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女時代》劇情老套,可是見證我們的青春,網友:感人
《我的少女時代》這部電影已經可以屬於老電影了吧,這個電影上映於2015年11月19日。這個電影的背景是90年代的臺灣,講述的純碎的青春愛情故事。昨天 小編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了這個電影,就又開了一遍,真的是不一樣的感覺,我記得第一次看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感觸,反而覺得影片有些垃圾,可是時隔三年的時間,現在又看了一遍後,感覺完全不一樣,而且還有種感動的情緒。這部電影到現在的總票房才3.59億。《我的少女時代》劇情老套,可是見證我們的青春,網友:感人

說實話,和國產的那些青春愛情片相比都是比較低的,但是畢竟一個電影有一個電影的迷人之處。說實話,這個電影的劇情確實有點刻意,而且橋段也是非常老土的,相比於國產的那些青春片,沒有什麼要死要活的出軌和墮胎。電影僅僅描述了「男生從不關心的平凡少女的平凡人生」。 恰恰因為普通,糅合了生動的細節和溫暖的情感,很多人從中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九把刀的《那些年》裡有金句:「被你喜歡過,很難覺得別人有那麼喜歡我。」號稱女版《那些年》的《我的少女時》也有。

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當徐太宇離開,林真心的獨白是:「我的生活好像回到了原點。可因為他,我才是現在的我。」普通人的青春不就是這樣嗎?那些年,我們這些沒人追的女孩,長得不算美貌,成績也沒有太好,放學愛去文具店,會把同學錄留給心儀的對象填寫,算是套出想知道又不敢當面問的「秘密」。鍾情的男生籃球打得很棒,也會彈吉他唱歌,哪怕一次無意的對視,或者一個簡單的微笑,都讓人臉紅心跳。我們都有親暱的閨蜜,也有相處不來的女同學。

身邊還常有一兩個聊得來的異性朋友,嬉笑怒罵相互嫌棄,到頭來又暗生情愫。Walkman、真心話大冒險和帶有恐嚇性質的「幸運信」,是我們親歷的時代。寫信也好,一起做題也罷,是惴惴不安的試探。女生委婉的心思,不願意明說,又希望那個人會懂。就像林真心講的,說沒事就是有事,說沒關係就是有關係。說再也不想理你,你是真的因為討厭你,而是很在乎你,非常非常在乎你,而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又往往擁有平日缺少的「超能力」:對他的一切格外敏感,記得所有和他有關的事,甚至能夠陪著他,去做自己不情願的事。

為了他,我們想法設法地扮美,接近他偏愛的樣子,甚至會丟掉自我。一旦他和別人靠近,又要轉身躲起來,暗自神傷。青春不說「我愛你」。我們只是含蓄的期待,他會明白,甚至同樣地在乎自己。再回望的時候,我們都說,當年都是特別小的事情。可在當時,也許就是比天還大。這種珍惜,是成年人都會忽略的。小編自己特別喜歡《我的少女時代》中對表白的那種小心翼翼。少了不必要的狠戾、驕傲和理直氣壯,多了不確定的惶恐和怯懦,才是青春期的愛情。

最後,徐太宇和林真心重逢於劉德華的演唱會,也不過忍著淚水,笑著互道一聲「好久不見」。這是臺灣青春片寶貴的純真,也是觀眾情不自禁代入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喜歡一個人,是不知不覺的,他對你很壞,只是為了更加靠近一點。電影的最終走向圓滿,徐太宇的心跡也極度偶像劇。可電影的一大意義,不就是調動觀眾心底塵封的往事,再許以更理想的結局嗎?簡單的陳述一下影片內容和評價。影片的開頭和旁白,以及演員們濃濃的臺灣口音讓我想起九把刀的《那些年》故事以一個類似於早些年QQ空間和微信裡的「不轉全家死」

「為了自己的家人就轉了」「我也是被逼的」之類的一封匿名信作為開場。我們的主角,姑且稱之為腦殘少女,以此為一個故事線索將幾個故事的主要人物串聯到一起。正如很多的腦癱的偶像劇一樣,一個作者講述幾個剛剛畢業在北上廣工作的朋友,這些女孩都是獨行者,會在下班後累到一癱不起,會害怕下班穿過沒有路燈的小巷,會抱怨隔壁的醉漢永遠在踹門,但更多是她們如何與自己相處。這種孤獨的狀態我們大抵都會經歷,會像她們,因為一個人過於安靜。

而把《還珠格格》循環六遍,也會拋下最初的不適與委屈,開始重拾小確幸、打理生活。結尾的時候,她說「對,你也看到了。我們的少女時代並沒有那麼好,甚至非常的糟糕。為什麼小編會說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覺,說真的,可能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想多了,現在回憶起之前的種種實際總有種很觸心的感覺。現在看了這部影片之後,就有種感同身受的感覺。對不喜歡的事情非常苛刻,但也會被一些親密的關係打敗。

可無論怎麼樣,我們自己的心裡都非常的明白,無論是好的壞的全都是我們生命中非常鮮活的證明。只有經歷過那麼多碰撞與泥濘,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和自己相處。」這不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少女時代嗎?《說聊齋話世相》裡細柳教子,她總在兒子幾乎撞死在南牆上才給他們悔過的機會,於是文成秀才,商成富豪。經歷是最好的地圖,不是嗎?我們就應該在少年的時代去無謂,去勇敢的面對自己的感情,然後走向更好的人生。人生就應該如此。關注小編了解更多好看的電影,記得幫小編點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