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活著,才是人生最大的意義。
電影:
《沃倫》
劇情簡介:
《沃倫》是沃吉西奇·斯瑪佐斯基執導的戰爭片,Jacek Braciak、Michalina Labacz、阿爾卡迪烏什·雅庫比克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波蘭一個女孩愛上了一個烏克蘭男孩,父母卻決定讓她嫁給一個波蘭鰥夫,此時二戰正要爆發,她不得不在死神面前末路狂奔的故事
影片《沃倫》的成功之處:
1,影片從波蘭統治下的沃倫地區,一個烏克蘭人和波蘭人的婚禮開始了這部影片的敘述。在這部影片的開始,給我們呈現了波蘭,烏克蘭地區關於結婚的習俗和風土人情,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和新的視覺體驗,領略特有的烏克蘭風情。
2,影片場面巨大,有較多的故事和劇情的融入,篇幅較長,有兩個小時,故事情節複雜多變,人物之間有在不斷的轉換和死亡,影片中出現了太多慘絕人寰的畫面和駭人聽聞的大屠殺,影片通過人物的不斷死亡以及政權的交替和鬥爭從而真實的再現了歷史上著名的「沃倫大屠殺」。
3,影片最大的亮點還在於將沃倫地區的波蘭人,烏克蘭人,猶太人三種民族,三種文化的鬥爭和隔閡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從而製造出一幕幕慘絕人寰的畫面和駭人聽聞的10萬沃倫大屠殺。這部影片並不忌諱將很多殘忍血腥的場面展現給觀眾,也不忌諱將各種政權的鬥爭真實地展露在觀眾面前,就是因為這種真實,造就了影片將歷史的完美還原。
影片值得學習的深思的地方:
①在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女主人公索菲亞,經歷了一次次戰爭的洗禮,政權的交替,婚姻的變更,種族的滅絕,親人的離去……儘管經歷了這些非人的折磨和慘痛的遭遇,但是女主人公依舊勇敢地活著,依舊在一次次痛苦與絕望中勇敢地活了下來,依舊在困難與挫折中沒有放棄對生的希望。在女主人公身邊的人都離開,都已經去世的時候,女主人公最後還是勇敢地活了下來,走到了最後。
從女主人公的身上,我們不乏看到這樣的一種精神信念:一個人,在經歷了痛苦與絕望,經歷了無奈與折磨,經歷了戰爭與死亡之後,才會真正明白活著的意義:只有活著,人生才充滿意義。
關於這句「只有活著,人生才充滿意義。」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是不好理解的。因為我們這個時代太安逸了,也太平靜了,就是因為這樣的安逸和平靜才沒有讓我們真正明白生命的意義和活著的意義。對於那些經歷過戰爭洗禮,經歷過死亡的人而言,或許,他們更能明白活著的意義和生命的真諦。
所以,請愛護你的生命,珍惜你的生命吧!去過好每一天,讓每一天的生命都充滿意義!比起那些飽受戰爭和痛苦的人而言,我們,是何其幸運?學會感恩生命中的每一天。
②,關於影片中在沃倫地區,真實發生的種族大滅絕,我的看法是:
縱觀人類的發展歷史,不管是沃倫地區多達10萬人的種族大滅絕,還是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對猶太人多達600萬的種族大滅絕,這些都是人類歷史上最血腥最黑暗的一幕。同樣作為人類,同樣生活在同一個地球與家園裡,人與人之間應該是不分貴賤,不分膚色,不分種族的。但是有些人,卻天生認為自己的血統自己的種族優越於其他民族,這是一種內心的偏見和歷史發展中人性的扭曲造成的。就像在西方,特別是英國,他們堅信自己是高貴的民族,堅信皇室的血統純正優良……但是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各種膚色,各個民族中出類拔萃的人物都為世界的發展和人類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比如黑人馬丁路德金,為種族隔閡做出了貢獻,美洲聖女貞德,為民族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印度聖雄甘地為人類的和平發展做出了貢獻……在偉人的步伐下,我們可以看到眾生平等的理念。
再看看人類身體的發展,不管黑人白人黃種人,不管亞洲美洲非洲,任何一個人都是一個腦袋,一雙眼睛,一個鼻子,一個嘴,兩隻手,兩隻腳……沒有哪一個人,有例外。所以,不存在種族的優越性與血統的純正與否,存在的只是個別人無知的偏見和自以為是的虛榮心。
所有種族,所有國家,所有地區,所有膚色的人,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不同。這個世界,應該有的是人與人的和平共處,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種族的隔離。