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辠灌兜、共工、鯀和三苗與渾沌、窮奇、檮杌和饕餮

2020-11-17 西桐居主人

「點讚關注,動力十足!」

渾沌、窮奇、檮杌和饕餮是傳說中的四大窮兇極惡的怪獸。渾沌是古代的兇神,渾沌因既混且亂故後世稱是非不分之人為「渾沌」。窮奇是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把那種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後來,「窮奇」用來比喻背信棄義之人。檮杌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兇惡之人。傳說軒轅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後世稱貪婪之人為「饕餮」。

灌兜、共工、鯀和三苗幹了啥事呢?

讙兜推薦共工當繼承人。

帝堯說:「不行,他無法勝任。」

但礙於大家的面子,便試用他為統領百工的官,後來共工果然放縱作惡。

後來,繼承人話題轉變為治水話題後,各位大佬都舉薦鯀來治理洪水。帝堯依舊不認同,在大家一再推薦下,又是試用了一下,沒有成效,百姓們依舊遭受洪水的侵害。

這個時候三苗部族在長江、淮河、荊州一帶屢次作亂,不服從中央的指揮。

好了,灌兜是推薦共工,不推薦舜;共工是潛在的競爭對手;鯀是治水不力;三苗則是造反。對應一目了然,灌兜是非不分,共工背信棄義,不擁護別人,自己想單幹;鯀是頑固不化,治水治不好,還不想辦法;三苗就或許是蚩尤的後代,不服從教化。

問題來了,三苗部族為何作亂?

從文中看,沒有說明三苗部族叛亂的原因。

但把這個問題和繼承人工作放到一塊說,最大的可能就是不服從新領導的管理,否則為啥早不作亂,玩不作亂,在這個節骨眼上作亂。三苗部族也不傻,不會沒事造反玩。造反是要付出代價的,必須要慎重。最主要的是造誰的反?

應該三苗部族支持的不是帝舜,而是其他人。

看看三苗部族的下場就知道帝舜對之恨之入骨,當時的西部絕對是荒涼中的荒涼,那是不毛之地,讓世居南方的部族整個部族全部過去,那簡直就是整體流放,永世不得翻身。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三苗部族的事情很大,突破了帝舜的底線,唯恐再次作亂,找一個艱苦的地方讓他們與天地去鬥爭,自生自滅。

帝舜巡視了一圈,了解情況,回來後就向帝堯報告,要處理這些人。處理的結果是共工放逐到北方的幽陵,也就是幽州,現在的北京、河北北部和遼寧一帶,稱之為北狄;把讙兜放逐到南方的崇山,也就是現在的湖南張家界一帶,稱之為南蠻;把三苗遷徙到西方的三危,也就是現在的青藏高原一帶,稱之為西戎;把鯀放逐到東方的羽山,也就是現在的江蘇連雲港一帶,稱之為東夷。據說,懲辦了這四個罪犯,天下人都心悅誠服。

問題來了,為什麼要處置這些人?

這是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什麼事情都有其目的性。答案很顯然,這些人不是自己人。

這些人的共性是有一個共同的選擇。這些人屬於不同的部族、不同的實力、不同的支持人選,怎麼會被歸為一類,成為「四害」?因為他們都不支持舜。兩個是被推薦者,是帝舜的競爭對手,一個是推薦人,推薦的不是舜,不是支持者,還有一群人是公開反對者,舉著旗子鮮明反對的,於是就都有了同一個結果。

只能說,這些人影響了大局穩定。如果寬宥了這些人,勢必按下葫蘆浮起瓢,效仿者層出不窮,只有鐵血鎮壓,殺雞給猴看,以儆效尤,才能打消其他人的僥倖心。

其實,帝舜處置作亂的三苗部族還有一點道理,共工不過是做了一些不合時宜的事情,並沒有說對老百姓有多大的危害,處置也就是了,怎麼處置的這麼嚴重?還有鯀,是認真完成工作的,費了9年的力氣,沒有功勞還有苦勞,有錯無功罷了,怎麼也處置這麼嚴重?最離譜的是讙兜, 絲毫沒有錯誤,就是舉薦的人不是帝舜就被連坐,罪名與共工一樣,也不清楚怎麼回事。

