產出率低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主流金融機構不敢貸、不願貸,導致金融資源在大企業與中小微企業之間嚴重失衡。
實際上,針對此現象,國務院和當地政府已陸續出臺多項政策為中小微企業融資引入「源頭活水」,供應鏈金融便是有效手段和舉措之一。而在具體落地上,林俊浩認為,得益於供應鏈金融的自償性,其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目前,供應鏈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今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發布226號文,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林俊浩認為,對發展供應鏈金融而言,電子商票是落實供應鏈金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電子商票不僅可以滿足實體企業的支付和融資需求、金融機構的投資和交易需求等,還在促進全社會商業信用發展、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宏觀調控轉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商票賦能供應鏈金融方面,林俊浩用了一個巧妙的比喻,他認為,商票與中小微企業的關係其實就像農田灌溉,水庫(即金融機構)存儲大量的水(即資金),要將水庫的水灌溉到幾百公裡外的農田(即中小微企業),必須安裝水務系統,通過水渠管道組成一個個蓄水池,再通過泵(核心企業)釋放壓力(信用),將水傳遞給農田,實現最大限度的精準灌溉。其中,商票就相當於管道,它將核心企業與產業鏈上各層級供應商和銀行聯結起來,使金融資源在整個產業鏈上順暢流動。
「商票可以延伸到整個產業鏈最末端的弱勢群體——中小微企業,而這也是商票圈破解融資難、貴問題的一個底層邏輯。」林俊浩如是說。
此外,除了擁有底層邏輯外,林俊浩認為,商票供應鏈金融的落實還得注重「兩個足夠大、兩個足夠小」的基本要求,即:主流金融機構、核心企業足夠大;融資企業、單筆票面金融足夠小。主流金融機構作為資金供應的主渠道,融資成本足夠低,能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貴」問題;核心企業足夠大,以核心企業的信用做背書,可以保持商票兌付的順暢,銀行才敢放心繼續給中小微企業供應資金,使「融資難」變「融資易」。而「兩個足夠小」,則是基於民營企業為中心,以真實貿易背景為前提,真正惠及中小微企業。
「支撐企業成長,一定得有一個理論基石。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由來已久,商票圈作為一個平臺,採取的方案是首先得有一個底層邏輯,也就是「精準灌溉」,其次是牢記「兩個大小」思路,最後來構建整個生態體系。」林俊浩說道。
▋供應鏈產業鏈視角下,不是看一棵樹,而是看一片森林
正是因為商票的突出優勢,近年來,商票已成為票據市場的熱門話題,金融市場的各參與方紛紛布局商票業務,但由於銀行授信的匱乏和低效、中國商業信用體系的不健全、商票創新的缺乏等原因,商票的進一步發展也面臨困境。
2020年以來,我國票據業務的發展有了新的突破,由中國人民銀行等8部門聯合發布的226號文中第八條和第十三條對票據業務、應收帳款票據化趨勢也多有涉及。
對此,林俊浩認為,226號文的出臺,對於整個行業都是利好消息,商票供應鏈金融的份量將會越來越重。從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來看,作為基礎資產的資產證券化業務中應收帳款存在的最大難點就是確權問題,與應收帳款不同的是,票據作為應收帳款的重要載體,可以將核心的融資要素通過記載事項予以確權,很好地解決了應收帳款的難點所在。林俊浩表示,企業間的應收帳款受《合同法》的約束,而票據則受《票據法》的約束,票據有明確的付款日期,而應收帳款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期限,對債務人缺乏剛性約束力,這是其特點之一。
