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是特殊的一年,那一年香港回歸,我也初臨人世,恰巧電影《Contact》也剛好上映。也許這不是一部有趣的電影,但它卻富有內涵,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將科學與宗教的藝術展現地淋漓盡致。
《Contact》又名《超時空接觸》,改編自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於1985年的同名暢銷小說。
「contact」意為「接觸的」,在這裡引申為接觸,有和人通信的意思,結合主題來說,有與外太空文明接觸之意。
整部電影講的是女主角艾莉受父親影響,自幼對無線電通訊情有獨鍾,長大後她成為了一名研究太空外來信號的天文學家,因為她堅信外星文明的存在。
可在人們眼中,這一項研究就像相信世上有聖誕老人一樣可笑,因此,艾莉的團隊不僅拉不到贊助,政府也在考慮收回借給她的雷達。
就在絕望之際,艾莉發現了來自織女星的陌生信號,起初代表了一組素數,後來又斷斷續續接收到了一組視頻信號,是當年希特勒演講的畫面,艾莉不相信這麼簡單,終於在視頻信號中發現了疊加在信號中的密碼文本,密碼破譯後,居然是製作時空機器的圖紙和說明。
之後,各大國家聯合斥重金製作時空機器,機器完工後,歷經波折的艾莉擁有了登上宇宙飛船的機會,艾莉到達了宇宙的某一處,她遇到了她早逝的父親。
艾莉回到地球後發現記錄儀裡只剩下一片雪花,而艾莉在太空裡的十幾個小時,在大家看來只有飛船掉入大海中的一瞬間。
艾莉到底有沒有到達外星球?也許那一瞬間便錄了十幾個小時的雪花視頻可以證明。
這部電影有關科學的地方還是比較嚴謹的,我大學時候的專業課老師就帶著我們將這部電影細緻地捋了一遍,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當在探測站發現了一個來自宇宙的未知信號,科學家們是如何做的?
一、發現新信號的處理步驟
在電影中,一共有八個步驟,分別為:
1. 記錄信號坐標
2. 系統自檢
3. 音響放大信號
4. 確認信號源坐標
5. 保存原始數據
6. 排除外界幹擾(地球和太空)
7. 找信號規律(質數)
8. 查找織女星資料
9. 通過第二個觀察站驗證(坐標、強度)
新的信號出現了,首先便是記錄信號的坐標,好不容易發現了宇宙信號,可不能讓它跑掉了。不知道是不是研究信號的科學家都有一副好耳朵,反正影片中,這個信號是女主角是用耳朵聽出來的。
接下來是系統自檢,在發現新的信號出現時,我們首先要排除系統的問題,確定系統是正常運行的,女主角調校瞭望遠鏡,她的小夥伴們矯正坐標,從而確定觀察到正確的信號位置。
緊接著,趁著信號沒消失,用大音響放大信號,即增加信號幅度,對於聲音信號來說就是調大音量,這樣做是為了進一步觀察信號。
鎖定目標後,接著就要確定信號是從哪個位置發射出來的,女主角和小夥伴們發現這是從織女星發射出來的信號。
但在觀察之前,我們還需排除外界環境對該信號的幹擾,就像我們錄了一個音,要去掉嘈雜的背景聲一樣,宇宙信號的幹擾信號主要來自於地球和太空,因為地球和太空中充滿著電磁波,這些幹擾波會與信號波相疊加,讓目標信號的波形走樣兒。
排除幹擾後,科學家便可以開始觀察信號,並探索它的規律,然後他們發現這組信號(脈衝序列)居然是一組質數,即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數整除的數。
這組信號很有規律,不可能是自然產生的,那會是外星人發射出來的嗎?
接著科學家們查了織女星的資料,這個星系太年輕,不像有外星生物的樣子,三個人就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但不管這個年輕的星系裡會不會有外星生物,這個信號都是存在的。
於是為了排除系統誤差,即排除由於儀器或者測量步驟的不完善所導致的誤差等,以證明確實發現了新的信號,女主角拜託了另一個科學站的科學家觀察,看其坐標和強度是否和第一個觀察站檢測出來的一樣。
如此一來,便可以確認確實從織女星發射過來了一個宇宙信號。之後,通過對這組信號的分析和解密,他們發現了一個製造宇宙飛船的圖紙,各國人民聯合起來斥巨資打造出了這臺機器,經過一番波折,女主角登上了飛船。
可惜她在飛船中所經歷的一切都沒有被錄下來,而在人們眼中,她坐上飛船後,發射的瞬間就連人帶機器一起墜入了海中,看起來就是失敗了,於是女主被帶上了法庭。
女主說她在人們眼中的瞬間裡在外太空度過了大約20個小時,被質問這樣瞬間到達宇宙另外一個地方的理論——蟲洞,是不是只是一個理論推斷?蟲洞確實是理論推斷,所以質問者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女主啞口無言。
那麼如果女主沒有到達宇宙中的另外一個地方,那她是怎麼在兩秒鐘內,錄製了十八個小時的雪花屏呢?