《左傳·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兇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因為立場不同,所以結果不同。

【聲明原創,請君自愛。更多精彩,盡在番茄小說《外行看史記》。】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山海經》異獸錄,四大兇獸:饕餮、窮奇、檮杌、混沌
    四兇在左傳和史記中均有記載,但是內容卻不盡相同。《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兇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史記、五帝本紀》中的記述是:帝鴻氏之不才子「混沌」、少皞氏之不才子「窮奇」、顓頊氏之不才子「檮杌」,以上合稱「三兇」,加上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稱「四兇」。
  • 世間最惡的兇獸並不是四兇之一的窮奇,在他的面前窮奇不敢言惡!
    四兇,乃是我國神話傳說中在上古時代被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尊兇神,《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兇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在這四兇之中,究竟哪種兇獸才是最兇的呢?再說檮杌。在《左傳》中講道:「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從這裡可以看得出檮杌的特性乃是不學無術、桀驁不馴,同時又很囂張,就是油鹽不進、好賴話不分的大棒槌。而饕餮呢?
  • 各代表什麼形象和寓意?
    代表的形象和寓意是啥?今天我給大家科普一下,不過也是鸚鵡學舌,借前人之智慧與經驗總結的結晶。NO1.饕餮(tāotìe)和我的網名一樣,饕餮被譽為兇獸之首,這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就是這貨夠狠,什麼都吃,餓極了連自己都吃了!
  • 上古獸類如何劃分,貔貅、狻猊、饕餮、麒麟分別有什麼來歷出身
    在傳統文化中,人們習慣將上古獸類按照性情、戰力和善惡,劃分為四大神獸、四大聖獸、四大瑞獸、四大靈獸、四大兇獸(也有劃分為十大之數的)。人們更為熟悉的貔貅、饕餮和麒麟,分別有什麼來歷、其象徵意義是什麼呢?
  • 中國神妖大全之《檮杌》:檮杌和窮奇最愛玩樂,且喜歡玩弄人類
    相傳檮杌是北方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據傳檮杌是一種人面虎身、兇狠狂暴的猛獸,喜好在荒野中狂奔,沒有人能夠制服它。和窮奇一樣,檮杌後來也成了四大兇獸之一。在四大兇獸中,檮杌和窮奇是最愛玩樂的,且喜歡玩弄人類。
  • 魔尊要抱抱:見貂兒受傷,饕餮對窮奇拔刀,檮杌看熱鬧不嫌事大
    然而今天的看點還有一處,那就是好不容易找到貂兒的饕餮,竟然男友力爆棚的和窮奇拔刀相向了。自從前兩集中貂兒遇到窮奇開始,他們的故事就很耐人尋味後來在貂兒逃跑無果後,竟然被窮奇用結界藏了起來,而見不到人的饕餮,自然是滿世界尋找,後來根據半路丟下的燒雞,終於找到了結界,可此時的小狐狸卻顯得特別無助,看那模樣就知道,這幾天他沒少遭罪,這可把饕餮心疼壞了。
  • 考據派:《長城》裡的饕餮,博物館裡有原型
    混沌、窮奇、檮杌、饕餮,並稱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四大兇獸」。  年關將至,賀歲檔群雄逐鹿,試圖在票房上分一杯羹。如果遇上能工巧匠,有的饕餮在身體兩側長出軀幹、肢、爪和尾,還有的長出水牛的角、老虎的鼻和鳥的羽毛,簡直就是一個「四不像」。  既然饕餮是古代神話中的兇獸,為何常常出現在青銅器上?袁珂在《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中寫道,「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意思是說饕餮具有貪吃的特性,放置在用來烹煮食物的鼎器上最適合不過。
  • 揭秘:檮杌和大禹竟然是這種關係?他是上古四兇,還是天帝的兒子