同時,從226號文來看,應收帳款票據化儼然將成為票據市場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通過完善供應鏈票據平臺功能的舉措加強供應鏈金融配套的基礎設施將成為主流之一。林俊浩對此利好趨勢亦有獨到見解,他認為,在此環境下,看電子商票的發展,就好比看一片森林,從供應鏈產業鏈的視角出發,將整片森林帶動起來——這個過程要靠電子商票來固化和傳遞核心企業的主體信用來帶動,使整個產業鏈最末端的、依靠自身條件難以獲得主流金融機構低成本資金的弱勢群體——廣大小微企業可以享受到線上高效、低利率的普惠金融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發展供應鏈金融應以服務供應鏈產業鏈完整穩定為出發點和宗旨,順應產業組織形態的變化,加快創新和規範發展。在支持供應鏈產業穩定升級方面,林俊浩告訴記者,「商票圈自身定位就是科技服務平臺,並在其中起到橋梁、紐帶、潤滑劑的作用。」主流金融機構與中小微企業之間的關係好比港珠澳大橋隔海相望,通過電子商票以及商票圈這個平臺的存在,架起溝通的橋梁,使主流金融機構勇於跨越不敢貸不願貸的鴻溝,實現對中小微企業的貸款,林俊浩闡述道。
基於此,商票圈科技專注創新商票產品,典型之一就是其與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合作推出的「商票快貸」產品。林俊浩向記者介紹道,「商票快貸」業務具有「產品標準化、審批自動化、全程線上化」的特點,持票客戶可通過商票圈平臺全流程線上辦理融資業務,建設銀行和商票圈實現系統、數據對接,商票圈推送持票人(融資人)信息,經建設銀行風控審核、審批模型校驗,校驗通過即可完成審批授信;授信後,持票客戶進行票據質押,貸款發放至客戶在建設銀行開立的結算帳戶,全流程約1小時即可完成,便捷高效,很好的滿足了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客戶體驗非常好,也切實響應了國家「六保六穩」的政策要求。
據悉,「商票快貸」通過Fintech賦能金融服務,為客戶提供全流程線上化且符合銀行授信要求的商票質押貸款服務,幫助持票人提前回款,減少資金佔用,提高資金周轉率,且通過核心企業信用,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截止2020年12月4日,「商票快貸」成交筆數共2034筆,總票面金融超17億元。
▋打破人工風控模式,從源頭上根除平臺和業務的風險隱患
風控是金融不變的基石,好的金融創新必然要有好的風控模式做支撐,商票圈對此自然頗為重視。林俊浩表示,在防控金融風險上,商票圈有一套自己的風控戰略思想:依託科技系統的力量進行風控頂層設計,打破人工風控模式,從源頭上根除平臺和業務的風險隱患。
「在平臺的內控上,商票圈實行「三個嚴格分離」,即資金流、票據流、信息流。」林俊浩闡述道,平臺引進第三方銀行資金監管帳戶,該帳戶為用戶自己管理,確保資金流與平臺分離;平臺接入ECDS系統自動核驗用戶是否真正籤收票據,確保票據流與平臺分離;企業信息調取第三方有合法來源的信息,確保信息流與平臺分離。
同時,業務的風控方面,商票圈將整個系統裡面的安全備份,防止應對攻擊和故障排除等,這些都有相應的機制。
「在這個過程中,商票圈沒有去碰這些東西,但是會通過技術手段連結起來,所以不會有操作風險。」林俊浩如是說。
金融科技的蓬勃興起,為金融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226號文也明確指出金融科技的重要性,金融行業各參與方紛紛布局金融科技。據記者所知,商票圈自成立以來,始終聚焦於ABCDS(AI、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安全)等Fintech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作用,並有所成績。例如在區塊鏈方面,利用區塊鏈可溯源、防抵賴的特性,商票圈使用騰訊區塊鏈底層,搭建數字票據、標準化票據等。目前,商票圈科技已為全國6000+家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交易筆數超過15000筆,而且至今沒有一筆業務出現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
與此同時,商票圈的科技能力已獲得多方認可。據萬聯網記者了解,商票圈還獲得了CMMIDEI3認證。CMMIDEI3稱為「軟體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是世界公認的軟體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也是企業軟體研發標準化、規範化、成熟度等方面優異表現的認證;此外,商票圈還獲得了信息系統安全第三等級保護備案及認證。
如今,數位化浪潮席捲而來,擁抱數位化供應鏈金融成為新的趨勢,在此情況下,商票圈將如何抓住新的機遇?林俊浩對此有清晰認知:「我們的定位就是科技平臺。面對數位化的到來,我們將繼續深化探索的方向是:標準化、票據化、數位化、智能化。」
乘風破浪會有時,我們有理由相信,掌握先機、抓住時機、勇於出擊的企業必將成為行業弄潮兒。
來源:萬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