二、有關宇宙穿越的理論
時空穿越一直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而有關穿越最經典的三個理論便是黑洞、蟲洞和白洞。
l 黑洞
從字面意思上來看,黑洞,就是一個黑色的洞,不過,雖然我們觀察到的黑洞是黑色的,但其實黑洞究竟是什麼顏色,我們是看不見的。
我們看到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實際上是被物體反射的光的顏色。我們看到的大紅色的花朵,不是因為花本身發出紅色來,而是因為在光照在花朵身上,只有紅色的光不被花朵吸收,反射了出來,被我們的眼睛捕捉到,所以我們看到的花是紅色的。
如果把這朵花放在沒有一絲光透進來的地窖裡,花朵沒有能反射的光,我們也就看不到花的顏色了,也就是說,沒有光,就看不到顏色。
而我們所說的黑洞則是一個引力大到連光都逃不出去的星球,就算它有顏色,它反射出來的光也逃不出來,到不了我們的眼睛裡,所以在我們看來,它就是黑色的。
那麼我們又為什麼說黑洞是一個洞呢?
我們平常說的洞,就是山洞、地洞之類的,也可能是衣服上破了一個洞,他們都一個特性就是,會掉進去東西。而我們剛剛說到,在黑洞中連光都逃不出去,可見,無論是什麼,都會被黑洞吸進去,它就像一個無底洞,掉進去就再也出不來了,所以,黑洞又被稱為「洞」。
那既然我們看不見黑洞,也不能近距離接觸它,我們又如何才能找到一個黑洞呢?
l 如何找到一個黑洞?
要找到黑洞,我們需要了解一個新的概念,它叫做引力透鏡,首先我們得明白什麼是透鏡。
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有人戴近視眼鏡,眼鏡本身就是一個透鏡。它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改變了光的運動軌跡。
光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在兩種介質間,光的傳播角度會發生偏折。假如我們把一根筷子插進一碗水中,我們就會看到這根筷子,仿佛發生了彎折。
這就是因為,光線在水中和在空氣中的傳播速率不同,使得光線從水中進入到空氣中時,偏折角度變大。然後我們的眼睛看到的是已經發生偏折的光線。沿著這條偏執的光線看回去,我們看到的就是偏折了的物體,其本身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個位置。
而我們所說的引力透鏡,跟光的折射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光線的運動軌跡發生了改變。之前我們說到過黑洞具有足夠大的引力,足以使光線都難以從它之中逃離。
那麼我們可以假設這個黑洞後面,還有一個會發光的恆星體,那麼恆星星體發出的光線,在經過黑洞時,會被它巨大的引力所吸引,使光線發生偏折,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引力透鏡。
直射到黑洞附近的光線,被黑洞吸收,向其他方向射出的光線則會被黑洞巨大的引力吸引過來,也就是說,由於黑洞的巨大引力,我們甚至可以看到發光恆星體背後的光線。
那麼我們會看到什麼現象呢?我們會看到黑洞的周圍,出現了一環光圈。光圈發出的光線其實是黑洞正後方的恆星體,從四面八方發出的光線的集合,他們現在全被黑洞吸引到黑洞邊緣了。
黑洞雖然我們看不見,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光圈,故而在宇宙中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光圈來判斷黑洞的所在位置。
l 白洞
我們現在了解了黑洞,那麼白洞和蟲洞又是什麼呢?
首先簡單說一下白洞。目前來說,科學家們並沒有勘測到真正的白洞,這只是科學家,通過物質守恆定律推測出來的概念,就像世間有陰必有陽一樣,科學家們想:既然有黑洞這樣連光線都會吸收的星體,那麼,是不是也會存在一種星體,只能向外釋放物質。
於是科學家們定義出了「白洞」這個概念,與黑洞恰恰相反,白洞就像一個巨大的發光體,不斷的往外放出各種射線,各種能量。有人甚至猜想過,白洞就在黑洞的另一面。
也許從黑洞中穿越過去,你就能見到白洞,說到穿越這個話題,我們不得不提到另一個洞,它叫做蟲洞。
l 蟲洞
蟲洞就是可以讓我們從一個時空瞬間到達另一個時空的洞。
大家都知道,螞蟻的世界是二維的,我們把螞蟻放在一張白紙上,讓他從左上角到右下角,按理說,直線的距離是最短的。
但如果我們直接把左上角和右上角的兩端給它摺疊到一處,那麼螞蟻就可以瞬間抵達它的目的地,實現了二次元的穿越,而這條連接的道路,就是二次元中所謂的蟲洞。
在螞蟻的世界裡沒有三維,所以在它看來,自己就是瞬間到達了另一個地方,而我們人是三維動物,所以我們推測:或許存在一個四維空間,我們可以將時空進行摺疊,從而瞬間實現時空穿越,於是我們將時空摺疊的通道稱為蟲洞。
古時候,我們想像著嫦娥奔月,如今我們已登上了月球;那麼現在我們做著時空穿越的美夢、想像著外星人和我們友好往來,會不會在將來的某一天,就實現了呢?
最後送給大家電影裡的一句話:「宇宙是非常大的地方,是你做夢都想像不到的大,如果只有我們,那就太浪費了。」宇宙中到底有沒有外星人我們不知道,但宇宙中如果只有我們,那我們豈不是很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