    我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流傳下來很多傳說和故事,甚至著書立說,至今還被人們所熟知。上古時期一直是很神秘的一段時期,在上古時期,出現過很多兇惡之徒或者是兇獸,今天給大家講講上古四兇之一:檮杌。《神異經》中的《西荒經》中曾這樣記載檮杌:「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兩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擾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
  • 進來看看共工!
    大禹率華夏之民趕走共工後,一鼓作氣,把洪水排完,又馬不停蹄的把黃河疏導到東海,並用太行山的石頭,在黃河兩邊築起又高又厚,十分堅固的堤岸。2.共工怒觸不周山(有三種觸不周山的傳說)(1).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戰而怒觸不周山:盤古開天劈地和女媧造人之後,天地間發生了一場大戰。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水火不容,大打出手。
  • 四大兇獸中的檮杌,原來是這樣的
    檮杌的基本信息:檮杌,有一個別名,叫做傲狠。它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也有人說,它是鯀死後的怨氣幻化而成,而奇妙的是,鯀,其實是大禹的父親。話說在盤古開天地之後,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在不周山決戰七天七夜,最後以共工的怒觸不周山結束,但是不周山一倒,天河河水流入凡間,給凡間生靈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凡間怨聲載道,民憤沸騰,這件事被女媧察覺了,於是女媧娘娘需要花時間去練出七彩補天石,將天上的窟窿補好,在她練就七彩石的這一段時間。
  • 電影《長城》裡的「饕餮」到底是什麼?
    電影《長城》裡面,圍攻長城的「饕餮」是一種不怕火的中等體型怪獸,數量很多,來勢很猛。那麼,饕餮到底是什麼呢?  饕餮 貪財又貪吃  「饕餮」屬於上古的「四兇」。關於這「四兇」,也有好多種說法,其中一種最樸實的,說四兇是饕餮、檮杌、渾敦、窮奇。
  • 魔尊要抱抱:窮奇有了檮杌還不夠,竟敢肖想魔尊大人,真是膽肥了
    自從夜漓的七情六慾回歸,有關春神的神力與記憶也有了復甦的跡象,而天帝也開始打起了這個兒子的主意,所以為了以防萬一,魔尊將魔界眾人和四大兇獸都給叫了來,而正因如此,大家也看到了四大兇獸齊聚的畫面,只是自從窮奇和檮杌出現後,給人的感覺和混沌與饕餮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人猜測,這兩人也許就是來打個醬油的,但從窮奇和小傻的瓜葛來看,兩人後期必定有故事,原以為這故事會讓饕餮有危機感
  • 技術貼-深扒三生、香蜜中的九尾狐、窮奇、饕餮、褚懷、魘獸等
    饕餮《山海經·北山經》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其特點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後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二、《香蜜沉沉燼如霜》-我是魘獸
  • 上古神龍,四大靈獸和惡獸.
    四大兇獸 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兇獸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展開 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中的四大兇獸,分別是指四名神人的死後化身,即三苗、驩兜( huān dōu )、鯀(gǔn)與共工分別對應:饕餮(tāo tiè),混沌,檮杌(táo wù)和窮奇。
  • 舜為什麼殺鯀?因為治水失敗,還是為了清除異己?
    帝堯之時出現了三位治水英雄,一個是共工,一個是鯀,另一個就是大禹。前兩位是失敗的英雄,只有大禹治水成功,最後得到了空前的影響力和政治資本。關於鯀的死歷來都有爭議,流行的說法是因為他治水失敗,所以被「殛於羽山,以變東夷」,關這當然是一種官面的說法,我們從很多史料的字縫裡還能讀出鯀天大的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